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87KB ,
资源ID:76597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597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1、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文主题:触摸自然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本单元教案提供者: 李春健 王程程单位: 即墨区第一实验小学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毯”“腐”等8个生字,理解“翠色欲流、渲染”等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能读出自己的感受。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跟随课文内容想开去,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认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想象自己与分别时的情景,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

2、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一、 创设情境,歌曲导入出示草原风景视频,播放民族歌曲,顺势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辽阔的大草原,感受美丽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板书课题。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设计意图】:视频加歌曲的直观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的学氛围当中,为下面更好地从文中了解草原做铺垫,形成了积极的阅读期待。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生词归类,学生挑战认读出示生词:马蹄 襟飘带舞 彩虹 鞭子 境界 衣裳 绿毯指名读,开小火车检查。指导读好“襟飘带舞”的发音。指导“涩”字,范字,学生练写,同桌进行三星评价。【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字词教学

3、重点突出,扎实有效。2.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的?”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归纳出是风光美和人情美两个方面,并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三、品读感悟,激发想象(一)走进“风光美”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草原景色的美丽呢?请从课文中找出能打动你的句子,圈点勾画,写写批注。 2.全班交流原因,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指导“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有如绿毯上绣着白花的美景。再从“空气清鲜”和“天空晴朗”去想象草原的高原辽阔。 师适时评价:风光如此秀美的草原,怪不得

4、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呢!3.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抓住“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个句子,理解“渲染”,想象“翠色欲流”的画面。师范读,齐读。4.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出疑问:这段话中,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透过作者的笔端欣赏了如此美景,结合作者的感受,通过想象又得到了新的体会。大家看,写景离不开写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

5、点。(板书:情景交融)(落实课后题第一、二题)师引导: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语句,值得我们积累。请大家试着背诵这一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对文章内容进行想象,通过美读,提高理解、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2)走进“人情美”过渡语: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默读2-5自然段,把体现草原人情的语句画出来,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1.默读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体现“人情”的句子,“由初入草原到远远地望见河、牛羊、马群,听见鞭子响,到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学生发现

6、进入草原过程中的由静转动,在读中展开想象:如果你坐在这辆行车洒脱的车上,你看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哪个词让你对草原人民有了深刻的印象?根据作者的描写,试着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聚焦“飞”字,引导学生读出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2.理解“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抓住“热乎乎、握住不散、语言不同、心一样”等关键词感受蒙汉人民一家亲的热烈场面。3.通过“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的句子,小组合作朗读,想象

7、现场蒙汉人民的敬酒的动作,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真挚。过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引导学生在理解与想象中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创设情境,出示蒙古人音乐。进行想象: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想想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么样?师小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但完全没有陌生感,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这正像文中提到的“蒙汉情深何忍别,

8、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生活中,你也有与人惜别的经历吗?生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浓厚感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德育渗透,也使学生懂得珍惜感情。落实课后第三题。同时,在语文要素方面,让学生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三)斟酌语言,学会表达1.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把这篇访问稿些的如此富有感染力?2.生交流讨论,师小结:写景时融入感受,将真情实感细腻表达。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会让文章更鲜活,也能让读者跟着作者想象画面,得到更深的体会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学以致用。【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重视了学生语用

9、能力的提升,实现了由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1.拓展敕勒歌,美读。2.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小组交流讨论,试着说说诗歌展现的画面。3.作业:展开想象,介绍游览过的美景或者自己的家乡,把美景、美食、好玩的地方都写成一篇小练笔。师结束语: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游览了内蒙古草原,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草原风光美,人情更美。祖国真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有机会的话,咱们也去内蒙古大草原感受一下,好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课文内容,检查背诵第一自然段。二、交流写作片段。三、选取优秀片段进行全班展示。自评互评师评。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

10、会本课“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参差、迷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这是教学重点)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重点】跟随课文内容想开去,想象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课前预习:二、 创设情境,图片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设计意图】:图片的直观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这样和

11、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做好衔接,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形成了积极的阅读期待。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生词归类,学生挑战认读出示生词:缀满 幽雅 参差 笨拙 模糊 薄片 恍然指名读,开小火车检查。指导读好“薄片”的发音。指导“幽”字,范字,学生练写,同桌进行三星评价。【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字词教学重点突出,扎实有效。2.简介作者宗璞。3.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丁香的?”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归纳出是赏丁香和悟丁香两个方面,并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三、品读感悟,激

