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218.55KB ,
资源ID:76317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317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开发.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开发.docx

1、课程开发内 容 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 36二、课程开发的设计 610(一)开发的预期目标 67(二)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77(三)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 89(五)课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910三、古今桐庐地方课程的发展阶段 1117(一)制定课程标准 1113(二)古今桐庐地方课程的编写 1317四、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1722(一)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1718 (二)对各校开发的乡土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1820(三)乡土史料开发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2022五、古今桐庐地方课程的组织实施 2236六、古今桐庐地方课程的教学评价与考核 3639(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3636(二)评价方式 36

2、39七、古今桐庐地方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讨论 3944(一)成效 3943(二)价值讨论 4344 后记 45地方课程开发的探索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内容摘要:本课程开发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教育厅制定的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桐庐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构建地方特色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精选、重组桐庐丰厚的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古今桐庐乡土教材,并选定了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实践证明,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

3、品质,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在探索地方课程建设,提升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关键词: 桐庐 乡土教材 开发 实践地方课程开发的探索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县级区域开发地方课程是搞好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历史是文明的积淀,史料是历史的承载。乡土史作为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先贤懿德,延续灿烂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有选择地挖掘和利用乡土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在此基础上,编撰适合本地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乡土教材,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丰富学生历史

4、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弘扬乡土文化的要求。“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区,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地方课程既是各个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也与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浙江省教育厅制订,2003年6月)乡土史即通常所说的地方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也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界定:“乡土”是指县(含市、区笔者注)一级的行政范围。因此,乡土史也就是指发生在这一区域范围内本乡土的历史。 地方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充分地挖掘这一区域范围内曾发生过的重要的历史史料,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史实,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它们所给予我们的正确的启示,懂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与它过去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内曾经出现过的历代名贤志士,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故事和他们的追求和热望,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未来生活的理想的种子;让学生了解在这一区域内各地的人情风俗、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以增加对现实生活的感性认

6、识,孕育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经济迅疾发展变化的史实,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给人们的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树立起立志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学生了解这一区域内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并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本土气息的当代新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扬长做贡献;通过参与不同侧面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乡土教材的开发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它在完善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区域

7、地方课程内容资源体系,编撰县区域普遍适用的教材课程,为全县范围内各学校单位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因此,它将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2、新课改中地方课程又是实施乡土教育的重要一环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土史教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地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落实完成乡土史的教学任务。他们有的在课堂教学中配合课文渗透乡土史的内容,有的结合有关纪念日或本地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专题讲座,有的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物、遗址、纪念碑(馆)等场所的参观考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有的还与相关学科结合开展各种演讲与辩论赛。这些活动,

8、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乡土意识的产生以及人格精神和爱国情感的生长,另一方面提高了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历史思维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必然需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历史人文、经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一来,即使质量再好、内容再全的统编教材,也很难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因此,编写乡土教材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未来学生生存和发展的乡土教材,就成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乡土资源更得到了广

9、泛的利用。例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在内容标准中就直接把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纳入其中。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目标2-2中:“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教学活动: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调查,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擅长的方式,描述自己家所在街区或村镇发生的变化,如通过查阅文献,访问老人,探访历史遗迹。”此外还有目标2-3、6-2等。在“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中也有类似的课程目标描述。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也纳入了乡土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的正文内容,问题的设计及自我测评中就

10、直接包含着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有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和综合探究五探寻身边的历史就是要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因此,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县开展的历史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的老师,各自利用乡土资源,设计和编制各类乡土历史课程,拓展历史学习的内容;有的依据他们自身的优势和地区特点,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以鲜活、丰富的乡土信息来充实历史课程,或编制成特色校本课程,在组建乡土教学内容、整合乡土资源,进行乡土教材课堂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乡土教材的挖掘和使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他以实践性、

11、开放性和综合性等优势,在改革历史学科学习和教学方式理念上进行了有益的突破性尝试。在教学形式上适合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但是这样的研究毕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乡土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少数社会历史教师的个人行为,是部分学校教师的局部研究行为;全县没有统一的乡土教材,许多学校很少按规定的时间组织乡土史教学,甚至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乡土史或乡土特色文化的了解,不是通过教学,而是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获得的,乡土史知识和乡土意识也普遍缺乏。因此充分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

12、,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整合,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不仅是落实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而且也是使乡土史教学从自发研究走向自觉研究和自主研究的关键性环节,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中学历史的有益补充,还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深化。3、桐庐具有的自然人文优势潇洒桐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桐庐人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桐庐之地,夏、商时,属扬州之域;春秋时,为吴国属地,越王勾践灭吴后,属越国;战国时,楚威王灭越,又为楚国领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在今富阳、桐庐、建德一带设富春县,隶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改属吴郡。东汉末,三国鼎立,这里

