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6.50KB ,
资源ID:75819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819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众文化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众文化理论.docx

1、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理论第一章 文化与大众文化第二章 “文化与文明”传统第三章 文化主义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第五章 精神分析第六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第七章 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第九章 大众政治By Antlin第一章 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文化雷蒙德威廉斯:第一,文化可以指“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文化指“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指涉“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二、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可以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2.意识形态是某种掩饰、扭曲或欺骗,用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经典

2、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常用的定义)3.用意识形态指代意识形态构成,理论前提是:社会的概念建立于互相冲突而非彼此赞成的基础之上,是围绕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被建构出来的,在冲突中,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着一方,即所有文本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4.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主要在内涵层面发挥作用,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的或可能承载的、间接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文本将原本特殊的东西普世化、合法化,让观众误将文化之物当做自然之物;5.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物质实践,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之中。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条

3、件和经济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其继续运行。三、大众文化1.大众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和喜好的文化;(无法解释为何很多权威人士认可的“高雅文化”也有很大的销量)2.大众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一种低等文化。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乌合之众而批量生产的商业文化,高雅文化则是个体创造活动的结果;3.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商业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其受众是一群毫无分辨力的消费者;(1)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黄金时代:有机社区或民间文化;(2)群氓文化不仅具有欺骗性且毫无营养,是美国的舶来品;(3)大众文化的文

4、化事件可以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的梦幻世界;(4)结构主义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架意识形态机器,轻而易举地对宰制性的权力结构进行着再生产;4.认为大众文化是来源于人民的文化。大众文化仅属于人民的本真文化,等同于民间文化,乃是一种民治、民享的文化;(这种观点无法分清究竟谁是人民,忽视了大众文化生产的商业属性)5.“葛兰西派”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富含冲突的场所,在这里,被统治集团之抵抗的力量与统治集团利益对被统治集团的“收编”力量进行着斗争。大众文化的文本与实践在这种均势妥协中流动,这一过程既是共时性的,又是历史性的;6.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化已经不再具有高低之分。第二章 文化与文明传统群氓

5、文化意识形态理论背景:城市化阶级与阶级居住地的分离,工业化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加之法国大革命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恐慌,工人阶级得以在统治阶级之外发展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两种来源:(1)文化企业家以赢利为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文化;(2)思想激进的匠人,新兴城市无产阶级和倡导革新的中产阶级生产出来的、旨在鼓动政治变革的文化。前者通过将文化变成商品的方式瓦解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后者则通过对所有形式的政治及文化权威形成了直接的挑战。代表人物:马修阿诺德、利维斯主义以及美国的群氓文化理论家一、 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主要观点:1.文化与

6、文明是相对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生活层面,文明指人类的物质生活文明是外在的机械的;2.文化是世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最好之物本身,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和灵魂,对最好之物的追求过程;3.英国社会分为三个阶级:贵族阶级是野蛮人,他们是精力充沛的正人君子,但他们闭目塞听,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中产阶级是非利士人,是市侩,坚守信仰,但一味沉溺于物质文明,唯利是图,缺乏文化的熏陶;工人阶级是群氓,是乌合之众,粗野愚昧,贫困肮脏。4.无政府状态是大众文化的代名词,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于指引贵族与中产阶级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为那些还存留一丝人性的工人阶级提供道德标准,使他们尊重权威,克服

7、自身的无政府倾向;5国家是文化概念在制度上产生的必然结果,要恢复昔日的文化传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不管政府属于哪个阶级,我们都应该遵守秩序,克服无政府状态。;6.教育是通向文化的大路:通过教育,让贵族接受自身早已在历史中衰落的事实,让工人阶级温顺地接受剥削和统治,让中产阶级为将来获取权力做准备,从而建立一个由新兴城市中产阶级统治的社会。评价:阿诺德的观点来源于浪漫主义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企图动员文化的力量对大众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加以管控。这种观点调入了精英主义的陷进,声称只有小部分精英才能获知文化,其余人都是一知半解,不愿参与政治实践,所反对的只是工人阶级的异见政治与对抗政治,是对现

