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3.91KB ,
资源ID:76806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80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线性建筑网上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线性建筑网上资料.docx

1、非线性建筑网上资料(概念) 有人认为,现代建筑是工业社会的标志,统治了二十世纪建筑世界而非线性建筑将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引领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新潮流 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 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自变量与变量之间不成线性关系,成曲线或抛物线关系或不能定量,这种关系叫非线性关系迄今为止,对非线性的概念、非线性的性质,并没有清晰的、完整的认识,对其哲学意义也没有充分地开掘。非线性科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理论自然科学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标志,非线性思维已然成为科学思维的时代特征,突破了线性科学对人类的束缚,人们对欧

2、几里德几何体系产生了怀疑,影响到人类产品制造业,则表现为产品形态的非标准化。(自行车 汽车等)模糊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涌现理论、非标准数学分析等等理论的建立,给人们展现了远离平衡态下的动态的稳定化有序结构;揭示了自然界丰富的复杂性潜力;清除了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表现了时空统一共呈的状态;歌颂了高度的连续性与流动性。人们往往忽视最普通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非规则的形状便是一例。无论植物、生物还是动物,包括人本身在内,其形状没有一个是规则状的。但是,在人类世界中,人造物大部分却都是规则规范的几何形体,建筑更是如此。原因之一可能与人类坚信欧几里德几何理论有关,原因之二也许因为人

3、类生产能力有限,技术条件不够,因而,依靠仅有的生产技术能力只能制造出简单标准的人造物体。建筑物也象其它人造物一样受这些新的科学理论的影响,开始摆脱规则标准几何形体的枷锁,走向非线性的发展道路,可以推测,其目标将是向着接近自然万物的方向。 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并通过提练和综合,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象,作为建筑的最终形体,由于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建筑的形体也必然是不规则的。因而建筑的形体是设计研究过程的结果,是分析发展的生成物,从而也最符合建筑的性能,并也能最好地适应场地。 非线

4、性建筑不单指曲线不规则的建筑,也可以是直线正交形式。非线性建筑是设计过程包含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设计。它的设计思维是非线性的,是数字化、网络化的。非线性建筑所追求的是与自然融合,时间与空间的自由流动,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连为一体,她是打破传统建筑的线性思维与审美的。它借助现代的非线性科学成就去探寻更复杂的建筑结构形态和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结构工程问题;非线性建筑对于材料的特性的把握可被理解成创造新结构类型的线索,非线性建筑将对结构的理性的审视置于感性之下,诉诸于人的感性、潜意识,这样是非线性建筑结构的观念跳出“垂直”的定式,使得非线性建筑结构呈现出当代科学、艺术和审美特征的新结构类型。+概念白蚁 由英

5、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对非洲撒哈拉巨大的蚁穴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并对纳米比亚以及撒哈拉地区的白蚁穴的结构进行了数字扫描。他们发现,蚁穴能够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自动换气,让环境永远处在最舒适状态。蚁穴里面有错综复杂的通道网,让新鲜的空气进来,同时排出废气,保证里面的空气质量。一个蚁穴里生活着上百万只蚂蚁,它们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些蚂蚁一同呼吸的耗氧量相当于一头母牛的耗氧量,如果空气不能及时更换,这些蚂蚁很快就会死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蚁穴里面的温度是恒温,蚁穴所在的地方,有的白天温度超过40摄氏度,而有的冬天晚上最低气温达到零度以下,可是蚁穴里面的温度一年四季自始至终都是3摄氏度。蚁穴

6、可自动调节空气湿度:在干旱的沙漠里,蚁穴里面不干燥;在雨水很多的地方,蚁穴里面也不潮湿。还有一个谜让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白蚁是如何处理废物的,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在蚁穴中发现蚂蚁的排泄物或其他垃圾。织布鸟及其巢穴 p109用羽毛变成的巢穴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高密度的顶棚材料与柔软的巢内休憩场所,保证其良好的结构与舒适性,空气从入口进入,并在此得到加速和加热,球踢状的巢内空间是空气保持循环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令人惊讶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

7、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有人测量过菱形的角度,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令人叫绝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结构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对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墙和一个孔底,非常节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边形,蜜蜂的身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蜂在房孔内既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又不感到拥挤。(理论1)今天的建筑正趋于一种新理性化、生态化、复杂化的转变中,这种转变源自于非线性科学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就曾在他的晚期建筑中开始尝试一种生态结构形态,暗示着一种生态、信息化时代的

