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7.24KB ,
资源ID:76708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70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心理学基础.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docx

1、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学一、心理现象心理学是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而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又称人格)。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全部动力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过程,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即心理活动。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言语等。情绪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动地对外界事物进行评价。如果事物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则产生趋向之的倾向,反之则产生背离的倾向

2、。同时会产生心理内部的一种特殊体验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以及喜、怒、哀、恐惧等,这就是情绪过程。情绪过程即人对事物态度的内部主观体验,同时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的行为动作。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某种情绪体验,而且还能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人在自己的活动中确定一定目标、按计划行动,当机立断,不断自我调节,克服困难,有计划地主动行为,力图达到该目标的心理过程,即意志过程。由于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存在差异,致使每个人的精神面貌各具特色。关于这些个体差异性的规律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学今称之为人格或个性。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如兴趣、需要、

3、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以及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心理过程是从心理现象的组成来看,它有发生、变化的过程并具有共性规律。人格则从心理现象在个体的表现来分析,它较稳定地、经常地表现出有别于他人的特征,并具有差异性规律。对它们的分析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将它们结合起来考察,则为了掌握入的心理全貌。这些内容属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各应用领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在认知心理学中是指一个人对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官加以选择、接受,在

4、神经通路和脑中进行编码、储存、确定其意义,并运用经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泛指感觉和知觉、学习和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过程组成。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例如,我们面前有一个苹果,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呢?我们用眼睛去看,知道它有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用嘴一咬知道它是甜的;拿在手上一比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这里的红、圆、重、甜就是苹果的一些个别属性。红是由苹果表面反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波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重是由苹果压迫皮肤表面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围轮廓线条作用于眼睛引起的。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

5、,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因此我们说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饥饿、寒冷等,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择食,渴择饮。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相反,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对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人认为,大城市中由于信息超载,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相反,

6、由“感觉剥夺”造成的信息不足,将使人无法忍受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痛苦。我们来了解一下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要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求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移动手脚。总之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实验开始,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寻找利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换句话说,被试变得焦躁不安,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时间久了,有人会出现幻觉。实验中被试每天可以得到20美元的报酬。但即使这样,也难以

7、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这种实验到2-3天以上。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科。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把各种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外部感觉的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属于内部感觉的有:肌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二)知觉我们已经知道

8、,感觉是指人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但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整体。还以苹果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颜色和味道,而且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东西(如西红柿,红皮球)区别开来。我们看到的是苹果的红色,尝到的是苹果的甜味,摸到的是苹果的硬度。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例如,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

9、晰的完整映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知觉具有如下特性(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对对象知觉得比较清晰,背景则知觉得比较模糊。知觉的选择性与对象的特点和个人的兴趣、定势、需要有关。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总是由许多部分或许多属性组成的,在感知对象时,

10、人总是把它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来反映。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感知的恒常性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它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果人们的知觉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视觉线索对知觉恒常性有重要影响,在图a中,前面一个人的距离是后面一个人的距离的3倍,而他在

11、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也是后一个人的3倍。由于存在距离的线索,两个人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而在图b中,我们只是把后一个人的图片剪下来贴在前一个人的旁边,由于消除了距离线索,两个人的大小差别就非常显著了。错觉是对外界对象的失真的或错误的知觉。二、学习和记忆(一)学习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需要。通过学习可获得处理事物的知识经验和适当的行为。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论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征,解释有机体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人类与动物学习的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

12、不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一般将学习理论分为两个主要的流派;联结主义学派与认知学派。1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connectionism)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理论又可称为“刺激一反应”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甫洛夫、桑代克与斯金纳等。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曾因为对动物消化腺的创造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对动物消化感的研究主要以狗为研究对象。他与助手在对狗的研究中发现,当助手给狗食物时,狗吃到食物,会分泌很多唾液;此后又发现狗只要看到食物,就开始分泌唾液;再后来,只要听到助手的脚

13、步声,狗似乎知道马上就可以吃到食物,唾液的分泌也开始增加。巴甫洛夫系统研究了这种现象,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后人称之为“经典条件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一种联结关系。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用猫研究动物的随意学习行为。桑代克设计了有名的迷笼实验。将饥饿的猫放入迷笼中,笼外放有食物。猫进入迷笼,本能地做出许多反应。猫偶尔触动了迷笼开关,把迷笼打开,得到了食物。如果将猫再次放入迷笼,猫在笼中的紊乱动作将逐渐减少。最后,猫一放入迷笼就立即触动开关,获取食物。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这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

