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85.13KB ,
资源ID:761477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14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章颞下颌关节疾病.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章颞下颌关节疾病.docx

1、第十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第十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提要颞下颌关节疾病中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最为常见,其诊断和治疗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通过本章学习,须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颞下颌关节强直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由于多种疾病可以存在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类似的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鉴别诊断。应熟悉、了解经常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鉴别的疾病,如颞下颌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累及颞下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关节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等。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rotation)和滑动运动(gliding movement)的左右联动关节,其解剖和运动都是人体最复杂

2、的关节之一。颞下颌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和表情等。咀嚼运动时,关节要承受压力,而在言语、歌唱、表情时,关节运动又需要非常灵活,因此,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是既稳定又灵活。本章主要叙述颞下颌关节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脱位和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疾病中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为多见。以上这些疾病都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功能,颞下颌关节强直并可影响颌面部正常发育,造成口腔颌面部畸形等。有的关节强直继发小颌畸形或下颌后缩畸形,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

3、.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涉及颞下颌关节病分类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分类,另一类是指颞下颌关节病中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在这两类分类中,国外文献资料较多,分类也各异。其中应该指出:颞下颌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eases)的分类,在英文文献中有时用我们译为紊乱的disorders。有时diseases和disorders二字混用。而在国内颞下颌关节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两个术语是不会混用的。过去在国内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现在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这个术语译成英语为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简称TMD。TMD按词

4、义上直译应为颞下颌紊乱病。但严格地按词义来说,TMD应是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咀嚼肌群紊乱两大类疾病的总称;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英语应是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只指颞下颌关节本身的紊乱病,不包括咀嚼肌群紊乱病。遗憾的是,在国内、外的文献中,目前都尚存在二者混用的现象。一、国外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一)schwartz分类Schwartz(1956年)将颞下颌关节病分为两类:一类为咀嚼肌紊乱病(masticatory muscles disorders);另一类为颞下颌关节本身器官的疾病(organic disturb-ances)。很显然这种分类是按疾病涉

5、及的解剖部位或涉及的器官来分类的。在以后的分类中基本按这两大类分。(二)Bell分类1986年,Bell提出分类,并被美国牙医学会所接受。具体分为以下5类:1.咀嚼肌紊乱(masticatorv muscles disorders) 肌僵直;肌痉挛;肌炎。2.关节盘干扰性紊乱(disc-interferences disorders) 闭口末弹响;开口初弹响;开闭口中弹响;开口末弹响;前脱位。3.炎症性疾病(inflammation) 滑膜炎;关节囊性炎;关节盘后区炎;炎性关节炎,按病因可再分为创伤性;退行性;化脓性;类风湿性4类;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4.慢性下颌运动困难

6、(chronnic mandibular hypomobilities) 升颌肌群挛缩;关节囊纤维化;关节强直(纤维性和骨性)。5.关节生长性疾病(growth disorders of the joint) 发育异常;获得性关节结构改变;良性、恶性肿瘤。(三)de Bont和B.Stcgenga分类1993年,LGM de Bont和B Stegenga提出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为:1.颞下颌关节本身疾病 非炎症疾病(骨关节病、关节结构紊乱、髁突骨折、关节强直、关节缺血性坏死);生长发育性疾病(髁突良性肥大、髁突溶解、肿瘤、类肿瘤);炎性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滑膜

7、炎、关节囊炎、高尿酸血症关节病);结缔组织病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其他。2.非颞下颌关节疾病 肌紊乱(面肌痛、肌挛缩、夜磨牙、肌炎);生长发育性疾病(Eagle综合征、冠突撞击综合征、增生物);其他。(四)美国口颌面疼痛学会分类(1993)1.颞下颌关节病 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发育不全、发育不良、发育过度、新生物);关节盘紊乱疾病(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脱位;炎症性疾病(滑膜炎、关节囊炎,多发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关节强直;骨折。2.咀嚼肌疾病 肌筋膜痛;肌炎;肌痉挛;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肌纤维性挛缩;新生物。(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

8、究诊断标准在美国国立牙科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Dental Research,NIDR)的支持下,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牙医学院Dworkin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RDC/TMD)。该分类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从躯体疾病和疼痛、精神心理状况两方面进行评估,即进行“双轴(dual-axis)诊断”。轴I包括肌病类,关节盘移位类和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病类,主要对患者躯体疾病进行分类。轴则主要为对患者的疼痛及精

9、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反映与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况,包括对疼痛强度及功能丧失分级(0级),抑郁及生活单调症状分级(正常、中度及重度)和目前尚无具体分类方法的下颌功能运动受限等。在众多的分类中,多数作者基本上将其分为颞下颌关节本身疾病和咀嚼肌类疾病。有关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分类和有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尤其在后者,由于对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所以至今尚无统一的国际分类标准。二、国内颞下颌关节病的分类(一)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分类颞下颌关节疾病国内尚无统一的分类,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颌面痛诊治中心,自1985年至2002年因颞下颌关节疾病入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666例进行分类,可分为

