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1.35KB ,
资源ID:75893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89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公共交通考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公共交通考纲.docx

1、城市公共交通考纲城市公共交通考纲题型:填空题 20个; 名词解释 6个; 问答题 5个; 计算题 2个; 论述题 1个.(“指标”一般考概念)第一章1.城市公共交通定义、基本任务、地位、特征 (P1-4)答:定义:指在城市及其近郊范围内为方便居民和公众的出行,供人们使用的经济型、方便型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任务:以营运为中心,组织和经营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务,为乘客提高安全、便捷、舒适、准时的客运条件。地位:(1)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基础措施。 (2)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3)在城市交通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征:(1)为人们提供大众化的、共享的出行方式。 (

2、2)规模经济和一定的垄断性。 (3)公益服务性 (4)市场经营性 (5)可竞争性 (6)需求弹性较小 (7)接受公共管制2.公共交通的分类:包括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 (P5-6)答:(1)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共汽车、快速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车,特点是灵活机动、成本较低,是使用最广泛的公共交通系统,一般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 (2)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磁悬浮、自动导向、市域快速轨道等系统,特点是运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并可促进城市土地开发,但造价高,一般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架。 (3)城市水上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客渡、城市车渡吗,是航行在城市及周边地区

3、范围水域上的公共交通方式。 (4)城市其他公共交通:包括客运索道、客运缆线、客运扶梯、客运电梯、特点是在特殊条件下采用。3.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模式的目标、特点、以及三大理论 (P27-28)答:目标:通达、有序、安全、快捷、宜人、低能耗、低污染。特点:(1)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相结合; (2)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与交通需求管理相结合; (3)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既能满足目前的交通需求,又能为将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留有余地。理论:(1)生态交通理论; (2)智能交通理论; (3)“以人为本”交通理论。第二章1.公交客流的概念以及指标 (P29)答:概念:是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乘

4、客群,由于乘客群沿着公共客运线路流动,所以又称乘客群流。指标:(1)集结量;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站需要乘车的乘客人数,等于运载量和待运量之和。 (2)运载量;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站乘上车的乘客人数。 (3)待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站未乘上车的乘客人数。 (4)疏散量;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站下车的乘客人数; (5)集散量;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站集结量和疏散量之和; (6)通过量;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向一个方向运行时经过某站段的乘车人数。2.出行目的客流类型分类 (P30)答:(1)工作性客流; (2)学习性客流; (3)文娱生活性客流。3.客流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的动态类型 (P31-32)答:(1)线路网上客

5、流:放射性、放射环型、棋盘型、不定型; (2)方向上客流:双向型、单向型; (3)断面上客流:凸型、平型、斜型、凹型、不规则型。4.客流在时间上的动态规律及类型 (P33-35)答:(1)客流在季节上的变化:天气、大型活动、施工作业、乘客个人经济、交通工具、服务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客流变化; (2)客流在一周间的变化:工作性客流在每周一至周五之内达到一周的最高峰,市区线路在双休日,由于休假单位多而且集中,所以工作性客流大幅减少,而娱乐生活性客流则有很大增加。 (3)客流在昼夜间的变化:双峰型、三峰型、四峰型、平峰型5.三角检验表 (看书) (P38-39)6.公交客流观测调查方法 (P40)答:

6、(1)高断面观测法;(2)随车观测法;(3)驻站观测法。7.公交客流预测的意义与方法 (P46-48)答:意义:是制定线路规划、编制营运计划、组织运行、提高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方法:(1)指数平滑法; (2)移动平均法; (3)加权移动平均法; (4)经验判断法;8.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目标体系:子目标和基础目标:表2-15 (P51)答:三个子目标,子目标后面是基础目标。 (1)提高社会效益:增加舒适度;减少出行时间;减少事故率;增加方便性;增加可达性;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乘客费用;降低资金能源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不同类型公交类型的衔接。 (3)提高生态效益:

7、停车场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废弃物污染。9.城市公共交通线网三个技术性能评价指标:概念及公式 (P52-53)答:(1)公共交通线网密度(一般指纯线网密度) 1)公交纯线网密度:指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无重复)。 2)运营线路网密度:指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面积上,各公交营运线路的实际长度(有重复)。 (2)万人公交车辆拥有率:指在城市一定空间内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辆标台数。(公交车标台数/市区人口(万人)。 (3)公交站点覆盖率:也称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城市居民接

8、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城市用地面积)x100%)。第三章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手段 (P55 第三段)答:手段:(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作用:(1)运用经济手段,遵守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 (2)运用法律手段,建立统一的运行规则; (3)运用行政手段,完善市场运行秩序。2.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原则 (P55-56)答:(1)全面规划的原则; (2)统一管理的原则; (3)多元投资的原则;(4)优先发展的原则; (5)有序竞争、规范运营的原则; (6)方面快捷的原则。3.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 (P56-57)答:(1)由交通、城建、市政以及