14、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学习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能保留下来,否则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被放弃。总之,正强化会促进行为,而负强化或惩罚会削弱行为,桑代克称之为“效果律”;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由此建立的条件作用称为“工具性条件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

15、杠杆得到了食物,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例如,当灯亮时按压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压杠杆得不到食物,因此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通过研究,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一类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斯金纳称之为应答性反应,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类似,写成公式是SR;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它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婴儿第一次叫“妈妈”得到了母亲的爱抚,行为的这种结果使婴儿以后不断地叫“妈妈”。影响行为巩固或再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即强化,写成公式是RS

16、。根据斯金纳的观点,认为有些心理疾病是习得不良行为的后果,因而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训练进行矫正。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理论的要点是: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本质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强调思维活动、理解或顿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格式塔的学习顿悟说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顿悟学习。德国心理学家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大量研究而提出的。苛勒给黑猩猩设置了许多问题情境,其中“取香蕉”的实验是最有名的。猩猩可以看到房顶上悬挂着一串香蕉,但是它够不到。房内的地上有几只箱子。苛勒的研究发现:面

17、对这样的情景,猩猩一开始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的;它不再跳了,而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仿佛在观察房间里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猩猩突然走到箱子前面,站着不动,过一会儿,它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取到了香蕉。如果一只箱子不够高,猩猩还能把两个或更多的箱子叠起来以拿到香蕉。通过研究苛勒发现:狙猩不是通过尝试一错误的方法来学习如何拿到香蕉的,而是突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苛勒认为,用“知觉重组”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猩猩突然发现了箱子与香蕉之间的关系,它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因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苛勒把这种学习叫做顿悟(insight)学习。猩猩一旦学会站在箱子

18、上取得香蕉后,它们也可以把竹竿接起来取。认知一发现学说,布鲁纳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认知一发现说,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心理学家班都拉指出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家只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就得出学习的规律,并简单地将结论推广到人身上。这是很不恰当的。他在以人为被试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类的学习更多的是观察和模仿,而不是简单的即时强化。班都拉进行

19、了著名的玩偶实验。让一组儿童观察成人对一个充气玩具娃娃进行攻击的情景。结果将儿童带入实际相似的情景时,他们很准确地模仿了成人的四种攻击性行为。可见,有时人们并不需要强化只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学习。学习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人的行为形成或消失,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对心身疾病、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或治疗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并对行为矫正、各种行为疗法都有指导意义。 (二)记忆 1、什么是记忆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记忆。如果我们在我们的经验中什么也没有记住的话,那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了。生活中有许多瞬息的互不相关的经验,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甚至不能进行简单的交谈。要想交谈,你就必须记住你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

20、你刚刚听过的话。没有记忆,你甚至不能反思你自己,因为自我概念本身就依赖于一种连续的意识,简短地说,当我们想到人性的含义时,我们就必须承认记忆的重要性。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任何外界倍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编码(encoding)是把输入的信息转变成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储存(storage)是信息在脑中贮存和进一步加工;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2、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按记忆时有无

21、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记忆过程记忆是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过程。(1)识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开始。根据识记的目的、任务明确与否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材料的性质及其理解的程度和采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依靠简单重复进行的识记如对人名、地名等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如对原理、规律等通常依据对它们本身意义的理解来识记。心理学研究

22、证明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用途更广。(2)保特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并不象放入保险拒里那样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影响等因素,在质量和数量上会发生某些变化。记忆内容在质量上的变化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原来内容中的细节趋于消失,主要的、显著的特征得以保持,记忆内容变得简略、概括和合理。另一种是增添了原来没有的细节,内容更加详细、具体;或者突出夸大某些特点,使其更具有特色。记忆内容在数量上的变化,一殷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回忆和再认,称为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23、对遗忘规律作了实验性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自己作为被试,在识记一些材料后,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再学习所节省的时间和次数作为指标,来测量遗忘的进程。它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反映了遗忘和时间变量的关系,揭示了遗忘的规律,即遗忘是即时发生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后保持在20%左右。除了时间这一影响遗忘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个体的记忆(能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1)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方式和程度。 (3)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 (4)人在记忆时的态度。3再认

24、和回忆再认和回忆是恢复过去经验的两种形式。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在眼前时能够认出来就是再认。它比回忆简单、容易。能回忆的事物都能再认。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重新回想起来称回忆。 三、思维也许人类最大的成就是具有复杂的思考能力和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思维过程,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外部联系,而且能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一)思维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2、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特征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酌基础