13、属东吴辖地。黄武四年(225),以原富春县的桐溪乡置桐庐县,这是桐庐建县之始,距今已有1700多年。桐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隐居在此,例如汉代高风亮节的严子陵、唐代状元施肩吾等便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北宋范仲淹在任睦州太守期间,考察了桐庐的发展史、风情民俗、山水风光,简洁明快地美称这里是“潇洒桐庐”。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任睦州太守时,把桐庐的山美、水美、人美概称为“桐庐处处是新诗”。有明朝吏部尚书姚夔的七言诗为证:桐庐之山郁以纡,桐庐之水清县迂。襟江带溪泻澄练,锦峰秀岭列画图。风淳俗美词讼无,家诗户书颇尚儒。最喜泉甘土更沃,况复鱼鲜米胜珠。桐庐境内锦峰秀岭,洞奇石美,更有“天

14、下独绝”的富春江、天目溪,如碧玉飘带萦绕县境,真个是山清水秀,胜迹处处。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受到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3000余首盛赞桐庐山水的传世佳作。1982年,瑶琳仙境开发成功,经国务院审定,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正式宣布对外开放。桐庐县由此而被授予“全国县级旅游之冠”的荣称,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已形成以山、水、林、洞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产品系列,境内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景点的开发建设,使桐庐成为“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奇秀风景佳丽地,造就了无数历代名人,也孕育了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现代著名

15、画家叶浅予,以其漫画、速写、和舞蹈人物画“三绝”而驰名中外,其作品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他后期创作的富春山居新图,以其宏大的规模、开阔的意境,完美的构图而与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相媲美。桐庐是越剧的摇篮,越剧是桐庐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芭,曾涌现出俞文娟、王健、梅秀文等一大批越剧新秀。桐庐民间的剪纸艺术,以其“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而呈现出江南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桐庐面貌日新月异。近几年来,桐庐县认真落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战略,综合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综合发展指数测评,2004年,桐庐县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名列92位。城乡居民的

16、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向“全面建设小康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悠久的历史,清丽的山水文化,质朴而厚重的地方传统文化,迅疾发展的经济强势,既为我们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也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感知历史的真实与质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家乡的教育。 二、课程开发的设计(一)开发的预期目标1、通过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拓展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2、通过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实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材观,学会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

17、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并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形成一本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乡土史教材,并编撰一批可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如案例设计、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集等)。4、初步制订出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适应的乡土史学习评价机制。(二)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到地方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考虑,首先是要通过对本土历史资料的整合,以反映本县历史演变的基本过程,比如桐庐县制沿革的历史状况,特别是桐庐人民在近、现代革命历史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及相关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能了解区域历史演变的大致轮廓。在这基础上,突出介绍在本土历史上

18、曾出现过的历代名贤及其相关事迹、历史贡献、文化留存、古建筑遗址等。而在反映近现代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过程中,着重揭示桐庐人民的精神实质,突出桐庐人民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无所畏惧的“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其次,根据桐庐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的特点,着重介绍几个旅游风景名胜,它们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特点、地域文化特点等。因此,可以从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旅游网络资源的相互整合上下工夫,还可以从各校的乡土资源整合内容中去选择相关内容重新组合。再次,组织和发动各校师生,对他们各自地域内的本土文化,如“越剧文化”、“剪纸文化”“时节文化”、“佛教文化”、“祠堂庙宇文化”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然后通

19、过相应的整合,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展示。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乡土文化板块,突现地域文化特色。又,根据桐庐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通过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去挖掘课程资源,如桥梁、交通、经济产业特点,反映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经济特色等。在上述课程资源合理整合的基础上,编撰出适合全县初中学生阅读使用的能反映区域特色的乡土教材,初步建构与桐庐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适应的乡土史学习评价机制的基本框架。(三)课程开发遵循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古今桐庐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乡土教材,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整合

20、不同学科和不同知识体系的内容,围绕某一专题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态度、人格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加德纳非常推崇基于专题的课程,这与他关于“智能情境性”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在加德纳看来,学生通过对环境的探究,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的实践,就可获得现实情境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即提高了自己的智能。基于专题的课程和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研究型课程很相似。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基于专题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目标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某个专题,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同时决定用什么方式展现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2、主体性原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与实现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根本没有必

21、要向学生灌输材料,如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压抑潜能的自我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就好比给一粒种子提供水分、肥料和阳光一般。因此,地方教材的开发,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材料,而是要让学习者参与教材的开发,成为教材开发的主体,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乡土史教育必须结合实际的需要。学习情景的设计必须让学生了解桐庐的过去,理解桐庐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因此,古今桐庐教材设计必须既有课内知识的展示,更有课外实践的体验;既有历史的概况,又

