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10KB ,
资源ID:76516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51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学思考Y.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学思考Y.docx

1、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学思考Y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学思考2009-2-4 8:29:48 中国社会学网 谢建社朱明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评论(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指引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命题。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和城镇的细胞。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及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所以, 调动社区力量, 整合社区资源, 建设和谐社区, 不仅是我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和谐社区的特征及构建意义诠释很多人简单地把社区理解为居委会, 其实, 社区有它特定的社会学含义。社区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ommun

2、is,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 把家庭、农村地区和小城市这三种共同体的典型形态称作社区。社区作为现代学术概念, 是19世纪末开始西学东进的产物, 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社区通常指亲密的社会关系结构、环境、资源、就业、居住等方面利益紧密相关的共同体。或者说,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且具有一定认同性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1 21社区具有区域性、认同性、聚集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具有社会服务、社会化、社会民主、社会保障和社会控制五大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谓和谐社区, 是指社区各要素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社

3、区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人与环境、人与人乃至人的自我达到协调统一、互动良好的现代新型社区。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 当社区互动的性质与社区结构的性质一致时, 社区就能协调发展, 良性运行; 否则, 反之。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范畴, 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 和谐社区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自然舒适而且秩序井然的居住环境, 邻里和睦、友好、邻里守望是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具有强烈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广泛的社区参与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生命线, 也是和谐社区的根本标志。通

4、过社区建设的宣传和实践活动, 社区单位和居民同驻共建, 主动参与, 自觉当好主人翁, 实现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第二, 具有完善的社区服务, 社区居民生活便利。着眼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通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内容, 改进手段, 为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 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便民利民服务, 尤其是社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能够得到社区的关爱和保障。第三, 具有良好的治安管理, 社区居民安居乐业。通过建立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 诉求渠道畅通, 调解工作到位, 一般性的矛盾和问题能在社区内得到化解。

5、居民奉公守法, 干群关系密切, 应急机制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犯罪打击防范有力, 人们安居乐业。第四, 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 社区居民生活温馨。通过环境整治、小区改造, 使社区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为居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倡人人从我做起, 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第五, 具有祥和的人文环境, 社区居民文明礼貌。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居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建立完善居民终身教育体系, 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第六,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区居民团结互助。社区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具有凝聚力、自治

6、力。社区志愿者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化, 居民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邻里团结友爱, 家庭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形成风气。可见, 和谐社区是指基于法律框架和道德约束, 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与社区的协调统一。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奉献爱心是和谐社区的精神理念。和谐社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反映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 构建和谐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意义重大。第一, 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变, 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 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职能。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 组合并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7、社会功能得以回归, 社会特质得以体现, 成了在微观层面造就大社会的小社会。和谐社区使在生产生活中的人们, 通过社区的社会化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和谐社区是社会同一性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要求社区各个要素能充分协调与互相一致地运行。从执政为民、情系于民和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 把握了社区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只有社区的和谐, 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第二, 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最核心的关系是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畅通党心和民意、社情与政务的联系渠道。社区

8、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接口, 是政府与市民沟通的主渠道, 在政府与市民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2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 建立社情民意汇集分析机制, 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渠道, 合理解决居民利益诉求, 倾听群众呼声, 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以凝聚人心,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三, 和谐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有序的有效途径。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有序。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 是政府管理体制有序运行的基本依托。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离不开社区;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

9、体制, 优化投资环境, 离不开社区;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提升城市功能, 离不开社区;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离不开社区。党和政府也只有依托社区这个基础平台, 才能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基层, 才能使政府管理的触角伸向基层。可以说, 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 创建和谐社区是一条有效途径。 3 50第四, 和谐社区能够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控制。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时期。各个阶层收入的悬殊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 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大等。

10、所有这些影响稳定和发展的因素虽然反映在社会, 却发生在社区。可以说社区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 这就给社区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只有从社区入手,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最大限度地将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 才能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个宏伟战略目标过程中, 社区发挥着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和谐社区可以提升居民的道德意识,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化解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第五, 和谐社区是检验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和谐社会的认知依据和评价标准是以人为本, 看人的满足和发展程度, 这也是和谐社会群众标准的重要立论依据。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

11、展的特殊环境, 人的满足和发展程度必然体现在社区这一客观小环境中, 社区也必然折射出特定社会中人的满足和发展水平。社区越和谐, 人的满足和发展就越充分; 反过来, 人的满足和发展程度越高, 社区的和谐程度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窗口, 也是检验和谐社会的客观尺度。二、构建和谐社区面临的不和谐因素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还刚刚起步, 社区建设离真正的和谐社区仍有一定距离, 特别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与运行机制方面, 还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1. 社区自治体制化加速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不匹配。目前在社区中, 许多行政工作仍是政府包办、包揽、控制, 政府全能主义的体制性弊端突出, 社区自治

12、难以真正实现。这种传统的行政化社区管理模式脱胎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其主要特征是居委会成为城市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腿”, 直接对“上”负责, 承担政府的一些行政职能或下达的工作任务, 居委会实际上变成了编外的政府组织。从广州S社区的183份有效问卷(居民卷共200份) 调查和访谈来看, 在承认社区自治的基础上, 57.30%的街道办工作人员认为自己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显然街道办不愿放弃对居委会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它期望居委会听从其指挥, 完成其指派的任务, 成为街道办的附属组织; 而65.22%居委会工作人员认为街道办与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作为群