8、到来(图1)。一复杂旋转与混沌生命形式运行的规律整个宇宙都运行在一个旋转的轨道中,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我们人类时时刻刻也在宇宙中旋转。旋转暗示着人类生存的一种动态的本质。旋转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环绕空间,而更是一种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混沌场”空间。 “混沌”就是这种内在随机性的代名词,它也为传统简单形式与复杂形式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传统建筑形式对圆、球等完整形式的偏爱以追求一种稳定感、确定感和统一感,却使建筑形式失去了一种“确定性的混沌”。确定性来自于建筑形式的发生,是人类生存本质的需求和目的,而混沌却来自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环境要素等等在系统内部产生的随机性

9、。二流动流动暗示着形式的一种动态关系。建筑被放在形态各异、广泛多样的环境中,它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工的。这样的环境由各种各样的流动所组成,在不同的场地,自然环境将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陆地、水面和风。人造环境也有流动,如各种交通方式和步行,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当然,建筑本身是静止的,因此它们是用来感觉流动的工具。流动的形式暗示着形式的演变过程和形式形成的控制力,它体现一种活跃的机能,一种适应自然界非线性本质的发展过程。这并不是一种恶作剧式地将形式复杂化,而是以一种历时与共时并存的非线性科学思维来看待问题,它追求一种简单几何体所达不到的空间效果,或者是对自然的、生态的模仿来达到与自然

10、的和谐,也或者是对于人的流动的解说。三自相似与自组织系统论认为,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相似和自组织的特点。整体与局部存在着同构现象。在分形几何中,复杂的形式也经常是由自相似的简单形式衍生出来,分形图案是一种通过缩小比例的方法不断地重复自身的图形。同时,在非线性系统中,同构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无中心的整体系统,它破除了传统整体中的绝对中心的概念,突出了系统中各要素普遍的相互作用,每个因素都可能成为发展中的决定因素。复杂形式的自相似性和自组织性暗示着我们:复杂的整体形式建构可以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获得,即通过流动的同构异形体,将各种功能融入到连续的流动的表皮中。而这种连续的空间为人类活动的自组织性提

11、供了可能。四对称破缺与重构对称性是现代理论自然科学和艺术都不可回避的关键论题。对于科学,对称性决定了各种可能的守恒定律,因而具有更根本的意义。在艺术中,对称性常与平衡、几何、和谐、空间等一同讨论。对称性意味着某种规则,而当这种规则和秩序被打破时,对称破缺便产生了。对称破缺暗示着对传统追求中心、永恒秩序的宏大叙事的漠视,关注此在性。对称破缺产生后的系统自组织具有随机性,因此,新的秩序即重构具有多元进化的新的意识形态。对称破缺的形式言语抛弃了显性轴线序列的构图,人也不再是宇宙中心,中心不再是实质性的存在,对称破缺使我们走向无限的可能。五带状层构成与透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具有带状层构成秩序

12、的建筑作品陆续登场,可以说直到今天,层构成渐渐成为建筑构成的最大特色。与传统建筑中我们所看到的“为了空间效果而封闭起来的层构成”不同,当今建筑的层构成体现出一种连续性和通透性。库哈斯、盖里等当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中,多处用到层透的形式言语(图811)。层透的界面表达了一种混沌与模糊,功能在这里相互渗透,使建筑具备了流动性、多层性、现象性的特征。正如柯林罗在透明性一文中所说:“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特征,它暗示一种更广泛的空间秩序意味着同时感知不同的空间位置。”2而这种将主客体的关系、叙述的故事放置在一个不确定的对称破缺的状态中,体现的正是一种非线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不需要为任何预设的目的建立和谐的统一

13、,也不需要单一的空间来强调某种恒定性。这里,只有互动与共生、历时与共时叙事的交织。非线性思维的形式言语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流动的开放性语言,其目的是以新的形式语言来对建筑做出新的诠释。那种将非线性科学思维形式语言认为是反建筑、反人类理性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其颠覆的只是以传统科学思维武装的现代建筑所形成的形式语言规则,而并不是对建筑作为其本质存在的颠覆。它所追求的是在更高理性层次上的更加人性化和诗意的建筑形态+非线性理念下的大师思想它既是功能因素的体现,同时也在视觉冲击力上给人很强的震撼比如扎哈哈地的!犹太博物馆建于 1993 年至 1995 年,是为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

14、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建筑师丹尼尔 李布斯金称他的设计为 Between the Lines (两线 / 行之间)。建筑折叠多次、连贯的锯齿形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 (voids) 打断。这些空白空间代表了真空,意喻着犹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消亡的空白。此高塔通往不同楼层的走廊,被称做轴线(Axis),主要有三个走廊通道,则被称为三轴线。其中死亡之轴,通往高塔的中空之处,该塔亦有“浩劫塔”之称。另一个轴线为流亡轴,经过展示犹太人生活文献的走廊后,通往一个名为“流亡之院”的户外庭院,庭院中竖立许多方型高柱。最后一个轴,则被称为“连贯轴”,此走廊串起

