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7.88KB ,
资源ID:75806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80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孔繁森故事十则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孔繁森故事十则精.docx

1、孔繁森故事十则精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 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人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一、孔繁森小传孔繁森( 1944.07.161994.11.29) ,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孔子第74代孙。1959年7月考入聊城地区技工学校,1961年7月毕业后应征入伍,1966年9月光荣加中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历任聊城地区技工学校革委会

2、副主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和1988年两次赴西藏任职, 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1994年11月29日,他在赴新疆考察边贸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 50岁。二、寒门才俊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冠县五里墩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五里墩住的都是孔氏后裔,“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传统民风深入人心。孔繁森的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温和柔顺、朴实厚道、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言传身教,成就了孔繁森五个兄弟姐妹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离五里墩不远的地方有一座文庙,也就是旧时祭祀孔

3、子的场所,庙中建有祭祀本地名流的乡贤祠和祭祀政绩卓越官员的名宦祠;堂邑县还有一位名人武训,他兴义学、办教育、乐善好施,深受后人赞扬。这些,都对孔繁森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激励他长大以后做一个办好事、有作为、受人敬仰的人。孔繁森从小爱学习,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义务管理孔繁森陈列馆的孔祥印老人回忆说:我跟繁森是小学同学,六年来一直在一个班里,放学后,我们经常在他家做功课,然后一起割草、干农活。那时他就乐于助人,谁有困难都会帮一把,每当放假,都是他推着地排车帮老师运送行李。1959年7月,15岁的孔繁森考入聊城地区技工学校,被分到电工206班。在班里,他是有名的“三多两难”学生:看的书多,思

4、考的问题多,做的试验多;提的问题难,做的作业难。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同学们也很佩服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从那时起,孔繁森乐于助人的品质就显现出来。学校每月发的1.5 元钱的助学金,他除了花几毛钱买肥皂和学习用具,从不乱花一分钱。有家庭困难的同学吃不饱,孔繁森就不断拿自己的饭票送给他人,自己却时常饿肚子,夜里饿得睡不着,就喝白开水充饥。 他经常帮助同学们洗衣服。尤其在夏天,上实习训练课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出汗多,同学们的衣服脏得快,孔繁森便在同学们休息后,将他们的脏衣服收起来,洗净晾干后再送给他们。对那些独立生活能力差、年龄小的同学,孔繁森更是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老师和同学们提起孔繁森,都

5、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啧啧”赞赏!三、战士本色1961 年夏天,孔繁森从技工学校临近毕业时应征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济南军区警卫营。在部队,他白天训练值勤、参加劳动,先后给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当过公务员,照料过生活难以自理的军区副司令员。晚上他爱看书学习,读得最多的是革命英雄故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方志敏、刘胡兰、杨靖宇慷慨就义,董存瑞、黄继光舍身杀敌,欧阳海、罗盛教舍己救人。这些故事震撼了他的心灵,净化了他的思想,激励着他奋进的步伐,为他后来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部队这座大学校里,他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苦练军事技术,连续8次参加济南军区

6、军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连续6 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孔繁森在济南军区当兵时的老班长臧秀启先生曾深情回忆起那段终生难忘的军旅时光。当时臧秀启的父母都在苏北,家庭条件困难,有一次他收到母亲来信说父亲病重。臧秀启心急如焚,想想自己每个月仅有8块钱的津贴补助,他只能干着急。过了不久,家里又连续来了两封信,说他寄回去的40块钱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给父亲买了药,余下的钱还买了粮食。臧秀启十分纳闷,自己每个月只有8块钱的补助,怎么可能寄回去40块钱呢?于是便让母亲把汇款单据寄过来。直到看到了单子上的字迹,他才明白,这救命恩人原来正是孔繁森。臧老先生说:“是孔繁森啊,他把自己省吃俭用存