9、公安等部门对交通实施交叉管理;(多家管理、行业分割、部门分割、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行政成本高。)(2)实行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管理;(整合了道路运输资源,但是不具备对城乡交通统一战略、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建设的职能)(3)“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实现了道路运输管理的一体化)4.优先发展策略及措施 (P62-64)答:策略:(1)发展政策优先; (2)规划建设优先; (3)财税政策优先; (4)道路通行优先。措施:(1)政策优先; (2)投资优先; (3)规划和设施建设的优先;(4)发展大容量轨道式交通方式; (5)道路和交通管理上的优先; (6)优良的经营管理机制。第四章1.表4-1对应

10、的公共交通方式 (P68)答:2.城市公共交通按规划期限划分为哪三个层次 (P68)答;(1)近期规划:35年; (2)远期规划:1015年; (3)战略规划:20年或更远。3.客流预测的“四阶段法” (P73)答:(1)出行生成; (2)出行分布; (3)出行方式划分; (4)交通分配。 具体是:按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的顺序对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公共交通需求进行预测,然后再对外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最后将各部分结果汇总进行交通分配。4.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三种构成模式 (P74)答:(1)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2)以轨道交通和巴士快速公交系统共同构成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11、(3)以巴士快速公交系统独立构筑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5.公交线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P75名词解释)答:(1)线网密度:(指纯线网密度,第二章第9已解析)(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指公共交通营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值。(3)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指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空间直线之比。(4)乘客平均换乘系数或换乘率:指统计期内乘客出行的人均换乘次数。(5)公交线网重点覆盖率:(第二章第9已解析)6.公交线网规划两种基本思路(方法) (P76)答:(1)解优法: (2)证优法:7.公交线网的三种优化方法 (P76)答:(1)全网最优的规划方法; (2)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规划方法; (

12、3)结合现状公交网络的启发式逐步优化方法。8.公交专用道的规划设计目标 (P88)答:(1)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包括优化公交系统层次、服务于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行速度、较少延误、提高准点率以及提高舒适度等,改善地面常规公交服务水平。(2)提高已有道路资源的利用率,使既有的交通供给能力能满足更大的交通出行需求。(3)在改善公交服务水平的同时,尽量降低对非公交车辆运行状况的影响。(4)较少交通系统的环境污染,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9.城市公交枢纽布局规划的原则 (P93)答:(1)诱导加疏导原则。 (2)系统最优原则。 (3)换乘安全、畅通原则。 (4)使用方便、干扰最小原则。 (5)相应设施

13、设备。(各种车辆停车场、服务设施)10.城市公交系统整合最终目标(公交一体化的四个方面) (P100)答:目标是实现一体化的公共交通:(1)线网换乘一体化;(2)公交设施一体化;(3)票制票价一体化;(4)体制政策一体化。11.换乘中心的概念、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P102-103)答:概念: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方式以及同一种交通方式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公交线网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立体换乘功能,可与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接驳”的交通设施。目标:(1)保证不同的交通方式衔接换乘的协调性。包括换乘过程的连续性、客运设施的适应性及客流过程的通畅性。 (2)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保证换乘方式的优先

14、性,引导其他方式换乘公共交通。(3)提高换乘的安全可靠性。保证乘客行走区、驻足去不受车辆干扰,保障安全。(4)行人无障碍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考虑弱势群体的使用。(5)服务综合性。合理利用枢纽站的宝贵空间,方便乘客购物又不影响人流行进。原则:(1)疏导原则。即对乘客人流进行有效疏导,尽量避免采取某种交通管制方式对乘客管制。(2)系统性原则。各公交方式在枢纽处形成连贯的公交换乘,优化衔接设施及信息服务,提高换乘的舒适性、有序性,实现乘客安全出行的最短路径换乘。(3)分离原则。分离枢纽内部及周边各种交通方式的流线,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换乘通道。(4)综合性原则。明确换乘中心的功能定位,在发

15、挥其集散客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附属功能。第五章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P105-106)答:(1)科学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5)整体完备性原则; (6)非线性原则; (7)实用性原则。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效果评价指标 (P106-107含义)答:(1)运输产量指标:是运输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和货物的数量。 1)乘客运量:在统计周期内运送的乘客的数量。 2)乘客周转量:在统计周期内实际运送的乘客人数与其运输距离的乘积。(2)运输质量指标:1)万车公里伤亡率:在统计周期内营运车辆行驶10000KM所发生的行车事故而造成的伤亡人数。2)

