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24KB ,
资源ID:76810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81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刘林林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剖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刘林林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剖析.docx

1、刘林林 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剖析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 暗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刘林林(凌海市班吉塔中学,121000)摘要 暗示教学法是二十世纪6070年代,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首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要求创造一种环境,能够引起个人高度的动机,充分激发个人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观点出发,在学习的师生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因素组织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的目的。本文对暗示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且根据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暗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根据中学化学课程的特点主要

2、研究了如何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法去鼓励学生自己去思维和创造;如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另外还简单总结了运用暗示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5号楷体)关键词 框架结构 物质知识 教学模块 实验教学(5号楷体)1. 绪论 1.1引言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自动引发的无意识的办工过程。它对信息的加工属于“自动加工”。加工速度快,是由于不占用系统加工资源,所以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 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它对信息的加工属于“控制加工”,加工过程受意识控制,需要注意的积极参加,要占用系统的加工资源。1暗示教学法是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记忆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人们的意识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处于最和谐的状态时,人脑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暗示教学法就在于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无意识心理活动。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暗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过人的直觉、情感

4、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人的心理圈,快捷而灵活。暗示教学法正是基于此点,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暗示和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使教学的双边活动始终在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和完成。1.2 暗示教学法的起源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e Lozanov)于60年代未70年代初首创的,以后由东欧各国传到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近年,被介绍到我国。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21.3 暗示教学法的原理

5、及其理论依据的要点31.3.1 暗示教学原理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的原理。人们在通常情况下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地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1.3.2 其理论依据的要点:()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人的可暗示性;()人脑活动的整体观;()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最易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发展

6、智力;()充分的自我发展,是人最根本的固有需要之一;()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1.4 贯彻暗示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学生要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设置情境,采用交际性练习,短期内学习大量教材;(4)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 1.5 暗示教学法的手段暗示手段包括有:权威、情景、游戏、音乐、节拍、声调等。在教学中若与知识内容彼此融为一体,利用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即通过非理性打动人的全身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42. 心理暗示学与课堂教学2.1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调整课堂结构人

7、的心理活动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类,当这两类活动在最和谐的状态时,人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懂得效果. “暗示”这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并使之与有意识心理活动相联系,获得“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效果.5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的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2.2 暗示教学法的教学原则(1)愉快、集中而不紧张原则。即教学自始至终要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无论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要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并使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高度

8、集中。禁止训斥,以免学生在学习时,因害怕、畏惧而提心吊胆、肌肉紧张。(2)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原则。即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不强令学生学习或做作业,而是使学生在坚定学习信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暗示手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原则。暗示教学法的目的是利用人脑中那部分闲置而未被利用的生理心理潜力,使学生学的多些、好些、快些,与此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三条原则相互联系、缺一不可。42.3 心理暗示影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不同的信息传递状况,往往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语言有暗示作用,其神态、表

9、情、动作甚至是站立的位置都会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效果迥异的信息交流。2.4 心理暗示影响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相互影响,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认为这个班级课堂气氛不好的话,那么在此后的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个班级的课堂气氛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较,并且极有可能强化自己原有的思维,形成心理定势。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可避免地呈现一种厌烦情绪,上课时就会经常埋怨该班课堂气氛不好,学生反应迟钝,经常训斥和批评学生,从而带

10、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你们班级真差,我对你们很失望!”学生在接受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后,心理紧张、顾虑重重、思维迟缓,有一种压抑感,注意力涣散,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学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苦恼和失望,师生之间这种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压抑的状态之中,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烦躁。久而久之,这个班级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长期下去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厌学情绪。6 2.5 心理暗示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如果教师经常说的是:“大家看好,看他的操作是否正确?”然后站得远远的。这样就会给台

11、上的同学“老师叫我上来是为了考我的实验技能,我要是出错,下面的同学一定会看我的笑话”的暗示,并将台下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台上同学有无错误上,形成一种“看台上同学笑话”的不正常心态,这样的结果是造成台上的学生紧张万分,台下的学生笑作一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是积极思考任何回答问题,而是一直在担心教师 会喊到他而出丑,被叫到的同学心惊胆战,担心自己因出错而被同学们取笑,但如果没被叫到时却又不原放弃取笑别人的机会,时间长了,学生谁也不愿被老师叫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同样是叫学生上台演出,教师如果说:“那位同学能帮我完成这个实验”?学生上台后,教师不是远远站着监督,而是帮学生找药品,和学