8、有统治秩序的维护。二、 利维斯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影响力大约持续了40年,代表作:FR利维斯大众文明与少数人的文化,QD利维斯小说与阅读公众,FR利维斯与丹尼斯汤普森合著的文化与环境主要观点:1.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专利,但如今,他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权力的拥有者不再是知识权威和文化的代表,代表权威的坍塌是伴随着大众民主的兴起而到来的。为此,利维斯主义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抵制群氓文化的训练,在学校之外,少数人武装起来,主动出击,自觉采取各种抵抗形式。2.群氓文化的不同形式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通俗小说和电影诱发了受众的心理安慰和精力分散的成瘾性,广告以及对广告的消费是文化衰落的主要症候;3

9、.深切缅怀故去的文化黄金年代孕育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伊丽莎白时期:黄金时代的标志不是单纯的文化整体性,而是建立在权威制和等级制原则上的文化整体性,而毁灭这种文化(有机社区与民间文化)的罪魁祸首便是工业革命。4.劳动的质量也因有机社区的消逝而受到了侵蚀,标志就是休闲娱乐正在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工人置身于自己创造的文化之外。5.必须在对古老秩序的追忆之中建立一个新秩序,尽管有机社区已经不复存在,但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伟大文学作品来体味其标准与价值。向各所大学派遣文化传教士(文学精英),捍卫文学与文化的传统,让孩子们从小便武装起来,抵制群氓文化的侵蚀。评价:诚如弗朗西斯穆勒恩所言,利维斯主义的核心是一

10、种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反抗一个它无以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或者替代的文化秩序。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大众文化,难逃精英主义的窠臼,是对马修阿诺德思想的部分继承。但是,利维斯主义第一次将原本属于严肃作品的分析方法用于大众文化样式的分析,其理论体系颠覆了当时的美学评判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激进的难以预料的影响。三、 美国的大众文化场战后的大讨论二战之后知识分子的文化权威在美国领袖地位的确立得益于这次关于大众文化的大讨论。(安德鲁罗斯)审美自由主义:认为即使民众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也仍然更亲睐大众文化;企业自由主义:大众文化发挥着温和的社会化功能,它使人们逐渐适应由新兴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带来的消费愉悦;激进主义或社

11、会主义阵营:视大众文化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形式或工具。四、 结语以利维斯主义为代表的文化与文明传统一方面将大众文化纳入教学研究的范畴,一方面也始终在竭力阻止大众文化成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他们始终认为大众文化不仅仅是文化衰退和潜在政治秩序的象征,而是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意蕴。他们先天地认为大众文化是有问题的,目的在于为文化的衰退和文化多样性寻找证据,并主张对文化加以驯服、规范和控制。这种传统归根到底是期望普罗大众能够做到既维系文化与社会的多样性,又对高雅文化保持尊敬和服从。第三章 文化主义一、文化主义传统文化主义:指理查德霍加特、EP汤普森、雷蒙德威廉斯的人类学和历史主义文化研究方法。所谓人类学,主要是

12、指威廉斯的文化概念聚焦在了日常生活的意义上面,抽象的价值和具体的规范,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都被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视野;文化主义注重在历史流程中追踪意义的展开,即是说,在物质条件的生产和接受的语境中,来探讨文化的意义。特点:1.具有批判意识和民主精神,大众文化得到较为友善的分析和对待;2.文化主义从两种批判性对话中产生,一是利维斯主义的精英文化路线,一是不满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理解,特别是经济决定论的理解;3.强调文化的日常生活性,关注大众积极建构共享意义和实践的能力,还可以见出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遗风;4.文化主义在伯明翰传统的表述中,更可视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唯物主义形式,文化的阶级基础,因此成为文化

13、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代表人物: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文化社会学)、EP汤普森(论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斯图亚特霍尔(与派迪维诺合著的大众艺术)。二、霍加特论工人阶级文化识字的用途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古老秩序与新的转变。其笔下“过去的文化”来源于个人经验,而对“新文化”的批判则是一种学术研究活动。(一) 主要观点:1.抨击目标并非工人阶级文化在道德上的颓败,而是社会加诸工人阶级文化的“道德严肃性”的衰落,坚信工人阶级对群氓文化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2.工人阶级的美学是对日常生活之精确细节的兴趣高于一切,只对现实的生活感兴趣,认为文化应该是观赏的而不是钻研

