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8.29KB ,
资源ID:75831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831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典音乐作品欣赏2.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典音乐作品欣赏2.docx

1、古典音乐作品欣赏2201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祖国进行曲(德语:Vaterland marsch),由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和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f Strauss)共同创作。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Baptist Strauss,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因与其父同名,故通常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或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以圆舞曲作品最为著名,如蓝色多瑙河。小约翰施特劳斯是著名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

2、的一位。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圆舞曲之王”的称号是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不仅是圆舞曲,他的一些波尔卡、进行曲以及轻歌剧也相当著名。约瑟夫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德语:Josef Strauss,1827年8月20日1870年7月22日),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也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次子,常被亲朋昵称为佩皮(Pepi)。闲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14号(Tritsch-Tratsch, Polk

3、a schnell, op.214)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管弦波尔卡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是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出次数较多的曲目。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值得注意的是,本曲与施特劳斯家族另外一首“喋喋不休波尔卡”并非一首,后者为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第245号(Plappermaulchen; Polka schnell)。目录该曲采用复三部曲式(A大调快板2/4拍)。乐曲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

4、象。乐曲频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第一主题,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A大调主题。短笛的跳音与小提琴的快速音阶跳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妇女起床时的快乐心情。第二主题,该主题简洁明了(E大调),打击乐的加入更是为乐曲增添了不少情趣。在小提琴、圆号的激励下,乐曲又回到第一主题。第三主题,待到重复第一主题后,D大调第三主题接踵而至,短笛依然在跳动,圆号、小鼓的合奏是对妇女清洁工的描写( 合奏声与扫帚摩擦声相似)。中间部分的音阶上行显然是轻快亮丽的。重复部分,乐曲按照原则又奏出了第一、第三主题。最后,短笛、提琴高音区的

5、巧妙演奏使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编辑本段乐曲歌词闲聊波尔卡歌词(2张)叽叽喳喳 你说的是什么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 叽叽喳喳 我也来听一听 喳喳叽叽 听完了告诉他 那多嘴多舌的人们啊他不说话就闷得慌 就喜欢闲聊和说闲话 像麻雀 叽叽喳喳 啦. 小老鼠大花猫 蚊子叫马儿跑 东拉西扯 实在可笑 叽叽喳喳 你说的是什么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 叽叽喳喳 我也来听一听 喳喳叽叽 听完就去告诉他 本来是小老鼠 (低声部:sung(嘘的声音)传来(sung)传去(sung) 你传我我传他 (sung)说得比那非洲大象还要大 本来是小老鼠(sung) 传来(sung)传去(sung) 你传我我传他

6、 (sung)说得比那非洲大象还要大 大街小巷 到处在讲闲话 男女老少 人人爱讲闲话 古往今来 总是在讲闲话 停一下 停一下 别再讲啦 本来是小老鼠(高声部:啦啦啦 啦啦啦) 传来(啦啦啦 啦啦啦)传去 (啦啦啦 啦啦啦)你传我我传他 (啦啦啦 啦啦啦)说得比那非南大象还要大 叽叽喳喳 你说的是什么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重复:叽叽喳喳 我也来听一听 喳喳叽叽 听完了告诉他 那多嘴多舌的人们啊 他不说话就闷得慌 就喜欢闲聊和说闲话,像麻雀 叽叽喳喳 啦. 小老鼠大花猫 蚊子叫马儿跑 东拉西扯 实在可笑 叽叽喳喳 你说的是什么 喳喳叽叽 说的是悄悄话 叽叽喳喳 我也来听一听 喳喳叽叽 听完就去告

7、诉他 啊 小小麻雀 叽叽喳喳 啊编辑本段乐曲评论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物。他善于猎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物,对它们进行艺术性的描绘,闲聊波尔卡便是一例。当时,在维也纳,舞会十会盛行。在舞会上常常见到有些多嘴多舌的妇女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说长道短、评头品足。约翰施特劳斯对这种现象十分讨厌,于是他用妇女们交头接耳“特利奇,特拉奇”(即“叽叽喳喳”)的声音为名,写了一首波尔卡,对她们进行讽刺。约翰施特劳斯当然不能明讲,所以当人们问他时,他用“妻子们在享受着闲聊的乐趣”来解释这支曲子的内容。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速度很快,描绘了妇人们在舞会上凑在一起叽叽喳喳闲聊的形象。前面有个简短的、

