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92.04KB ,
资源ID:75931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93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docx

1、健康心理学 复习归纳健康心理学 归纳第一章 人类有关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发展第一节 什么是健康 一、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完成全部生活的能力(一种让我们实现全部潜能的生活能力)。健康意义已经不局限为一已之私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二、健康的内容 (识记) 健康三维: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宣言中提出了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赢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领会) 健康三维概念的意义:极大扩展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全面健康观的框架体系。 三、健康的结构 (识记) 健康连续体:健康与疾病并非完全独立的两

2、个概念,彼此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叠,两者都可有不同的程度,综合的统一体。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处于连续的统一体的特定范围。 (领会) 健康连续体的意义:使人们除关注健康和疾病两端点外,也同时关注中间状态亚健康状态。 (简单应用) “亚健康”状态的理解: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第三状态、中间状态、诱病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此时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减退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退化或老化所致。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亚健康状态是健康连续体

3、上的一个中间状态,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疾病的预防策略从治疗向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简单应用) 从身残志坚者等例分析健康连续体的不足:一般健康连续体是一种单维双极结构,透露着一层意思:躯体健康是基础,心理健康是更高水平追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应该是即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维度,身心健康状态可能相对分离,如身残志坚者或身体尚可心智不全者,身心之间也会交互作用,相互促进或者彼此消减。身心健康的两维坐标试图反映这一关系。 四、健康的测量 (一)健康评价标准 (识记)、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主要看四项指标: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死亡率。、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 主要看个人身体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

4、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如何等。主要通过自我报告、医生经验判断、仪器检查等手段测量。 (二)生活质量及其评价 (识记) 生活质量评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生活质量涉及个领域: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评估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量法,最常用量表测评法。量表有三类:普适性量表、疾病专用量表、领域专用量表。 (领会) 生活质量评价的意义:用生活质量评价健康是与现代医学健康新概念相吻合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不仅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而且

5、将人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重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状况,并能从正性和负性两方面表现健康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并开始重视一些正向健康指标,如主观健康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三)健康成份测量新框架:ICF (领会) ICF框架的意义:ICF是对健康成分进行测量的新框架。使用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健康状况和背景性因素(即环境和个人因素)间交互作用和复杂联系的结果。它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性问题,因此,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简单应用) 以实例说明健康测量标准变

6、化的意义:、ICF建立在交互作用模式基础上,将功能和残疾作为一种交互作用和演进的过程,为研究和临床以及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方法。 、ICF建立在残疾性的社会模式基础上。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性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认为残疾性不仅是个人的特性,也是社会环境形成的一种复合状态。健康是一种实现全部潜能的能力。对残疾问题的管理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善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坐轮椅的人没有坡道而无法到达办公室时,ICF干预的重点是建筑物改建,而不是人被迫去别的地方)。ICF反对将残疾定义为一种隔离的少数人群的特征的观点,通过采用ICF作为政策和法律的框架,各国不仅是采

7、用了一种新工具,也认同了关于健康的融合、平等和人道的观点。 第二节 关于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 疾病与健康像一对孪生姐妹贯穿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也蕴含着人们对于身心关系的不同看法。疾病的医学研究发展脉络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识记)一、早期疾病的超自然/魔法理论 当人类还不能理解疾病的本质或控制疾病的进程时,超自然的信仰可以带来安慰性的解释。在人类早期,心与身被视为一个整体,邪魔入侵或冒犯神灵往往导致疾病,而大多数治疗的目的是使被冒犯的神灵恢复平静或使邪魔离开。颅骨环钻术就是这古老的医学方法之一,它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宗教仪式。二、希波克拉底的贡献:疾

8、病的物质理论。 (识记)希波克拉底对疾病的论述,使人们摆脱了神秘主义的魔法理论,从物质化的角度来理解疾病。如对癫痫的物质化解释、瘴气理论以及关于疾病和治疗的整体理论体液学说,体液平衡即健康。三、中世纪:医疗实践宗教化 中世纪,神秘主义和鬼神论主导了疾病的概念,疾病被看成上帝对邪魔的惩罚,疾病的治疗常常采用鞭打病人的身体达到驱邪的目的,治疗与宗教活动混为一体。四、文艺复兴至今:医学的生物化 (领会) 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医学也摆脱神学的桎梏,开始进入实证阶段,生物医学模式得以确立发展,先后经历了器官病理学、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阶段,新近发展起来的细菌理论及基因与分子生物学从另

