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9 ,大小:136.35KB ,
资源ID:76161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161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汉语.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汉语.docx

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二)文学与新闻学院:杨雅丽参考书目(本学期)1、朱熹 注 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 2、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3、许嘉璐主编文白对照十三经4、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中华书局)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6、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7、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842-1917) 湖南长沙人,晚清巨儒。光绪年间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等,任城南书院、岳麓书院末代山长。 8、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9、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10、吕叔湘文言虚词(上海教育出版社) 11、杨树达词诠 (中华书局) 12、杨伯峻古汉语虚词 (中华书局) 13、古汉语虚词用

2、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14、王力汉语音韵学 (中华书局)15、张世禄汉语音韵学入门1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7、马茂元选注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18 、郭锡良汉语史论集(商务印馆)19、杨树达 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 20、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 21、杨树达汉语文言修辞学(上海古籍)22、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23、谭全基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24、 郭芹纳训诂学(高等教育)25、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河南人民)26、董运来汉字的文化解析(上海古籍)27、刘志成汉字与华夏文化(巴蜀书社) 杂志: 1.古汉语研究 2.

3、中国语文 3.汉字文化第五单元 诸子文选讲解墨子非攻一、关于墨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墨翟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墨子在七十子之后。汉书艺文志:墨子在孔子后。 孙诒让以墨子五十三篇所载历史事件为参证,认为墨子之后孔子盖信。审核前后约略计之,墨子当与子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当生于周贞定王之初年,. .盖八九十岁。(墨子后语墨子传略第二,见诸子集成第四卷墨子闲诂) 按公历计算,大约为公元前468376年。 墨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曾仕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 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

4、战之具,为楚攻宋。墨子闻之,行十昼夜至楚阻止。 墨子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与儒家相悖的墨家学派。在儒、墨双方互相辩驳中揭开百家争鸣序幕。 墨子倡导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响应,徒属遍天下。 二、关于墨子一书 墨子后学所撰,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今本五十三篇,另有八篇仅存篇名。 内容阐发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主张。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墨子残简,表明墨子曾盛行于西汉。清毕沅校注墨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华书局2001 辛志凤等墨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詹剑峰墨

5、子的哲学与科学人民出版社1981 张永义墨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梁启超开列最低限度国学书目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 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墨子非攻选读老子选读 梁启超国学研究书目之一为老子。 他说:老子是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一、关于老子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生卒年月不详。

6、老子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特色。大约是战国时期老子后学根据其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写成。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二、老子注本 凡81篇,约五千字,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后人作了许多注解。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的老子章句(疑为伪作)、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老子注,清时魏源老子本义。 今人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亨老子正诂等。 三、关于道、德 1、道是什么? 道是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和这原物质化生万物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法则当然也是人应当遵循的法则)。 2、德是什么? 德是万物顺应道而形成的自然本性。老子就是论述宇宙间的这种大法则和人应该怎样遵循这大法则的哲学论著。梁启

7、超:吾先民以为宇宙间有自然之大理法,实为人类所当率循者,而此法理乃天之所命。 老子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其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无形无象,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即具体体现。四、关于“无为”老子的道论,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对用刑、礼、智治理国家

8、,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 第三十一章: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老子反对工商业,反对开启民智。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显露出丑了;

9、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显现出不善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相依靠,单音与和声(声响和回音)相和谐,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推辞,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施为而不自恃其能,做成了也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他不自居其功,其功业永恒不灭。 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轮中间有空的圆木上,圆木中间是空虚的,才对车有用处。 用模型将黏土制成

10、器皿,当器皿中间是空虚的,才有器皿的用处。在房屋的墙壁上凿出房门和窗户,因为房屋内是空虚的,才有房屋的用途。所以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无形者也有其功用。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乎?译文:1 自然的法则,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松一松,不足时拉一拉。2 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人间的法则却不这样,是损害不足的,加给有余的。3 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给天下呢?唯独

11、有道的人。4 所以,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他不想显现自己的才能吧?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让国家变小,让人口变少。使人民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们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使用;虽有军队,也没有地方部署。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办法,让人们认为自己的饮食是香甜的,自己的服饰是美好的,自己的居处是安逸的,自己的习俗是快乐的。邻国的人们相互可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互可以听到

12、,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司马迁故里韩城古代楹联治国若烹小鲜为政不在多言庄子选讲一、关于庄子名周,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伟大哲学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二、关于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篇,内篇7、外篇2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其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也以道为宇宙的根本,认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和依据。他提出万物一体的思想,

13、认为宇宙万物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却又同是气聚所成,同为一体。从此出发,认为大小、寿夭、生死、是非等差别都是相对的。 庄子对现实不满,厌恶世俗生活,追求摆脱世俗羁绊的精神自由。他理想中的圣人、真人,是吸风饮露、游于天地之正气,不受任何羁绊,不依赖旁人,逍遥自由的人。他追求超凡脱俗,不被任何是非、好恶、喜怒、哀乐所制约,使人的自然天性能自由发展的境界。庄子鄙视孜孜于世俗名利的人,讥笑他们不识鲲鹏的广阔天地和宏大志愿;他把生死看作有如春夏秋冬的转换,纯属自然,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甚至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国学书目: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14、: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庄子选读一、庄子百川灌河二、庄子惠子相梁 韩非子五蠹选讲 关于韩非与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韩国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弱,常受邻国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计策,未被韩王采纳。韩非作孤愤五蠹等文,这些作品后集为韩非子。秦王嬴政读韩非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言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

