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59KB ,
资源ID:7613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13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科院考研之旅大学四年最后的战略工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科院考研之旅大学四年最后的战略工程.docx

1、中科院考研之旅大学四年最后的战略工程中科院考研之旅大学四年最后的战略工程前记对我来说,考研是大学四年比较大的一个战略工程,在这上面投入了很多精力,智力,心力。考虑到我的付出巨大,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我惊喜。只是这其中的过程确实曲折,涉及到专业知识重新学习,心理的调适,人际关系的再调整,环境的再适应,中间穿插同济交流访学,金融双学位等事情,还有初试的发挥失常及复试的背水一战。让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总结,真实地还原那时的心境和情境。一开始我的反思局限于一些细节上的错误,现在越来越觉得整个过程更像是一段与内心的乱七八糟抗争的历史,把内心的懦弱,杂念给克掉,取得结果也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儿。考研说白了就是在处理

2、和自己内心的关系,比如自十月至十二月的心理疲软期,以及面试那几天要同时对付双学位,面试前一天突然接到缩招通知时的心理变化过程,现在看都成为了宝贵的经历!前传考研是一个长久的准备过程,大三去同济交流时开始前期准备。那时主要是心理准备,包括要不要考研以及考什么专业的研和考哪个学校的研。每天饭后沿嘉定河散步时,就会思考这些问题。至于要不要考研,我觉得无论性格偏好年龄都是考研占优。当然也可以选择保研,但大三选择交流已经主动断了自己保研的念想,因为大三普遍绩点很高,而交流成绩不会计入保研成绩。至于考什么专业,这个一直纠结到现在都没解决。大学修过金融双学位,这年头是全民金融,并且学起来也比工科轻松一些。但

3、也并不排斥本专业,毕竟节能减排什么的,听上去是酷酷的。此外还关注过核能专业,最近这几年中国核电大跃进,和本科专业也有较大相关性。专业的选择有时很简单,喜欢什么学什么就可以了;但有时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想赚钱还是单纯想学东西做研究还是想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哪个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到底哪个是主要矛盾,也问过一些人,问多了说法是乱七八糟,最后让我想的头大,实在不知朝什么方向用力好,就没有转变方向。最终的想法是:专业本身限制不了一个人,只消有这一方面的求知欲,条件许可仍可转学经管文史,大不了研究研究锅炉,此生足矣。至于考哪个学校的研,我们专业的牛校就那么几个:清华

4、,中科院工热所,浙大,西交,上交。就是围绕这几个学校选。因为地域原因,首先排除西交;清华整个学部只招两个,不想做炮灰,排除;上交较强的是动力机械,排除;然后纠结于浙大和中科院,经过大量思考,包括南北差异,考上后待遇等因素,最后选定中科院。坦率说,这几所院校的科研实力差不太多。倒是最先被我排除的西交总体实力更强一点,并且最容易考。在这种情形下,推理和分析作用有限,因为对自己需要什么了解的并不透彻,并且对这几所学校的信息获取不充分。只能说,这是我在那个时间点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我不会后悔我的选择!选定了目标,开始着手准备。在上海并不方便,通过QQ联系考上的学哥要资料,让山大那边同学帮报了考研班,一

5、个政治强化(后来改成了全程),一个数学强化。大三下的准备尽管投入了一些时间,但并未真正把心投入进去。老想着还早,还早,总是有种茫然,似乎眼前触摸的都是那空荡荡的光阴,不知道该将事情如何细细地划分并执行之。大致就做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把俞敏洪那本红皮单词书细细背了一遍,背到最后都背出了强迫症,即使是非常熟悉的词也要再过上那么几遍,否则就不放心。每天上午背一个list,晚上十点后回宿舍再复习一个list。由于强迫症的作用,效率那叫一个低啊。好不容易熬到五月,终于把四十个list背完了。然后又买了一本读真题记单词,细读里面的文章,背单词,一直持续到六月份期末考。第二件就是复习高数,大一的时候高数都是

