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32.91KB ,
资源ID:76309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309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ocx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1、先秦时期: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纷争和民 族融合 2、封建大一统时期:秦西汉东汉3、.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4.、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十国 辽、宋、夏、金元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 清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起源:夏朝建立(禹,BC2070)2.内容:王位世袭制(启)取代禅让制 特点:A. B. 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建

2、立:BC1046,周武王灭商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3.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4.维护等级秩序的礼乐制度2.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地方行政制度)推行:主要诸侯国: P5 齐、鲁、燕、晋、卫、楚、吴内容:A:方法: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血缘为主)、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义务:(对周天子)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对封国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至尊权威、政权严密;贵族内部血缘为主目的:加强对地方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

3、家政权影响:P6 A有效统治地方,开发边远地区,扩展统治区域B树立天子至尊权威,政权由松散渐趋严密C西周延续数百年强国弊端:瓦解:3.血缘关系维持的宗法制含义:P6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同一宗族内的嫡庶系统)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根本目的:维护王权内容:A前提:只使用于共同祖先的同姓贵族 B核心:最高权力的法定继承人:嫡长子 其他众子(嫡、庶):分封到地方做诸侯(再分封)C关系:宗族内有大、小宗之别,但大、小宗有相对性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 周王是天下(宗族)的大宗,也是政治上最高领袖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本原则和依据3.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宗法制形式上规定宗族内部事务,实质是利用家族体系,即血缘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政治等级秩序,维护统治)第2课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2.秦朝统一:条件:A.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B.人民经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渴望统一 C.经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后期最国富兵强的封建国家 D.秦王嬴政的个性、志向、谋略等经过:BC230-BC221先

5、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BC221 ,嬴政,都咸阳意义:A结束长期诸侯割据的战乱局面 B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1.中央集权:指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的一种制度。地方的军、政、财权等无独立性,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2.君主专制:指政体模式,其决策方式由皇帝个人决策专断独裁、随意,集最高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帝位终身。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1.皇帝制度2.中央

6、行政制度:宰相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废除中书)内阁、军机处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省制4.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理论依据:法家理论1.首创皇帝制度:内容:A.称谓:B.权力:P9C.决策:特点:皇权至上,大权独揽,地位不可僭越 皇位世袭、帝位终身,权力不可转移 皇帝独尊,神化皇权实质:君主专制影响:A.皇帝为中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沿用(1912清帝退位止)B.皇权为中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帝成为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内容:A区划设置B官吏职能特点:按地区划分 皇帝任命,不得世袭,无封地,领俸禄 官僚政治取代

7、世袭贵族政治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巩固国家统一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巩固国家统一,利于政治安定和封建经济发展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集中权力于皇帝后世沿用,影响深远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一系列措施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统一和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使秦国力日益增强,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奠定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强完善2.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核心),运用失度,易导致暴政统治强化地主阶级对人民专制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秦亡于“暴政”,并非

8、亡于“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A: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B:分: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官员皇帝任免,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C:分:诸侯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无权直接干涉和控制地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是地方行政机构,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D:分:世袭贵族政治郡:官僚政治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秦朝:正式形成 全国推行郡县制2.西汉:削弱加强原因: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王国问题)解决: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封地,加

9、强中央集权3.唐朝中期:严重削弱增设藩镇,节度使享较大权力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4.北宋:进一步加强 措施:P13军事:行政:财政:5.元朝:完善和发展行省制度6.明清:继续强化明:废行省,设三司清:沿用行省二、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演进1.秦朝:三公九卿制,开创宰相制度2.西汉:中外朝制,削弱相权(中朝:尚书台(决策机构)外朝:三公九卿 (执行机构))3.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4.唐朝: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5.宋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削弱),加强皇权6.元朝:设中书省,相权扩大,统辖行省,直辖要冲 7.明朝:罢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

10、负责 设立内阁,君主专制强化8.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顶峰三省六部制时间:隋创立,唐完善机构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行政权)分立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分散(一分为三)B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 b各部门相互合作,发挥集体智慧,保证决策正确及推行C完善封建官僚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D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强化君权),后来历朝基本沿用小结:1.演进过程:(宰相制)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 二府三司(调整