9、外一个角度对此予以补充和深化。为了摧毁过去健康领域的迷信观念,心身二元论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高度重视,即医生负责管理身体疾病,而哲学家和神学家则主管心理问题。五、疾病研究的新模式:生物心理学研究 (领会):生物医学对于人类健康的贡献与不足) (为了给人类健康提供服务,医学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研究者利用疫苗征服了许多感染性疾病;还发明了抗生素,使人们有了对抗细菌性感染的有力武器;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更是希望从根本上预防和干预各种遗传性的疾病。) 生物医学对于人类健康可谓功不可没,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如只考虑生物学上的变化和躯体的功能障碍,而忽略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关心的只是疾痛而

10、不是真正的健康;关心的只是延长寿命的数量而不是提升生命的质量;更多地强调治疗而不是预防保健等。佛洛依德对于“转换性癔症”的研究发现,某些无意识的冲突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产生某种生理障碍,从而减轻焦虑。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专门讨论情感生活与身体过程相互作用的心身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全面健康观和整体健康模式,正日益成为现代心身医学的理论观。(领会):21世纪医学的新走向 21世纪的医学奖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

11、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发展。第二章 健康心理学概述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使得慢性疾病引起的痛苦和死亡成为主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也凸现出来。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的基本界定 (识记) 健康心理学的确立:1978年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批准健康心理学成为APA的第38分支。二、健康心理学的目标和任务(识记) 、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原因或缘起,即它们的病因学。、增进健康。、防治疾病。 、促进公众健康政策,改善健康保障体系。 (领会) 健康心理学的目标和重点 14 健康心理学针对的是躯体健康和生病问题,而非精神健康和

12、病态问题。)(识记) 健康心理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并用此消除消极的行为,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水平。 健康心理学者的主要工作范畴:研究,教学,应用 (领会) 健康心理学者在研究、教学和应用三个方面的作用: 研究 1. 识别影响健康维护或增加疾病危险的心理过程,如有关压力和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 2. 有关健康心理学的教育和干预角色问题,即如何开展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教育项目,如预防青少年吸烟的项目、外伤预防和控制项目等;3. 对干预、治疗的直接评估问题,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治疗项目的成功和总体质量,但以往过分关注客观指标而忽略了对象的

13、主观评价。 教学 健康心理学的教学主要在各类医学、护理和公共卫生学校的教室中开展。健康心理学者还可以在 各种社区保健机构进行教学活动,也会深入政府机构,为政府进行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 应用 健康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又直接的干预服务和间接的咨询服务。第二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一、从“正常死亡”到“非正常死亡”二、从“治疗”到“预防”,从“疾病”到“健康” (识记) 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通过培养健康习惯防止疾病发生);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防止复发来减少某一疾病的残留影响)。 三、从“生理因素”到“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识记)

14、病人角色三层属性:疾病(disease躯体器官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客观症状和体征);病感(illness心理上有主观的不适感);病患(sickness病后难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关注第一层面,而不考虑更为普遍的社会与心理过程的作用。(识记) BPS(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Engel1977,1980),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环境和人生存过程所依赖的外环境(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社会体系),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相结合的医学模式。 (简单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 BPS的意义:提高了健康的标

15、准(不再仅是身体方面);改变了医患关系(人本主义);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考虑身心社会交互作用);拓展了治疗方式(身心同治)。此外,对健康人群而言,BSP提示应该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去了解、增进健康习惯,从而增进健康。 (领会) 健康心理学所反映并促进的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几方面视角的转移 这包括:从“正常死亡”到“非正常死亡”、从“治疗”到“预防”、从“疾病”到“健康”、从“疾病”到“病人”、从“生理因素”到“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毕生发展的观点等。(领会) 研究非正常死亡的意义 对非正常死亡的关注,突出了心理社会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预防为主,尤其是防止年轻人死

16、亡的医疗保健政策的制定。(简单应用) 健康中毕生发展的观点 人的一生中,健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健康相关的重要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人生不同时期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不同、对相同疾病的耐受力和恢复力不同、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因此预防目标和干预重点也不同。(综合应用) 结合实际分析妨碍预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预防的可能途径妨碍预防的主要因素有: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情绪上的防御性、低效能感和无奈以及行为上的放任、功利性和惰性,都可能是妨碍预防的主观因素;医疗体系不完善、社会团体的利益牵制及公众意识和公共设施的缺位等,则可能是妨碍预防的客观因素。预防有三级:初级预防是防患于未然,即通过培养健康习