6、突击出来的,水分实在太大。当初用山大编的教材,考研指定同济教材,于是从头开始。看同济六版教材时,单是极限定义及证明部分,就研究了几个星期,此后才发现这部分很少考定义证明。因而一开始即看教材也许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考研复习资料(比如660题什么的)来看,把教材上重要定理的证明(真正重要的证明并不多)搞懂搞透,再做做例题足矣,课后题可以选做。总之不要太死板,看教材没必要像读古代文献那样逐字逐句。最后的事实证明那时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没有抓住最根本的一点:以考研为本,做与考研题相关的题目。做事凭的是自己的臆想,乃至忘了要考研,总觉得某个地方很重要,即使考研不会涉及,仍禁不住去做,再充

7、裕的时间也会哗哗溜走。 那段时间也一直受到心理的困扰。交流都要有一个融入集体的过程,我自信自己独立生活及思考的能力,但在同济缺少研友,缺少信息,缺少任何心理鼓励,那种情况下能坚持考研复习的并不多,大多数去交流的就没打算考研。从正面讲,交流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锻炼了这方面的心理素质。六月下旬是同济大学的考试周,遂全身心突击期末,六月末终于结束期末考,期末考后那几天上海热的要命,就想回家了,又想体验下慢车,花五十块钱买了张回家的普快硬座,交流就在慢车的走走停停中结束了。回家休整了大概一个星期,回山大正式准备考研。正式准备(暑假)七月十二号回到山大。那边同学刚搬到千佛山校区。七月份天气酷热酷热的,又是

8、老校区,宿舍估计都是文革时盖的,地下室似的六人间。到校安顿下来后,就着手考研大计。起初早上八点半到自习室,背半小时单词,之后看让人头大的高数。用了一周时间把剩下的下半册看完了,看级数那几章时,每天出去散步,抬头望天,痛苦的无以复加,看到云彩都在想到底是发散还是条件收敛的。接着又用一星期时间过了遍概率和线代。做完这些,就到了上数学强化班的时候,这之前每天的盼头就是上个班,解救一下痛苦的心灵。强化班的地点在山东会堂,济南那几天热的要让我某个同学洗十多次澡,每天就在山东会堂里吹吹冷风,听的是潘鑫老师太监式的强调和李永乐的絮絮叨叨,还有王式安的吊儿郎当。我数学复习的并不扎实,只能拿着小本在下边机械地抄

9、,最后也证明不要对这类班抱有太大期望,仅可帮助厘清思路,寻求一下心理安慰,性价比不算太高。上完强化班就是八月初了,回家休整两天。回校开始做大厚本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每天去自习室的时间在早晨八点左右,背一会儿英语单词,约九点开始做全书,每天十五到二十页,中午趴桌上睡一会儿,晚上九点半教学楼关门时回宿舍。全书是把例题也按照练习题的标准做,做的确实比较细,如果有小缺陷的话,就是看前面知识点的时间稍长,并没起到太大效果。我是夜猫子类型的,教学楼关门太早把每天的黄金时间都给掐掉了。宿舍那么嘈杂,都在打牌斗地主,当时尝试过回宿舍后背英语单词,一直坚持下来,但效果并不好,做事总不能单纯靠时间积累!那时对辅导

10、书也过于迷信了,这和我对事物的一贯认识有关。比如读文史类的书,一定要读最经典的那些,最好是几百年以上的古书,当时觉得考研也是这样,所以一定要买最经典,宁缺毋滥什么的。其实哪有最经典的,都是商家写了赚钱的,卖的最好的那几本最后达到的复习效果差不太多,总之不要惟资料论。上自习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出去走走,吹吹风。其实是坐不住,不是太有定力。一个上午出去一次尚可,出去次数太多就不容易专注,再一次进入状态要花取一定时间,也间接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开学后的一轮复习)就这样挨到开学,九月五六号左右,复习全书高数部分做完。刚开学心情是很压抑的。第一周要去上课摸一下老师的情况,比如赵建

11、立老师是比较变态型的,当然课讲得也很好,以后每次都要去上,孙奉仲老师讲得也比较不错,可以选择性地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果断翘掉。那时刚交流回来,很多人很多事早已变换了模样。遥想当年几乎是刹那间决定自己大三一年要在上海度过,而这一年彼此又经历了许许多多。回来后的景象是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还有一些准备保研的,真有如梦方醒,变换人间的感觉。开学伊始有个放弃保研山大的签字,签字时遇到辅导员,朱老师问我考哪的研,我说中科院,他说没必要都去中科院,也可以考虑下北航或者南方学校。这使我很纠结,那时已经认准了,在心中把中科院的光辉形象灭掉换成北航或者浙大什么的已然非常困难,纠结了一个晚上并查阅了关于北航

