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3.17KB ,
资源ID:7651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51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docx

1、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初三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部分)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保留猿的体质特征,直立行走,能够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2、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炎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2)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2、尧、舜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人;禹是治水英雄。3、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史实: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工;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6、张骞通

3、西域的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7、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8、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史实: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4、,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9、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项目 皇帝措 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3、在地方实行郡

5、县制,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免;4、统一车辆形制、文字、货币、度量衡;(A、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B、 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5、组织修补长城;6、焚书坑儒。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加强监察制度; 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4、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青年子弟。5、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6、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6、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10、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魏蜀吴220年曹丕 定都洛阳 221年 222年 刘备 定都成都 孙权 定都建业11、知道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迁都洛阳;2)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12、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

7、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2)长城:秦始皇时期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修建,用来抵御匈奴的进攻,以后历朝加以修缮,是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显示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3)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1)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2)巩固了国家的统一。1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当

8、仁不让于师”;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14、佛教传入的史实: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15、史记: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6、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

9、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17、识记:“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18、识记: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科举制:是以才能为标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主要推重进士科。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提供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19、识记: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史实:吐蕃(今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并带去许多物品、技术和书籍。作用: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0

10、、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事件目的地目的交流活动评价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讲授佛经、介绍中国技术、文化知识到日本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精义交流、介绍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到中国21、理解: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1、目的:

1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时间:605610年。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二、“贞观之治

12、”(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开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13、是: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贤能 整顿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 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

14、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15、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

16、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九、交子:(七下P53-5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2、内容: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3、作用: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

17、发展;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十二、活字印刷术:(七下P67)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十三、指南针:(七下P68)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十四、火药:(七下P68-6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

18、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十五、清明上河图:(七下P74)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七下P7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十七、八股取士:(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七下P8

19、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2、时间:1405-1433年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十九、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七下P87)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

20、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二十、军机处的设立:(七下P91)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2、时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1

2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七下P101)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七下P101)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七下P107)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2

2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

23、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近现代史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

24、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

25、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

26、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通商口岸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

27、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28、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

29、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

30、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