10、9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61例,占9.16%;肿瘤和类肿瘤类78例,占11.71%;关节强直类262例,占39.34%;外伤骨折类180例,占27.03%;感染类3例,占0.45%;发育异常类53例,占7.95%;关节脱位13例,占1.95%;系统病累及关节1例,占0.15%;其他疾病共15例,占2.25%。发育异常类包括髁突良性肥大、双髁突畸形、半侧下颌骨肥大等,其他类疾病均因开口困难就诊而最后分别确诊为冠突肥大、冠突骨软骨瘤、翼肌嗜酸性粒细胞增生等。(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国内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从总结病例分析发表的论文以及在全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分类如下:1.19

11、73年,张震康、曾祥辉根据66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总结分三大类若干型并相应的提出诊断标准。这一分类被1983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专题讨论会所接受,并在国内应用相当长时间:颞下颌关节肌功能紊乱类(肌功能亢进、肌痉挛、髁突后区损伤);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关节盘移位、关节结构松弛);颞下颌关节器质性破坏(关节盘穿孔、关节盘破裂、髁突破坏)。2.1997年马绪臣、张震康在上述基础上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为4类,提出相应的诊断标准,即本教材所描述的分类被全国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专题研讨会所接受:咀嚼肌紊乱病(肌痉挛、肌筋膜痛、肌炎);关节结构紊乱病(可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关节

12、盘附着松弛、关节囊扩张);关节炎症性疾病(滑膜炎,关节囊炎);骨关节病。3.2005年马绪臣、张震康参考Dworkin等提出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结合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及实践经验和我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如下诊断分类方法:轴:躯体疾病评估(1)咀嚼肌紊乱疾病:包括肌筋膜痛,肌痉挛,肌纤维变性挛缩及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2)结构紊乱疾病:包括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开口受限,关节盘侧方(内、外)移位及关节盘旋转移位。(3)关节炎性疾病:包括滑膜炎(急性、慢性),关节囊炎(急性、慢性)。(4)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包括骨关节病或

13、骨关节炎伴关节盘穿孔,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不伴关节盘穿孔。轴:与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况(1)疼痛及功能丧失分级:分为0级。(2)精神心理状况:按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调查结果分为正常、中度和重度异常三种情况。由于我国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领域关于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广泛实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双轴诊断尚需要相当的时间。但是,在我国启动并逐渐推广应用双轴诊断标准,无疑将有利于我国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工作中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水平。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

14、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国外统计资料在28%88%之间,何姗姗对1297名医学生调查患病率为18.3%。徐樱华等应用Helkimo指数为标准对1321名大学生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主诉症状阳性者为13.1%;客观症状阳性者为75.78%,近年来发病后就诊率增高。开始发生在一侧,有的可逐渐累及两侧。本病多属功能紊乱,但也可有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功能紊乱的患者也可发展成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由于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对其

15、命名也较混乱。随着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国内、外文献可看到不同的名称更改,如科斯滕综合征(Costen syndrome)、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pain dysfunction syndrome,PDS)、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dysfunction syndrome,MPD)、颞下颌关节应激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tress syndrome)、颅下颌关节紊乱症(cranio-mandibular disorders)、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turbance syn-

16、drome)、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或颞下颌关节内错乱(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ternal de-rangement)等。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名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本书也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一般都有颞下颌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以及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等三类症状。可单独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群,也可二者都累及,但又不是指那些具有上述症状但原因清楚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颞下颌关节、感染性颞下颌关节

17、炎、颞下颌关节肿瘤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多数为功能紊乱性质,也可累及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但是一般都有自限性(self-limited),属肌骨骼类紊乱疾病(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病因】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病因学说很多,有的学者强调 因素是本病的病因,有的则完全否定 因素而强调精神心理的原因。不论哪一种学说都不能圆满解释本病发病的过程以及临床的各种症状。何况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组疾病,各种类型很多,对每一位患者的病因更要作具体分析,因此多数学者根据实验和临床研究只提出和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并且都认为是多因素发病。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

18、有关。1.心理社会因素 在临床上,患颢下颌关节紊乱病者被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有关。患者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以明显地存在精神情绪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慢性迁延性的患者,也可以发现精神因素对症状反复发作的影响。Laskin认为 的改变和关节的改变都是继发的,强调咀嚼肌痉挛与精神压力、精神紧张、疲劳等精神心理因素有关。Clark检查患者尿中的儿茶酚胺浓度比正常人高,说明存在精神紧张。他还应用袖珍肌电仪研究证明,夜磨牙的程度和症状有明显相关,而夜磨牙与白天精神紧张又有明显相关。不少学者通过心理因素问卷调查