8、波尔卡节奏的引子。主题用了些大跳和休止符,描绘妇人们闲聊时面部多变的神色。副题比较舒展,与主题形成对比。以上构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然后,是一个过渡性的段落。它先用一系列带断音的八分音符,后又用XXX这种音型,并让它们不断往上升级,而每升一级都回到原来的i音上,来描绘妇女们喋喋不休的闲聊。这种声音频繁地出现是令人心烦的。乐曲的中间部分,乐谱上标明Trio(三声中部),它由木管乐器主奏,声音轻快;好似妇人们的耳语。它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带有幽默、风趣的特色。然后,第一部分再现,接尾声。在尾声里,作曲家用一系列十六分音符,并用突强突弱、忽高忽低的对比手法,对这种多嘴多舌现象进行了勾画和讽刺。像这样内

9、容的一支曲子,约翰施特劳斯居然把它写得十分动人,这是很不容易的,它不愧为波尔卡乐曲中的一首名作。闲聊波尔卡后来还被人好填词,改编成声乐曲,像1980年来我国访问的日本胜利少年合唱团和1986年来我国访问的联邦德国KHD(克洛克纳洪堡道依茨公司)合唱团都曾在音乐会上演唱了这个曲目。另外,1981、1988、1990、1992、1998、1999、2008与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均包含这首著名曲目。1编辑本段配器木管组短笛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大管2支单簧管(bB)铜管组4支圆号3支小号2支次中音长号1支低音长号1只大号打击乐组定音鼓钹大鼓小鼓三角铁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

10、琴拨弦波尔卡波尔卡的含义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作品简介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小约翰原打算在本曲中使用圆号,但其弟却主张只用拨弦,于是乐曲最终采用了只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提琴上的弦来演奏。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编辑本段配器打击乐组三角铁

11、钟琴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乐曲鉴赏第一主题为C大调,使用弱力度演奏,活泼而轻盈。第二主题为G大调,力度稍有变化,旋律虽然动听,但非常简短,在属七和弦的控制下又进入第一主题。乐曲在重复完第一主题后,进入F大调第三主题,并由三角铁、钟琴陪衬,显得更为柔丽悦耳。第三主题奏完后,乐队重复第一、第二主题,随后在弦乐强力度欢呼声中解释。老实说,当爱乐乐团公布2012年的指挥是杨松斯的时候,不少维新的乐迷感到十分欢欣鼓舞。毋庸置疑,如果把维新作为古典音乐入门的首选,指挥几乎是决定这道“入门大餐”是否可口最重要的标准。毋庸置疑,当下80后的古典音乐迷,几乎大多都是被87年以及89年的老

12、卡和小克招上维新这条“贼船”的。对于更年轻一辈而言,大多数人也会对93年的穆大叔或者96年的老马记忆深刻。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一大批老指挥大师的过世(比如索尔蒂、小克)或者宣布不再染指维新(阿巴多、穆蒂),谁能挑起维新的大梁就成了颇受关注的议题。当然,对于这个问题,爱乐乐团方面应当是早有准备。在2005年老马“告别演出”而宣告结束3M时代之后,乐团方面已经有了小泽、杨松斯等一干备选。然而时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总监的小泽前两年突发重病,使得众多爱乐乐迷在短时间内再次目睹“东方魔棒”的希望化为泡影。在这个当儿,爱乐乐团在2007年作出的选择让许多中国乐迷大感失望他们选择了年逾八旬且在国内并不知名

