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47KB ,
资源ID:75974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97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oc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oc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docx

1、doc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doc】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 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193期 哈姆莱特与威登堡大学 高玉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内容摘要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一个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重要背景德 国威登堡大学.许多评论者认为,这里是培养哈姆莱特成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基地.但联系 莎士比亚时代德国威登堡大学所侧重的教育内容,当时这里所进行的宗教改革所取得的重大 成果,再重新考察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与路德宗神学的诸多相通之 处,就会发现,威登堡大学对哈姆莱特产生的重要作用,正体现在宗教思想方面. 关键词威登堡大

2、学;哈姆莱特;路德宗神学思想;拯救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01(2009)03一O04805 收稿日期2009一O730 作者简介高玉秋(1963一),女,黑龙江密山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 在莎士比亚的着名悲剧哈姆莱特中,有一 个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重要背景,这就是德国的威 登堡大学.虽然哈姆莱特从剧作开始时就已经身 在艾尔西诺的宫廷中,并且直到剧终也没有离开 此地,但是很多后世的评论者却将主人公诸多行 为的内在动因,是非判断的标准构成主要归于威 登堡大学的教育. 关于威登堡,剧中通过间接的方式仅有略微 提及,比如,新任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劝阻

3、回国参 加父亲葬礼,却意外参加了母后婚礼的哈姆莱特 不要回到威登堡继续学习了(第一幕第二场);根 据人物对话,我们得知,前来参加老王哈姆莱特葬 礼的霍拉旭是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的同学(第 一 幕第二场).除此之外,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 学求学的具体情况,剧中没有任何交代. 我国的哈姆莱特的研究与评论中,威登堡 大学却成为一个无法规避的存在.有很多人根据 对哈姆莱特思想行为的理解,将未纳入剧情的主 人公以前的经历和经验空白做了适当的填补, 指出从前的哈姆莱特之所以对宇宙世界秉持着美 ? 48? 好的看法,正是德国威登堡大学对他进行人文主 义思想培育的结果.威登堡大学培养学生形成与 占统治地位长达千

4、年的欧洲基督教宗教神学思想 尖锐对立的全新的世界人生观念,而这种人生观 念则孕育了丹麦人文主义思想家哈姆莱特的诞 生.如朱维之,赵澧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 部分在对哈姆莱特形象的分析中写道:悲剧主 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形象.他出身王室,却在当时新文化中心的德国 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在大 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科书中持相同观点的例子还 可举出许多,如较早出版的二十四所高等院校合 编的外国文学史说: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主人 公.论地位和身份他是封建王子,论思想和世界 观他实际是个人文主义者.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 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形成了新的理想j.还有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

5、德国的人文主义中心威登 堡大学读书J哈姆莱特是一个聪敏,热 情,真诚,喜欢思考,善于探索,性格内审的人.他 虽然是一个丹麦王子,但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 在新思想的教育影响下,对自然和人类怀有美好 的憧憬4_,.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 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虽是丹麦王子, 却在人文主义教育下,在德国威登堡所受的 人文主义教育,培植出他的美好理想,却没有让他 真正接触社会J.在权威文学史教程欧洲文学 史(第一卷)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观点:此剧写丹 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由于父王暴死, 正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腾贝格大学读书的哈姆 莱特王子匆匆回国,却发现其叔父克劳狄斯与原来 的王

6、后即哈姆莱特之母结婚并继承了王位._6 当然,有人注意到了剧情发生与人文主义思 想产生的时间差,对此做了适合于莎士比亚戏剧 观念的解释.有人问:故事的情节发生在中世 纪,生活在中世纪的丹麦王子怎么可能在16世纪 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呢?当我们发现莎氏只是 借用古代丹麦王子的故事来塑造文艺复兴时期的 先进人物的时候,就会明白作家只是有意造成这 种历史的误会.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 借剧中人物之口指出:戏剧是这一个时代的缩 影(第二幕第二场),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 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 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第三幕第二 场)于是,哈姆莱特的故事便产生了移花接木

7、的效果.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论及文学的外部研 究时,曾以哈姆莱特的威登堡为例,强调在文 学研究中,无须对作家在作品中设置的一些虚拟 背景做实在的研究.但就本剧中哈姆莱特成长背 景恰对认识人物形象的内涵起到很大作用的情 况,加之很多研究哈姆莱特的文章对威登堡之 于哈姆莱特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还是 要对威登堡对主人公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 响究竟在哈姆莱特身上化为负载怎样思想的言行 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既然评论者注意到了莎翁 笔下的哈姆莱特不再是12世纪丹麦王子的一个 复现,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当我们深 人分析16世纪的德国威登堡可能会对同时代周 边国家的年青一代产生的影响时,就