22、有现实的描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由认知、情感内化为良好的行为规范,自觉为建设家乡服务。4、趣味性原则乡土教材面向的是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是好动而不好静的,教材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多配图片、问题设计具有人文性等,多设计活动性内容,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乡土教材的内容串联起来。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确定先在部分学校七年级开展古今桐庐乡土史教学,每周一课时,总3640课时。其中授课2024课时,各项活动组织指导1214课时,考核评价4课时。(四)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乡土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桐庐

23、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开发桐庐乡土史教材,旨在充分利用桐庐丰富的地方史和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使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兴我家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桐庐乡土史资源的开发上,构建了以通识型开发为经,专题史开发为纬的经纬交织的开发模式。内容编制上克服“繁”“难”弊病,降低难度,减少不必要的繁琐记忆;删减历史知识点,避免专业化和成人化,减少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强调简单扼要,深入浅出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使学生对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现象、事件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式的了解,不要求面面俱到;在编撰体例上,我们着重考虑适

24、应新课程教学需要和方便学生使用两个因素,不强求知识的系统和结构的完整。在叙述方法上以概况加专题、并以专题内容的形式展开,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将以往社会各界和部分学校已经开发出的带有专题性的乡土史资源加以整合,同时根据历史学科教学特点,编撰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古今桐庐,并将其作为学本,供部分实验初中学生选用,让学生对桐庐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全书从历史变迁、古今名人、革命斗争、物产资源、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美好前景、民俗民情等几个方面再现了桐庐地区的历史沧桑,讴歌了古往今来桐庐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教材中既展示

25、了桐庐的悠久历史、古今名人和优秀文化资源,又充分反映了桐庐人民在发展中的辉煌成就。在内容上,以历史为主线,以文化为核心,适当兼顾地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内容,将思想性、科学性、全貌性、地方性和时代性融为一体。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各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和学校所在乡镇、街道所具有的历史资源进行专题式开发,或将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开发与利用并举。(五)课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本课程研究以目前较为通行的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走访、收听收看影视资料及其他实践活动,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编写出具有桐庐特色的通识型

26、与专题型相互交织的乡土教材,供教学使用。并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反思改进。2、研究步骤本课程研究前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计划阶段、设计阶段、发展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1)计划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0月):县教研室根据教师对本县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反馈拟定古今桐庐乡土教材开发计划,组建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教材设计小组和教材实施小组,并拟定课题申报省市立项。(2)设计阶段(2003年11月2003年12月):根据新课程的需要,课题组通过调查本县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况,并确定古今桐庐乡土教材开发的目标。(3)发展阶段(2004年1月2004年2月):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构

27、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制定出古今桐庐课程标准。在对原有的乡土史料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桐庐乡土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与整理、筛选,形成较为翔实的乡土史教材。(4)实施阶段(2004年3月2005年2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教材的使用、评价与考核提出方法建议,并选定实验学校进行试用,边实践边对教材进行修订;之后扩大范围进行试验。(5)评价阶段(2005年3月2005年6月):对教材的试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教材再次进行修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阶段 步骤 主要工作1、拟定计划2、成立课题组3、评估需要4、确立目标5、设计课程框架6、制定课程标准7、编写教材8、提出教学建议9、试 用

28、10、修 正11、推广拟定古今桐庐乡土教材开发计划组成教材开发领导小组、教材设计小组了解本县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况并提出调查报告确立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目标决定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的结构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等编写古今桐庐乡土教材、提供教参、配备媒体对教材的使用、评价与考核提出方法建议选定试验班进行试用根据使用结果进行修订扩大范围进行实施全面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再加以修正后正式公布计划阶段(1-2)设计阶段(3-5)发展阶段(6-8)实施阶段(9-11)评价阶段(12)12、古今桐庐乡土教材的总结性评价古今桐庐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流程图三、古今桐庐地方课程的发展阶段(一)制定课程标准古今桐庐乡土

29、教材标准(试行稿)古今桐庐充分利用桐庐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满足本地学生发展需要,注重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独特个性的乡土教材。一、课程理念1、确立“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本课程利用桐庐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及著名人物等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学习。力求切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不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积极倡导以体验、感悟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趣中学,在做中学,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学生进

30、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打好基础。2、树立“创新为重”的人才观,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桐庐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应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材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编排,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提倡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在某些学习内容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创造潜能。3、体现“实践为主”的教学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在乡土教材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近家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认识家乡。这种实践活动既包括掌握乡土知识、探索

31、科学规律和人文内涵的探究性活动,也包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课程特点(一)综合性本课程内容涉及桐庐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材采用主题单元形式呈现,在一个主题单元中,学生将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家乡,认识桐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足桐庐,整合各乡镇(街道)的乡土教育资源,既有全县都要教学的共性内容,又有供不同地区选学的内容。(二)时代性本课程强调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努力反映桐庐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面貌,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有很大的开放性,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并及时补充反映桐庐建设和发展的新成果、新情况。本课程注重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实践性本课程努力改变过于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