15、前两个轴向,在走道间展示与犹太屠杀和流亡之外的历史。犹太博物馆里,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整幢建筑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结构。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沉重铁门 , 阴冷黑暗的狭长空间,微弱的光线,使参观者无不感受大屠杀受害者临终前的绝望与无助,藉由此混乱的图形表达出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之可怖。此馆犹如迷宫般压缩、狭闭的空间设计,还有切割状、阴暗的照明完全是馆方刻意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空间使访客感受到犹太人在德国充满艰难与挑战的历史感。功能上诺曼福斯特设计的英国伦敦市政厅,考虑了日照、通风等环境要素,使旋转的形式产生复杂性(图4)。主体

16、呈逐层向南探出的不规则球体,上层楼板自然为下层空间遮阳。据称,它的能源消耗量比同等规模使用空调的建筑减少了35%。六、七月刚过去的马拉内罗(Maranello)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将是建筑界的一次革命。大会中展示了Mdn Marco Visconti及合伙人事务所为法拉利设计的员工餐厅,这里将做详细报道。标志性风格这个餐馆展示了一种雕刻般的美感,在严谨几何构造的周边厂区环境中显得十分突出。这个项目充满了标志性风格,在建筑内部萌生着清晰可见的设计感。设计目的非常明确,即为客户与员工提供各种娱乐活动。设计灵感以空气动力学与建筑学的并列为基础,建筑外形创意来自一架直升机的机翼,并由几根垂直于地面或相互

17、交错的翼轴支撑。餐厅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它位于机翼上部,主体顶部下。这个呈锥形的空间斜搭在玻璃幕墙大厅上方:大厅被分为两层,这样的设计把餐客们集中起来并引向高处空间。这里也与健身房以及为员工准备的按摩室相连。对内部的设计从地面起分为三个平面。一楼,你可以看见一个小广场,入口大厅以及咖啡厅,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台阶,客人们可以进入餐厅。在玻璃幕大厅上方是服务区,比如咖啡休息区、健康中心、医务室以及运动中心,而在独立且直接与外部相通的区域,则设置为厨房以及存放食物的场所,传送机将食物送向通往各层的通道处。二楼有配备了放映室与教室的培训中心,还有与位于厨房上方的阳台相连接,被作为小花园的区域。培训中

18、心面对着靠近内部大厅的平台,平台上是一处放松空间。三楼为餐厅,全部被玻璃幕环绕,与一个向南侧突出的平台相连接。从二楼与大厅涌来的人流通过旋转楼梯走进这一楼层,这里同时也是社交的绝佳场所,设置有各种多边形的桌子,为了方便不同规模群体的客人就坐。这个空间还有以自由流动方式提供食物的区域,紧靠着它就有准备食物、清洗碗碟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从技术与实践的角度来看,整个系统的运行都要依赖位于垂直翼轴里的一系列厨房、仓库与工房。超高的生态性从用途角度看这个建筑的生态性,整个系统吸取了大量最近的积极生态经验。建筑表面的日光照射在各时段根据建筑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设置:在工作时间,机翼结构关闭南侧部分,而

19、面朝东面与西面的玻璃幕都将被遮挡。内含厨房与服务区的垂直翼轴被一层通风表面结构包裹着,是为了防止不透明部分夏天过热,高处则种植了植物。落叶植物是阴凉最好的自然来源,它们被种植在建筑西外侧,为入口遮风挡雨。屋顶花园也起到防止直接辐射的自然保护伞作用,而水平翼结构则覆盖有水平的波浪形金属板,以便房间通风。Marco Visconti在这个作品中使用了多用途、高舒适度、自然结合美学的多个基本理念。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这个都灵设计工作室的设计精神。立体形状的可塑性将高密度人潮的建筑从通常对它们严格限制的僵硬教条中解放出来,内部的活泼设计也使得它们更加适合社会活动,巨大的玻璃幕墙扩大了建筑的空间感。这个餐厅

20、拥有的这些特质完全打破了通常意义上食堂的定义,它代表了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均衡的作品,在吸引人的同时却丝毫不失与科技、生态与环境的联系。图26英国伦敦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 借助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大厦取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并将建筑运转的能耗降至最低。设计中同样的重大亮点是福斯特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更好的视野。像烟囱一样的流线型螺旋视觉效果的中庭,给大厦带来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把其对人工制冷和取暖系统设备的依赖降到了最低。中庭和楼身的形态的设计能使建筑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然光线,缓和了人工照明系统的压力,并使楼内工作人员在大厦最里部分也能有足够的视野。这座高180米,40层的大

