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附解析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 墨翟B. 孟轲C. 荀况D. 韩非子【答案】D【解析】【详解】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和“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孟轲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并强调治国要遵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荀况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
2、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观点,故选D。2.“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A. 唐诗 B. 写意画 C. 京剧 D. 草书【答案】C【解析】【详解】京剧属于舞台剧,采用舞台虚拟夸张的手法表达艺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正是艺术虚拟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唐诗属于文学作品,不符合材料描述手法特点,故A项错误。写意画主要是注重情感,属于静态表现手法,故B项错误。草书也是通过静态表现手法体现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3.跟随唐僖宗逃往四川的柳毗在其家训中写道,当时在成都看
3、到很多关于阴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印刷书籍。这些书籍应是A. 雕版印刷物B. 双色印刷物C. 泥活字印刷物D. 木活字印刷物【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印刷术最早产生于唐代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产生于北宋,木活字产生于元代,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唐代的书籍应为雕版印刷作品,所以选A4. 法国一处教堂保存了大量15世纪当地农民的遗嘱,遗嘱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主要表明15世纪法国( )A. 社会生产力日趋凋敝 B. 农民收入日趋减少C. 教会影响力逐渐减弱 D. 教徒数量日渐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时间“15世纪”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4、盛行,打击了天主教会,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AB不对,此时资本主义在欧洲日益发展;D不对,与事实不符,而且材料也无从体现。考点: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点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有一个特点,即一组选择题往往都由一句或一段背景知识引导。背景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选择题的解答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做题时要与时间背景联系起来,明确题干材料与教材中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5.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
5、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A.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B. 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D.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其实指的是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的特点,“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就是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的特点。而BCD三项均不是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的特点,例如选项C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
6、家们的共同性格。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名师点睛】需要每一位考生特别注意的是高考解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因为高考题基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材料陌生,选项陌生,正选方法一般很难一时选出正确答案。运用排除法需要把握三个原则:一看选项是否和史实相符;二看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信息;三看选项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材料主旨信息。6.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D.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
7、的自由和独立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也不是不信仰上帝,而是使人们取得宗教信仰的自主权,挑战教会的权威,A、B两项错误,C项太绝对,因此选D项。考点:宗教改革点评:展望2013年的高考,西方人文主义单元内容仍然要重点掌握。从命题内容看,重点把握人文主义内涵实质和作用,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影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观点,理性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作用。7.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 “以清
8、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通过作画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觉。苏轼一生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到贬谪,因此,“胸中盘郁”,表现在画中就是“虬屈无端倪”的枯木怪石,故A正确。B是用来形容张僧繇、吴道子的“疏体”画风,意为通过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心中的意境,不合题意,故B错误。C是形容王维的诗作,赞扬他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不合题意,故C错误。D项意在淡泊名利,纵情山水,与作者抒发心中抑郁的风格不符,故D错误。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
9、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A. 提倡“经世致用”B. 主张以德治淳化会风气C. 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即可,根据材料“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可知,顾炎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朝廷的教化”来淳化会风气,因此本题选B选项。A、C选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D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9.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 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 对自然界的研究C. 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D. 对人性的
10、研究【答案】C【解析】智者学派是对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C项。10.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画家个人爱好B. 宋明理学传播C. 社会上层倡导D. 商品经济发展
11、【答案】D【解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的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艺场所。二者具有世俗化的倾向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11.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 墨家B. 纵横家C. 法家D. 农家【答案】A【解析】【详解】战国时期的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提出了“兼爱”
12、“非攻”“尚贤”等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但是其思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由此可知“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的最有可能是墨家,故选A。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不符合题意,排除C;农家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不符合题意,排除D。12.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是他们的主张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都是在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出现的都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都重视人的道德修养A. B. C. D.