12、发想象(一)“赏丁香”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圈点勾画,写写批注。2.学生交流、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抓住这几句话适时点拨:(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

13、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3.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

14、答,共同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4.再读读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丁香花的样子。5.讨论交流,本部分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设计意图】: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想象,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3)“悟丁香”1.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圈点勾画。“今年一次

15、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出示盘花扣图片。自然过渡到对丁香结的深层解析。2.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点拨,抓住这几个句子: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提出问题: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想象画面,感受其格外妩媚之感。顺势点拨:古人眼里的丁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找到“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2)师呈现古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

16、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想象其中境界,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愁思)师小结:丁香结不仅是因为形象上像解不开的盘扣,在意义上也是像解不开的愁思。3.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1)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2)学生交流,顺势引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3)全班齐读。继续引导:谁能从所学

17、内容想开去,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言。师小结: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中,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落实课后题。同时,在语文要素方面,让学生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升华主题 1.回顾你的生活,有哪些让你感到挫折的“结”使你难以忘怀?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2.生交流讨论。3.师小结:是啊,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设计意图】

18、:这样的设计,重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真正达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4、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拓展戴望舒的雨巷。在阅读中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继续感受丁香代表的愁思。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借花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本文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借花表达忧愁之感的诗句。请同学们回家再搜集借花表达其他感情的古诗词,如:梅、兰、竹、菊各象征什么。师结束语:孩子们,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所以今后,让我们以豁达的态度

19、对待生活中的“结”,好吗?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 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课前预习:三、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

20、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是之前的必背古诗,我们都不陌生。【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的方式,以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为导语,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古诗词的教学氛围当中,为下面更好地学习本课古诗形成了积极的阅读期待。二、检查背诵1.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 惊鹊 鸣蝉 茅店 忽见指名读,开小火车检查。指导读好“鹊”的发音。指导“德”字,范字,学生练写,同桌进行三星评价。【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字词教学重点突出,

21、扎实有效。2.交流“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又称为“长短句”。从题目也可以分析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是写月夜的景色。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分类对比意识,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三、品读感悟,激发想象(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齐背故事,想象画面。 2.回顾诗意。3.小组合作探究。诗中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画,给它们起名字。4.全班交流,想象画面。5.有感情背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对古诗内容进行想象,通过美读

22、,提高理解、欣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顺势解决课后第三题。(4)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想象画面,入境悟情。(1)教师泛读,请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交流讨论得出:(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那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有孤独、沧桑、凄凉之感。继续引导,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是(愁)字。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呢?引导学生抓住“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句子。(2)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诗人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引

23、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2.通过想象故乡的幸福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对比体会其中忧愁,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3.对比西江月中的情景,同样是写月色,有什么异同?(1)学生美读西江月。(2)补充背景。(3)学生交路讨论。(4)师引导:首先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小组合作交流: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继续引导: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

24、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同桌试着演演说说。师小结:这儿的“说丰年”,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感受到大家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2)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如: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

25、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配背景乐,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教师小结: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这样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设计意图】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诗词的心境。同时教者还要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走进诗词的画面美,并在诵读中感悟情感,体会古诗的节奏美、情感美。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3)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

26、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交流得出是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也可能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

27、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5)最后带着想象朗读整首词,并背诵。(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这样便能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其次还要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之中

28、,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并与诗词产生共鸣。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拓展以下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对比朗诵,体会借月寄情的诗的特色。作业: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下节课分享给大家。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课文内容,检查背诵三首古诗。二、默写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选一首古诗,想象情景,写写你看到的画面。评价,选取优秀片段进行全班展示。花之歌教

29、学设计【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同学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教学重点】跟随课文内容想开去,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课前预习:四、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

30、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2. 简介纪伯伦,学生初步了解。【设计意图】: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为下面更好地学习文章做铺垫,形成了积极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 苍穹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二)感知文意。 1.通过阅读,说说“我”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圈点勾画出相关句子。做做批注。2.小组交流。【设计意图】:以问题方式

31、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把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铺垫。三、品读感悟,激发想象(一)学习由文字想开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3.精读赏析。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预设】“诸元素之女”比较抽象,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花的生长循环周期,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4. 展开想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到绿茵。”请你想象作者描绘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5. 小组合作探究并交流。结合图片理解内容。6. 师小结,是啊,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将花朵比作星星,将我们跟随文字想开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