12、的信息后,决定目标不变。自九月份至十月中旬的复习是整个考研阶段效率最高的部分。九月份相较于暑假的变化在于,早晨固定在七点左右起床,到自习室研究英语考研真题至八点半,继而做复习全书概率部分。晚上开始看专业课,科院要考工热和传热两门专业课。传热自我感觉学得比较好,所以先上手工热,工热当初学的英文版,相当于没有学,只能另起炉灶,用上交童钧耕主编的教材和西交何雅玲的辅导书。基本上看一章教材,再做一章何雅玲的辅导书,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其实因为大纲太简略,看得比较纠结,热二定律熵增原理等做题都是晕晕乎乎,实际气体部分只是简单过了一遍,湿空气倒是看得很细,焓湿图什么都仔细研究了,可惜考试时好像根本

13、没有涉及。政治这时并未开始。这段时间每天自习至少十三个小时,现在回想,也许是看到今年报中科院的都是学院的猛人,受了一些刺激。中秋放假三天,去山师礼堂上政治强化班。主讲人陈东平老师,讲毛中特部分,说话字正腔圆,课讲得中规中矩。白天上完强化班,晚上回自习室继续自习。我在电气学院五号楼自习,由于过节,自习室里空落落只有寥寥几人,步出自习室,透过重重的树荫看到那圆圆的月亮,以及月光笼罩下的这一小片空间,这静谧的气氛使我心中升腾起一种崇高感,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充满了洋洋的善意。我觉得一直保持这种与外界的距离感和内心的孤寂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也许是被此情此景感染,竟觉得即使今年考不上也说不定是件幸事,

14、因为可以长久的保留这种状态。在那时开始想考研的整个过程定然会暴露出个人许许多多的弱点及长处,不管考上考不上,结束后一定要认真做一个总结。中秋假后继续做数学全书的概率部分,在国庆前结束,英语及专业课的计划照旧。一转眼就是国庆八天假期,这个假期上政治强化班的近代史部分和米鹏主讲的马政经,思修与法律。讲近代史的老头像说书一样,讲得挺好玩的,权当是复习的调剂了。米鹏课讲得很一般,感觉是徒有虚名,语速又快,很多都没听清。个人觉得在考虑到花费了近十天宝贵复习时间的前提下,报班实在是低性价比,用任汝芬序列再做几套题也还不错。总之政治强化班有时间再考虑去,数学不建议报考研班,有些浪费时间。强化班结束后开始做李

15、永乐线代辅导讲义,英语及专业课仍旧。其实如果按照我的复习方式,时间并不算充裕,但那时总是觉得时间还早还早,很多事情做得太细。十月十五号结束数学全书(线代部分用的是讲义),做的太慢,数学全书一定控制在十月前结束。(二轮复习)大概十月十五号开始第二轮的复习,至十二月止。从这时开始,考研复习的关键数学复习开始走上错误轨道。二轮复习时英语沿袭的思路是:每天做一到两篇真题阅读(包括新题型和翻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包括选项在内逐词逐句地研究,生词一个一个用电子词典查找,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记到笔记本上反复看,那个慢呀!此外每隔三周做一套真题(不写作文),这样就相当于把真题细做了两遍,如果再加上之前看过一

16、遍读真题记单词,相当于把真题研究了三遍。出于寻求某种精神优越感的需要,有时会在晚上熄灯后看一会儿真题阅读的文章,效果貌似不怎么显著。按这种思路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复习作文时止。这种方式有些死板,比如,完形填空再怎么研究都很难提高,没必要做那么细,而作文提分很快,作文的工整书写和素材积累在这时就应当予以注意。在十月中旬或下旬的某天上午,仍旧是在电气学院五号楼前那个庭院布局的地方开始思考数学复习的计划,那个上午的思路对我此后的考研数学复习影响极为深远,现在想来有些不可思议外加略显滑稽。那时定的计划是:十二月前结束二轮复习,包括重过一遍全书,把潘鑫讲义做一遍,按章节做一遍数学真题;十二月后在考虑到期末考

