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3.39KB ,
资源ID:76803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803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理学名词解释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理学名词解释2.docx

1、病理学名词解释2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减少,可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少和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常见的有肌肉、骨骼、中枢神经和生殖器官的萎缩。3、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肥大细胞的线粒体总体积增大,细胞的合成功能增高,同时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增多,其它细胞器也相应增多,细胞核dna含量增加,导致核增大和多倍体化,核型不规则。4、增生(hyperplasia):

2、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加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增生细胞的各种物质,如细胞器和核蛋白等并不或仅轻微增加。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形成,一般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6、老化(aging):当机体发育成熟后,伴随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的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结构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并趋向死亡。7、变性(degeneration):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8、水样变性(cellu

3、lar swelling):由于感染、中毒、缺氧引起的细胞轻度损伤,细胞膜上na+泵功能降低,使细胞膜对电解质的主动运输功能发生障碍,更多的na+、ca2+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k+离子外溢,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好发于心、肝、肾等部位。9、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非脂肪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该病变好发于心、肝、肾等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10、虎斑心(tigroid heart):由于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脂肪变性,在左心室的内膜下肌和乳头肌处出现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

4、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11、心肌脂肪浸润(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出血而猝死。12、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内或细动脉壁等处发生蛋白质蓄积,在he染色中表现为均匀粉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其实质是物理性状相同而化学性状和发生机理各异的一组病变。13、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左心衰竭引起的慢性肺淤血,肺泡壁纤维性肥厚,肺泡腔内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

5、心衰细胞。14、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的不可逆损伤。15、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的贫血性梗死,镜下特点为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16、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多发生于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17、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坏死组织彻底

6、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略带黄色,形成状如干酪样的物质,称为干酪样坏死。18、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发生在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坏死组织呈细丝、细颗粒状或片块状红染似纤维蛋白,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病。19、坏疽(gangrene):是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后,导致坏死组织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学改变。坏疽又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三个类型。20、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血栓、渗出物或其它异物等)的过程。21、凋亡(apoptosis):指

7、在特定信号诱导下,细胞内的死亡级联反应被触发所致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主动性的死亡过程,多发生于单个散在细胞,无炎症反应。22、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对所有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23、再生(regeneration):再生指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发生的细胞增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24、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在细胞周期中连续分裂的细胞,它们对机体的建立和组织的更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胚胎早期的细胞、造血干细胞、上皮基底细胞等。25、稳定细胞(stable cells):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受到一定刺

8、激后,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恢复增殖能力。如:肝、肾的实质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等。26、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某些细胞分化程度很高,完全失去增殖能力,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如:人的红细胞、神经元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27、创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截肢失去远端,再生的轴突未能向远端髓鞘内伸展而和所属的神经鞘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互相缠绕所形成的瘤状物,可引起顽固性疼痛。28、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

9、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29、瘢痕组织(scar tissue):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观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缺乏弹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30、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31、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见于组织缺损少、无感染、创缘整齐,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形成规则、整齐的线状瘢痕。如手术切口的愈合是典型的一期愈合。32、二期愈合(secon

10、d healing):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移位、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局部坏死组织多,炎症反应明显。这种伤口只有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消除后,再生才能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肉芽组织填平伤口,形成的瘢痕较大,愈合时间长。33、充血(hyperemia):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34、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和减压后充血。35、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淤血congestion):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

11、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36、槟榔肝(nutmeg liver):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部高度淤血和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37、血栓形成(thrombosis):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黏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38、血栓(thrombus):血栓形成过程中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黏集、凝固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39、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在血流较快的情况下形成,主要见于心瓣膜。主要由血小板聚集而成,其边缘粘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粘集的血小板形成网状小梁,内有网状纤维素,网眼中含一些红细胞

12、。40、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多发生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呈红白条纹相间,是以血小板和红细胞为主,混合而成。如二尖瓣狭窄和房颤时所形成的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均为混合血栓。41、红色血栓(red thrombus):多见于静脉,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由于混合性血栓形成后阻塞管腔,使局部血流停止而逐渐形成的暗红色血栓。42、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发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微循环内广泛形成的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只能在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43、血栓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在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血栓收

13、缩或部分溶解,使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这种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44、栓塞(embolism):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行至较小血管时发生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45、栓子(embolus):循环血液中随血流运行至较小血管时堵塞血管腔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46、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产妇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羊膜破裂、胎盘早剥、胎儿阻塞产道等原因,使子宫强烈收缩,宫内压升高,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可引起肺循环阻塞和dic,导致死

14、亡。47、梗死(infarct):指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坏死。4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多发生于心、肾、脾、脑等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血管少的器官梗死。梗死灶呈灰白色,早期梗死灶的周围可形成暗红色的出血带。49、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红色梗死,red infarct):常发生于肺、肠等组织结构疏松、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严重淤血的脏器梗死。梗死灶呈暗红色,有多量出血。50、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rct):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脱落的细菌栓子顺血流运行而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动脉栓塞所致

15、。梗死灶内可见细菌团及炎细胞浸润。51、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高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氮气栓塞。52、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修复损伤的机体防御反应,其基本病变为变质、渗出和坏死。53、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既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细胞。54、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以血管反应为主的渗