21、厦,打破了传统办公建筑设计的“火柴盒”式结构,它圆弧形的设计,使底部和顶部渐渐收紧形成曲面,将大厦的轮廓线最大程度地融入周围建筑和街道环境之中,并使底层广场能够得到最多的日照。同时建筑的弧形曲面可以很大程度上配合其周围的树木和用于巧妙界定大厦边界的低矮石墙及长椅,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广场。大厦的平滑设计可以引导其周围的空气流动,能够减低刮风对底层及周围步行者带来的不便。 (1997-2004) , 诺曼弗斯特事务所设计。 图27瑞士再保险公司总部大楼最终确定的几何形式。 其建筑形式良好的物理性能包括:塔楼表面的空气动力学曲面可使任何方向传来的自然风都能沿建筑表面光滑地吹过(图28),既将风力对

22、建筑结构施加的荷载降至最低,从而极大地节省结构和幕墙造价,又能避免方形塔楼经常发生的情况建筑的平直表面使自然风受阻转而折返到地面层,形成令人不快的街道风道现象;风洞试验还显示,该建筑的修建将改善建筑周边城市环境的通风状况(图28);并且,当风沿建筑表面曲面滑过,会环绕建筑表面形成一定的风压,从而增强塔楼室内的自然通风性能;其塔楼表面切挖出的六条螺旋形的共享空间除有效地增进工作人员的空间、视觉联系外,还为整栋建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将各空中绿化带连接起来的螺旋形共享空间,既有利于日光自上而下地穿射建筑内部,又利于空气流自下而上地贯通建筑各层 (图29) 图28计算机模拟气流运动显示:该建筑

23、形式既利于室内通风,又可改善建筑周边城市环境的通风状况。 图29建筑模型显示其三维的生态平台 的布置,和建筑表面切挖出的利于采光通风的螺旋形共享空间。 另外需要指明的是,由于该塔楼内在几何逻辑严谨清晰、外观简洁优雅,往往让人忽略其实际建造的巨大复杂性:其三维的空气动力学曲面实际上是由大量成渐变角度的菱形、三角形平面构成;正由于该塔楼的平面和剖面形状保持着连续的、非线性的几何渐变,每层钢结构的搭接构件的尺寸和角度都在持续地发生微妙的、但有规律性的变化(图30、31) 要有效将这种形式逻辑的严谨性和实际建造的复杂性整合起来这里再次强调没有强大的计算机图形分析能力和数控制造技术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

24、 图30建筑外部结构、构造节点示意图。 图31建筑外部结构、构造施工照片。 计算引发建筑材料革命 从更广大的时代背景看,计算机技术在当今建筑设计、分析、制造、建造领域中所引发的变革可能仅仅是一些前奏,而即将到来的建筑材料的革命必将促成真正彻底的建筑革命。+(功能0)实施与施工众所周知,建筑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但长期以来,建筑师的设计受制于二维的绘图工具:绘图板、圆规、三角板和丁字尺。建筑师对三维空间、形式的想象力无论有多丰富,都必须将其设想转化为二维的图形信息即绘制成建筑图纸,传递给建筑构件制造方和建筑施工方,最终建筑才能在三维世界中得以实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建筑史中,绝大多数建

25、筑物仅仅局限在几种简单的几何形式中:长方体、圆柱形、锥体等 因为这些形式是传统制图工具最易于绘制的在当代建筑界中,在计算机技术运用领域最前沿的冲浪者,当数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事务所(Frank Gehry Partners)。 早在1992年,盖里事务所便开始向工业设计领域学习,引进航空工业设计软件CATIA及其它一系列电子技术,以辅助设计动态、复杂的建筑形式。简言之,盖里事务所的探索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方案设计:手工与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互动 盖

26、里的方案设计过程以模型推敲为主导,这里模型既包括手工制作的实体模型、电子计算机内的图形/数据模型、以及从电子计算机中输出数据信息直接由数控机器制作出来的实体模型等。除其卓越的手工模型制作外,CAD和CAM两项技术在盖里事务所中交互运用的能力是其它事务所无可匹敌的。以下是他们针对一个项目的典型的设计流程: 1 经过建筑环境、功能和空间分析,制作出一系列手工模型,进行多方面的评估;3 在计算机中将三维点状信息整理为三维建筑表皮信息(图7);2 将优化筛选后的手工模型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仪转化为计算机中三维点状信息(图5、6);4 将计算机中三维建筑表皮信息输出到三维数控铣床(3D CNC (Comp