17、试的前提下开始三轮复习,做一下李永乐四百题,借以查缺补漏,考前半个月按套做第二遍真题,继续查缺补漏。听上去很美好,很圆满,其实真正执行起来并不是这样。出于天性中的惰性,我全部按照章节进行,这种方式的弱点在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一直看某个章节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一种自认为已经熟练掌握的错觉。比如刚做完潘鑫某一章节的讲义再对应做真题,讲义上本有大量真题,这就导致不必要的重复,仍旧受强迫症作用,我把这类重复的题目又做了一遍做起来很爽,其实花了很长时间而进步不大!再如曲线曲面积分部分自认为学得比较扎实,但是又把全书,潘鑫笔记,真题都细做了一遍,整整花了一个多星期复习这本来非常简单的一部分,这也为后面线代

18、及概率复习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进度,可以以真题为主,查出漏洞,回到全书及潘鑫的讲义上对漏洞进行弥补。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隔段时间就做一套模拟题或真题,目的是回顾已经复习的知识,以免遗忘。十一月中旬的某个下午,紧赶慢赶终于结束了二轮数学高数部分复习,清楚记得那天下午的阳光非常好,照进自习室有一种祥和的美感,这种天气又完成了这样的任务,理应感到愉悦,然而在结束的一瞬间,心中涌起的却是不祥之感,这花的时间太长了,前面复习的什么又忘光了,线代概率也还没着手,时间又已不多,隐隐约已经不敢再面对前面复习过的章节。之后的线代复习略显潦草,把李永乐的线代讲义重又细过了一遍。一本书看多了也会看出惰

19、性,线代讲义做第二遍的收获并不大之前听学哥学姐介绍经验,常常强调把某本辅导书做几遍几遍就会无敌,这使我产生了错觉。其实重复做题与做新题各有利弊,新题新鲜感较强,思考量也更大,我认为在认真做的前提下,适当多做新题而把旧题仅用作参考比一味重复做旧题更好,有时间660题还有四百题什么的都可以做做,如果报了考研班潘鑫讲义只做参考即可。至十二月期末考试时线代部分结束,而概率仍没来得及看,时间分配之不合理由此可见一斑。这时已经意识到数学复习犯了大的错误,太过贪多求全,缺少查缺补漏,回顾复习,做套题这些非常必要的环节。此前一个多月的数学复习几乎奠定了整个考研的基调,就是费力不讨好,用大量的体力脑力堆积出并不

20、需要如此用功就可得出的结果。以我个人经验说,如何把十月到十二月中旬这两个多月的数学复习做好是考研成败的关键!此外这背后忽略掉的一点是同学之间交流不够充分,一个自习室的人都没有保持进度的一致。专业课部分,至十月下旬结束工热部分并开始传热学复习。传热确实比较简单,我用的杨世铭主编的教材(又要重新看教材,但这本比在同济大学时所用章希敏主编教材要简单很多)还有西交王秋旺的教辅。沿袭的思路是,在时间上,专业课与数学复习每天交替作为主要矛盾,基本上是今天花五小时复习数学,三小时复习专业课,第二天交换之。看一章传热教材并作笔记,继而再作教辅。其实这样仍然太过求全,完全可以以王秋旺的教辅为主,教材只作参照,思

21、路明确的计算题也没必要算出具体答案。这样看是浪费了些时间,但即使按这种较慢的进度传热也只花不到二十天复习完。十一月中旬结束工热传热两门专业课的第一遍复习。之后自我感觉工热学得不是很好,把工热教材的课后思考题做了一遍,又做了另一本教辅清华大学朱明善编的工程热力学题型分析,这本比较难,只是听说科院每年都会在这本书里出原题(尽管今年没有),不得不硬着头皮看,用十天左右时间把上半册看完。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在于热一定律,热二定律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尤其是熵增原理部分的题目非常典型,总之这一遍收获很大。十二月初结束第二遍工热复习,开始做专业课热工基础真题,把从03年开始的真题大致做了一遍,由于有上一级学长