7、下来的钱和借来的20块钱都寄回了我家,这才救了我父亲的命啊!”臧老先生用一句话评价孔繁森:他是一个大好人。他做的好事,虽然一桩桩一件件都很平凡,但却平凡得伟人难以匹比,贤达不可及之。他记得班里每一位战友的生日;每天早晨都会早起偷偷把战友们的洗脸盆和牙缸打上水;训练劳累时他会在晚上给战友们打好洗脚水;为了替别人站岗谎称自己没看时间;为了帮新兵打背包拿棉衣,执行紧急任务时自己都没来得及穿棉衣,寒冬里只披了一件大衣、穿了一只鞋子站了一夜。孔繁森平时有个小病小灾从来都不请假。有一次得了肠炎,几乎都要脱水了,他仍然坚持训练,领导强行把他关了“禁闭”,让他休息。而战友们生病时,他经常几天几夜在病房里照顾他

8、们,病在别人身上,疼到他的心里。有一次一个小战士病还没好就偷偷地从医院里跑了出来,小战士哭着说:“我不能再住院了,再住下去,我的病好了,孔班长就熬出病了。”在部队期间,孔繁森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当时部队经常下乡和群众联欢,他总是可以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他还经常去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帮忙干农活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三五块钱给他们。在每次回家休假的十天里,他总是要到队里干上七八天的农活,连工分也不要。孔繁森刚到西藏岗巴县工作时写信给臧秀启说:“这里实在是太艰苦了,全县只有一棵树,既然来了我就要坚持下去,绝不打退堂鼓,决不当逃兵。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这曾是孔繁森最豪迈的

9、誓言,在他走后却成为了总结他一生的挽联。四、义务劳动 1968 年夏天,聊城地区技工学校校办工厂生产CQ6137 车床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战高温夺高产,誓为国家多贡献”的口号成了广大教职工的实际行动。 7月5日一大早,学校广播室的大喇叭响了:“今天铸工车间开大炉,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义务劳。”刚刚转业回到学校工作的孔繁森,听到广播,二话没说,借了件工作服,就急匆匆地第一个来到车间。“小孔”,正在点炉的车间主任张化洲老师傅看到这位精干消瘦的青年,惊喜地说:“听说你感冒了,今天就不要来了,人有的是。”“我年轻,有点小病小灾,好的快。”孔繁森面带笑容坚定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哪能不

10、来呢?”接着,工人们来了,老师们来了,学校校长也来了。车间主任作了简短的安排,劳动就开始了。大家有的抬包,有的浇铸,有的消除洒在地上的铁汁机器的轰鸣声,干活的号子声,奏起了一曲欢快的乐章,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天空,简陋低矮、充满灰尘的浇铸车间温度高达摄氏40度。孔繁森热情高,干劲大,脏活累活险活抢着干。他和另外一个人一组,负责抬角包。为了赶速度,保证浇铸质量,他们两人抬着60多公斤的铁水包小跑似的,穿梭不停。别人劝他换班休息,他不肯。即使勉强换了班,他又抢着接替别人的班,继续干下去。铁水映红了他的脸庞,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啪嗒、啪嗒”砸在地上。铁水烧坏了衣服,灼伤了皮肉,他咬紧牙不吭一声。看到这情

11、景,在场的人无不赞叹又心疼。张化洲师傅用命令的口气喊道:“小孔,我看你脸色不好,快歇会儿,喝口水。”孔繁森没有休息,继续抬包穿梭在人流之中。忽然,他眼前一黑,昏倒在大炉旁的铁板上。大家不约而同地围上来,感动地注视着这位顽强又倔强的小青年,把他抬到了学校医务室。醒来后,他握住校长的手说:“我年轻,有点病好得快。大家快去忙吧,不要耽误生产。”五、一张车票1976年腊月二十六,聊城汽车站内,旅客熙来攘往,行色匆匆,都在急着回家过年。临近中午,一辆聊城开往河北省邯郸的客车旁,人们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一位 30多岁的男同志,方脸大眼,衣着简朴整洁。他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搀扶老人上车,一会儿替行动不便的妇