25、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乎。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媒介和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人类还没有真正搞清宇宙形成的奥秘,但可以根据宇宙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来推测它的形成。同样,人们不知道某些疾病与遗传基因的关系,但人们可以根据实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由于思维

26、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3.影响思维最常见的心理因素有以下三种:1)定势:若屡屡采用同一种方法去做一件事,久而久之则成为习惯,以后每遇到类似情境,会不假思索地以同样方式处理,这种做事的习惯性倾向,成为定势。定势使人解决问题时带有一种倾向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有时有助于思维活动与问题的解决,有时却妨碍思维活动。2)功能固着:只解决问题时,只看到事务的通用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思维活动,影响新问题的顺利解决。3)认知联想:

27、指个人在处理某事物时遇到困哪,从而引起对处理其他事务的联想,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第三节 情绪过程一、情绪概述1、情绪的概念情绪涉及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清醒的每一时刻,都伴随着感觉的差异、变化和情绪的冲动并且体验着不同的心境和情感。事实上,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表达和体验情绪的方式将我们从根本上区分开来。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分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多数是情绪的表达形式。(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一些人称之为“行动潜能”。也就是说情绪与动机是紧密联系的,情绪能够以一种和生物动机或心理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指挥行动。情绪

28、也可以伴随由动机引起的行为而出现。情绪可能是一个日标 我们从事于一定的活动,因为我们知道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愉快。(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当我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的成分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即遇到狗熊。假设你通过一片树林,正欣赏周围的自然美景,突然随着一声吼叫,一只熊出现在你面前。你马上停了下来,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肌肉紧张,感到非常害怕。你记起当遇到熊时,站在原地不动很重要,所以尽管你害怕,你还是保持不动。最后,这只熊走了,你也安全了。在这个例子里,当你在树林里遇到熊时,你的情绪表现是很害怕、恐惧。害怕的同时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

29、,如口干舌燥、肌肉紧张、心跳加违等。此外,你的害怕还以准备行动(action readiness)为特征“要么打要么逃”(fight or flight),这是害怕的功能性例子。然而,尽管有行动的准备,但你并没有去行动,相反你仍保持在原地不动。害怕的另一部分是感受,你的确感受到非常害怕。最后是认知成分,也是最难懂的部分。你之所以感到害怕是因为你认识到熊是你当时最关心的东西,对你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如果你是来猎熊的,那么你当时的目的和最关心的事就不同了。因此,当你成功猎到熊时,你的情绪表现是兴奋和高兴,而不是害怕。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于联系情绪与情感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务与主体需要之间关

30、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属同一种各人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因而人们常常将两者看做同义词。但是仔细研究起来,他们是有区别的。首先,从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原因看,情绪是由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而情感则是有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体验。因此,情绪是低级的,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是高级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其次,从情绪与情感的发生来看,情绪出现得早,情感出现得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情绪反应,之后随个体发展,有了社会性需要,才有情感体验的出现。再次,从情绪与情感的表现来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外显性、冲动性,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发生时,总是伴随

31、着强烈的生理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等特点,它更深沉、内隐,不易外露,一旦形成便成为相对稳定的结构。情绪与情感之间虽有区别,但两者之间又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这表现在情感是在情绪的稳定固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这表现在: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一定情境下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3、情绪的表现情绪表现也称表情动作,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它包括情绪在面部、身体姿势和言语上的表现,分别称为:面部表情

32、、肢体表情和言语表情。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1、面部表情包括眼、眉、嘴、额面肌肉的变化,是最直接、最丰富和最有效的表达一个人情绪的手段。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人类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的类似表达进化而来的。我们表达情绪的许多原始方式是具有某种生存价值的遗传模式。人类的表情最初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如:生气时紧皱眉头是为了减少阳光进入眼睛,看清对面的敌人好与之搏斗。达尔文在比较了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人们的表情以后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些相互间隔离的不同文化虽然发展了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在表达相同情绪时的表情是相同的,这说明某些表情是遗传的,即在表达快乐、愤怒、厌恶、恐惧等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方面,各民族差异不大。例如笑都是颌肌收缩提起两个嘴角、双眉展开,其含义勿需注释。而对于这幅图中所表现的5种基本情绪大多数人都不会理解错。基本情绪的表现具有先天遗传性,但是,它们的具体表露却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待别是复杂表情的表露更是如此。比如,先天性盲人的面部表情就比较呆板。随着人的成长,社会文化作用对情绪表现的影响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