22、留下的答案,做的非常不认真。真题最大的收获只在于熟悉中科院的出题模式,前面的简答题较计算题更有启发价值。从做题中得出的规律是科院近几年的题比前些年要简单些,06年前太过变态,某一年满试卷都是定理证明。这些工作也在期末考试前结束。政治部分,上完强化班后,大约在十月二十号左右开始第一遍复习,做那个什么陈先奎两千题。这就花了将近一个月,效果真是一个惨,那个什么两千题有点坑爹,我做得非常仔细,非常认真,答案逐字逐句看,花了好长时间,复习到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政治第一轮没必要这么细,太细也记不住。毕竟时间有限,只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政治的框架即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研究政治,可能和那些十一月以后才开始看

23、并且没上考研班的同学结果差不多。十一月下旬结束两千题,开始做真题马原部分,这一遍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哲学部分的整个思路都理顺了。十二月初上政治冲刺班,为期三天,权当是对心态的一个调节,并且对理顺思路也有一定作用。冲刺班讲义编的并不出色,刚开始按照讲义上总结的知识点背大题,花了不少冤枉时间。我认为合理的思路是政治开始做一本题量相对少的辅导书,比如高教的1600题,不必要计较细节,做完这本辅导书后,再按章节做一遍真题,尤其马哲部分的真题要细做。上完冲刺班甚至点题班后再侧重大题的背诵即可。期末考前所做的工作差不多就是这些,这段时间受到很多心理上的困扰,特别疲软,没什么斗志,又很敏感,想得太多,其实许

24、多想法都没什么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听说了高中同学保研的消息,尤其是看到同济交流时那些本不如自己的同学保研,心里也会波动下。周围有一个人的恶意是很明显的。当然,从个人的角度,心理的调适能力确实不足。上赵建立老师的课时,听他说过考研生在十一月初到十二月份冲刺之前那段时间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回想那段时间,自己保证了足够长的复习时间,但缺少初期的冲劲和狠劲,甚至一度觉得考不上也很正常。心理陷入了一种长期的疲惫状态,软绵绵的,没什么生气,总觉得时间足够,盲目自信什么事都可以在考前短短几天内解决,意识不到大祸即将临头,。我认为解决这种心理问题的方式是要么彻底放下考研,放松两天;要么多和外界交流下,总之

25、不要太过封闭!(期末考及冲刺阶段)十二月中旬开始期末考,这时正好考研复习也遇上了许多问题,心理的痛苦和压抑可想而知,试着让自己心情平静后,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计划,每天的进度按小时计算。到这时才算走出心理疲软期紧张起来。这个计划保留在我的日记本上。上面写到:12.14,做概率一章 剩余时间准备期末考。 12.15,全天准备期末考。 12.16,上午循环流化床 电站锅炉两门考试考完后复习一章概率及政治思修部分。12.17,复习一章概率及政治思修部分。 12.18,复习形势政策与当代,准备期末考。 12.19,全天准备期末考。 12.20,下午大型汽轮机运行考试。12.21,准备期末考。 12.22

26、, 热力发电厂考试。 12.23, 准备期末考。 12.24 ,热工自动控制考试。这十天基本按这个思路来做,因为数学复习失误加上政治大题部分尚未准备,英语和专业课复习暂时放了放。这是相当纠结的十天!十二月十五号是二十周岁生日,那天一直在大脑盘旋的一句诗是唐人李贺的“我当二十不得意,一生愁谢如枯兰”。十六号有两门考试,第一场是李英杰老师的循环流化床原理,考前觉得画的重点背了也没什么用,没怎么认真背,结果考试过程相当之变态,最后几乎要挂掉,心情也更加纠结。意识到期末考其实挺严峻的,开始认真准备,背大型汽轮机运行的课件和知识点几乎到吐。熬到最后一门是赵建立老师的热工自动调节,尽管每周都去上他的课,大

27、题部分还是要从头复习,在自习室里背一会儿知识点,做会儿题,再趴桌上睡一会儿,乱七八糟算是过来了,也终于没有挂科。结束了期末考试,离考研只剩下二十天。重新制定了一个计划开始了冲刺复习。数学部分,首先把二轮尚未复习的概率部分快速复习了一遍,意识到还从未做过套题,于是下功夫做套题。为了不打击自信心,开始时只做真题套题。再声明一下当时的数学复习情况是:高数尽管复习得很细,可惜一个多月未看,线代只做了两遍线代讲义,概率倒是刚刚看过,只是看的相当之粗糙。于是一开始做真题套题时相当打击自信心,高数部分都忘得差不多了。不得不改变策略,把真题高数部分按章节过了一遍,线代讲义又过了一遍,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做了几套真

