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历史七下期中考试材料题复习分师生版2017年人教版历史七下期中考试材料题复习一材料题(共10小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该“河”的中心在哪里?(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回答:(1)这里唐太宗所说的镜子是谁?(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3阅读下列
2、材料: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隋书杨玄感传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材料三: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3)材料三反映了一种什么局面?它得益于唐太宗哪些开明的治国措施?(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唐太宗。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
3、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材料二: 唐朝户数增长表格贞观末年武周末年开元末年300万户615万户841万户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5阅读下面材料: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
4、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全球通史请回答:(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基本特征?(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最为重要?(4)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6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
5、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当时生活这一地区的人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3)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可以参观图3中的建筑古迹的地区序号。(4)写出建造图4民族首领被唐玄宗册封其的封号。7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
6、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云冈石窟于2001年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7、。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材料二: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专家认为,水与岩石长期而缓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云冈石窟逐步被自然风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云冈石窟现有的45个主要洞窟中,有渗水记录的就有21个。(1)云冈石窟被誉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你知道另外两大石窟吗?(2)在山坡崖壁上开凿出洞窟的寺庙,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宗教?(3)通过材料二的描述,把你的感受写下来。(4)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石窟艺术?谈谈你的看法。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8、李白哭晁衡卿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3)图一、图二中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杰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分别采取什么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选拔人才?(5)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10阅读下列材料,回
9、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
10、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2017年人教版历史七下期中考试材料题复习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16春民勤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该“河”的中心在哪里?(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4)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中心的知识点(3)本题
11、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作用的知识点(4)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历史意义的知识点【解答】(1)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出自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句阐述的是作者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阐述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材料中的“涿郡”在今北京、“江都”在今江苏扬州(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答案为:(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洛阳(
12、3)“涿郡”在今北京“江都”在今江苏扬州(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括和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2015春海安县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回答:(1)这里唐太宗所说的镜子是谁?(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史实,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
13、,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2)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主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等故答案为:(1)魏征(2)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史实的有关内容3(2016春澧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隋书杨玄感传材料二:唐太宗
14、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材料三: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贵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3)材料三反映了一种什么局面?它得益于唐太宗哪些开明的治国措施?(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唐太宗。【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隋亡的原因(2)本题考查是唐太宗的统治的知识(3)本题考查针对民本思想唐太宗采取的统治措施(4)本题
15、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1)依据材料一“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与隋朝末年的灭亡有关由于隋炀帝繁重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虐无道(2)依据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唐太宗意识到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3)根据材料三“天下大稔(成熟),流散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闲,行旅不赍(抱着,怀着)粮,取决于道路焉”
16、,由此看出,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故答案为:(1)隋朝末年;隋的暴政所致(2)居民关系如同舟与水的关系(或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要吸取隋亡的教训(3)贞观之治的局面;
17、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等(4)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或者是古代明智的君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灭亡、唐太宗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影响4(2016春卢龙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材料二: 唐朝户数增长表格贞观末年武周末年开元末年300万户615万户841万户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18、(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2)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本题考查唐朝人口增长及其原因(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可知,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粟(2)表格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武周”是武则天的国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由贞观末年的300万户直线上升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
19、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故答案为:(1)水稻、粟(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人口数直线上升;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4)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5(2017春于都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
20、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全球通史请回答:(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基本特征?(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最为重要?(4)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
21、看法或建议?【分析】本题以考试演变的材料综合考查科举制度创立与作用及对当今考试制度的看法或建议【解答】(1)根据所学所学知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它创立于隋炀帝时期,唐朝时不断得到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的魏晋时期,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考试的基本特征(3)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
22、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在题型的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故答案为:(1)隋炀帝时期(2)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分科考试,择优录取(3)进士、明经(4)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在题型的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6(2016春夏邑县期末)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
23、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当时生活这一地区的人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3)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可以参观图3中的建筑古迹的地区序号。(4)写出建造图4民族首领被唐玄宗册封其的封号。【分析】(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2)本题考查唐与回纥的关
24、系(3)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4)本题考查唐与南诏的关系【解答】(1)由图1“文成公主”可知,文成公主嫁入的地区为吐蕃,即序号唐朝时期,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与吐蕃的交往密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2)由图2中的“回纥贵族”可知是今天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所生活在新疆地区,即序号回纥又叫“回鹘”,是维吾尔族的古称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从而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3)由图3中的“渤海灯塔”可知是今天我国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地区,即序号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
25、域生活着靺鞨族,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后来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粟末靺鞨政权有“海东盛国”之称渤海灯塔是渤海政权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4)由图4中的“千寻塔”可知是“云南王”根据所学可知,崇圣寺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与唐塔风格类似,是唐与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故答案为:(1),藏族,“和同为一家”(2)维吾尔族,(3)(4)云南王【点评】本题以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7(2016春通许县期末)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
26、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三(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2)本题考查的开元盛世(3)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解答】(1)材料一的意
27、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2)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大力发展生产(3)材料三是唐朝时期,发明两种新型农业工具,用于耕地的曲辕犁和用于灌溉的筒车故答案为:(1)事例:文成公主入吐蕃(或金城公主入吐蕃);影响: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往来(2)统治者:唐玄宗;措施:任用贤才(或任用姚崇当宰相,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大力发展生产(3)曲辕犁;筒车【点评
28、】本题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8(2016秋河东区校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云冈石窟于2001年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材料二: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专家认为,水与岩石长期而缓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云冈石窟逐步被自然风化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云冈石窟现有的45个主要洞窟中,有渗水记录的就有21个。(1)
29、云冈石窟被誉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你知道另外两大石窟吗?(2)在山坡崖壁上开凿出洞窟的寺庙,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宗教?(3)通过材料二的描述,把你的感受写下来。(4)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石窟艺术?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的代表(2)本题考查的是北魏时期开凿石窟与佛教(3)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性(4)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石窟艺术的建议与方法【解答】(1)中国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2)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3)针对材料二中“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
30、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要马上采取保护文物的措施,刻不容缓(4)关于保护石窟的看法从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的侵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存视像数据,将原来涂抹在佛像的水泥部分清除等方面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2)北朝时期,佛教(3)保护文物,刻不容缓(4)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的侵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存视像数据,将原来涂抹在佛像的水泥部分清除【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前两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后两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9(2016春雁塔区校级期中)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 一、图二。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