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25KB ,
资源ID:76554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55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方法重要问题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方法重要问题总结.docx

1、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方法重要问题总结学习中国经济史的基本方法重要问题总结古代史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简述中国历史上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中下游是中国经济最先进地区。中原人口稠密,气候湿润,经济发达。而“南方卑湿,丈夫早夭”气候恶劣,瘴气弥漫,野兽纵横,沼泽遍地。不适合农业生产。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连年战乱,灾祸不断,大量人口南迁,出现整个宗族一起南迁的境况。农业生产的重心开始向江南转移。但是这时候北方一旦稳定就会迅速恢复发展,水平高于南方。3、中唐安史之乱时,北方战乱割据,加上黄河流域灾害不断,使得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而江淮以南相对

2、安定吸引了很多北方难民。江南人口增多,劳力充足。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到南方,此时南方生产水平已经超过北方。(中唐时江淮地区已承担起唐王朝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财政十之八九来自江南,运河成为唐王朝的经济命脉)。五代十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高。4、两宋时期北方先后经历女真族、蒙古族入侵,生产破坏严重。宋金边界战乱频仍。黄河水灾严重,大量人口南迁,加之南方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北宋时南方的富庶已经明显超过北方,至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江南。(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中下游是中国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距今1万年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汉

3、(公元前206-公元8年)黄河流域使我国最先进的经济中心地区。因为当时的黄河并不浑浊,平均气温更高,降水量较多,森林破坏少,泛滥和水灾也少。但是长江沼泽遍布,丘陵多、平原可耕地少,毒虫猛兽多、疾病多。(2)中唐至南宋时期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a)中唐时期,江淮地区已承担起唐王朝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天下以江淮为国命”。原因:安史之乱以来,北方战乱,分裂割据,而且黄河泛滥频繁;南方(尤江淮以南)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劳动力增加,经济快速发展。b)五代十国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在南方有九个王国,七个都在长江流域,北方则政权更迭频繁。南方能长期维持政权,说明经济发达。c)北宋时江淮的富庶

4、已经明显超过北方。汴京的繁荣主要依靠的就是南方的经济。d)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最终确立。(3)明代两湖地区的大开发。a)两湖地区垸田的兴起与发展。开发晚的原因:中游整体发展水平比下游低;两湖地区面积大,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排水问题严重,离海远,无处排水。b)湖南、湖北的全面开发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元明时期湖北、湖南的全面开发:在湖北,一路从北方中原地区经襄阳南下进入巴山老林,一路由安徽、江西西上进入垸田区基本结束了湖北地广人稀的状况。在湖南,江西人大批迁入扩大了民族杂居区,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外省劳动力大量迁入,促进过来开发。c)手工业、商业与城

5、市的新发展二试述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地区的原因,1、中唐以来生产力的提高使江南人民治水能力加强,新耕地得以大量开辟(水车的普及和圩田、梯田的大量出现)2、北方屡经战乱,黄河灾害日甚一日,南北对比,差距越来越大。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江南开发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4、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经验教训:(1)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告诉我们,先进与落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随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相互渗透,经济状况会发生变化。比如70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2)关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能搞统一模式,要因地制宜。(3)关于生产方式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问题。

6、a)地区开发程度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即能够征服自然。比如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是因为治水能力增强。b)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和保障。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为生产提供了劳动力(生产关系改变会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力发展直接改变当时当地的经济面貌,从而进一步影响生产关系)。(4)在环境保护保护方面,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开发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并举。比如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却出现了水土流失、蓄洪能力下降、河床抬升、形成悬河的问题。第三章 唐代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一、简述两税法实行的历史背景,并评价其得失。(1)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唐中叶均田

7、制彻底破坏,不负担租庸调的人很多,导致少数人负担畸重,同时国家的租庸调收入也大幅度减少。(2)均田制下的等额土地不再存在,均田农民逃亡。由于保甲制度的存在,更多均田农民逃亡。(3)安史之乱以后赋役制度处于混乱状态。为了筹措收入,户税钱和地税、青苗钱等就日益加重。同时地方又采取了种种搜刮办法,各地封建割据势力都自谋收入,随意征敛,中央政府的收入却寥寥无几。附:两税法主要内容 征税的基本原则:“以资产为宗,不以身丁为本,资产少者税轻,多者税重”。并明确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商人“三十税一”。就地落户,就地纳税,不论成年还是未成年。 简化税目。税额不变,归并到两税之中

