1、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2018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 1月5月 B. 5月9月C. 9月12月
2、 D. 11月次年3月【答案】1. C 2. B【解析】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
3、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 线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 琼 B. 新 C. 苏 D. 赣【答案】3. D 4. B【解析】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4. 根据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
4、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点睛】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地区日出正北。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地区日出正南。3.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
5、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5.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A. A B. B C. C D. D6. 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 志留系 B. 石炭系 C. 二叠系 D. 第四系【答案】5. A 6. A【解析】5. 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6. 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
6、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7. 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8. 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答案】7.
7、 D 8. C【解析】7. 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下列小题9. 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
8、大的是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C. 地下径流 D. 转化为固态水10.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答案】9. B 10. B【解析】9.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10.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
9、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容易错选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图6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 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 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 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 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 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12. 该区
10、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 经济增长放缓 B. 人口规模减小C. 环保政策变化 D. 工业生产萎缩【答案】11. C 12. C【解析】11. 读图可知,2002年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2005年后人均GDP继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B项错误;该地区人均GDP一直呈增长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以后排放量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2005年后,人均GDP持续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说明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D项错误。12. 读图可知,2
11、005年人均GDP继续快速增长,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突然开始下降,最可能是因为环保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人均GDP曲线,2005年后,其增长速度反而增大,A项错误;人口规模大小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无关,B项错误;人均GDP不断增长,说明工业生产并没有萎缩,D项错误。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3.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14. 该国最可能位于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答案】13. C 14. B【解析】13. 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
12、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14. 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
13、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点睛】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8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9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5. 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16.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
14、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答案】15. D 16. A【解析】15. 结合图8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9,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故D项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项错误。16.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
15、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点睛】此题组第1问很容易错选甲地,因为甲地整体上也地势较为平坦,要注意结合甲地临近东北侧的一个山谷这一特点,判断其对地坑院建设的不利影响。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7.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 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
16、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18. 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 人类活动较多 B. 位于沿海地区C. 森林覆盖率高 D. 地处荒漠边缘【答案】17. D 18. D【解析】17. 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18. 突尼斯
17、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9. 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A. 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 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C. 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 边境省区比较多20. 云南
18、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A. 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B. 地形复杂,环境多样C. 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D. 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答案】19. AB 20. BC【解析】19. 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20. 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
19、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图12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1. 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B. 东部地区环境退化C. 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D. 广西消费市场广阔22. 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技术 B. 资金 C. 地形 D
20、. 气候【答案】21. AC 22. CD【解析】21. 蔗糖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对原料需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甘蔗种植成本升高,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A项正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B项错误;广西由于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C项正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D项错误。22. 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C、D项正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A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B项错误。【点睛】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复
21、种制度、产量地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耕作,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作业;山区地块小,林业、牧业发展条件优越土壤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也不同水源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政策通过政策、税收等方式限制或鼓励某种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技术改进促进农业发展,使单产提高,成本降低,作物负担能力提高,使产地与市场间距离的影响力降低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机械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环境
22、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表1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表123.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 提高造林存活率C.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 提高林地生产力24.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森林覆盖率降低C. 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 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答案】23. AC 24. AD【解析】23. 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
23、,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项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24. 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
24、道。图13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5. 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 加速洪水下泄 B. 增加河床淤积C. 减少上游来水量 D. 缩短航运里程26. 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A. 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 六合垸所在地C. 张智垸所在地 D. 永合垸所在地【答案】25. AD 26. BD【解析】25. 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缩短航运里程,A、D项正确。裁弯取直加速河水下泄,反而增强了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B项错误;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C项错误。26. 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
25、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B、D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A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C项错误。【点睛】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2.不利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
26、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水量增多,减低河流的水质。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图14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图14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16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27、”。(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6分)(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3分)【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 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黄土高原为主 温带草原(森林草原)(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
28、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材料三 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
29、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 ,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 。(2分)(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3分)(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分)(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 。(4分)【答案】(1)澳大利亚 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2)先升后降 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解析】略2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14分)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20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1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分)(2)目前成渝地
31、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5分)(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分)(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分)【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解析】略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