28、题,感觉尚可。做完这些工作,离考试也就一周左右了,又找出薄弱环节,过了一遍潘鑫讲义的积分证明,级数部分,悲剧地察觉好多几个月前会做的题目现在已经不会了。此后做了两套模拟题,做的较为草率,分数在120到130之间,考前三天模拟考场做一零年真题,用了两个半小时,不算顺手,分数在130以上。间接说明即使复习成这样,数学正常发挥上120没问题。专业课部分,自认为专业课复习最充分,最后也考的最好。这二十天工热和传热交替,每天复习一章。工热以何雅玲的教辅为主,传热以王秋旺的三一丛书为主。专业课有好多知识点,科院的大纲又比较简略,只能做的比较细,边边角角都看了。比如尽管很少考到,但也拿出一整天时间研究了实际

29、气体的性质和计算模型。考前一周在胖哥处借到一本工热习题集,书中有很多相当典型的热二定律题目,每天晚上坚持看几个题型,思路清晰了不少。英语部分,英语短期提分较难,故用时较少。主要花在作文上面,小作文看了二十多篇,主要侧重在关注格式,大作文练了六七篇,并摘抄到笔记本上一些句子。其实一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复习作文,因为北京地区阅卷较严,主观题还是要认真准备的。我认为在考研前期就应当注意积累可能用到的句子并时常拿出复习,最好能总结出一个模板,在练习时刻意按总结的模板练,字体也要工整,其实这些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今年作文不难,但自我感觉没发挥好,主要在于缺乏有意识的模板练习,字体又潦草。政治部分,侧重于复

30、习大题,选择题只是陪衬性复习了下。原本计划近代史,毛中特,马政经,思修及当代各用二到三天集中背诵,考前再进行强化。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坚持到上政治点题班时止。一月初的政治点题班没有去上,同学帮拿到了讲义,自此每天早晨背二到三个讲义上的题型。考前一周开始做肖秀荣四套题,选择题全部做完,大题结合点题班讲义背了两遍。启航那本二十题也买了,感觉量太大,没用到。最终当初引为重点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什没考到,竟然考了一个政治协商的题目,抗战也没考,考的是建党开天辟地什么的,只能瞎掰。(考试)就这样到了考试时间。科院的考场设在山师二附中,离千佛山校区不远,算是主场,中午还可打的回来睡个午觉。考前一天去看考场,那

31、时身心俱疲,连续长时间做题,长时间记忆使人稍一脱离复习状态就有想睡的感觉。这也直接影响了考试的发挥。考前一天的心理并没有特别紧张长时间的复习已经让人麻木了。考前一天晚上狂背政治,把冲刺班讲义结合肖秀荣四套题又过了一遍,事后证明这一晚上成效还算显著,也使我觉得政治复习性价比太低,乃至整个政治学科都不用花太多时间。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这天阳光很好,我坐在考场里一个靠窗的位置,拉上窗帘,透过窗帘缝隙射入的阳光却仍然刺眼。上午的政治考试坐我后面的哥们大约每隔十分钟长叹一声气,晃下桌子,顺便把脚以垂直于地面的姿势伸到脚尖正对我手臂位置作高频率等幅摆动。选择题单选较易,多选好难,主观题部分有三个猜中,剩下两个洋洋洒洒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瞎掰。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总是太长,下午英语做到第五篇阅读理解特别烦躁,老有一种出去走动的冲动,新题型和主观题部分几乎是硬撑下来,翻译的那几个句子超难,从来没做过那么难的翻译。写到作文时,有一种要放弃的感觉,几乎是无意识地完成了写作,英语也就发挥出了六七成真实水平。第一天考试结束,晚上周勇老师发短信安慰刚考完英语的学子受伤的心灵,很搞笑,心态也因而乐观了一些。那晚觉得数学还有很多易错点要回顾,专业课又老怕记过的知识点忘掉。也许是大学习惯了考前突击,临考前缺少中学时曾有的淡定与从容。第二天上午的数学考试值得大书特书,那一上午几乎扼杀掉我一年的心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