8、,改变了税目繁多的纷扰状况。 以州为单位确定征收额,计算每岁费用与上供之数“量出以制入”。摊至每亩,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 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故称两税。 钱和实物兼纳,按田亩纳粮,按户等收钱历史意义:两税法按财产征税的原则符合历史发展进程,基本适应于当时,乃至整个后期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各种变化,适应于人身依附关系削弱以后的土地制度、经济基础。它的出现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税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优点:(1)均田制彻底破坏,私有土地制发展的新形势下,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转变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又唯一可行的新税制。(2)虽然并未减轻剥削,只在分摊办法上调整,使纳税人

9、负担比过去公平合理(官吏和富户都要交税),任何人都要根据财产多少交税。(3)两税法将过去所有正税、杂税合并后确立一个税名,整理了混乱的征税制度,不许地方政府征收其他税。(4)国家不再干涉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合法化,大土地所有制获得巩固和发展。(5)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减弱,所有徭役全部并入两税,使早已出现的代役制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从法律上否定了徭役。(6)人口自由流动合法化,从此客户不再是非法的黑户口,不再需要地主庇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也符合大土地制发展需要。总的来说,适合私人大土地制发展,贫富分化加剧,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等一系列封建后期新特点,有历史进步性。两税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一直没有被取

10、代,维持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缺点:(1)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影响两税法的贯彻实行。原则未能真正贯彻,比如“不能加税”这一规定根本没有实现。(2)两税税额以大力14年基数为标准,除以土地数,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人口迁往税负轻的地方,税负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3)农民手中货币少,不得不低价出售农产品来交换。总的来说,理论和实际执行中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障碍。附:租庸调法是在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租每丁每年纳粟两石,所谓“有田则有租”。调随乡土所产纺织品,每丁每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麻)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所谓“有家则有调”。(以家庭为单位织棉织麻)庸则是

11、丁男每人每年要为国家服役二十天,“无事则收其庸”(唐六典)每天折绢三尺,20天六丈;所谓“有身则有庸”。三者合称“租庸调法”二、本时期内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前后期之间的变化。1土地制度方面均田制和部曲田客制逐渐被地主租佃制所取代a)唐代贵族官僚的受田,普及到品官中一切官吏,授田范围扩大了。b)唐代法令规定了僧尼和工商业者都可授田。表明地主与商人的结合以及商业资本转向对土地的掠夺。c)唐代限制土地买卖的法令,显然比前代放松。法令上限制土地买卖的时宽时严,给土地兼并的占有开了方便之门。以上原因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庄园经济为代表的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2赋役制度方面按财产征收的两税法取代了按

12、丁征收的租庸调制依据均田制而制定的“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的租庸调法,也大受破坏,按照财产原则征税的两税法终于代替了租庸调法。这是中国封建主义前后期转变的重要标志。3劳动者身份地位有所提高a)均田制遭到破坏,两税法得以实施,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削弱,人口的自由流动合法化。b)客户的人身权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从不合法到合法,从荫附户转为封建国家的纳租户,最后进一步把客户编入八等、九等户中,使之制度化。4上层建筑领域的新变化:军事制度募兵制取代府兵制选举制度科举制逐渐取代推荐制,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特别繁荣简述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1)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3、(2)中唐以来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减轻,为大量人口脱离农业从事工商业创造了条件。(3)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条件的改善。a)宋代的水路交通较前便利,海运事业迅速发展。指南针和罗盘的运用;社会环境安定,车船制造业进步。b)服务于大商业的各种辅助机构大量增加信用制度和旅店、仓储业的发展(如柜坊、便钱务、金银交引铺、质库、邸店、塌坊、堆垛场等)c)货币制度的发展货币铸造业兴盛,纸币产生与发展,标志我国由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变的开端。宋代商品市场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局限性?(1)城市市场的扩展a)坊市制度崩溃所谓坊市制度,是在城市中划分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对商业贸易活动严格