12、女抱孩子、提行李,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位同志,你看我和老人、孩子出趟门真不容易,老的老,小的小,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帮忙,真该谢谢你。”一位中年妇女专门挤上前对这位男同志说。“这点小事不算什么。”“看你累得满头是汗,赶快休息一会吧。”“不累,不累。”他连声说。直到其他旅客都上了车,他才气喘吁吁地来到车上的六号座坐下。车上的旅客直嘀咕:萍水相逢,助人为乐,不知他是干什么的?发车前10分钟,车站值班站长李保林来到这辆车上检查安全,“哟,孔部长,你这是上哪里去啊?”李保林发现了刚才那位忙上忙下的中年人,高声打着招呼。“我回堂邑老家看老人去。老李,这春运高峰值班,真够辛苦的。”“没什么。孔部长,你

13、打个电话来,提前给你留一张车票就是了,省得排队买票耽搁时间。”“大家都排队,我怎么能搞特殊?”得知他是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繁森,车上的人纷纷把钦佩的目光投向他。“呜”就在这时,一阵哭声从车外不远处传来。李保林快速下车,循着声音来到一位正哭泣的老大娘身边,一打听,原来她从寿张乘车去邯郸看望当兵的儿子,在聊城换车时不慎把车票丢了。当天去邯郸的车票早已售完,再买票只能是明天的了。眼看着当天走不成,老大娘一人在外,举目无亲,着急地哭了起来。这时,在车上听得真真切切的孔繁森从车上挤了下来,认真地说:“老李,咱们都是当过兵的,军人的妈妈就是我们的妈妈。这样吧,我不走了,把座位给这位老妈妈吧。”孔繁森从兜

14、里又掏出两元钱,递给车上的售票员说:“同志,请你给大娘补齐去邯郸的长途票。”刚替老人补完票,开车的铃声响了。车内的旅不不约而同地再次把目光投向车外的孔繁森,不住地点头称赞。那位如愿上车的老大娘把头探出车窗,连声哽咽着说:“好人,好人哪。”车开远了。李保林才想起因让票没走成的孔繁森:“孔部长,你平时那么忙,难得有时间回家看老人,今天无论如何也得让你回去。”几番周折,李保林联系到一辆途经堂邑的货车,随即安排孔繁森搭便车。孔繁森走过来,把票交给李保林:“老李,验票吧,我要上车了。”“这是送货的车,不需要车票。”李保林急忙推让。“不行啊,货车也不能白坐啊!”孔繁森认真地说。多少年过去了,孔繁森交到李保

15、林手中的那张五角钱的硬板车票,在李保林心中越来越清晰,越越越有分量:孔繁森真是一个高尚的共产党人。六、副对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重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拟就的一副对联。孔繁森非常喜欢。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当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党叫干啥就干啥。1979 年 4月,山东省委组织部要派一批干部去西藏工作。当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听到消息后便报了名。他的好友赵建国得知后,当晚就匆匆来到孔繁森的宿舍。“繁森,你30多岁,已经是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了,也算是春风得意你孩子小,妻子体弱多病,老母亲

16、又年逾古稀”没等赵建国说完,孔繁森大就打断了他的话头,激昂地说:“国家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党既然发出了召唤,西藏又缺少干部,我这样年轻的县级干部不报名,难道让组织来点名?让组织费口舌做思想工作?至于西藏自然条件艰苦,生活上不方便,用不着考虑,我不去,别人也得去。人家能吃的苦,我都能吃。再说,谁没有家?我们共产党人,就要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就这样,他坚定慷慨地第一次踏上了雪域高原。1988 年,组织再次调孔繁森去西藏工作,他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这年 10月,孔繁森在济南登车赴西藏的前几个小时,来到赵建国家,向老友辞别。这一次,赵建国没有再讲“劝退辞”。他深深地了解孔繁森:孔

17、繁森是西藏通,更是西藏迷。他心系藏胞,情迷边陲,机会一到,再次赴藏,可谓顺理成章。两位老友小酌几杯,推心置腹地攀谈起来。孔繁森再次给赵建国谈起藏族同胞的纯厚朴实,西藏高原的美丽可爱,开发西藏、巩固西南边防的重大意义,赵建国看到了孔繁森眼中流露出的对西藏的无限神往告别时,孔繁森委托赵建国向一位书法家代求写个条幅,就是这幅对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幅对联,对于孔繁森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件艺术装饰品。他正是对联上道出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他说服妻子儿女,瞒着年迈的老母,两离桑梓,在西藏工作了10 年之久,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事业,献给了藏族同胞,直至在工作途