16、交通事故频率:在统计周期内营运车辆行驶10000KM所发生的行车事故的次数。3)正点率:指统计周期内营运车辆运行期间的准点班次数与总班次之比。4)乘客换乘率:在统计周期内换乘乘客书与总乘客数之比。(3)运输消耗指标:1)燃料消耗指标:指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统计周期内营运车辆行驶百公里的平均燃油消耗量)。2)成本指标:指千人公里综合运输成本(统计周期内完成千人公里运输量耗费的平均运输成本)。3)节能指标:指节能量(上年同期和本年统计期内平均完成千人公里运输量的燃油消耗量之差)。4)同比节能率:指上年同期和本年统计期内平均完成千人公里运输量的燃油消耗量的增减量与上年同期平均完成千人公里运输量的燃油

17、消耗量之比。(4)运输经济性指标:1)全员劳动生产率:在统计期内每位职工平均完所完成的运输量。 2)车座期产量:指统计期内每个客位平均完成的乘客周转量。(5)运输经济效益指标:1)车客位利润:指统计期内每个座位平均创造的利润。2)人均利润:指统计期内每位职工平均创造的利润。3)资金利润率:指企业在统计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该期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4)资产增值率:指统计期内资产总值的增长率。3.技术速度.运营速度的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P120)答:技术速度:也称行驶速度,指统计期内运输车辆按纯运行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营运速度:指统计期内按出车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里程。

18、区别:所按的计算时间不同,技术速度的计算时间只是纯运行时间,而营运速度的计算时间是出车时间,包括了途中的停靠时间,所以计算结果比技术速度小。说明:说明了公交车在途中的停靠时间会影响车辆的营运速度,而乘客比较在意的是车辆的营运速度,故缩短车辆停靠的时间对乘客具有更大的意义。在一定的技术速度下,营运速度与出车时间利用系数成正比。第六章1.静态调度、动态调度 (P132)答:静态调度:主要是确定线路人力、车辆及发车计划,其目标是在运能供应和满足客流需求的条件下,提高效益,尽量提高运行车公里和车速。 动态调度:根据道路交通情况、车辆运行状况、突发事件及其他实时信息,修改规定的车辆运行时刻表,以保证车辆

19、准点率、行车间隔,维持设定的服务水平。2.行车作业计划是什么?目的? (P135-156)答:概念:指公交企业在已定线网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客流的基本变化规律和运输生产的需求,编制的生产作业性质的计划,是公共汽车企业营运计划的具体形式。 目的:(1)合理组织车辆运行;(2)组织驾乘人员的劳动;(3)提高服务质量;(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车辆运行定额及主要运行参数。 (P138)答:(1)单程运行时间:是车辆沿线路完成一个单程的运输工作,由始发站发车开始到终点站结束为止所耗用的时间,包括单程的行驶时间和各中间站停靠时间。(2)始末站停站时间:即车辆在起始站及终点站的停站时间,包括调

20、动车辆、车辆清洁及日常维护、行车人员休息及交接班、乘客上下车及停站调速行车间隔等必须的停车时间。(3)车辆周转时间:是车辆经线路上往返一周所需的时间,等于单程耗用时间与平均始末站停站时间之和的2倍。(4)计划车容量:指行车作业计划限定的车辆载客量,又称计划载客量。(5)线路车辆数:是线路所需配备的最高的车辆数量,包括线路车辆总数、分时间段车辆数。(6)行车间隔:指正点行车时前后两辆车达到同一停车站的时间间隔,又称行车间距。(7)行车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线路某一断面或停车站的车辆数。(8)车班数:包括车班总数及按不同车班工作制度运行的车班数。4.异常调度常用的调度方法 (P153)答:(1)

21、调频法(调行车频率); (2)调站法(调沿途停靠站); (3)调程法(调行驶里程); (4)调能法(调线路运输能力); (5)缩时法(缩短周转时间); (6)延时法(延长周转时间); (7)调线法(改变线路); (8)调档法(车辆序号重新排)。5.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的功能:四个方面 (P156)答:(1)具有公交运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和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源基础。 (2)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 (3)对用户友好、高效的信息发布能力。 (4)具有为支持科学管理和决策所必须的系统仿真分析和系统状态预测能力。6.课后计算题:(看书)P161第七章1.什么是BRT系统及其建设意义 (P162-1

22、63)答:概念: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建设意义:(1)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解决交通走廊内公交车辆的拥挤和延误。 (2)可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 (4)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 (3)相比轨道交通可以节省巨额的投资建设费用。 (5)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2.BRT专用路、道、站特点 (P165-168)答:BRT专用道:是为BRT公交车提供的独立运行空间,将快速公

23、交车辆与普通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分离行驶,从而提高了BRT车辆运行的速度以及准时性和安全性。(特点:分为公交专用路、公交专用车道、公交车与合乘车共用车道,最重要的特征是“专用”。) BRT专用站:是BRT系统为乘客提供服务的窗口,具有检售票、候车、上下乘客以及行车信息发布等功能,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以及快速上下车的服务。(特点:一般采用封闭式站台,采取站台高度与车辆底板等高的水平衔接形式,提供实时的车辆运行动态信息,一般设计有明显的建筑特征或标致。)3.BRT专用线路的组织方式及特点,图7-15,图7-16 (P171-172)答: (1)干支线结合式 : (2)复合式:4.BRT