14、限制时间、地点的一种行政措施。唐中叶开始破坏,至宋代彻底崩溃,市区面积大大增加。商税收入增加,早市、夜市都很兴盛,扩展到城外,面积增加,从而使交易区面积大大增加。b)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郊出现新商业区和卫星镇市。c)城市商业更加频繁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开封城市商业的繁盛景象。交易规模大,比如酒类专卖,并且需要购买酿酒权,说明酒类上市量和交易量都很大。d)定期集市和各种专门市场大量出现。比如开封相国寺内的定期集市,是土特产品集散大市之一。专门市场叫做“行”。(2)地方市场的扩展镇市、草市、墟集的勃兴与发展。a)与商业、手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b)沿江沿海口岸出现很多镇市。c)水陆交通要道

15、两旁。d)由于某种手工业的发达而升格为镇。(3)宋朝与边地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发展。a)宋与各少数民族间的官方互市贸易更加兴盛。b)屡禁不止的民间走私贸易日益扩大。(4)对外贸易在宋代的新发展。指南针和罗盘的运用;造船技术的进步;贸易口岸增加,其中两浙地区最多;船只航程增加;阿拉伯商人最多;手工品、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出口最多,主要输入香料和珠宝。局限性:商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并非专业化的商品生产,而是小农经济条件下的简单化商品流通,故从根本上讲,仍只是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导致商品流通异常活跃的因素,除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各级城市的兴盛外,还有各地区地理特征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自然性生产分工以及政府赋税

16、征收的货币化倾向。市场的数量、分布密度、水平规模、发展形态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实行禁海政策,它有何主要内容?你如何评价它?原因:明清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受到外国入侵的威胁(外部原因);同时倭寇和海盗、商人勾结,而且又畏惧郑成功与反清复明势力结合起来(内部原因)。a)直接原因:倭寇骚扰,西方殖民者侵略。b)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海禁是对重本抑末政策的延伸。对外贸易一直在发展,但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完全有可能被取消。海禁政策是发达、成熟的自然经济的要求。2)主要内容:a)限制通商口岸b)设立行商制度行商是指封建政权特许,具有垄断性质,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是当时中

17、外贸易甚至外交事务的中间人。公行是行商组成的垄断性组织,是兼具商务和外交两种性质的半官方组织。“行商制度”是清朝政府通过特许商人行商垄断对外贸易的一种制度。c)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关系国计民生和军事的货物)d)限制外商的居住和行动3)评价:a)在防范倭寇、海盗和外国侵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自卫性质和作用,但是消极、被动、迂腐。尽管抵制入侵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但是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有能力抵御入侵。b)严重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对外贸易本来对中国是有利的,因此中国当时出口产品附加值高,而且处于出超,而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发展贸易的良好时机

18、,但是中国却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c)并非个人秉性所致,而是没落中的封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新事物本能的抵制。简述鸦片走私贸易的形成原因及后果。原因:1.从事鸦片走私可以谋取暴利,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不利地位,英国大量对华走私鸦片。2.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材料的要求。3.英国资产阶级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对英国政府和整个资产阶级都利益攸关。后果:1.中国对外贸易有出超变为入超。2.白银大量流失。3.使中国人身体虚弱精神萎靡,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降低。4.引发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述鸦片战争前的百余年间中英贸易的发展变化,并以进出口商品的变化加以说明。中国在贸易中逐渐由出超

19、变为入超。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瓷器、丝、丝织品及茶叶。英国对中国主要出口棉花和鸦片。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物产和土地资源,本身的农业和手工业完全可以满足封闭的自给自足的需要;从西方国家来说,尽管他们的技术先进,产品新异,但是其工业产品规模要达到足以排挤中国的货物,攻破封闭的中国市场大门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于是英国只有通过走私鸦片改变中英贸易的逆差。简述两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从中国攫取的重要经济特权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再加上“利益均沾”,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协定关税与海关行政权a)协定关税:根据本国利益订立税则,实现关税保护,保护本国