14、的(学术),但20世纪50年代大众娱乐的不负责任和逃避现实则对这种美学构成了威胁;3.30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丰富而充实的生活的含义,其主要特征是强调社区的重要性,基本上完全由人民所创造,而50年代的大众文化使生活失去了丰富的内涵,一切都已变的清浅浮躁,商业文化日益强大,无情攻击传统的工人阶级文化,彻底沦为群氓文化;4.20世纪50年代的群氓文化之所以拙劣,是因为它们缺乏道德基调,绝大多数人沦为逆来顺受的可怜虫。(二) 评价: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霍加特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深切的怀旧情绪,没有意识到30年代的文化与50年代的文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与利维斯主义相比,霍加特

15、并未视工人阶级为乌合之众,而是对其充满信心,对工人阶级文化表达了充分的专注和热爱,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对利维斯主义作出的更为学术化地推进。三、威廉斯:文化分析1文化的三种定义类别:首先是一种理想的文化,意指人类的某种尽善尽美的状态或过程,文化分析的使命在于发现并描述那些永恒的秩序或特殊重要性的真理和价值;其次强调其记录的功能,意指某种文化现存的文本和实践,文化分析的目的在于对上述文本与实践进行评估,以批判的目光审视文化,直到找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第三种强调文化的社会性,文化是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1)要以人类学的视角看待文化,将其视为某种特定文化、生活方式之中或隐或现的意义和价值搞清楚;(

16、2)文化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和价值;(3)文化分析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把特定的文化、特定的生活方式之中或隐或现的意义和价值搞清楚。2.文化分析:文化分析的目的始终在于对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加以解读,即需理解人们生活在某种文化中的实际经验,重要的一般性因素以及具有共同经验的特定社区。感知结构:为某一特定群体、阶级或社会共享的价值观,是某种不确定的结构,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混合物。3.文化的三个层次:(1)特定时空之下的活文化,指的是人们在特定时空内的日复一日的生活之中经历和体验到的文化,只有那些切实生活在这种感知结构中的人们才能完全理解;(2)各种形式的文化记录,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只能通过文化

17、记录来了解不复存在的活文化;(3)选择性传统的文化,旨在将活文化与某一时期的文化联系起来,这一选择的过程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某一社会的传统文化必然是与该社会的现行利益与价值观机制密切相关的,它并不是个确切的实体,而是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选择与阐释之中。4.评价:上述理论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者阐释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形成一个观念,不存在衡量当代文化是好是坏,是高是低的绝对标准,对文化的批判不可过于武断,而要持开放的态度,明白我们队昔日文化的理解不过是一种极具偶然性的“选择”。四、EP汤普森论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人阶级既不是一种“结构”,也不是一个“范畴”,而是原始物质经验和人类意识领域中所有异质的

18、、貌似互不相干的大量事物的总和,生发于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中,始终是联合与差异之间的某种历史关系,是共同经验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由生产关系决定。阶级既是一种社会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工人阶级的利益形成于工业革命,大众文化是他们进行反抗的场所。评价:论英国工人阶级的构成是一部自下而上的历史的典范之作,强调的是马克思论断的前半部分(人的力量),而非后半部分(结构性的决定因素),汤普森虽然一直否认自己属于文化主义,但其关切人文活动,关切文化的历史情境,关切 工人阶级的经验与文化的多样性,都使其成为当仁不让的文化主义模式。五、 斯图亚特霍尔(一) 霍尔的文化研究理念1.充分肯

19、定大众传媒的重要性,大众传媒一举奠立了领导权、霸权和统治地位,其责任是向集团和阶级提供关牵到他们生活的形象、信息和知识;2.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统治话语解码,他们的反应未必都是机械的,但审视下来却发现观众没有这样做;3.用关系、影响、抗衡等等延绵不断的张力来界定大众文化,集中探讨大众文化与统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4.大众文化是被压迫者文化和被排斥之阶级反对权力支配的竞技场,它不是简单表出成熟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场所,但是社会主义却可望在这个领域里建构起来。(二)霍尔与派迪维诺大众艺术1.如果只考虑实际品质,那么优质且有价值之物与劣质且档次低之物之间的斗争并不是对现代传播形式的反对