19、,发现不少患者有个性和情绪方面的特点,如神经质、猜疑、情绪不稳、明显焦虑等。近年来,国内研究报道在关节囊、关节盘附着和滑膜下层广泛分布有P物质神经纤维。在情绪及精神紧张情况下,可使关节囊、肌内释放神经肽,如P物质等。这些物质可使血管扩张,炎症反应和释放自由基等,引起疼痛。临床研究也证实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液内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无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国内高速、张震康等对78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73名颞下颌关节正常的健康人以及27名确诊为神经症患者3个组,应用经中国学者正式修订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进行人格测定,3组的文化程度、年龄段

20、、婚姻状况、种族基本相同进行配对,其结果如表10-1。表10-1 MMPI异常测图3组比较男阳性数(%)女阳性数(%)合计n(%)n(%)n(%)TMD组(n=78)19(67.9)37(71.2)56(71.8)神经症组(n=27)16(100.0)11(100.0)27(100.0)健康组(n=73)12(33.3)16(43.2)28(38.4)从表10-1可见MMPI异常测图的顺序为神经症组TMD组健康组。神经症组100%有MMPI异常测图,TMD组为71.8%,健康组为38.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36)或高度显著性(P0.005)。MMPI临床剖面图高峰值比较见表

21、10-2。表10-2 不同疾病及不同性别的MMPI高峰值分布男女病种(%)病种(%)TMD组(n=78)Hs(55.22)Hy(54.93)Hs(55.67)Hy(58.47)神经症组(n=27)D(64.8)Hy(66.46)Hs(63.91)Hy(70.63)健康组(n=73)Pt(50.93)Si(49.78)Mf(54.83)Ma(55.61)Hs(疑病),Hy(癔症),D(抑郁),Pt(精神衰弱)Si(社会内向),Mf(男子气-女子气),Ma(轻躁狂)从表10-2可见神经症组的MMPI各项均值均高于中国常模值,属异常范围,其个性偏移是病理性的。而TMD组和健康组的MMPI各项均值均属

22、正常范围。TMD组作为一个整体各量表得分并未超出常模范围,表明其个性偏移属非病理性的,在男性患者中Hs和Hy量表分值显著增高,而女性患者中Hs、D和Hy量表分值显著增高。总的看来TMD患者为神经质性,其特点为敏感,对躯体情况过分关注,可有强烈的精神因素,引起夸张了的各种病痛或不适,这一点可以解释TMD患者的主观症状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客观体征阳性率。此外,对TMD组和健康人组作心身疾病调查时,发现健康人组心身疾病患病率为5.9%,而TMD组为40%。在调查中还发现,TMD患者就诊情况和近期是否发生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以上研究提示TMD的发病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与个性偏移有关。因此在对TMD患者诊

23、治时进行心理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是有价值的。2. 因素 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检查常常发现有明显的 因素(occlusalfactor),包括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 、深覆 、多数后牙缺失及 面过度磨耗致垂直距离过低等。有时一旦消除这些因素,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临床上,由于第三磨牙错位萌出造成创伤,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旦拔除,症状可消失。临床研究报道也证实错位的第三磨牙可导致髁突移位。如一侧下颌第三磨牙伸长,可致伸长侧髁突后移。一侧下颌第三磨牙反 者,同侧髁突前移而对侧髁突后移导致关节结构紊乱。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说明: 与关节间存在形态和功能相协调一致的关系。肌电图证明由

24、于 关系紊乱可引起关节周围肌群的痉挛;当 关系紊乱消除后,肌痉挛亦可缓解。 创伤的动物实验研究资料证明, 创伤后出现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病理征象,如软骨细胞局灶性增多聚集,髁突表层胶原纤维变性松解,软骨下骨致密硬化,关节盘和髁突粘连等。一侧 创伤不仅可导致一侧,而且可导致双侧关节同样的病理改变。3.免疫因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也存在着免疫因素(immunological factor):免疫学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都具有抗原性。由于关节软骨有基质包裹,从胚胎到成人都和血管系统隔绝,成为封闭抗原,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如因外伤或疾病等原因而使这些封闭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则

25、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谷志远、傅开元、张震康和马绪臣等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发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髁突软骨均有荧光着色,以IgG最深,越表层越深,骨关节病类比结构紊乱类更深。在软骨细胞膜、胞浆和核膜上有金颗粒和金银颗粒沉积。应用人型胶原为抗原,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关节液作间接血凝法滴定呈阳性反应。又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关节液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6(IL-1,IL-6)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类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明显升高。说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也有细胞免疫参与。同时通过人重组IL-I进行动物实验,也可造成类似临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改变。4.关节负荷过重 通过动物