16、出性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55、趋化作用(chemotaxis):当细菌等侵入机体某部位时,局部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增高,如细菌的代谢产物、炎性组织的变性蛋白等,可吸引炎性细胞向该处移动,称为趋化作用。56、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细胞和血浆产生的化学介质可通过内源性因子作用导致炎症,称为炎症介质。57、变质性炎(alteration inflammation):以变性和坏死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渗出和增生改变较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58、渗出性炎(exudative inflammation):以炎症局部有大量渗出物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炎症,主要包括浆液性炎、

17、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等类型。59、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以浆液渗出为主,常发生于浆膜,黏膜和疏松结缔组织的渗出性炎。60、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形成灰白色的假膜,称为假膜性炎。61、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一种渗出性炎。62、出血性炎(hemorrhagic inflammation):由于血管壁严重损伤,而在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一种渗出性炎。63、脓

18、肿(abscess):主要由金葡菌引起,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为特征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64、疖(furuncle):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的脓肿。65、痈(carbuncle):多个疖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相互融合沟通的脓肿,一般只有切开引流、排脓才能修复愈合。66、蜂窝织炎(phlegmon inflammation):由溶血链球菌引起的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下组织、肌肉和阑尾。67、表面化脓(surface suppuration):是指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68、积脓(empyema):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

19、液则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内积存。69、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在炎症局部形成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70、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是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样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71、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最常发生于眼眶和肺。72、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

20、,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73、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74、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再繁殖而导致的疾病。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75、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等。76、肿瘤(tumo

21、r):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77、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78、肿瘤的分化程度(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在肿瘤中,肿瘤组织和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和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这种相似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79、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有时瘤细胞分

22、化程度很低或主要由未分化细胞构成,异型性极为显著,这种缺乏分化的状态称为间变。80、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81、异质性(heterogeneity):由单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和放疗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的非均一性,称为异质性。82、恶病质(cachexia):指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83、侵袭(invasion):指恶性肿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或外周间隙神经束衣细胞浸润,破坏邻近正常器官和组织,并继

23、续生长的过程。84、转移(metastasis) :癌细胞从原发部位分离脱落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到它处,并生长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85、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有些非内分泌腺发生的肿瘤能产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86、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引起内分泌、神经、造血、消化、骨关节、肾脏、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副肿瘤综合征,这些原发灶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87、癌珠(carcinoma pearl;

24、角化珠,keratin pearl):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出现的层状角化物,是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88、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89、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上皮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增大、核分裂像增多、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多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鳞状上皮。90、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增生的

25、异型性细胞在形态学上完全具备恶性特点,但只累及上皮全层未突破基底膜累及间质,是一种早期癌。91、癌肉瘤(carcinosarcoma):一个肿瘤既有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成分,又有来源于间叶组织的的恶性肿瘤成分,称为癌肉瘤。92、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常出现活跃的生长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和侵袭能力,可出现局部复发,但一般不发生转移,反复多次复发可向恶性转变。93、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黏液癌的癌细胞产生的黏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在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以这种细胞为主

26、要成分则称为印戒细胞癌。94、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指上皮细胞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连续过程,将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级、级,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级。95、畸胎瘤(teratoma):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生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成分,结构混乱,根据其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96、癌基因(oncogene):能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在体内诱发肿瘤的基因,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大多数癌基因是正常原癌基因的突变形式,后者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裂。97、抑癌基因(t

27、umor suppressor gene):是一类能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分化,从而抑制肿瘤发生的负调控基因。其丢失或失活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98、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由于血脂代谢异常在大中等弹力肌型动脉内膜有进行性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聚积,导致粥样斑块形成,并引起动脉管壁硬化、管腔狭窄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99、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粥瘤,atheroma):动脉粥样硬化时,内膜面可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表面为纤维帽,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

28、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100、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101、原发性颗粒固缩肾(primary granular atrophy of the kidney,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高血压时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和肌型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引起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分布的细颗粒状。102、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增加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

29、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疼痛常放射至心前区域、左上肢,持续数分钟,可因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而缓解消失。103、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04、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是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左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向外膨隆。多发生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引起心功能不全或继发血栓形成

30、。105、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常见于男性青壮年,可发生于某种诱因作用后,患者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迅速昏迷,多立即死亡或在数小时内死亡,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及相应心肌病变。106、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原因未明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107、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脑水肿。108、急进性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多见于青

31、壮年,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病变进展迅速,发生高血压脑病或较早就出现肾衰竭,可继发于缓进性高血压,但常为原发。109、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大,甚至略缩小。110、离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向心性肥大继续发展,肥大的心肌细胞与间质毛细血管供氧不相适应,加上可能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因而降低,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腔扩张。严重可出现心力衰竭。111、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多见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动脉内膜因

32、原有病变而破坏,动脉腔的血液经裂口注入中膜层内,或因主动脉中膜变性坏死,中膜滋养血管破裂出血,使中膜分离,局部形成夹层性血肿呈套管样假血腔。112、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病变以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其中心脏病变最为严重。113、风湿小体(aschoff body):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聚集成群的风湿细胞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114、绒毛心(cor villosum):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则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115、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是指心瓣膜受各种原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脏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