17、惯防止疾病发生;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是通过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等来减少某一疾病的残留影响。早期预防和干预对于延缓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都更有助益。但在实践中,三级预防却仍然是最为普遍的形式。健康心理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这也是它与其他相关医学分支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领会) 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等领域的区别与联系与健康心理学类似,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等也着重考察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彼此间既有交叠也各有侧重。(心身医学着重于探讨心身疾

18、病的心理学机制及心理干预方法;行为医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侧重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病人,着重探讨疾病的防治问题;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问题的人,更加关注的是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并强调诊断标准及咨询和治疗技术;医学心理学侧重于探讨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所采用的研究和实践方法大都与临床心理学相同;在心理卫生领域,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就是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身。)而着重于健康人群和躯体疾病病人,着重于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且更关注“治于未病”的预防思想,是健康心理学与相关学科有所区分的重要特征。第四节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流行病学方法。二、流行病学

19、方法 流行病学的方法是健康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起点,它实际上是多种研究方法在健康与疾病领域的(综合应用)。(一)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变量流行病学家使用很多一般心理学研究中较少使用的因变量测量,如死亡率、发病率、罹患率、流行率与相对危险。(识记)死亡率:一段时期内人口中的死亡比率。 (识记)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可用做描述疾病分布。 (识记)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观察以日、三日、周、旬、月为周期,常用于疾病流行或爆发时的病因调查。 (识记)流行率: 指某一时期内某种疾病存在的数量(包括新旧病例总数)与同期观察人口数的比率

20、。 (识记)相对危险(RR): 对某一标记特征与疾病的联系的测量,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人的发病率与不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人的发病率的比例。 RR=疾病在暴露组的发生率/疾病在非暴露组的发生率(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式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分为四类: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代表性研究方法有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代表性研究方法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代表性研究方法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理论性研究:代表性研究方法是流行病学数学建模。 常用的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生态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领会) 现况

21、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础性研究方法。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可称为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因所收集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资料既不是过去暴露史,又不是随访调查所得的结果,而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资料,故称它为现况研究。易产生偏倚。通过现况研究可以达成以下目的:1)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2) 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3) 为评价防治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 为疾病监测或其他类

22、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 (领会)生态学研究亦称对比调查研究,是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从医学的角度上看,则是研究人群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生态比较研究和生态趋势研究。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学谬误通常难以避免。(领会)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选择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

23、室检查等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在控制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病因联系,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领会)队列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又可译为定群研究、也称为随访研究或发病率研究。队列研究可以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以及描述疾病的自然史。其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合非暴露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情况,计算并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所研究疾病

24、的发病率暴露组显著高于非暴露组,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该疾病存在病因联系。队列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领会)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又称为数学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它使用数学公式明确和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规律,同时从理论上探讨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是在已知某疾病的流行过程、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用数学表达式定量地阐述流行过程的特征,并以实际的流行过程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建立了流行过程的理论,并促进流行机制和理论的发展。同时以正确反映实际流行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流行趋势,提出各

25、种防治措施并进行筛选,从而推进防治理论研究。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等心理学研究方法,也经常被用于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中。(领会)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及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中所体现的健康心理学思想中国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个性、情绪、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等健康心理学思想在古代哲学家的论述及历代医学思想家的著作中都有体现。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的健康心理学才刚刚起步。第三章 健康行为、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第一节 行为与健康 行为因素在人们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而且行为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因此,健康心理学特别关注与健康想关联的行为及其对身心

26、健康的影响。一、相关概念 (识记)、健康行为:是人们为了增强或保持健康状态所采取的行为。 、健康习惯:是与健康行为有关的一系列根深蒂固,并且常常下意识地自动表现出来的行为。 、生活方式:是个体所作的影响健康的各种决定的总合。 、危险行为:是与健康行为相对的,有损于当前或未来健康的。 二、健康行为的意义 (领会)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死亡率;能延缓死亡时间,提高个人寿命和人口的平均寿命;可以推迟慢性疾病所致的并发症的出现;成功的行为矫治可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行,从而缩减大量用于健康和行为方面的费用。 三、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 (领会)以