27、uter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制作出实体模型(图8);5 然后再针对该实体模型进行评估、修改、再扫描、再在计算机中进行分析、修改(图9、10)如此循环往复。 总之,设计过程在实体模型和数字化模型中交互发展,设计信息在物质材料和比特信息中穿梭更替,直至得出设计师满意的结果。 2施工设计:全三维的图形、数字信息 显然,象上述盖里直接在三维界面上做出的建筑方案设计,其形式和空间如此复杂,要在施工图阶段重新回到传统的二维制图模式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盖里及其合作事务所在近期一系列项目中,在CATIA软件的统一平台上,建筑、结构、机械、通讯等所有专业的

28、施工图都为三维的图形和数据信息,并彼此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以确保各系统在建筑空间中的紧密协调和精确定位(图11)。 图11弗兰克盖里事务所设计的洛杉矶瓦尔特迪斯尼音乐厅(1987-2003)全套施工图皆为三维图形、数字信息。 建筑施工图的载体在盖里事务所中早已不再是硫酸纸和蓝图,而是记载三维图形和数据信息的电子文件。传统的二维图纸对表达他们的建筑设计信息已没有意义,然而略具讽刺意义的是,由于现存有关建筑法规尚未针对这一重大转变而做相应调整,盖里事务所有时还不得不将三维的设计信息再转绘成二维的图纸,以满足报建和法律备份文档等要求。 3施工信息交流:虚拟现实作为平台 针对盖里的如此复杂的建筑设计,再

29、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也不可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整的画面,更不可能预计到施工中各系统潜在的矛盾之处。即使某些天才的施工员理解了复杂的空间和形式,也无法准确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促使盖里事务所在计算机图形技术运用上更进一步。比如针对瓦尔特迪斯尼音乐厅项目(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1987-1999/2003),盖里事务所特地引进了瓦尔特迪斯尼图像-工程公司(Walt Disney Imagineering)开发的四维虚拟现实软件对音乐厅进行空间图像模拟。在设计讲解、施工图交底、甚至施工过程中,各方人员畅游在迪斯尼音乐厅的虚拟现实中,共同探讨各种复杂的空间、技术细节(图12)。

30、 图12各方技术人员在观看瓦尔特迪斯尼音乐厅的四维虚拟现实图像。 计算树立全新的建筑工业体系 近年来,建筑业中更激进的变革还属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构件制造业的迅速普及。如果说前面论述的是持续使用数据化模型体现了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的连续性,那么CAM 技术便保证了这种连续性从设计过程一直延伸到建筑的修建过程。理论上,不管某建筑构件有多复杂,只要有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的精确描绘,当今制造业中层出不穷的数字化控制制造设备(如数控铣磨、切割、冲压、弯曲设备)可以保证将计算机图形和数字信息精确地转化为物质化的建筑构件。精确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被运往施工现场,在激光定位器和测量设备、甚至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辅助下,其现场

31、拼装误差通常不会超过毫米的计量单位。例如盖里事务所在德国杜塞多夫的新昭豪夫综合体(El Nuevo Zollhof,1994-1999)中一栋主楼的外墙为一系列承重的三维曲面混凝土板拼装而成。其制造过程如下:首先,厂家利用盖里事务所通过电子邮件传来的数字化模型,由三维数控铣床在一系列2.4x3.4x0.9米的聚苯乙烯板上切割、打磨出一批形状不一的模板(图13、14);然后工人在每套模板中放置捆扎钢筋并浇注混凝土(图15)。待混凝土凝固后,工人将模板拆除并回收利用;最终形状各异的355块混凝土大板被运往工地(图16),共同拼装成整栋楼的曲面外墙(图17)。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32、 再如盖里事务所在德国柏林的DZ银行大楼(DZ Bank Building,1995-2001)的内庭院中有一个形状酷似马头的会议室,其表面由一系列三维曲面的不锈钢板覆盖而成。其建造的过程颇似汽车外壳的制造: 首先利用数字化模型(图18),由三维数控铣床切割、打磨出306块聚苯乙烯模板;然后利用这批模板浇铸出32套特制钢模具;钢模具再被安装在1,500吨重的液压挤压机上,将一批4毫米厚、被加热到1,815摄氏度的不锈钢板分别挤压成型(图19、20);最后所有形态各异的三维曲面不锈钢板被运往工地,完美无缺地安装到曲线的钢屋架上(图21),形成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马头会议室(图22)。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