8、会发现,那个 时代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并非像一些评论者所臆测 的那样,仅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的传播中心.如果不是这样,其时的哈姆莱特会 在那里得到什么? 威登堡大学成立于15世纪末l6世纪初.据 姚介厚等学者所着的西欧文明介绍:当时的 大学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对神学,哲学的教学尤为注重.中北欧 如英国,德意志,丹麦,瑞典等国以及南欧的西班 牙的大学,都采用巴黎大学的模式.另一种类型 的大学是以波伦那大学为代表的模式,他们较少 受罗马教廷控制,是比较自由开放的世俗大学,注 重实用专业学科. 威登堡大学即属于注重哲学和神学教学的一 所大学,它刚成立不久,就成了德国宗教

9、改革运动 的重要阵地.着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墨兰 顿以及马丁?开姆尼茨等都曾就教于这所大学. 1502年,教皇因路德揭露教廷罪状而下令将他驱 逐出教,路德就带领威登堡大学的师生焚毁谕旨 和几部教会法典,以示与教皇绝交.他的身边很 .就在马 快就聚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战友丁?路德离开威登堡大学的第二年,即1518年,墨 兰顿受聘至该所大学任教.他与路德结为好友, 并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而被视为第二 代路德宗神学家的开姆尼茨(1522-1586)与威 登堡大学也有着不解之缘.开姆尼茨l4岁时就 被送往威登堡,他在那里住了半年的时间,有幸聆 听到马丁?路德的布道.他一生几次往返于威登 堡

10、.1545至1547年之间,他不仅继续做路德的 讲座和布道的忠实听众,还与墨兰顿建立了深厚 的友谊;1553年4月至1554年lO月期间,开姆尼 茨还受聘于威登堡大学哲学系,并代替墨兰顿讲 解有关公共原理的某些课程.开姆尼茨之于 路德宗神学的意义,17世纪有一句名言概括得十 分精到:如果马丁(开姆尼茨)没有来到,马丁(路 德)就几乎无立锥之地.将路德派宗教改革的精 品传诸后世的最伟大的人物中,就有开姆尼茨. 放眼德国周边的许多国家,我们发现,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影响的范围非常辽阔,不仅 牵涉到西欧,甚至北欧的一些国家也闻风而动. 据记载,当时芬兰主教阿格里柯拉(15lO一1557) 曾留

11、学德国威登堡,受教于马丁?路德,响应他的 宗教改革J.而更有大量的史着记载了马丁?路 德及其国内外的追随者(包括着名的加尔文)对 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因此,不难想 ? 49? 象,当时在英国,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伦 敦,人们的关注点聚焦在德国威登堡的哪一领域, 而作为要把人生社会浓缩于戏剧舞台的莎士比亚 恐怕也不例外. 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家的典型形象观点的评论者们,注意到了哈姆 莱特在父死母嫁前后对宇宙,社会,人性以及人生 看法的巨大改变,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即认为过 去他既接受了家庭的熏陶,得到天神一般完美无 缺的父亲的带动,父母之间恩爱情感的感召,更

12、受 到英明的父王所治理的和平安定社会形势的影 响,同时又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思 想的系统教育,特别是这种教育,使他形成了对世 界,人性的乐观,美好的看法,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可是,父亲暴死,叔父登基,母亲再嫁新王,政治风 头的转向导致人们势力嘴脸的充分暴露等等,这 一 切使哈姆莱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天翻 地覆的变化,当哈姆莱特从维登堡大学的 书斋回到丹麦王宫,也就是由人文主义的理想世 界回到严峻的现实世界之后,他完全变了,快乐的 王子变成忧郁王子了j.于是,哈姆莱特成了 一 个理想破灭的悲剧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当哈姆莱特的悲剧在17世纪初期的伦敦观 众面前展开时,人们的确看到了

13、舞台上活动着的 是一个郁郁寡欢,言语行为中时时透露出对人类 和世界悲观绝望的王子的形象.在他看来,大地 成了不毛的荒岬,苍穹成了一大堆污浊的瘴 气的集合,人类也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而 已.对世界和人持这样悲观绝望看法的人,到底 还能不能算人文主义者呢?当年但丁在神曲 中记述一对相恋的叔嫂之魂在地狱中见到作者, 并向他倾诉了二人之间不可割舍的深情时,他毫 不掩饰自己的感动:竞昏晕倒地,好像断了气一 般.【9而薄伽丘十Et谈更是赤裸裸地表达了 对人们为了个人目的的达成而不顾一切的行为的 赞美.而在莎剧中,同样的叔嫂结合,为什么却变 成了奸情?克劳狄斯为了得到王冠和王后而不择 , 手段,为什么却成为