13、的法国指挥家普莱特。这位幽默和蔼的法国老头尽管两度登场,深受乐团青睐,却因其并不十分适合奥地利圆舞曲式的“急快急慢”风格遭到众多中国维新乐迷的指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2年宣布老杨的回归,对于很多更适应传统维新风格的乐迷来说是件好事。 一贯被认为是“少壮派”的40后老杨在06年音乐会上的表现曾经深深折服了广大乐迷除了被一些人认为在曲目单上是“炒冷饭”之外,老杨潇洒的动作、淋漓的汗水、激情四溢的风格以及被调侃为是“拧毛巾”式的结尾都为不少人津津乐道。六年过去了,曾经的“中老年妇女偶像”如今也已是将要步入古稀之年,从电视转播画面上看,尽管杨松斯本人仍旧十分卖力,但其火爆的指挥风格较之2006年

14、不得不因为各种原因显得收敛了一些,乐曲的演绎速度也普遍相对放慢(但由于总曲目数量仍然创下历史记录,在演奏时就不得不以拿掉反复部分甚至做适当删节才能够保证演出在一定时间内结束,这一点给部分老的维新乐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详见后文)。当然,总的来说,个人愚见,毕竟岁月不饶人,就凭老杨依旧给力的指挥风格和对乐曲作品更加精雕细琢和一干巧妙安排,本年度的音乐会可称为“不负众望”。但大多数听完12年维新的老乐迷,包括因为之前的某种其他原因而对老杨抱有极高期待的人,则或多或少会觉得有一点点不满意。因而老杨在今年给出的成绩单并不能达到像06年“深孚众望”的程度。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首先来谈谈选曲。 上文已述,指挥是影响维新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曲目单的选择与编排。按照维新的传统,曲目单的选择一般以乐团为主,但指挥家有时可以特别指定。(当然特别指定的范围依每位指挥的性格和当年音乐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乐迷们普遍认为像87年的老卡以及93、97年的穆蒂可能几乎指定了过半的曲目,而像07年的梅塔依照当年出版的CD彩页上的说明就只指定了一首)。一般来说维新的曲目单(除掉万年不变的拉德茨基和蓝色多瑙河,下同)中要包括进行曲、圆舞曲、序曲、波尔卡舞曲(包括一般波尔卡、玛祖卡、法式波尔卡以及快

16、速波尔卡)及其他小品等等。笔者曾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序曲和进行曲是整场音乐会的精气神儿所在,因而一般都会被安排在半场的开场进行;圆舞曲是整场音乐会的血脉所在(也是在七十二年前创办维新最本质的目的),而各式各样的波尔卡或其他小品则是音乐会的调味剂,也是众多“噱头”的集中之地。 对于今年的维新来说,曲目方面比较受人关注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曲目的总数再次打破老杨本人在2006年保持的23首的纪录,达到空前的24首(维新的上半场一般按传统不会超过7首,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下半场曲目达到了17首,全场演奏下来接近130分钟);其次是暌违十四年之久的“维也纳少年男声合唱团”的再次亮相,他们的演出尤其令

17、人期待;再次,乐团又一次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选入了施特劳斯以外大家的作品(这次是老柴,上次新年音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要追溯到2003年,哈大眼选了韦伯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让很多乐迷大跌眼镜),老杨的苏式风格将会怎样回荡在金色大厅,也让不少乐迷感到兴奋;最后,今年的选曲很好的做到了平衡兼顾,一些备受乐迷喜爱的篇章(比如维也纳市民、魔鬼音程之舞等)时隔多年再次跻身曲目单,快速波尔卡以及闹场曲目的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了06年被认为“炒冷饭”等尴尬局面。下面分别详述如下: 1、序曲和进行曲 很遗憾的是,本年度的维新没有选择任何一首序曲。照理说,传统上维新一般选用进行曲作为上半场开场,而用序曲作为下