13、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居委会期望实现其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进行不受干涉的自主化管理。于是, 政府的附属组织角色与群众性自治组织角色之间便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在访谈中, S社区居委会主任普遍反映,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有协助社区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 也列举了大量居委会必须协助承担的行政性任务,由于缺乏细节性约束, 街道办等政府部门就有扩张公共权力的法律空间。加之, 社区居委会办公人员一般是公开招考、统一编制而来, 领的是政府发的工资, 用的是政府提供的场地和钱物, 所以为“上面”效力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由此可见, 社区居委会对上的角色冲突在于: 法律约束存在漏洞, 街道办在实践中对社

14、区居委会产生错位期望, 社区居委会在权力、财力和人力资源等被截取的无奈之下只能固守于错位的角色。 4 57 - 582. 居委会角色与社区居民角色不一致。在所有的角度中, 角色认知处于核心地位。根据责任主体的不同, 有两种角色: 组织角色和个人角色。在城市社区中, 居委会作为社会基层组织, 是一个负有任务和职责的多重身份的组织角色, 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和政府, 行使国家权力, 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社区居民行使社区自治权力。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居委会只有上级政府明确的使命、价值观和目标, 却忽略甚至无暇顾及社区居民的需要, 于是产生角色冲突。居委会除了对上级政府部门的角色冲突外, 还面临着对社区居

15、民的角色冲突。一方面, 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角色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我们在问卷中发现有53.33%的居民在遇到困难时会先想到向居委会求助, 在访谈中居民也认定社区居委会是在法律或国家规定及群众共同的需求下成立的。另一方面, 由于51.36%的居民在实际观察中认定街道办与居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居民便把居委会当作街道办领导下的基层政府组织, 把自己置身于被管理的角色, 忽视了自身参与居民自治的权利(仅有24.59%的居民参与社区组织及其活动) 。由此可知,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双重定位以及社区居委会对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意识淡化状况的忽视, 是造成社区居委会对下级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 4 57

16、- 58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诚信伦理建树不协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诚信经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发展很快, 但社会问题却很多, 尤其是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新的诚信伦理又尚未建立起来, 敲诈、假冒、伪劣产品等层出不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社区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助、友爱、友情日渐淡薄。一个缺失道德伦理与诚信的社区, 难以建成真正的和谐社区。4. 社会的开放格局与社区的封闭管理不相称。现代城市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 人们应当无所顾忌, 广泛交往, 但随着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流动人口增加等, 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日趋下降, 自我安全和防范意识随之

17、增强。于是, 社区实行封闭管理, 家家户户是铁门铁窗,个个小区是铁网围墙, 保安站岗。在一个居民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社区, 相互提高警惕、老死不相往来, 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5. 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不协调。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 社会竞争的结果致使一部分人成为弱势群体。而当今社区利益公平公正调节机制的缺失, 以及社会保障范围、力度的有限性, 弱势群体很难赶上“共同富裕”群体, 从而限制着城市和谐社区的建设进程。6. 社区工作非职业化与社区建设不适应。社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文化程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志愿活动不稳定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影响着社区工作效率的提高, 也使得社

18、区工作的职能难以体现, 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难以表现。社区工作职业化标准尚未实行, 导致社区工作的简单化、低水平、小成效的局面。三、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建议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只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才能把握和谐社区建设的规律, 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各种矛盾, 富有成效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5 801. 整合社区资源, 共建共享共赢。社区组织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等等都是社区建设的宝贵资源。如何在现实条件下, 提高社区特别是政府主导型社区的主体性, 促进社区民主自治, 是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19、。应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 正确处理好公共信息、设施资源分类管理与社会共享的关系, 处理好公共服务中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公共管理中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的关系, 提高服务的效能。因此, 社区要着眼于激发组织活力, 以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为纽带, 充分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各展其长, 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 共同建设和谐社区的新格局。2. 强化居民认同, 提升参与程度。社区最根本的一个要素是社区居民的认同性, 社区的认同来自居民积极参与的程度, 高度的社区居民参与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一个和谐的社区, 必定是居民积极的社区,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

20、任感。近年来, 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自治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讲, 社区居民自治参与度仍然不高, 主要表现在居民参与意愿较弱、主动参与不够、参与率较低、参与面较窄等。社区的所有工作都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动力, 以社区居民的评价为准则, 让社区居民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得到实惠, 在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从而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达到社区和谐之目的。3. 拓展社区服务,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备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 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服务质量问题是影响社区服务

21、发展乃至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有人认为社区服务本质上是福利性的服务, 主张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服务的客体主要是社区特殊成员, 服务内容有所侧重, 服务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投入。有人则认为社区服务本质上是经营性的服务,主张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包括社区在内的社会, 服务的客体主要是社区全体成员, 服务内容无所不包, 服务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这些观点都有合理成分, 但都有失偏颇。如果将社区服务界定为福利性服务, 将走上政府办社会的老路; 如果将其定位于经营性服务, 又会使社区服务陷入讲创收不讲服务、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的泥潭。以人为本, 服务居民、方便居民、造福居民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22、点。社区要着眼于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努力, 做到民有所需, 我有所为, 切实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让居民得到实惠。社区服务要着力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 努力做到服务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转变; 服务性质由纯粹的扶贫帮困、排忧解难, 向为居民实现自我价值、健康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转变。4. 繁荣社区文化, 提高居民素质。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气质和灵魂。一个和谐的社区, 必定是一个文化繁荣的社区, 也必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作为城市的一种亚文化, 社区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社区, 应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文化个性特征。而且只有实现了文化的个性化, 社区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才能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同。繁荣社区文化, 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培育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守望、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同时, 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把开展居民道德教育与创建社区精神结合起来, 塑造本社区的群体意识, 营造积极向上、成就事业的良好氛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