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38KB ,
资源ID:7616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16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5.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5.docx

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5“古诗歌形象题”增分练(时间:60分钟满分:88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二两句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B三、四两句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C

2、后四句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D最后两句中山翁见诗人到来,热情地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E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缠绵颓废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解析:选DED项,“向他兜售自家产品,希望他住下来能多用多买”有误,应是表现了山翁好客的性格特点;E项,晚唐诗风不是“缠绵颓废”,而是“绮丽纤弱”。(2)本诗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6分)答: 解析:第一问,概括山翁的性格,注意尾联的关键词“留、笑、指”。第二问,考查“熟”字的妙用,要明了“西坡瓜豆熟”对于农民的重大意义。正是因为丰收,所以才

3、会有和乐美好的乡村生活。答案:最后两句诗通过刻画山翁殷勤地留宿和“笑指”等词语的渲染凸显了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3分)本诗在末尾用一“熟”字回应上文“满塘黑森森的香蒲”与“田头地垄的桑柘”以及“蚕娘洗茧”等情景。(3分)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11分)秋登越王台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注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79)秋,此时康有为22岁。十七史从何说起: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

4、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三千劫: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作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龙蛇”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无限感慨。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

5、的气概,反问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E全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解析:选CEC项,“实写祖国壮阔山河”错,应是虚实结合地写出“大地山河跨海来”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豪迈。E项,“没有写景记游”错;“直抒胸臆”错,全诗采用了比喻、用典、融情于景等手法。(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做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入手,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出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答案:全诗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昂的爱国青年志士形象。(2分)抒情主人

6、公对着萧瑟的秋风,立马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向天呼喊,表现了他不可遏制的忧愤之情;(2分)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胸襟和抱负。(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

7、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解析:选ACA项,“儒雅谦恭”有误,综合首联中的“书剑”“如云”“吐虹”等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应为“豪迈洒脱”;C项,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错,颈联写自己梦回战地,是为了表达对戎马生涯的怀念,没有对塞外风光的描写,更谈不上怀念。(2)作品

8、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联写诗人年轻时自信有文武才华,笑傲王侯,能言雄辩,理想远大。颔联写作者本欲战场杀敌,以酬壮志,如今却年华老去,白发萧疏,表现了英雄迟暮之悲。颈联写诗人如今怀才不遇,空怀报国之志,赋闲在家,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曾经建功立业的塞外,与首联对比,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尾联则痛惜好友已然故去,表达了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互诉衷肠的寂寞之情。答案: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孤

9、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情。(每点2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虞 美 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

10、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解析:选BCB项,“轻寒细雨情何限”一句写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和作者的惜春情绪,并非“以动衬静”;C项,“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评价古代诗歌的

11、思想内容的能力。第一问是问碧桃这一形象的特点,紧扣这两句中的“乱”“深”“可惜”“如画”“为谁开”可以概括出桃花美丽、生长环境恶劣、无人欣赏的特点。第二问是问这一物象的作用,秦观叹碧桃实则是寄寓自己“不为世所用”的身世之感,这一点借助注释也不难答出,作答时应指出手法。答案:碧桃的特点: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一“乱”一“深”,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每点1分)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1分)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2)题。(11分)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注杜甫住的浣花草堂不远处,有位锦里先生,因在南边,杜甫称之为“南邻”。乌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隐士的打扮。野航:乡村过渡小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客居成都时,住在成都浣花草堂。此诗写了诗人到南邻锦里先生家造访,锦里先生月夜送别的日常生活。B由“未全贫”可见锦里先生家比较富裕,从他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知道他很满足于这种小康的田园生活。C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

13、,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它们,这渲染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D本诗写主人的殷勤接待,客人的竟日淹留。因这是访问农家,故应重点写“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不写这类事情是本诗的失误。E全诗由两幅画面组成,前半部分展现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后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解析:选BDB项,“未全贫”可见锦里先生家并不富裕,“小康的田园生活”的表述也不恰当;D项,因本诗主要是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山庄环境的宁静和谐,故没必要写“具鸡黍”“话桑麻”之类事情。(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锦里先生是一位安贫乐道、诚恳热情、满足于和谐宁静的

14、田园生活的清寒隐士。(2分)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栗”,可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在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先生居住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他殷勤接待,客人竟日淹留,他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他的诚恳和热情。(4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墨花(并叙)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15、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疏密有致。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六句是说尹白的画既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又能完备地表现其神态,形神兼备。D七、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E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

16、,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欣赏。解析:选CDC项,“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错,“缥缈形才具”是说花的外形才隐约可见;D项,“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有误。(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其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 答案: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2分)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牡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有坚贞不屈的心志。(4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1分)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

17、杨建康、江主簿 何逊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尔情深巩洛注,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巩洛:巩、洛二古地名的并称,今河南洛阳、巩义一带,此处代指京城。(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前四句为写景,后四句为抒情,五、六两句情景相合,挽结上下,章法井然。B第三联是抒情,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C第四联“尔情”和“予念”形成鲜明对照,诸君一意追求功名富贵,而诗人却无留恋之意,一心归隐。D诗人在第四联的言外之意是,诸君宦情不薄,而“我”却毫无恋栈之意,一心归隐。E最

18、后一联感情一转,以渴望受到当权者赏识作结。怎样才有机会得遂志愿,与归隐分道扬镳?这一问题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渴望。解析:选BEB项,第三联情景相映;E项,最后一联以陈述对归隐的向往作结。(2)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6分)答: 答案:作者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夕望江桥所见的寂寥景象:一、二句描写了夕阳西下,倦鸟远飞,残霞渐消的远景;(3分)三、四句分别从视、听的角度描写了风吹竹动,水波荡漾,长桥倒映的近景。(3分)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D李诗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解析:选CEC项,“秋”语义双关,主要写心情;E项,“唯见”的主语是诗人,不能说诗中“看不到诗人的形象”。(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分)答: 答案: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离去,很久都没有离开,直到很晚,寒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画面,(3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3分)(要点一:描述画面;要点二:表达感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