18、半场开场,而实际上进行曲受到重视其实还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80年以前的维新每年都会有一到两首序曲,却并不是年年都有典型的进行曲)。当然,小约翰作为“圆舞曲之王”,其创作的序曲数量十分有限,公认的“精品”也确实比较少(目前公认的大概只有蝙蝠、吉普赛男爵以及威尼斯之夜,个人对于护林员十分推崇,但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这就造成了序曲很容易与之前的年份“撞车”的麻烦。加之09年的巴伦和10年的普莱特不知基于什么原因都在一次音乐会中选择了两首序曲(难道是“复古”?),这就使得从05年到现在,几乎所有比较常见的施特劳斯家族歌剧序曲都被滚了一遍。在这这种情况下,想要再推陈出新的难度的确比较大。这也让杨松

19、斯成为了到目前为止应该是唯一一个尚没有在维新指挥台上留下施特劳斯式歌剧序曲的指挥(06年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显然不属于这个类别),这的确让人觉得十分遗憾。 进行曲方面,今年乐团不知基于什么原因(CD的彩页上对此语焉不详,有人引申到欧盟的危机,对此公羊派等大师表示毫无压力)选择了一首约翰和约瑟夫两兄弟共同创作的祖国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其实是个大杂烩,里面融合了老约翰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柏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甚至还包括海顿创作的德国国歌旋律。从现场演绎来看,杨松斯有意将乐曲的速度放慢了,这就让一些听众觉得“不够过瘾”(比起梅塔这种典型的进行曲大师来说尤其显得如此),不过从演绎角度而言,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

20、方。 2、圆舞曲 今年的圆舞曲数量仍然维持在正常的四首(此处指的是德奥式古典圆舞曲,老柴的不能计入在内。其中第一首小约翰的市政厅舞会是新曲,其余三首都以前演奏过(维也纳市民1996老马、享受生活2008普莱特、谵妄2007梅塔)。按照乐团方面的介绍,第一首小约翰的市政厅舞会和第二首齐莱尔的维也纳市民都是为了纪念当时的维也纳市政厅大楼落成而创作的乐曲。从曲子本身而言,第一首市政厅舞会确实只是小约翰众多圆舞曲中的二流作品,尽管本曲已经排到400多号,应当属于小约翰曲风非常成熟老道之后的作品(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1990年梅塔演绎的多瑙河女妖和2011年在德累斯顿音乐会上由蒂勒曼演绎的易北河上,其共同

21、特点是旋律优美流畅琅琅上口,全曲有明显的分段描写但又能一气呵成,曲目结构织体非常成熟),且在曲子里面还尝试了某种可被看做是“现代派”的“情景再现”式作曲法(很明显能听到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夹在里面,但又不像好朋友里面对于蝙蝠主题直接照抄,而是做出了某种变化处理,类似像西洋油画里面的“远景”那种感觉),但由于圆舞曲本身的旋律不太吸引人,因而全曲也就不会十分成功;而第二首齐莱尔的作品就大异其趣,这位被称为“维也纳式圆舞曲最后的船长”的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没有使用什么太复杂的作曲技法,而是使用最简单的两声部(也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典型的“蹦擦擦”)一贯到底,主旋律清晰动听优美可人,让人几乎不由自主地想站起来

22、跳舞。结果正如CD彩页上介绍的那样,齐莱尔的作品受到了人们的狂热追捧,一时成为当红炸子鸡几乎完全抢了小约翰的风头。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百多年过去,笔者对这两首作品的评价和听感也并没什么太大变化。 而从现场对这两首乐曲的演绎来看,第一首作为新曲没有对照版本。如果和马可波罗版小约翰全集中的斯洛伐克广播交响乐团相比,杨松斯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绎当然是十分精彩,无可挑剔;而第二首和1996年巅峰状态的马泽尔硬碰硬,个人觉得老杨的版本并没有超过老马的版本,只能给个80分。这当然有某些“先入为主”的干扰因素(同样的因素也出现在今年的魔鬼音程之舞,当然那首乐曲争议更大,下文详述),但细细想来,肯定也有