1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可知A项符合题意,B和D项仅仅是苏格拉底的主张,C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故答案选A项。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和发展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比较13.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该材料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有法律就有自由 B. 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C.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
14、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可知法治是为了保障自由,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不符合材料信息的意思,故不选。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14.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这一时期“私学文化”产生的背景不包括A.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B. 分封制遭到破坏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D. 小农经济逐步产生【答案】C【解析】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是“私学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遭到破坏,故
15、B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统一全国之后,而不是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小农经济逐步产生,故D项正确。故答案选C。15.伯克哈特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发现世界和发现人”前者探索的是外部世界,是客观的;后者探索的是人的个性,是主观的。下列说法不属于后者的是A.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B. 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人文主义的艺术中写道:“他们的题材是人,严肃而热情、全心全意和具有头脑的人。”C. 莎士比亚说:“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D.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
16、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文艺复兴是“发现世界和发现人”前者探索的是外部世界,是客观的;后者探索的是人的个性,是主观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不属于人的个性,故选A。BCD都符合人性,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6.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理念论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答案】A【解析】材料意在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
17、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即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理念论、更爱真理等均没有关系,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是万物的尺度。17.“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 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C. 第一次论述人“生而平等”D.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得知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智者学派肯定了人,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是过度注重人的主
18、观感觉,强调人的感觉是衡量事物的标准,故A项错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的是苏格拉底,故B项错误;第一次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18.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树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是指A.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 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D. 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答案】D【解
19、析】1987年的十三大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系统阐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D符合题意;A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的,故排除;B是党的十四大上做出的决策,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则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故排除C。点睛: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后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将这些会议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的解决这类问题。教材中提到的建国之后党的重要会议有:(1)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在北京召开,为建国初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2)
20、中共“八大”: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3)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4)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5)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6)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7)中共“九大”:1969年在北京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
21、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8)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夏在庐山召开,削弱了林彪集团的权势。(9)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新的指导方针,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制定了改革和开放的重大政策,纠正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10)十三大:1987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划了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蓝图。(11)十三届四中全会:清算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12)十四大:1992年在北京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了迈向新世纪的航程。(13)十五大:1997年在北京召开
22、,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4)十六大:2002年在北京召开,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为鼓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奖项是A. 鲁迅文学奖B. 茅盾文学奖C. 五个一工程D. 老舍文学奖【答案】A【解析】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23、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故选A;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举办的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故排除C;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于1999年创立的文学奖,主要奖励北京作者的创作和在京出版和发表的优秀作品,每两至三年评选一次,故D不符合题意。20. 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
24、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 )A. 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B. 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 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 D.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雕版印刷术推动的结果,A符合题意,正确;B项“普遍现象”没有依据,仅从几个地区不能得出;C项属于无关项;D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的。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2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25、。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等级秩序C. 主张“仁政”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孔子的“爱人”“礼”都是讲究等级的,这就符合统治者需求,因而受到了重视,所以答案选B,排除A;C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点睛:平时学习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要牢记每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比如这道题,我们要知道“仁政”是孟子的,“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这样才不会做错。22.“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言论可能出自于A. 洋务派B.
26、新文化运动倡导者C. 马克思主义学者D. 康梁维新派【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反映出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坚决反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观点,故选B项;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传播共产主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这与“共和立宪制”不符,故D项错误。23.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 B. C. D. 【答案
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其他剧中融合而成,但主要是徽剧、汉剧及民间曲调,不是吸收外来艺术,故排除含有的选项,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京剧形成的原因【名师点睛】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繁荣的代表。清乾隆末期 (1790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
28、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 间曲调,逐渐融合而来。24.1916年2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提出“伦理革命”的口号时说:“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据此可知,陈独秀A. 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重要B. 具有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C. 批判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文化D. 批判传统社会契约型伦理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如果只在政治上否定君主专制,而旧的封建家族伦理仍然存在的话,就无法真正实现政治平等和经济独立,这反映了陈独秀认为伦理觉悟比政治觉悟更重要,故选项A
29、正确。B项“全面否定”材料中没有体现。 材料强调的是伦理觉悟和政治觉悟的关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契约型伦理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答案】(1)不同: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西方主要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
30、领域;标志近代科学的产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推动力。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结论: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分析表1,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包括数学、历法、农学、药物等方面,主要是基础应用,而表2欧洲近代科技主要是天文领域,第二小问,关于作用可
31、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如中国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社会生产力进步,而欧洲科技发展促进其社会转型。(2)联系所学,概述1617世纪中国和欧洲不同的社会情况分析原因,可以从中国经济形态落后、政治、政策和文化专制等角度分析;而欧洲则要突出促进思想解放,带动科技发展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从发展程度来看,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从发展原因来看,可以从科技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制约关系作答,如:答为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26.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