26、实验研究,三维有限元、三维光弹以及各种传感器对颞下颌关节应力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证实颞下颌关节是一个负重关节。适度的负重对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功能和生理改建是必须的,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的负重,超出生理限度则可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甚至破坏。造成关节负荷过重的因素,如上述创伤验可引起关节内持续微小损伤,负荷增加;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使关节内压力增高;一侧关节手术,一侧髁突骨折或两侧下颌发育不对称引起两侧关节不平衡,可造成同侧或对侧关节压力增高;此外,如经常吃硬食物,长时间嗑瓜子,嚼口香糖等都可使关节负荷增加。5.关节解剖因素 人类演化过程中,由于人的直立,食物变得精细,以及颅脑的扩张,使颞下颌关节和颌

27、骨的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就是本病的解剖因素:(1)现代人的上下颌骨明显小于猿人和古代人,使下颌骨更为轻便,利于运动。(2)现代人关节结节明显低于新石器时代人,关节窝也更为浅,而前后径变长,使髁突能更多地向前滑动。(3)现代人髁突明显变小,相应髁突颈部变细,相对地,关节窝明显大于髁突,使髁突不仅可以向前自由滑动,也可作侧方后退活动。从功能上看,颞下颌关节随着人类的进化使得关节和颌骨更为灵巧,以适应更为复杂的言语和表情等下颌运动。正因为如此,从解剖结构来看,相应的关节、肌韧带明显变弱,关节的承重能力降低。这种人类的关节运动类型、灵活性和范围的增加对于解剖结构减弱的颞下颌关节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8、,以致颞下颌关节在没有外力时就可以发生完全脱位,成为人体关节中发生半脱位和脱位几率最高的关节。研究资料也证实,颞下颌关节过度活动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机会比夜磨牙症者还要高,并且观察到过度开口活动可造成颞下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临床上如不控制的打哈欠,一口啃半个苹果,以及接受牙科治疗时长时间过大开口等,常常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6.其他因素 此外,突然关节区受到寒冷刺激,不良姿势.如用手支撑下颌的不良习惯,长期低头驼背伏案工作,可造成头颈部肌链的肌张力不平衡,引起肌功能紊乱而影响下颌骨及髁突的正常位置等,也是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因素。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但多数学者解

29、释为是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在颞下颌关节解剖因素基础上,关节内持续的微小创伤引起关节结构紊乱,大多数处于亚临床状态;一旦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情绪改变和肌紧张、痉挛等因素作用下,由此诱发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反应的参与,遂由临床前状态发展为临床疾病,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关节内持续的微小创伤使软骨作为隐蔽抗原的暴露,也大多数处在临床前状态;一旦自身免疫应答由生理性发展为病理性,则可由临床前状态发展为临床疾病,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因素及机制总结如图10-1所示。图1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因素及机制【临床表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可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dysf

30、unction)阶段;结构紊乱(structural disorder)阶段;关节器质性破坏(organic destroy)阶段。这三个阶段一般显示了疾病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早期的功能紊乱常常是临床前状态,有的自限和自愈;有的即使出现临床症状也可经过治疗后痊愈;有的则逐步发展到后期的关节器质性破坏。但也有不少患者,在某一阶段相对稳定而并不发展到另一阶段;有的即使已发展到关节结构紊乱阶段,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仍然可以恢复到病变的早期阶段。此外,还可以见到两个阶段的症状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虽然病期一般较长,可几年或十几年,并经常反复发作,但是,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发生关节强直,预后

31、良好。其临床表现有以下三个主要症状:1.下颌运动异常 包括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均约4cm,开口型不偏斜,呈“”。如两侧翼外肌功能亢进,在开口运动时,髁突可超越关节结节,而发生半脱位使开口度过大。如慢性滑膜炎则出现开口度过小。如一侧翼外肌痉挛或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可出现开口型偏向患侧。如关节盘脱出、破裂已成为运动中的障碍物,在开口运动时,髁突要作一个特殊动作,绕过关节盘的障碍后才能完成大开口运动,则出现关节绞锁(lock)症状。2.疼痛 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一般无自发痛。但是在症状发作

32、时如急性滑膜炎,也偶有自发痛。如关节有器质性破坏或肌痉挛时,相应的关节区和肌组织有压痛。有的患者有肌肉和肌筋膜的疼痛扳机点,压迫扳机点可引起远处的牵涉区疼痛。此外,一些经久不愈、病程迁延的患者,常常有关节区发沉、酸胀、咀嚼肌容易疲劳,以及面颊、颞区、枕区等慢性疼痛和感觉异常。3.弹响和杂音 正常关节在下颌运动时无明显弹响和杂音。本病常见的异常声音有:弹响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声音,多为单音,有时为双音,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时可出现这类弹响;破碎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多为双声或多声,关节盘穿孔、破裂或移位可出现这类杂音;摩擦音,即在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骨关节病骨、软骨面粗糙可出现这类杂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