24、系统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 (P176-180)答:优势:(1)低廉的造价与营运费用; (2)建设周期短而见效快; (3)运行速度快且可靠性高:(4)灵活性高; (5)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 (6)系统易于升级;(7)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8)充分利用现有公交运营管理经验。局限:(1)占用独立的道路空间,制约其他车辆使用;(2)系统稳定性差;(路口信号的影响; 路段横向干扰影响; 运送能力受限。)5.交叉口BRT优先控制方式:立体交叉方式和平面交叉口优先控制方式 (P201)答:优先控制方式有:(1)立体交叉方式; (2)平面交叉口优先控制方式(可分为空间优先、时间优先);第八章

25、1.出租车行业的性质及作用 (P206-207)答:性质:(1)出租汽车客运是道路客运的主要组成部分; (2)出租汽车客运是一个服务面广,影响面大的特殊服务行业;(3)出租汽车客运是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结合体; (4)出租汽车客运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作用:(1)改善人们出行条件; (2)增强城市交通功能;(3)出租汽车客运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窗口; (4)社会效益显著。2.计算题:(看书)P217例题1第九章1.城市轨道交通,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分类 (P233)答:(1)高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达到3万人以上,如重型地铁、轻型地铁、中低速磁悬浮系统) (2)

26、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达到15000-30000人,如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独轨铁路)(3)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达到5000-15000人,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有轨电车)2.轨道交通技术经济指标:6个指标 (P236-239)答:(1)运营特性指标 最大速度:列车在线路上运营时的最大速度;平均运营速度: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到抵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的速度;列车最大密度:指在单位高峰小时内,某条线路上所开行的最大列车数;单向客运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轨道交通单方向所能够运输的乘客的总人数,是反映轨道交通运载能力

27、的重要指标。 (2)列车及车辆特性 列车周转时间:列车在运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其中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在中间站停留时间以及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运用车辆数: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车辆平均日车公里:指某辆运用车在一日内平均走行的公里数;车辆的额定载客量:指车辆额定可以载客的最大值。 (3)列车正点指标 列车始发站正点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正点发出的列车次数在发出列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列车运行正点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正点到达站的列车次数在到达列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4)列车总体性能指标 线路间隔率:在一条线路上,隔离路段占全部路线的百分比;平均站

28、间距:指轨道交通线路上平均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列车开行间隔时间:指运营线路上前后运行两列车的时间间隔。 (5)安全指标 行车事故数:指列车运营线路上行驶的过程中,由于有关人员工作差错、机械设备故障以及外部因素影响等造成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或影响列车运行的行车事故的总数。乘客伤亡事故件数和乘客伤亡人数: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本单位责任事故造成乘客死亡和受伤的事故件数和人数。乘客伤亡事故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每完成一亿人公里旅客周转量所发生的乘客伤亡事故件数。 (6)经济指标 客运收入:指运送乘客的全部收入金额。运营成本:指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与营运生产有关的所有费用的支出。客

29、运费率:指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所花费的车费与乘客的收入之间的比例,反映客运票价的相对高低。3.地铁换乘方式 (P258)答:(1)站台直接换乘; (2)站厅换乘; (3)通道换乘; (4)组合式换乘。第十章1.ATS、APTS概念 (P267)答:ATS指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在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研究的前提下,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综合应用于地面交通的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易运输管理系统;APTS指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是ATS主要的子系统,它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

30、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新科技集成应用于交通系统当中,并通过建立智能化调度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众采用公交方式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乘客信息系统的划分方式以及各系统的特点 (P279-280)答:(1)出行前公交乘客信息系统;(是提高公交方式出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引导交通需求均衡分布的有效手段)(2)车边/路边的公交乘客信息系统;(主要通过电子站牌来实现)(3)车

31、上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在车上,通过多种视听媒介为乘客提供相关的信息)(4)综合公交乘客信息系统;(集合一个或多个服务系统的实时或静态数据,并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合并、筛选、校正和传送这些信息)3.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P285-286)答:(1)运用车载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运营车辆的监视; (2)线路网规划和时刻表管理; (3)车辆维修与计划编制;(4)维护运营安全与协调; (5)司售人员配班; (6)车载收费管理; (7)乘客信息服务。第十一章1.行车事故定义及事故等级的划分 (P315-316)答:道路交通事故: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因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公交行车事故:在公交营运中,由于驾驶员或售票员违反交通法规、操作流程,或因机械故障或急制动等因素而发生的车辆碰、撞、侧、翻等造成车内、外人身伤亡或财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