11、) 中书省(调整) 罢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立内阁 设军机处2.演进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终取消 君权和相权最终合一,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反映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代:察举制含义:两汉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拔制度。方式:标准:目的:特点:作用: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废除:3.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历史根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贯穿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是必然趋势现实需要: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力过重,妨碍皇权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12、擅权专恣2.目的:强化皇权,稳固封建统治3.措施:1380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后不许再设宰相(标志皇权在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4.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负担加重,导致内阁制的创立二、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需辅臣协助2.形成过程:创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皇帝顾问,很少决策确立:明成祖,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发展:内阁地位提高:取得票拟权首辅权压众臣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张居正)3.特点:性质:是内侍机构(皇帝顾问),无决策权

13、,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权利:阁臣升降、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最终取决皇帝批红4.影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内阁、六部之上,掌握实权,皇权受很大制约2.康熙:设南书房目的:扩大皇权职能: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3.雍正:设军机处初设原因:西北用兵,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直接)强化君权(根本) 运作亲信充任 皇帝决策 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位高权轻,集权皇帝 (简、精、速、密)实质:是清朝特有的机构组织形式,是中央机构的畸变影响

14、: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四、小结: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中央集权制度:(秦清)演变总体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演变具体表现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发展君主未形成为高度集权向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发展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中央、地方、选官等制度不断创新、发展、完善,政治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和提高五、小结: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特点:(奴隶制)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封建制,秦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秦汉开始形成,经历代发展完善,到明清达到顶峰,是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

15、,人治大于法治始终贯穿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最终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灭;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越加严格,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选官渐趋公平、公正、科学、严密,反映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六、小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1.历史作用: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强完善是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政治基础和基本保证2.社会影响积极:封建社会前期至中期(上升时期)为主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社会安定利

16、于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政府有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和文化建设,保证各项措施有效推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利于加强各地区、各民族交流、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消极封建社会中后期(明清衰退时期)为主君主专制加强,在政治上易导致暴政,决策难免失误,并派生大量的官僚队伍,导致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等,使政治黑暗、腐败君主专制加强,在思想上的严格控制,使人才缺乏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造成科学文化的发展严重滞后君主专制加强,在经济上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以后)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地方分权,机

17、构重叠,人浮于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和皇帝,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有效治理比较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内阁制度、英国内阁制宰相制度:宰相是皇帝的助手,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制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没有决策权,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和民主的象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一、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1.地理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使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以海洋为依托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 交通便利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 航

18、海、贸易便利无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耕地缺乏,土地贫瘠,农产品(粮食)不能自给多山、多岛,彼此阻隔,小国林立 工商业发达2.社会条件: 海外贸易繁荣3.经济基础4.阶级条件:5.人文因素:6.主观努力:一、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1.地理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使古希腊文明发展以海洋文明为依托2.社会条件:奴隶制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影响:小国寡民为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管理提供机会 为公民追求更多政治权利创造条件3.经济基础:航海业发达,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商业文明4.阶级条件: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力量增强,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推动政治改革5.人文因素:

19、希腊形成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注重规则、诚信等民主意识6.主观努力: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奴隶制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成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含义:形式:城邦是一种国家结构,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性质:城邦是同一血缘人群在共同地域的公民团体,具有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公民资格:凡父母祖籍均在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基本特征: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使公民更直接参与城邦管理提供机会 为公民追求更多政治权利创造条件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文明) 1.奠基:梭伦改

20、革 BC6世纪初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BC6世纪末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BC5世纪民主政治: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 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政治文明) 1.奠基:梭伦改革 BC6世纪初原因: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贵族政治(政治专权和经济豪夺) 平民沦为债务奴隶(主因) 工商业奴隶主兴起内容:P2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为四个等级,分享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利(各等级公民)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

21、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关废除债务奴隶“解负令”等法令作用:以财产原则打击氏族残余(血缘),动摇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为平民尤其是工商业奴隶主参政议政开辟道路扩大参政对象,保证公民群体,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为民主制的建立奠定基础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BC6世纪末内容:P23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血缘部落,进行选举设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每部落1人)扩大公民大会权利实行陶片放逐法作用:以地域原则打破血缘关系,基本铲除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使公民参政权利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确立3.顶峰:伯利克里改革 BC5世纪内容:P24