23、值得推敲的原因。从最后的CD录音来看,老马的版本似乎更符合典型维也纳式圆舞曲雍容华贵的那种弹性节奏,回想下在当年录音中徐徐起落的弦乐部、从容气派的管乐部等都很好地衬托了本曲以及当年的“千年庆典”主题。而今年的这首维也纳市民之所以令人期待很大程度上还因为老杨在2002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上选了这首曲子;不过显然不能忽略金色大厅和柏林国家森林公园的不同氛围尽管老杨在2002年的演出让人耳目一新,当年这首乐曲在老杨棒下的弹性节奏拉伸之大以及风格之狂野恐怕远非正襟危坐的维也纳爱乐观众所能接受。这就造成了2012年新年音乐会上一个略显平庸的维也纳市民。如果更严格要求的话,老杨的版本节奏有些冒进,中间一些感

24、染力极强的段落的反复被不幸拿掉,最后的结尾部分还用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处理(旋律爬行上升式用了奇数的五次音阶,这就使得相较于老马的版本的四次而显得不够齐整。但奇怪的是,元旦当天电视台直播的版本中,老杨的处理和老马是一样的显然最终的CD在录制这首曲子的时候没有采用元旦当天的版本而是用的前一天的),因此本曲的演绎在笔者看来是要打些折扣的。 音乐会下半场的两首圆舞曲享受生活和谵妄引起的争议就不大了。作为两首几乎是维新音乐会上的“常客大俗”(自1980年以来享受生活和谵妄均已经在维新上出现过4次),不同名家的版本各有千秋,不好分出个上下高低。对于第一首享受生活而言,2008年普老的“急快急慢”让很多乐迷非

25、常不适,这次在杨松斯的棒下回归了正途(而且和全场其他曲目不太一样的是,本曲是几乎唯一不但没有拿掉反复段落,反而比之前的把演绎增加了反复旋律的作品,这可能与本曲有伴舞有一定关系);而谵妄作为约瑟夫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老卡的演出被奉为“标尺”,此后03年的哈农和07年的梅塔都难逃被批评指摘的命运哈大眼的版本被认为扣的太细而失之豪放,梅塔的版本又被认为是只追求气势而有所疏失。这次也许老杨是像找个平衡,但依旧遭到了一些乐迷的批评,因为从现场的演绎来看,乐队在全曲的演绎上确实显得仍旧比较冒进(也许是赶进度),而且作为烘托乐曲气氛的前奏部分(这大概是最不像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作品的前奏)竟然出现了要命的

26、“心律不齐”的情况。因而对于12年的谵妄而言,其仍然无法与1987年的老卡版本比肩,但平心而论,比起03年的哈大眼和07年的梅塔来说,还是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 3、波尔卡 其实每年占到曲目单大部分的就是这些从奥地利民族舞蹈“连德勒”演化出来的维也纳式波尔卡舞曲了。从节奏上看一般玛祖卡最慢、法兰西波尔卡正常、波尔卡舞曲偏快,快速波尔卡和加洛普(你懂的)。这些标题音乐通常被认为易于理解且很容易欣赏,这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受人欢迎很重要的原因。 从今年的曲目单来说,几首波尔卡舞曲的选择都是有一定“典出”的阿比昂(盎格鲁)当初是献给维多利亚女王,这次入选是因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必须的!);艺术家

27、的致意本来就是写给金色大厅,而今年的金色大厅刚刚装修过(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以前经常垂在管风琴前面也就是低音大提琴后面的那些花啊叶啊神马的今年都没了,这也是拜新的管风琴所赐);燃烧的爱则是因为配合选在维也纳“美景宫”里那副奥地利本土著名油画大师Gustav Klimt的作品吻而选入的。这几首作品都有之前的版本与之对应:前两首在2000年由穆大叔演过,与之相比,今年的版本不像穆大叔那么铿锵干脆,多了几分柔情;而后面一首则要追溯到24年之前的阿巴多版本,两个版本十分相像,难分高下。 闲聊和打铁两首曲子今年是为了特别配合童声合唱团的。闲聊作为小约翰最有名的快速波尔卡以及配合童声合唱团的最佳作品,有19