14、罪恶?如此等等,都已与所谓 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对此,也有 文学史家试图进行合理的解释:残酷的现 实使哈姆莱特认识到,人并不像人文主义者所颂 ? 50? 扬的那样如神一般圣洁,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 性规范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趋于混 乱.在理想幻灭后的哈姆莱特眼中,人的心灵 是阴暗污浊的,人在本体意义上是丑恶的._1叫 上述观点的提出,说明分析者已经看到了哈 姆莱特的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相左之处,但原因 仍在于残酷的现实的打击.的确,经过14世 纪至l6世纪长达两百年的人性大解放,许多思想 敏锐富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人文 主义者清醒地认识到,人性解放过分偏重了肉体

15、的欢乐,灵与肉两个维度中的精神性已经严重 缺失.这种缺失造成了社会上伦理道理的急剧下 滑,使人性堕落.面对缺少了对神的敬畏从而也 就变得放纵无度的人们,许多人也开始反思,并重 新寻找一条真正的拯救人性之路.哈姆莱特即这 类思想家中的一个代表.由此,如果我们联系哈 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所接受的教育,他悖逆早期 人文主义思想行为的准确答案或许能够真正浮出 水面. 哈姆莱特留学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是传播以 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新教思想的主要阵地.路德 宗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圣经的绝对权威 重新得到了确立.而圣经早已清楚地表明,娶 嫂子为妻是不合法的事,并会遭到无端的迫害: 人若娶弟兄之妻,这本是污秽的事

16、,羞辱了他的 弟兄,二人必无子女.(见旧约?利未记?禁淫 人之妻).哈姆莱特诅咒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 的寝被的叔父和母亲的结合不是好事,也不会 有好结果,不仅是对母亲在感情上背叛了相亲 相爱的丈夫,并在其别世后极短的时间就嫁给叔 父感到无法接受,也不仅是因为叔父与父亲相比 具有天壤之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哈姆莱特以他 所接受的宗教思想来衡量,叔嫂通奸就是罪恶,必 然会带来灾难. 虽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l4世纪至17世 纪初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进行斗争的两种形 式,但二者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反差.人文 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相信 自由意志,而新教徒则相信命定;人文主义者倾向 于

17、人性本善,而后者却发现人性是难以形容的堕 落;大多数人文主义者赞成文雅和宽容,而路德和 加尔文的追随者则强调信仰和遵奉.据此考察哈 姆莱特的言行,就会发现,这位丹麦王子不仅否定 了克劳狄斯自由意志的实现,而且把它看作人类 必须清除的罪恶;他的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 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 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我的 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所有的 人都是十足的坏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的本 性一类的言论,显然都不是凭空而发,而是他关 于人性之恶观点的不自觉流露.为此,他只是把 生命看作一杯泥土,甚至我把我的生命看得不 值一枚针,这种对生命如此轻视的态度

18、与人文 主义者珍视生命的观点南辕北辙.假如说在威登 堡大学接受的不过是一种理论,那么,艾尔西诺宫 廷中的种种现状证实了这种理论,使哈姆莱特更 加坚定了对这种理论的认可.弄清了哈姆莱特思 想的基本构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剧中他许多尖 刻的言辞无论是对死敌克劳狄斯,还是对多 嘴多舌的大臣波洛纽斯,势利小人罗森格兰兹和 吉尔登斯吞,还是对母后乔特鲁德以及天真,单 纯,柔弱,善良的奥菲利娅,因为他无法像人文主 义者那样,以宽厚的态度,文雅的语句达到与俗世 的交流. 剧中的哈姆莱特言辞尖刻,人生态度悲观,甚 至如有的评论文章所言,他的性格中充分体现出 的是残酷,残忍的东西,于是,有的研究者指 出,哈姆莱特

19、根本就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J,长 期以来中国学界将他定性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一 方面是继承了前苏联主流莎学研究的衣钵,另一 方面也符合莎剧传人中国以来现实社会的需要. 对哈姆莱特作这样的评价,符合形象的本来 面貌.但在我们看来,哈姆莱特的种种表现并非 因为剧作家要塑造一个内心阴暗,仇视人生的社 会的偏执人物,而是一个追随路德宗教思想的 丹麦王子的心灵写真. 哈姆莱特迟迟不对敌人采取行动,似乎极大 地辜负了亡父鬼魂寄予他的厚望.他在鬼魂敦促 行动期间所表现出的徘徊和游移,也是这一形象 令人关注的焦点,他成了一位着名的延宕的王 子.社会论者认为,哈姆莱特面对的社会邪恶 势力过于强大,他不会也不能够发动