22、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大事扩大五百人议事会议职能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利,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职能:审理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参与立法发放“公职”工资,鼓励公民积极参政“观剧津贴”,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作用:雅典民主制度日趋完备,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三、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1.主要的民主原则:直接民主,形式多样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内部平等,集体领导轮番而治法治原则,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分权原则2.积极影响:P24对近现代: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所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方式等,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和民主制度奠定最初的基础对当时:民

23、主政治创造的空间,保证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极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3.局限性:民主主体: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公民)的政治制度,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类型: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度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公民地位:公民拥有民主权利,不得沦为奴隶,日渐追求享受,生活腐化,不思进取,成为培养懒民的温床4.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5.城邦衰落:民主制的缺陷BC4世纪后半期,马其顿王国征服希腊罗马法含义:BC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古代罗马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一、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奴隶制):1.罗

24、马共和国:建立:BC509,意大利半岛(城邦)主要矛盾: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罗马公民内部)主因:只有习惯法,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2.罗马帝国:时间:BC27年 395年AD1C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3.罗马帝国分裂时期西罗马帝国(395-476) 东罗马帝国(395-1453)二、罗马法的起源阶段 (共和国) 1.最初习惯法:时间:BC6世纪末特点:法律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法律和习惯没有明显界限局限:可随意解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方便,损害平民利益2.出现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时间: BC5世纪中背景:平民反抗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特点:内容广

25、泛,条文明晰 性质:适用罗马公民,属公民法 局限:保留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意义: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审判、量刑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3.发展公民法:指罗马共和国时期实施、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的总称背景:平民斗争不断胜利的推动时间:共和国时期适用范围:罗马公民作用:使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局限:狭隘性(非公民不受司法保护)三、罗马法的发展阶段(帝国)向万民法发展1.形成时间:AD3C2.适用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3.发展表现:A.对行省上层授予公民权 B. 给无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司法保障 C.帝国境内自由民间公民与非公民区别消失4.制定原因:罗

26、马扩张,版图拓展,引起政治、经济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公民法狭隘,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引发对罗马统治不满帝国皇帝重视立法,掌握法政大权,颁布法令法学家根据统治者意愿,编纂法典,解释、充实法律5.根本目的:巩固帝国统治,有效维护奴隶主利益6.实质: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四、罗马法的完善阶段(东罗马)民法大全1.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期2.标志:民法大全3.意义:将历代罗马法律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标志庞大而缜密的罗马法体系最 终完成 4.主要内容:君权神授,确立国家权力的法律基础维护奴隶制度,保护自由民(奴隶主)利益,压迫奴隶调整财产关系,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自由民内

27、部)5.局限:少数人的平等 男女不平等,妇女不享有公民权 君权神授6.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和奴隶制度的法律体系五、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概念:资产阶级代议制 即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立法权、财政权、行政监督权)。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一种间接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公民间接参政议政,主要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议会主要行使立法权 三权分立,国家主要权力相互制约 司法相对独立3.建立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建立方式

28、: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5.主要类型: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各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不同6.制度本质: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通过立法限制君主或总统滥用权力,维护资 产阶级利益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立宪政体形成的历史条件1.历史传统:传统议会制度的发展和影响起源:13世纪基本构成: 背景:各阶层联合与王权斗争权利:传统上议会对王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征税)性质:封建等级的代议机构影响:“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原则的传承,为立宪政治提供基础2.经济基础: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理论依据:受霍布斯和洛克

29、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4.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确立4.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原因:A.根本: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经济力量不断壮大, 要求限制王权过程:爆发:1640年 议会斗争(合法) 内战:武装斗争,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护国主: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 恢复君主制 完成:1688年 “光荣革命” A原因:复辟王朝企图恢复封建秩序,引发资和新贵族强烈不满B结果:玛丽及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C意义: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影响:解决国王与议会权力之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确立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提供政治前提(最大成果)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过程: 1.议会权力至上的确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s)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