18、中以身殉职。“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这是孔繁森一生的写照,正如他在党员登记表上写的一段话:“从进藏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为西藏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七、“拥军粪”1979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担任了岗巴县委副书记。这年春节,他没有回家与家中的亲人团圆,而是留在了岗巴与藏族同胞共度佳节。除夕,稀疏的鞭炮声给荒凉的高原小城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孔繁森高高兴兴地到机关家属院,给汉族干部、家属拜年;到附近牧民家里串门,与藏族同胞一起畅叙民俗,心情格外激动。夜深了,孔繁森才回到自己简陋的住处。躺在床上,对老母亲、妻子儿女的思念如海潮般在

19、他心中翻腾起来。一转念,他又想起了驻守在岗巴5000多米高山上的边防战士。过春节了,边防战士一定也像自己一样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新春佳节之时应该去看看他们。大年初一,孔繁森就早早地出发了。县城与边防三连之间隔着雪山,孔繁森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前进,终于,在白茫茫的雪海中看见了边防连的营房。孔繁森兴冲冲地推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火炉里没有火,屋像像冰窖一样寒冷,战士们正默默对坐。战士们看见孔繁森进来,忙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孔繁森握着战士们一双双冰凉的手,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孔繁森责问连长:“过节了,战士们都在挨冻,你怎么不让他们生火取暖呢?”“驻地偏僻,附近可拾的牛羊

20、粪少,连队储备不足,没办法才断火。”连长无奈地回答。孔繁森听了,手一挥说:“你带几名战士跟我回县城。”返回县城,孔繁森指着自己院里的取暖粪说:马上全部运回连队!每年冬天,县里分给每位领导半车取暖粪。把这些取暖粪拉走,孔繁森就要挨冻。战士们不愿全部运走他不多的取暖粪,可孔繁森坚决不同意。“快,装完,我们一起运回连队,好早一点生炉火。”“孔书记,您走了这么多山路,就歇歇吧。”“反正今天我也没别的事。我们一起回去,人多力量大。遇到上不去的雪坡,我们一起推。”孔繁森与战士们一起把粪运回连队,生起火,营房里渐渐暖和起来。战士们心里也涌起一阵阵暖流。从此,孔繁森时刻不忘动员县里的同志节约用粪,挤出一部分送

21、给部队,帮助部队度过严冬。他每次下乡,总要了解取暖粪源情况,并把信息提供给边防驻军。节假日,他还常去部队和官兵们一起捡粪。在孔繁森的带动下,那里的藏族群众自发地为部队运送“拥军粪”,一直坚持到现在。八、一篇未发出的报道1983 年下半年,孔繁森已调回聊城,负责莘县南部7个乡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指挥部设在樱桃园乡。他不要汽车,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走乡串村,天黑了,走到哪个乡便就地住下,和通讯员挤着睡一夜。10月的一天下午 5点钟,暮色朦胧中,孔繁森和工作组的一名同志正骑车赶路,他们要从樱桃园赶去古城处理一起急务。大约走出四五里路,他们看见一位老大娘坐在路旁,怀里抱着个包袱,一脸的愁苦。孔繁

22、森跳下车子问:“大娘,你到哪里去?”老大娘说:“我去古城,没赶上汽车。”孔繁森说:“正好我们也去古城,来,我带着您。”没等老大娘表态,他就连挟带抱地把老人扶上了车后座。一路上,他边走边和那位老大娘拉家常。原来老大娘家住古城三里营,是个烈属,丈夫在抗美援朝时牺牲了。儿子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她常住出嫁的闺女家,今天要回古城老家去看看。孔繁森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动情地对老人说:“大娘,您是烈属,对革命有功。家中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想法帮你解决。”约摸走了10多里路,孔繁森已全身是汗,大口喘着粗气。毕竟是40岁的人了,骑车带人走土路,不是轻松事。陪同的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跟他换换,他执意不肯。老大娘也