20、广大群众与 他并肩战斗,只能单枪匹马地去重整乾坤.力 量的悬殊,使他无法尽快行动起来.倾向于从哲 学层面分析哈姆莱特形象意义的人士则认为,由 于他已经发现了人本性的恶,意识到了改造人类 社会之无意义,又像抓着一只烫手的山芋心 里放着父亲交给的任务,不知何去何从,行为上的 延宕也就不可避免.情绪上的忧郁和行为上的犹 豫,毫无疑问会将哈姆莱特推向悲剧的境地.当 然,还有人从剧情需要的角度考虑,认为主人公的 这种拖延,正是剧作得以存在的前提. 但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位延宕的王子身上 看到莎士比亚的良苦用心.哈姆莱特迟迟不将复 仇的使命付诸行动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当我 们将目光再次转向作者为主人公有意设

21、置的威登 堡的教育背景时,似乎能够从二者之间的关系中 发现点什么. 传播马丁?路德新教思想的开姆尼茨,与莎士 比亚时代非常接近.他与德国威登堡大学之渊 源,前文已述.他的宗教着作基督的二性对路 德宗神学思想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其中最令人瞩 目之处,在于论者对基督人性之软弱的体现以及 这种体现的深刻意义所进行的挖掘:当然, 基督本可以轻而易举地击退敌人的一切攻击,消 除一切悲伤的感情.但那正是他降卑之时.他承 担了其父因人类的罪孽而发出的愤怒,因此他的 人性能够受苦且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基督 取了作为罪的惩罚的我们的软弱,因为他要救赎 人性.?哈姆莱特本可以随时找到机会,完成亡 父交给的复仇任务.

22、可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 拖延.在拖延中,哈姆莱特饱受痛苦的折磨,这种 折磨来自于他赋予自己的一个重大使命:在颠倒 混乱的时代肩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如何重整乾 坤?靠发动群众进行暴力革命吗?以哈姆莱特这 样一个王冠继承人的身份,进行暴力革命的结果, 只能是推翻已有的朝廷,重建一个新的朝廷.从 人性方面对人类施救,以自我付出高昂的代价体 尝灵魂遭受折磨的痛苦,以自我的牺牲拯救更多 的灵魂,这是哈姆莱特重整乾坤的路径.正因此, 当他临死之时,才一再嘱托霍拉旭留在这一个 冷酷的人间,替他传述这个悲壮的故事;而挪威 王子福丁布拉斯最后也宣布把哈姆莱特的遗体像 一 个军人似的对待,用军乐和战地的仪式,

23、向他致 敬.他成了一个拯救人性的英雄.莎士比亚正是 以延宕的王子哈姆莱特这个象征的形象,表现 . 51? 了新教所宣传的拯救人类的思想. 哈姆莱特问世(1601年)之时,欧洲新兴 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倡扬人性的斗争已经持续 了近三百年.人性得到高扬的新人类给世界带来 了物质上的巨大改变,但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改造 却并不那么令人欣慰,甚至令人沮丧.这样的现 实,强烈地撞击着敏感而深切关注人性走向的莎 士比亚.从剧作中,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莎士 比亚对拯救人性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而切近他 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便是改革后的宗教神学思想. 于是,哈姆莱特就成了莎士比亚思想的代言人. 而在人性改造的痛苦时期

24、,哈姆莱特又成为代替 人类承受精神磨砺的先锋. 威登堡大学之于哈姆莱特和哈姆莱特的 意义是不容置疑的,而在我看来,它的意义却并非 在于对哈姆莱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南开学 出版社,1985:136. 2二十四所高等院校.外国文学史(2)M.吉林人民 出版社,1982:82. 3雷石榆,陶德臻.外国文学史教程M.浙江大学出 版社,1986:114. 4黄源-夕国文学史新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139 5尹允镇,杨乃晨.夕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2001:72. 6李赋宁,等.欧洲文学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

25、书馆,1999:264. 7王田葵,杨荫庭.外国文学史纲M.工人出版社, 1988. 8蔡百铨.芬兰史N.知识台湾电子报,200404 29. 9意但丁.王维克译.神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25. 1O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5. 11从丛.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J.南京大学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2德马丁?开姆尼茨.段琦译,徐炳坚审校,基督的 二性M.译林出版社,1996:23. HamletandWittenbergUniversity GaoYu?qiu (SchoolofLiterature,Northeas

26、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 Abstract:WhenmanyideologistandcriticsanalyzeShakespeareStragedyHamlet,theyoftentakethecrypticbackgroundthat HamletstudiedinGermanWittenbergUniversitywhicheducatedhimahumanistphilosopher,asthebase.Butwhenweconnect itwiththeeducationalconte】1tthatGermanWittenb

27、ergUniversityattachedimportancetoatShakespeareStimes,wecanreview thatHamletidealisticconnotationandmentalessentialhavemanysimilaritieswithLutheranismtheology.Therefore,wecall concludethatitisintheideologicalaspectsofreligionthatWittenbergUniversityisimportanttoHamlet. Keywords:WittenbergUniversity;Hamlet;Lutheranismtheology;savehumanity ? 52? 责任编辑:冯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