28、88年阿巴多版和1998年梅塔版与之对照。相比之下老杨的确是用了心思,因为今年的版本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双声部(而前面两个版本貌似是在中间的发展部才有双声部的),且乐队和合唱团的配合不错,没有出现1998年梅塔版中乐队明显抢拍导致小盆与们最后险些上气不接下气的窘境。但是和今年的版本相比,阿巴多指挥歌剧的丰富经验在88年版本中也有所体现一方面乐队明显降了Key使得合唱团的音色处于最佳状态,而今年感觉杨松斯的版本中调子起得比较高,小盆与还是比较累;另外在结尾的时候阿巴多让合唱团做了变调处理而让童声高高扬起,凸显了他们天使一般的音色,而老杨的版本最后也还是中规中矩地让合唱团和乐队落在同一个音上。而打铁的

29、表现是十分精彩的,网上有十分模糊的1982年老马的童声合唱打铁与之比照,今年的打铁也分出了两声部,而且这首曲子速度比较慢,童声合唱团的表现也从容了许多。至于很多乐迷更希望让小盆与们唱小约翰的安娜(1998年的版本乐队声音过大),也许以后很快就会实现。 在快速波尔卡和加洛普的演绎上,总体来说今年的感觉比较一般,不像2006年那么激情四射了。第一首非此即彼选自小约翰的一部游戏之作抢亲大战,曲子本身俏皮搞笑,难度也不是很大,老杨的乐团的表现十分不错;而后面诸如骑手雷鸣电闪都是些大俗之作,且有1989年和1992年小克的创造的经典宛如大山一样压在面前,老杨想要再进一步的确有困难,这两首作品总体来说老杨

30、的版本没什么很大的亮点。 另外还有一首维新上的常客拨弦波尔卡,是小约翰和约瑟夫合作的作品(那首新拨弦波尔卡则只是小约翰本人单独创作的),这首乐曲老实说也属于见仁见智的范畴,几位大师的版本属于相映成趣。而今年老杨唯一的变化是在发展部中加上了铃鼓这一点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后来有乐友认定其实今年的版本才是原始版。而就笔者而言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倒是孔泽尔指挥的“红杉仔”当中的版本在那个版本中,除了弦乐之外竟然还有管乐部分配器的影子,显得乐曲更加丰满生动而像斯佩尔咖啡馆加洛普之类曲子,确实只是老约翰的应景之作,曲子本身乏善可陈但在这首曲子的译名上,却出了个不大不小的茬子:由于本曲的德文名字和英文中的“

31、麻雀”很相似,因此之前一直将本曲译为麻雀加洛普(包括2004年穆蒂指挥的麻雀波尔卡是同一个典出),而今年则更改为现在的名字。老实说,其实这首曲子听起来确实很像一群麻雀呜呜泱泱飞来飞去然后又一哄而散的感觉 今年的“噱头”出现在了哥本哈根的蒸汽机车和嘀嗒之中。这里暂且按下不表,后面再说。 而作为年年折腾的蓝色多瑙河和拉德茨基进行曲,大家的共识基本上是:只要今年的CD音质不再像06年像环球唱片那样坑爹,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4、其他作品 每年的“其他作品”也一直是维新的看点之一。以往在3M时代,出来给大家换胃口的只是像齐莱尔或者赫尔梅斯博格这种小咖(有个苏佩之类的就不得了了),这主要是为了整场音乐会的风格协调(1991年阿巴多曾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选了罗西尼和舒伯特的作品,结果)。而到了新世纪以后,也许是维新越来越大意义上已经成了全世界注目的文化盛会,因此曲目单的有限度开放似乎也成为趋势。终于在10年普老选奥芬巴赫、11年莫斯特选李斯特之后,老杨也照葫芦画瓢选了老柴。这次杨松斯的尝试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作为一个融前苏联指挥风格和欧洲指挥风格于一体的指挥大师,老杨的风格转换确实可谓驾轻就熟。音乐会直播过程中,当热情似火的卡门结束,睡美人的弦乐主题响起的时候,我甚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