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61KB ,
资源ID:76068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606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26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26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26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26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专题概览春秋、战国汉代宋、明明末清初内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主旨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

2、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第26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易错提醒孟子提倡的“仁政”有别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

3、政纲领,即“仁政”。4.道家、法家、墨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老庄之学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法家思想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图示图解百家各派的社

4、会地位主题一百家争鸣的条件及儒家的民本思想1.百家争鸣的社会条件(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受到诸侯们重用。(4)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2.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讲史料史料一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

5、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导读史料反映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该史料还体现出“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史料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

6、梁惠王上导读据出处可知史料反映的是孟子的主张;据“明君制民之产”和“民之从之也轻”可知史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巩固统治基础。练史料史料一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鲁迅全集第1卷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论语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菜根谭“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增广贤文史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

7、可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探究:(1)据史料一指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有哪些?(2)史料二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答案(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主题二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各学派核心主张(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

8、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2.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讲史料史料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导读

9、据出处可知史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主张;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社会,核心是“无为而治”。练史料史料(2012天津高考,节选)“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探究:概括史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答案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1.(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

10、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A解析从所给材料分析,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为A。2.(2014高考)“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道德经答案A解析根据教材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从题干倡导“仁义礼智”可判断是儒家,从提到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进一步判断出是孟子,B、C、D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选A。3.(2014海南高考)

1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4.“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引自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张属于道家,由D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

12、其主张“无为”,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A项出自儒家心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观点;C项出自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属于同一思想流派,故A、B、C三项错误。5.“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A解析题目言论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是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

13、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统治的一种权术和策略。故选A。“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考点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2.太学的出现:汉武帝时期设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思维发散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对王国的控制;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必修1)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必修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必修3)主题一董仲舒新儒学体系1.背

14、景(1)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2)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形成:他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3.内容(1)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5)在哲学上,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4.目的: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它

15、为儒家思想跃居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奠定了基础。5.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讲史料史料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导读据出处可知史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反映了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具体如下: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练史料(2012天津高考,节选)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史料二“春秋大

16、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探究:依据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答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

17、争鸣。从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风尚也有积极作用。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讲史料史料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为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导读史料体现了汉武帝有关的

18、治国之策;五经属儒家经典,“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体现了儒学在当时的地位;“举遗举礼”、“崇乡党之化”、“学者益广”等体现了儒学在当时对社会教化和风尚的影响。说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练史料史料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

19、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探究:据史料概括从战国到汉代主流思想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答案变化: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文化上,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1.(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

20、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屈民以伸君”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也就是“君为臣纲”,这并非先秦儒家的思想,且“全部”错误,故A项错误。“屈君以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神化了皇权,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有仁爱思想也有德治思想,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D两项错误。2.(2014全国新课标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

21、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2014全国新课标卷)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

22、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C项;仅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D项。4.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答案D解析“仁”和“礼”是儒学的核心观点,儒学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但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一句,强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

23、,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C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故选D项。5.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故C项正确。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

24、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4.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两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5.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6.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

25、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7.“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8.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10.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热考视角视角一主流历史意识依法治国押题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

26、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答案C解析韩非子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提出法治思想,故C项正确。视角二从文明史观看儒家思想的发展押题2梁漱溟在文化要义中认为:“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文化排斥其他文明答案A解析“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说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说明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在秦汉收其果,并

27、不是止步于秦汉,故B项错误;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文化是不断演变的,故C项错误;文化排斥其他文明说法不正确,材料也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视角三史学方法竹简的史料价值押题3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下记载中强调教育民众的是()A.“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B.“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C.“富而贫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D.“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答案D解析D项的大意是: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材料强调音乐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体现了重视百姓

28、的民本思想,没有强调教育民众,因此不选。视角四历史思维看现实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押题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答案C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有两处:“墨家名言”和“反对奢靡”。A、B、D三项虽是墨家名言,但表达的意思为“兼爱”和“尚贤”。同时满足两项、符合要求的是C选项。视角五史学前沿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史学观点押题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

29、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 B.C. D.答案A解析材料的主要观点

30、是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错误;C、D项不够全面,故C、D项错误。2.2009年9月23日孔子基金会发布了孔子的标准像。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答案C解析紧扣材料孔子像表现出来的是自信大方、谦谦君子的形象,找到选项含义相符者即可。“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意思是要选贤任能,故A项错误;“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是要用权威而不是厚德来统治天下,故B项错误;“不知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