12、生亲切地轻生轻气交谈,学生出错,教师及时指出并做示范,这样就会随时帮我“暗示,一是有助于缓解台下学生的紧张情绪,二是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验,并能将台下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上,不仅节约了时间,也使课堂教学活动流畅自然。学生由于没有什么精神压力,所以非常乐意上台,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动手能力。3.暗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无意识心理活动,一般都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的。当我们安闲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我们的意识全在电影上,并不记忆上下功夫。然而,往往在这种安闲、放松的精神状态中,对电影的情节却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记忆。所以,无意识心理活动

13、,又是人们在不必作超强记忆的状态中,发掘记忆潜力的重要形式。洛扎诺夫认为,这种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对于开发人的生理潜力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进行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就必须针对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从机械记忆(又叫死记),向理解记忆(又称逻辑记忆)发展,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下面试谈谈暗示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的应用。3.1 进行两种思维活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容易忽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开发和与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协调统一,如有的教师往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引用名人刻苦求学、不畏其难的精神引导学生下苦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无

14、疑也暗示了这些学生的低能和懒惰,使他们对自己的潜力失去了信心.因而,正确的暗示是将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利用起来,并使之与有意识心理活动协调统一,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获得互补,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注意帮助他们校正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教师没有直接给同学们讲甲烷的夹角是多少、键长、键能是多少,甲烷的结构特点等,而是出示一个甲烷模型让同学们看,并问他们自己能否做一个模型,有信心做好这个模型没有?同学们被这激将法一激,纷纷表示自己能做,这时,提出做模型的要求(材料不限): (1) 两条棒之间的夹角多大?你是怎样得出这个角

15、度的? (2) 正确认识这五个球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是何种几何体,中心球与四个顶点球的大小为何不同?同学们接受任务后,异常兴奋.男同学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强,女同学则感到自己心细,故都充满信心,待同学们制作好模型交来时,虽有粗糙之作,但也不乏精品.对于教师提出的点儿要求,同学们基本上能正确回答.特别是找出键角,有的同学通过模型在白纸上的投影而量出角度,更显示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将课堂上需用较多时间解释学生也不一定真正理解的知识放在同学们的无意识活动中,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去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将无意识心理活动与有意识心理活动有机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了协调和互补,开辟

16、了思维新领域,达到了无意识心理活动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的目的.73.2 重视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把学生从单一的思维程序中解救出来暗示教学法重视让学生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中暗暗地发展智力,增强记忆,扩大知识。它不搞超强记忆。它要求改变和摆脱习惯性、长期性的思维程序,这是保护智力,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避免学生思路闭塞,思想僵化。 把学生从单一的思维程序中摆脱出来之后,教师就得重视学生心理活动的调节。这种调节就是让学生在集中思维的同时,注意提供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环境条件,然后使学生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中激发记忆潜力。例如,在讲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化学全一册第七章第三节“溶解度”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制

17、汽水。它的配方是:小苏打2克,柠檬酸2克,白糖25克,水1000毫升,并告诉学生汽水的配制方法。虽然这个实验很简单,却使学生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中,对固体、液体的量取及物质的溶解进一步得到巩固。并且通过对汽水能够清凉解解渴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条件在无意识心理活动中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83.3 运用心理暗示教学培养学生从机械记忆向无意识记忆转化3.3.1 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暗示教学法与其它方法的不同之处是重视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研究.而“愉快而不紧张”的精神状态则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可暗示性和可塑性

18、达到最佳状态,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如初三化学“溶解度”第一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意义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等重点问题,用暗示法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可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课堂上,为给学生制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气氛,教师避开“溶解度”的概念和定义的直接输入,用一组问题与同学们通过对答进行暗示: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人吃食物是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摄取人体必须的各种元素.男同学每顿可吃几克饭?答:一般情况下可吃200克。问:现在要求你们每顿吃300克行吗?答:吃不下,强行吃下对身体没好处.问:若每顿只吃100克行吗? 答:不行,1

19、00克吃不饱,肚子还饿.问:冬天和夏天比较什么时候吃得较多,为什么?答:冬天吃得较多.因冬天较冷,消耗人体热量多,需要较多的食物补充更多的热量,故冬天吃得多些。这一问一答,不仅解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作了必要的暗示铺垫.接着,教师取出一只烧杯,装上100毫升水,在其中加入蔗糖并不断搅动,待极少的蔗糖不能继续溶解时,并暗示同学们,作为溶剂的水是否“吃”得太饱了?若加入的蔗糖恰好被杯内的水完全溶解,此时的蔗糖溶液可称为?同学们快速的回答“饱溶液”!若溶剂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称为?同学们有的答“饿溶液”,有的答“不饱溶液”。教师