23、央求他:“你快停停,让我下来自己走,别误了你们的公事。”孔繁森说:“大娘,我母亲80多岁了,我工作忙,不能守着老人尽孝心。今天能帮帮您老人家,累点我心里也高兴。”一直到三里营村口,孔繁森才把车子停下。孔繁森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把仅有的24 元钱塞到老大娘手里说:“大娘,钱不多,您去买点东西吃。”说罢,扭头骑上车子奔乡驻地而去。老大娘望着他们的背影,不住口地念道:“真是天底下难找的好人哪!”在古城公社处理完问题,已是夜里12点了。孔繁森又把乡党委书记和民政助理叫来,再三嘱咐道:三里营有位老大娘是个烈属,你们了解一下她家有什困难,尽量给予照顾,以后常派人到她家里看望看望,让她能体会到党的温暖。眼见孔

24、繁森这一天的所作所为,陪同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连夜写了一篇新闻稿,第二天一早交给孔繁森审阅。孔繁森粗略看了一遍,笑着说:“一点小事,写什么稿子。谢谢你们的好意,这篇稿子我没收了。”一篇鲜活又有价值的报道,结果没有发出去。九、苍龙村的中秋之夜1989 年中秋节前一天,孔繁森在日喀则开完会,对司机说:“明天,咱们到岗巴县去一趟。”司机不解地问:“去岗巴县干嘛?你又不分管岗巴县的工作?”孔繁森深情地望着远方若有所思地答道:我忘不了那里的亲人们,是那里的父老乡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时,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不畏那里山高路远条件差,3 年时间,走遍了4700 米高原的山山水水、乡乡村村。在

25、一次深入牧区时,他摔下马来,滚落深沟之中,当场昏迷过去。岗巴的群众救了他,连夜把他背到医院。这些,孔繁森怎能忘怀呢?第二天黄昏,经过一天的跋涉,孔繁森来到了岗巴县苍龙村。村民们围拢过来,有的献哈达,有的敬上青稞酒,有的端上酥油茶。孔繁森让老支书格热陪着,挨家挨户走了个遍:看看各家各户的牛羊肥不肥,房子翻盖了没有;瞅瞅被褥新不新,面缸满不满。他记得离开苍龙村时,曾为一位老人打过针,看过病,回山东后,还给老人寄过药,便问:“嘉措老人还在吗?”老支书说:“不在了,去年春上去世的,老人死前还念道你呢!”孔繁森听罢,一阵戚然。接着,他又看望了80多岁的波旺堆老人。老态龙钟的波旺堆,眼睛已不好使了,好半天

26、才认出是孔繁森,哆哆嗦嗦地伸出双手,抓住他的胳膊:“啊,孔书记啊。”激动地流下眼泪来。10 年前,孔繁森给老人看过病,送过奶粉和白糖,看到老人还健在,还能捻牦牛线编绳,还能干拍牛粪饼一类家务活,心里很高兴。孔繁森抓住波旺堆老人的双手,轻轻摇着:“阿爸拉,祝你健康长寿!”当晚,孔繁森和老支书格热聊起来。他们从村里现状谈到未来发展规划,从教育谈到村办企业,从医疗保健谈到创办敬院院,孔繁森据此写出了一份苍龙村发展规划方案,竟然通宵未眠!天色微明,孔繁森准备赶路了他怕乡亲们知道了都来相送。闻讯的老支书格热和老伴追到村口:“孔书记,我这两只老母鸡你一定要带走。你为俺苍龙村办了这么多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感激