20、经济。但是后来中国海关不能保护本国工商业,而是为侵略者服务。后果:中国绝大多数进出口货物征收小于等于5%的关税,中国成了关税最少的国家;进口税轻,出口税重,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多种进口商品获得免税优待(本应征收重税)。b)子口税制度:又叫“厘金制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支教一次子口税,税率2.5%,这就导致国货税重,洋货税轻。后果:破坏了内地税主权。c)海关行政权的丧失(2)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行权及内地通商权:外国本应只能在制定口岸卸货,不能在内地航行和经商。(3)商埠、租界和领事裁判权:商埠:凡外国胁迫国人开放通商的地区叫做商埠。一国应根据本国贸易需要,自己制定通商口岸,而且受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

21、的管辖。a)不平等条约,根据外国要求被迫开放,即“约开商埠”。b)商埠开放地点不限于沿江和陆地边界。c)外国人不仅可以停留贸易,而且可以租地建房、长久居住、甚至建教堂。后果:外商获得特权和中国主权的沦落。租界:是外国强迫中国政府在部分重要口岸城市划出的供外国侨民居住、经商的特定区,租界内的一切行政、司法、治安、财政均由外国管辖,中国政府无权过问,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后果:是列强进行经济侵略和巩固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即外国侨民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4)片面最惠国待遇:即“利益均沾”。最惠国待遇:原是国际通商条约中常用的互惠条款,即缔约国一方已经给予或将来

22、可能给予第三国的优惠待遇,也同样给予缔约国的对方。但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都是单方面的,而且“利益均沾”成了外国侵略国共同掠夺中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中国主权的危害特别大。简述1840-1894年间外国对华商品输出的过程和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1)五口通商时期的中外贸易关系(1840-1858)a)西方各国对华大规模商品输出受挫,未能迅速占领中国市场b)中国商品的出口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茶、丝出口增长很快原因分析:外国工业飞速发展,但市场有限,商品积压,导致经济危机频发。五口通商以后本以为会有销路,但是中国直至1864年都是出超,因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中西方文化

23、、习俗上的差别;鸦片走私贸易不断扩大,吸纳了中国人民有限的购买力。c)后来,鸦片走私贸易猖獗,抵消了中国正常贸易中形成的有利地位。(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贸易关系的根本变化(1859-1894)变化表现:a)输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商品数量激增30年间,进口净值增长3.5倍,中国在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1877年开始,中国年年入超,一直持续到1949年。这也是中国贸易半殖民地化的重要特征。b)商品构成发生变化,形成半殖民地化贸易结构过去出口中丝茶占80%-90%,且主要出口茶叶,后来外国对中国产品需求范围扩大。中国开始出口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进口以机制工业消费品为主。c)价格结构的变化脱

24、离国内市场、农民生产成本,受国际市场支配。这就形成了不等价交换,我国不能自己定价。d)外国洋行控制中国进出口贸易近600家外资银行和买办商业网,控制和垄断了进出口贸易。这就形成了外贸巨额逆差,出口商品以农产品和矿产品等原材料为主。原因分析:a)两次鸦片战争,列强获得更多特权,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为商品输出扫清了道路。比如增开商埠、沿海贸易、内河内地贸易;低关税、子口税是成本减少,为降价倾销创造了条件;鸦片成为了合法商品。b)印度、日本、锡兰茶叶大量种植,国际竞争激烈,中国垄断地位丧失,且外国生产生丝实现了机械化。c)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欧美 产业革命,劳动生产率提

25、高,工业品价格下降,市场竞争力上升。东西交通: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航程缩短了1/4;木帆船被蒸汽驱动的轮船取代,使运费下降,周转时间减少。通讯发展:1871年上海到香港再到伦敦的海底电缆建成,可以得知更多关于行情、库存和期货的信息。外资银行体系建立这都使我国对外贸易与世界市场联系增强,为大规模商品输出创造了条件。d)服务于洋行的买办增加,逐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买办商业网。简述买办制度的主要内容,买办资本的来源及其投向。买办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在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后,他们往往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势力。主要内容:买办制度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买办合同、