20、,而是发生在传媒内部的冲突。此书意图在于通过培养大众对于大众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分辨力的方式来替代早起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攻击所带来的误导性原则;2.绝大数的高雅文化是优质的,而某些大众文化也是优质的,但高雅文化是最好的文化,群氓文化在为大众消化之前,已经被预先消化了;3.反对学习教育中现行的两大对抗大众文化的策略,主张在大众文化内部明辨优劣,将好的大众文化与坏的文化区分开来;4.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不可等量齐观,但各有各的价值,培养人们对所有文化活动的分辨力,并有力抵制自己认为高雅文化无比优越的偏见;5.要在大众文化内部区别出一个大众艺术的范畴,所谓大众艺术就是指在大众之间运行着的艺术。(大众艺术与

21、民间艺术有许多共同点,却属于个人化的艺术,存在于商业文化之内,好的大众文化能够重建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所破坏的表演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因此,大众艺术就是从群氓文化中脱胎而来,而最终超越其母体的文化形式;6.在青少年中,讨论文本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十分重要,受众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对文本或由商品转化而来的文本加以改造,对抗着文化生产中的本来意图。7.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是粗俗的,缺乏道德水准的,应该引导青少年开阔胸怀,提升品位,批判地接触新兴大众传媒承载的大众文化。评价:对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区分存在缺陷,他们所言的艺术的奇异其实是一个现代主义观念,在现代主义艺术革命之前,艺术与大众艺术都是一回事。第四章 马克思主

22、义一、经典马克思主义1.主要观点:a.强调世间万物归根结蒂是政治的;b.对文本和实践的分析必须考虑到生产这些文本与实践的历史条件,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是围绕着特定的生产方式被建构出来的,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类型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1)获取生活必需品的特定方式,(2)生产方式操纵者与工人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3)特定的社会制度;c.核心观点是某一社会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该社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形态,并左右着社会可能的发展方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则包括制度和由之而生的社会意识的确切形态,一方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一方面上层建筑反映

23、经济基础,并为后者提供合法性依据)。2.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1)经济决定论:马克思逝世以后,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表达其革命热情,硬生生地将马克思主义简化为某种经济决定论,认为上层建筑的一切表现都只不过是对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这导致龙在对文本和实践进行解读的时候,总要还原到生产这些文本和实践的经济条件上去。(2)恩格斯的解释:尽管经济基础生产了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并不是上层建筑领域内诸多斗争形式的唯一决定因素,占领上层建筑的那些人和制度之间的互动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尽管文化从来不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但却在历史变迁和社会稳定中扮演了行动者地角色。3.引申:马克思主义强调统治

24、阶级由于拥有并控制着物质生产,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控制了精神领域生产的大权,统治阶级总是想方设法将自身的利益呈现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并赋予这些利益以普世价值的形式,将其说成是唯一具有理性和普适性的价值,这就导致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发生。4.启发:若想对文化的文本和实践加以理解和阐释,必须还原到生产这些文本和实践的历史条件中去,并对这些历史条件加以分析,但也不能忽视文化自身的规律,考虑行动者和结构间的微妙互动。二、法兰克福学派1.背景:法兰克福学派得名于1923年在德国莱茵河畔法兰克福成立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33年希特勒上台,社会研究所先后迁至日内瓦、巴黎和美国,1949和1950年社会研

25、究所迁回法兰克福,其学派的形成基本是二战后从美返德的故事。代表人物: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利奥洛文塔尔以及瓦尔特本雅明。2.启蒙辩证法:1944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付梓出版,此书观点堪称后现代主义风行之前,对现代性最为激烈的批判。判定合理化的过程既导向自由和解放,又导向束缚和物化,文明进步必然伴随着退步,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神话到科学,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也包含了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过程,启蒙精神在如今已经转向了与其基本精神相违背的反面。归结起来,他们批判的是以征服、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科学知识万能、技术理性至上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主导文化精神,其核心就是强

26、调韦伯的工具理性即技术理性。启蒙运动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极权主义,这一极权性质在文化工业这一概念上表现的淋漓尽致。3.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文化工业产品的特征是同质化和可预见性,大众文化维护了既有的社会权力,这些商品对工人阶级进行去政治化,使其忘记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放弃政治和经济理想。本真文化的批判功能和协商方式被文化工业剥夺,通过将其变为商品的方式使其失去了说不的勇气,进而贬值。A.霍克海默:大众文化不过是工业社会的快感文化,对于儿童而言,它是用“顺应”的原则替代了臭名昭著的俄狄浦斯情节,个人生活转变为连最细微处也受到管理的常规程序,大众文化使人们丧失了对艺术的理解能力。B.阿多诺