20、又将存在少量蔗糖(未溶解完)的溶液加热,并又加入少量蔗糖,让同学们观察到溶解继续进行.这时,教师给同学们及时纠正对溶解现象,饱和与不饱和的描述后,再提出溶解度的定义,同学们均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中认识、理解和记住了这些重、难点知识,并能加以正确的复述和反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93.3.2 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 学习必须记忆,记忆产生的途径主要是两条。一是依靠多次反复地对感官的刺激,刺激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记忆一般就越牢固。这种记忆的心理活动形式往往是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一个不识歌词,不懂曲调的儿童,通

21、过一次又一次地听唱,终于记住了一首歌的唱法。这个儿童听唱的过程,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过程。从不会唱到会唱,他始终没有“我在学唱”的意识,但他会唱之后再唱那首歌,就属于有意识心理活动了。 另一条途径是依靠一次刺激产生记忆。这种一次刺激所产生的记忆很可能是短暂的,但只要有一个能恢复这种记忆的条件,就能使已经淡漠了的记忆重新浮现而出。这样一个从短暂记忆的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心理过程,一般也是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的过程。据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好课后复习及单元复习。10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先启发学生列举煤燃烧,动植物呼吸生成二氧化碳,汽水、啤酒中有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等事例。然后

22、教师演示:(1)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2)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峰,并且急于寻求答案。第三步:学生看书并(1)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上述列举的事例和实验现象;(3)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第四步:教师检查学生接受的效果并作总结。检查结果发现,85%的学生能比较好地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达到了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的转变。这就是利用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记忆潜力,既可较容易地掌握知识,又达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3.4 设计情景,给学生提

23、供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环境 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现在一般用情境来组织学生将注意引入新课堂。这种情景的设计与常用的直观教学不同。直观教学是给学生提供实在的观察物,促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而暗示法的设计情景,是要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使学生由情人境,情理交融,学习欲望才会达到亢奋状态。 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知识创设的情境如:化学知识应用情境,化学史情境,化学实验情境等等。教师只要根据教材内容,采集学生所熟悉的那部分知识,在课堂上,就可以创设出一种让学生体会到学习

24、化学,能把对物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应用于实践,能解除他们心中对物质认识的困惑,进人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情境,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向学生介绍各类商品中的化学知识,从日用工业品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新型材料制品及合成洗涤剂,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搪、维生素、矿物质到纺织品中的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等。11创设出学习化学的意义以及化学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专业的重要性的情境,将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化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如利用实验仪器的规范摆设,实验步骤的正确操作,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实验结论的发现体验都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极好素材。教师

25、要努力探索改进实验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在实验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将会使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触等多种方式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交流信息。在图文声并茂的立体信息情境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印象与理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实现现代化而努力的情感。3.5 运用趣味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暗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暗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故为学生设计活动情景,提供活动条件是完全必要的.因

26、此,可利用指导学生办化学学习园地、开展“你知道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讨论会和指导学生搞化学魔术、化学游艺宫、化学课外实验(包括家庭小实验)等,为学生创造进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 如碘的物理性质介绍,利用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做了一个趣味化学实验碘酒取指纹:取一张白纸按上手印,取一只蒸发皿装上碘酒加热,把按有指纹的白纸放在碘酒蒸气上熏,不久,在白纸上出现了清晰可见的指纹.待同学们完成这实验后,教师将其原理作了详细介绍,同学们均记住了碘的颜色、碘升华(在加热条件下)、碘在有机溶剂中(酒精、油脂等)的溶解性等,而同学们在这课堂之外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中

27、,理解和掌握了课堂内的知识,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因此,为学生设计活动情景,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用暗示所产生的心理刺激作用,对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4结论我们今天来学习、研究暗示教学法对于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就暗示教学法的手段、方法、教学程序、组织的具体模式而言,它可以因社会、时代、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而不同。暗示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法当中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种教学法,而是要注意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根据上面的介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运用暗示教学法,要认真考虑创造适宜暗示的环境,明确暗示的目的,确定暗

28、示的具体内容,促使学生从无意识心理活动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恰当的利用暗示教学法可以使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无意识学到更多化学知识,并使课堂生动活泼,师生之间相处融洽,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暗示教学法应广泛被使用。参考文献1 游梅.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化学教学,2006;3:16-182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33曹延亭.现代外国教育思潮.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4俞立辉.化学教学中暗示教学法初探.化学教学,1998;10:13-145章永生.教育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6刘淑韫.浅谈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化学教学,2003;1:34-357魏林.暗示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化学教学,1996;6:17-198周宏,徐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第三辑 教学新模式教学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9燕国材.教育心理十题.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610于浩.中学化学创新教法之课堂组织艺术.学苑出版社,1999:611张长江.试论情感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教改实践与探索,1997;8:1-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