15、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

16、,“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韩非强调制定“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例外,“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主张,反映了新兴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二、关于韩非子 韩非子系统阐明了“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反映了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许多重要情况。 古代汉语第五单元通论连词、介词连词 连词是虚词,比副词、介词在词汇意义上更为虚空,因此,分析连词,主要是分析它能

17、连接什么样的句法单位,单位之间能形成何种语法关系。 如果要进行语义分析,也主要是分析被连接的两项之间在逻辑上的关系,这是因为多数连词本身在语义上往往什么也不表示。 举例分析: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2、生庄公及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3、公语之故,且告之悔。4、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6、屨大小同,则贾相若。许行7、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冯谖客孟尝君8、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9、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10、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18、?郑伯克段于鄢1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z基,不如待时。夫子当路于齐1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13、王如知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1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1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常用连词讲解:(一)而 连词“而”在文言文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用法也相当灵活,有些用法直到今天的书面语言中还保留着。 而既可用在单句中,也可用在复句中。 在单句中所连接的两项,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者是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的短语。 还可连接多种结构关系的复句。 1、在单句中,而字所连接的两项之间有如下几种语法关系 (1)联合关系具有联合关系的

19、两项地位平等,不分主次。“而”连接的联合短语,在句中多充当谓语,也有充当其他成分的。 由于参与这种联合结构的主要是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的词组,所以,这种结构中的“而”主要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这种用法的“而”可译为“而且”、“并且”、“就”、“又”等。 举例分析: 公子鲍美而艳。(左传文公十六年) 公子鲍:宋昭公庶弟 。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而字连接两个名词性成分 且是人也,蠭fng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左传文公元年) “是人”:指楚成王之子商臣。“蠭目”,眼睛突出像胡蜂。“豺声”,声音尖利似豺狼。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2)偏正关

20、系 “而”字连接的前项是修饰语,后项是中心语,形成偏正关系,一般是状语和谓语的关系。 举例分析: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上自倚瑟而歌。(史记张释之列传)(3)主谓关系 “而”字连接主语和谓语,“而”的前后项之间形成主谓关系。 1、子产而死,其谁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假设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假设 (4)转折关系 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战国策赵策)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公羊传隐公元年) 桓:鲁桓公。隐,鲁隐公。桓、隐二人为同父(鲁惠公)异母兄弟,因母亲地位而一贵一卑。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21、邦内。论语季氏(5)连接连谓关系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郑伯克段于鄢)关于顺接和逆接 顺接,相连的两项在意义上无转折关系,而是相类似或关系密切。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联合)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连谓) 逆接,相连的两项在意义上相反或不相协调。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 季氏 连词而在复句中,连接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等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史记魏公子列传(转折,是逆接;)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紧缩复句,因果,也是顺接)(二)

22、与、 及 这是两个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以及。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谋攻)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郑伯克段于鄢)介词与和连词与的分辨 (1)“与”字的前后项互换位置后,是否影响原意。无影响的“与”是连词;严重影响原意的是介词。 如“谷与鱼鳖”的位置互换后,句意没有什么变化,其中的“与”是连词。 “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上) 句中“与”的前后项如果互换,则意思和原意正好相反,它们中间的“与”乃是介词。 (2)与字

23、前面有修饰成分的,是介词。 如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孙膑) (3)介于不同词类的词之间的与是介词,如子厚与设方计,与位于名词子厚和动词设之间,是介词,宾语省略。(三)以 连词“以”和连词“与”、“及”主要不同处是:“以”多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左传成公二年: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 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同上)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24、有杀身以成仁。 ( 求生的结果是害仁;杀身的目的是成仁) 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动词),与而同。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孟子梁惠王上 以字连接因果关系复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由果溯因。 以连接两个形容词(与而相同)。 史记张仪列传:秦地半天下,主明以严,将智以武。 晏子春秋:穿池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四)则(1)顺承关系 则字连接的两部分是承接关系,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发生,前一事情发生以后,紧接着就发生后一事情。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 其俗以男女质线,约不时

25、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柳子厚墓志铭) 有些句子,则字后面叙述的事情,客观上是发生在则前面叙述的事情之前,但在表达、叙述的顺序上仍是后项承接前项,则字仍起连接作用。 使子路往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子路从而后) (2)表示并列关系 则在几件事对举时使用,形成:则 , 则格式, 则不能译出。 “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将珠玉、米等放在死者口中) 周礼郑注:“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地生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则”用在表对举的词语之后。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史记货殖列传) 横则秦帝,从

26、则楚王。(刘向战国策序录)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史记秦始皇本纪)(五)虽、然、虽然、 然而、然则1、虽、然“虽”表让步的连词,“虽然”。“然”,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史记张仪列传) 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然”在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 “虽”作假设连词:“即使”、“纵然”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韩非子五蠹)2.虽然 “虽然”是连词“虽”和代词“然”的组合,意思是“虽然如此”。 左传成公

27、三年: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知罃回答:“臣下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被人感恩。既无怨恨,也无恩德,不知报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王曰:“善载!虽然,公输般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3、然而 先秦汉语里,“然而”是两个词,“然”是指示代词,“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如此,可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韩非子五蠹)4、然则 “然”是指示代词,“则”是连词,表顺接。 “然则”是“既然如此,那

28、么”的意思,“然”肯定上文所说情况;“则”表顺接,用来转入下文。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 (左传成公三年)二、介词 介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成分,也不能单独使用。其作用是把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介绍给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介词和它“介绍”的词语组织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 古汉语常用介词有“于”(於)、“以”、“为”、“与”、“用”、“由”、“自”、“从”等。 1.于(於)(乎) “于”“於”在文献中是两字,用法大致相同,但二者上古语音不同。 两字时代差异更为明显: 甲骨文用“于”不用“於”; 尚书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