27、下七个理论各自视角和观点)(一)教育呼吁理论 观点:如果人们获得了正确的信息,将会改变健康习惯。因此,健康教育是让人们从事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 教育呼吁应注意:1. 交流应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避免提供枯燥的统计数据和毫无价值的说教;2. 教育者应是专业的、有声望的、值得信赖和有亲和力的;3. 强有力的证据应放在信息的开头和结尾,不要隐藏在信息的中间;4. 信息简短、清楚而直接,明确地陈述结论;5. 越极端的信息越能引起人们的态度改变,但要注意有度,免得适得其反;6. 对疾病的检测,强调如果不进行检查会带来的问题可能会更有效,对于健康促进行为来说,强调使用的益处可能更有效;7. 根据对象是否决定

28、采用建议,决定交流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局限:不过欲望和偏爱影响着人们对新信息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作的判断,对负面信息可能进行自我防御性的加工。 (二)健康信念模式 观点:是这一领域最广泛被研究和最被接受的理论,它认为人们是否进行预防疾病的行为,直接取决于他们所作的两个判断:一个是评估自己对特定健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另一个则是对采取预防行为的好处和障碍进行衡量。相关的几种信念:关于疾病严重性的信念;关于疾病易感性的信念;关于健康行为好处(获益)的信念;关于健康行为障碍(代价)的信念。 (三)Ajzen计划行为理论 观点:试图把态度和行为联系起来,认为(一种健康行为是个体行为意图的直接结果。)关于某

29、种特定行为的态度、关于行为的主观标准以及行为控制感,这三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行为意图,并且最终促成了行为改变。 行为意图由三部分组成:1. 关于某种特定行为的态度:这是对行为结果的信念;2. 关于行为的主观标准:这反映了社会压力的影响,即个人认为在别人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规范化的信念)以及自己想符合这些看法的动机;3. 行为控制感:类似于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从事预期活动及所从事的行为会产生预期效果的感知。局限:意图和行为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人们并不总是做他们计划要做的事,这也是本理论局限之处。 (四)原型/意愿理论 观点:原型/意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对许多人- 特别是青少年来说,

30、健康行为往往是对社会情境所做的反应。该理论引入了两个新的结构来解释个体的健康行为:行为意愿(会受重要他人(同伴)影响以及曾经参与经历的强化,特点:行为意愿是反应性的而非深思熟虑的、不自主的)和社会原型(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原型的匹配会对个体产生引导)。 (五)社会整合理论 观点:突出了家庭在鼓励健康行为和反对高危险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婚姻和做父母是目的在于将个体综合进社会并且提供意义感、目标以及社会义务的社会关系。社会系统提供一些方式来影人们使之从事社会希望的行为并减少非常规的和偏离正常的行为,个体把社会准则同化之后,社会机制也可能成为个体的内在要求。 (六)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模型 观点:该理论

31、认为,有目的的行为改变要历经个阶段: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每一个阶段,个体的心理社会特征各不相同,有效的干预策略要与每一阶段人们的重要特征相匹配,以帮助他们进展到下一阶段。 无意图期:个体自己没意识到有问题存在,也没有改变的意图,如果寻求治疗,也是出于被迫或是应付;意图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正在考虑改变,但还没有就改变行为作出承诺,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准备期:个体有改变行为的倾向,但还未采取行动;行动期:个体矫正他们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包括作出时间承诺、采取实际行动等;维持期:努力使获得的行为保持下来,巩固已有收获,避免复发。消除成瘾行为并保持6个月以上进入维持期。(七)预防采纳的过程模型 观点:是对阶段理论模型的改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在健康增进的阶段间取得进展。这一理论认为人们采纳预防性的健康行为的过程中,会经历七个不连续的阶段:忽视、乐观偏向、卷入、无改变、想要改变、践行、维持。忽视:个体没有意识到该问题对自己健康的重要性,如过度饮酒与健康的关系;乐观偏向:个体意识到该问题但是觉得和自己无关,如知道过度饮酒有害,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卷入:个体面临该问题并觉得有必要就此作出个人决定,如应酬增加、饮酒增多后得决定怎么办了;无改变:个体决定不采纳预防性举措至少在当时,如觉得大量饮酒虽然对自己的健康不利,但为了应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