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20KB ,
资源ID:76474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474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1、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设计时编号第1号 题前言和同学们谈地理(第一时)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教学重点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1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教学设计导入新: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下晓地理”。其实,天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

2、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教师教案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学生看书p2图片: 从图上看到什么?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教案总结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的观念。教师讲述: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

4、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看p3巴比伦介绍 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教案总结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看p3“姑姑的故事”讨论:提问:说一下这段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

5、师教案总结: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讨论:让学生谈谈想法学生回答教师教案总结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看4标出地话: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教案总结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板书:4

6、、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教案总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板书设计前言 和同学们谈地理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时编号第2号 题第一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时)时安排用三时:第一时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

7、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借助经纬

8、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设计导入新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题。讲授新第一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球体(球形)。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多媒体画面2图略(本P2图11“天圆

9、地方”)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设问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多媒体画面3图略(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组织活动1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列举事例:模拟观船 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实验行船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

10、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观察照片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引导思考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

11、一个球体呢?多媒体画面4图略(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评价过渡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19年9月至1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多媒体画面图略(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小结过渡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多媒体画面6

12、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提出问题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

13、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呢?多媒体画面7图略(本P3图书12“地球的大小”)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承转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多媒体画面8地球仪略图同学们请看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

14、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1什么是地球仪?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教师点拨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教师要对第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地球仪上的能使

15、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字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堂小结今天这节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多媒体画面9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多媒体画面10板书设计第一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业布置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教学反思 时编号第3号备时间 题第一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16、地球和地球仪(第二时)时安排用三时:第二时 纬线和经线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知识和能力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7、。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设计导入新方法1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方法2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18、?讲授新这节我们就认识认识它们。投影展示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媒体画面11图略(本P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字“简化地球仪”,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低、中、高纬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启发研讨1什么叫纬

19、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什么叫纬度?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1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

20、域的国家各一个)多媒体画面12图略(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读图分析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1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指图说明)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承转过渡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多媒体画面13图略(本P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字“

21、简化地球仪”,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1什么叫经线?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

22、线的度数和是180)学生自学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多媒体画面14图略(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指图说明)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堂练习。多媒体画面1想一想:1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堂小结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多媒体画面16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经线和纬线作业布置按照本P4活动中的步骤,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每隔30标出纬度与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学校所在地的省会城市,比较两地相差多少纬度和经度。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