27、:在现代社会里文化丧失了它的批判功能,它已经不能通过抵制形式理性即工具理性来彰显真理,反之日益堕落为商品法则的产物。文化由此一分为二,一面是抵制商业化的高雅文化,一面是追随商品拜物教的低俗文化,这就是文化工业:(1)文化工业反映了商品拜物教的强化,交换价值的统治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优势,具有排斥现实需求或真实需求,排斥可选择的和激进的概念,排斥政治上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作用。(2)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强加给大众的东西,它使大众准备好迎接它却意识不到它是一种强加。(3)文化工业是为大众量身制作的产品,都是有计划在先的,文化工业的过程是一种标准化的过程,其产品就像一切商品那样出于同样的模式,但

28、在表面上却又有一种个性风格,这是虚假的个性化。(4)文化工业不同于大众文化,大众对后者多少还是有所取舍,可文化工业确实空虚、平庸和顺从,大众对其只能顺从,没有反抗的能力。其生产是一个意识形态的过程,这种意识形态巩固了市场和商品拜物教的统治,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伪装而不是实质,从而麻木心灵,强制推行资本主义秩序。C: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人的真实需要:这是创造的需要、独立和自由的需要、把握自己命运的需要,也是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需要。人的虚假需要:物质的需求,不是人的本性,而是由特定社会和利益集团强派下来,施加在个人身上,形成某种消费的欲望,从而压抑人的真实需要。虚假需要的满足是以牺牲不得满足的真是

29、需要为代价的,这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错将虚假需要当成真实需要。这些虚假需要主要是休闲、广告、享乐、消费等等。4.阿多诺的通俗音乐理论(1)文化工业生产的通俗音乐有两个特点:标准化与伪个性化,标准化是实质,个性化是表面。这两个特点归咎于文化工业的拜物教性质,其结果导致听众鉴赏力的退化。(2)使得听音乐成为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枯燥辛苦的劳动使得工人阶级没有精力去欣赏高雅音乐。通俗音乐就像毒品,带给他们刺激,却使他们无法解脱,不断堕落。(3)通俗音乐发挥着社会黏合剂的作用,在消费者心中成功制造出一种对既有权力结构需求的心理适应性。(节奏性顺从和情感)5.本雅明的文化现

30、代性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原先浸湮于宗教仪式和庆典之中,因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灵韵”,即其权威性、独特性、本真性。对艺术的接受有两种不同侧面,一种侧重于其膜拜价值,这是传统艺术(灵韵),一种是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这是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的展示价值从早期的仪式中解脱出来,通过机械复制为大众所共享。因此,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灵韵被打破,更多的人开始认识理解,并接受艺术,大众真正参与到对艺术的接受和欣赏之中。本雅明强调了当代通俗文化的民主潜力和参与潜力,而不是独裁主义的潜力和约束的潜力。6.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评价(除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问题的论述是一种居高临下、对他者的

31、文化指手画脚的话语,与文化与文明传统不同在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是因为群氓文化威胁了文化的标准,使工人阶级去政治化,进而也就成了统治阶级社会权威的卫道士,一切政治改革都成了奢望。缺陷:(1)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限制在意识和精神领域,几乎不具备实践性,理论缺乏实践上的依据;(2)没有看到文化工业的出现和盛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大众文化的口味与标准,未必可以为文化工业事先把握;(3)马尔库塞的真假需求理论缺乏区分真假需求的绝对标准,忽视了大众自己的辨别力;(4)忽视了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并未认清文化标准化到了什么程度。三、阿尔都塞主义阿尔都塞为文化研究作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进行了

32、全方位的挖掘,认为上层建筑并不是对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而是经济基础得以存在的必要的前提,经济基础仍然决定了上层建筑,但这种决定是直到最后一刻才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的定义:1.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套表征(影像、神话、观点和概念)的系统(遵循一套独特的、严缜的逻辑),是使人类体验到自己与真实存在的社会条件产生关联的一种“实践”。通过提供对实际问题的形真实假的解决方案,消弭了人类生活经历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意识形态旨在表征层面上发挥作用,一方面使被压迫的人相信世界是真实的,美好的;另一方面也让统治阶级相信剥削和压迫是必须的。文本是由被呈现出来的东西和缺席的东西共同结构的,若想对某个文本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解读,还要弄清文本背后隐藏的种种假设,即问题域,阿尔都塞通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