27、您啊!”说着,格热老人的热泪在脸上流淌。孔繁森也泪花闪烁:“格热,我还会回来看望你、看望乡亲们的!你我都是党的人,为老百姓办点事,是咱共产党员的本分,你的心意我领了,礼,我绝对不收!”十、“我陪你娘儿俩逛逛拉萨”1989 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从拉萨出发了两个小时后,一辆吉普车停在了墨竹工卡县子贡乡的两位孤寡老人门前。孔繁森提着一大包点心、罐头、水果,携妻带女走下车:“波拉,姆拉,我看望您老人家来了!”两位 70多岁的老人颤颤巍巍迎出来,拉住孔繁森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我说孔市长要来,这不来了!”他看到两位老人衣服单薄破烂,波拉赤着脚,连双袜子都没有,就先脱下自己的褂子,又脱下脚上的袜子交给老

28、人。转过身来,对妻子说道:“庆芝,把你这件褂子也脱给姆拉吧,回去后,我给你买件好的!”妻子苦笑着脱下外套送给了姆拉。本来那一天,是孔繁森许诺妻子、女儿转一转拉萨,看一看雄伟的布达拉宫。娘儿俩初上高原探望久别的亲人,已经两星期了,孔繁森根本没有时间陪她们,只好想了这么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又是一个星期天。一大早,孔繁森便和妻子一块剁肉、剁菜包包子,一连蒸了两锅后,又让妻子蒸了一锅馒头,“今天,我领你们娘俩串串门去。”“这里还有啥亲戚吗?”妻子和女儿你看我,我看你,感到莫名其妙。孔繁森借了三辆自行车,车把、车后座上大包小篮里装满了包子和馒头,一家人便向市区外20多里处的堆龙德庆敬老院奔去赶到敬老院

29、时,包子和馒头还热乎乎的呢!老人们吃着孔繁森送来的三鲜肉馅的大包子和喧腾腾的热馒头,一个个泪花闪闪。孔繁森又拿起照相机,让妻子女儿和这些老人合影留念。直到妻子和女儿离开拉萨,他也没抽出空来她她们逛逛著名的帕廓街,气得女儿埋怨他:谁的爸爸像你啊?妻子也含着眼泪,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不过她永远不会忘记丈夫那亲切的话语:“我陪你娘儿俩逛逛拉萨。”十一、“大孝子”孔繁森孔繁森是聊城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第一次援藏期间,他时刻惦记着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好在两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到内地以后,不管是在莘县还是在聊城工作,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特别是1982 年他老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孝心更加强

30、烈。官当得越大,他越懂得孝敬年迈的母亲。他经常用手推车推着老母亲在东昌湖边散心;给老母亲洗脚、擦背、端屎端尿的事,只要他在,就不让别人干;老母亲吃剩下的饭,他一看见就端过去一口一口吃完。二次援藏,他着着实实是瞒着老母亲的。那年,孔繁森的母亲已是87岁高龄了。孔繁森在即将登上去西藏的路程时向老母亲告别。他一边为神志清楚的老母亲梳头,一边琢磨着对母亲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是开会,路很远,要过许多河,翻许多山。”老母亲说:“不去不行吗?”孔繁森说:“娘,是公家的事,不去不行!”老母亲说:“公家的事误不得,你去吧!多带些衣服和干粮,路上不要喝凉水。”这时候,孔繁森哽咽着不知道该对母亲说些什么一下子

31、跪倒在老母亲膝下,抱着母亲。他清楚,这一别很可能再也见不到老母亲。哽咽着只说了一句:“娘,您自己多保重”便痛哭失声。1993 年除夕之夜,孔繁森在慰问完各族干部以后,回到宿舍已经深夜了。他一个人走到院子当中,面向东方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为亲人、为老母亲祝福。直到通讯员小梁知道了,才把他拉到屋里。这时,孔书记的衣襟上泪滴已结了冰。第二天,小梁哭着向桑珠才旺副书记汇报了这一情况。就在这个除夕之夜,孔繁森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忆昔去年节,举杯齐度年。今日来边关,独弹心中弦。但见一抔(pu)土,思乡伤心肝。伤心复伤心,不忍珠泪弹。孔繁森不仅自己敬老爱幼,还经常教育别人,他常说:“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不能打交道。”在阿里,孔繁森最爱唱的歌是:“说句心里话”每当他唱到“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时,声音就变了,唱者饱含深情,听者无不泪如泉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