26、买办保证金、买办间、买办职能及其扩大、买办收入。买办资本来源:薪金佣金在其他中外商人之间充当经纪人自营商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洋行款项,利用各种陋规额外索取。买办资本的积累和投向:(1)投资于自营商业是极为普遍现象,所占份额最大(2)在外资企业中大量附股(3)投资洋务派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4)投资兴办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试就19世纪买办与洋行之间的关系予以分析和评价。1、买办具有洋行雇员的身份,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2、买办与洋行在某些地方拥有共同利益,他们成为西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3、买办还有和中国政府保持联系的优势。试述1840-1894年间我国自然经

27、济初步分解的表现、原因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原因:(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在华获得一系列特权,有口岸深入内地。(主要原因)(2)买办队伍壮大,买办商业网形成,农村经济被越来越多的卷入市场。(3)西方各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交通通讯条件改善,洋货成本下降,竞争力上升;中国自身交通改善,城乡联系加强,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分解。(4)家庭手工业无法与机器大工业抗衡。(内部原因)(5)半殖民地贸易格局中,一切围绕世界市场进行。棉花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土货成本上升,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表现:(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落及其与农业的分离a)纺与织的分离洋纱排挤并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廉价洋纱大量输入(其实鸦片

28、战争以前就已经开始,但遭到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首先取代经线,后又取代纬线,于是中国人自己织布,但不再纺纱。b)耕与织的分离洋布大量输入并取代土布,手工织布业与农业强制分离;但这一过程的推进并不顺利。中国人不愿接受洋布,因为农家需要副业收入,一直以手工业补贴家用;而且是货币的主要来源,而赋税中货币部分增加,农家需要卖布来交税。70-90年代,中国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逐渐被破坏,自然经济初步解体。(2)农产品的商品化a)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是外国资本掠夺的需要)b)粮食商品化程度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是缓慢的,不可高估。社会

29、经济后果:(1)市场的扩大。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准备了广阔的原料、商品市场,从属于世界市场,带有殖民地性质,因为是受制于人而不稳定的。(2)形成了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农民破产、失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工人工资待遇很低,企业宁可用人工而不愿意使用机器。这就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很低。(3)货币财富的积累严重不足。劳动力积累和货币积累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在中国这两个方面是极不平衡的。试述近代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缓慢和极不充分的,因为它不是生产力发展而自然发生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的,是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封

30、建经济仍然占据优势情况下被动发生的,并且受到小农经济的顽强抵抗。特点:(1)它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而是外敌入侵后开始,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相始终。外国经济侵略起决定作用,大量财富被掠夺,汇回国内,成为母国的资本积累。中国的资本积累是外国资本积累的延伸。(2)货币积累先天不足。中国不可能采取海外殖民制度,只能立足于国内,通过不等价交换、赋税、地租来剥削本国人民。这主要是因为:信用制度不发达,财富积累缓慢而不充分;大部分资本积累被外国掠夺。(3)劳动力的积累过大,工资极低。结果: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两极极不平衡,进展十分缓慢,并始终未能完成,严重制约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劳动力相对过

31、剩,贫困的一极过大,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资本密集型企业较少,技术进步缓慢,因此资本积累始终没有完成。)洋务派所办近代企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试分析其性质与作用。军事工业:(1)背景a)清政府统治内外交迫,要摆脱困局。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起义很多;国外两次鸦片战争。握有实权的官员要重建统治制度。b)亲身领略了外国军队的船坚炮利,逐渐接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性质:a)封建性为主,因为军事工业生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b)买办性为主,因为初期只能依靠买办。c)一定具有殖民地依赖性,但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环境的产物,民用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同样存在。d)资本主义性质:官府手工业加洋机器和洋工匠。但是客观规律不以意志为转移,原有的生产关系无法继续维持,只能进行突破和改变。所以后来军事企业逐渐倒向国家资本主义。与一般官府手工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经费来源不同:官府手工业依靠赋税,而这些企业主要依靠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