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1.88KB ,
资源ID:7565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65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与教育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与教育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docx

1、课程与教育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 作者: 日期: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学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承担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4、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

2、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5、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2、课程与教学管理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对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取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

3、公共选修课。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1、学位课程(23学分)(1)公共课程:8学分(2)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3)专业课程:9学分2、非学位课程(10学分)(1)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 (2)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 (3)公共选修课程: 2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1)科研成果 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其他成果 1学分(2)学术报告 至少听6次、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1学分 4、实践活动(2学分)(1)教学实践 不少于36学时 1学分(2)社会实践 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1学分5

4、、补修课程(不计学分)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培养计划表。五、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研究生必须参加相关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考核成绩记入成绩总表,并归入研究生本人档案和学位档案。1、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考核标准要科学,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考试内容能确实考核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2、课程考核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

5、、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结合等形式。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方式要包含闭卷考试形式,且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能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考查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在开课后两周内提出,并报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审批。3、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非学位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统一部署,各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学位公共课和非学位公共选修课的考核由研究生处和有关教学单位共同组织。学位课程的考试时间每科不能少于2小时。4、考试和考查成绩应按百分制评定,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考核成绩可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学位课程达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60分为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学分,否则不

6、得学分。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应重修。同一门课程重修不得超过1次。5、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部)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6、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开除学籍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研究生处批准后,可重修1次。其他具体规定见学校有关文件。六、培养环节1、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导师组要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

7、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须经学位点负责人审核、院(部)领导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行。2、中期筛选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考查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由课程学习阶段转入论文写作阶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筛选过程中,对不能按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不到中期筛选要求的研究生,应进行淘

8、汰或分流。中期筛选应在第四学期初进行,4月中旬前完成。3、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资格申请第六学期4月份,毕业研究生要向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将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全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任务的研究生方可取得论文答辩的资格。经毕业资格审查合格者,方可获得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七、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确保培养质量。2、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课堂教授、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社会调研与参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3、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4、因材施

9、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个性。5、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6、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研究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把握本学科发展与研究动向。7、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采用考试、考查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等形式,准确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8、按照学校规定做好中期筛选、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八、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1、在第3或第4学期分别安排36学时的本科教学实践;2、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3、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开展基础教育实践调研,每年至少1次

10、。每年至少撰写1篇研究报告。九、学术活动1、积极参与院系和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2、学习期间参加1-2次相关的学术会议。3、学习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独立或首位至少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且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方可达到学位要求。4、在读期间,累计听取学术报告10场以上,给本科生或研究生至少做2次学术报告,并有相应记录。十、毕业(学位)论文工作1、开题: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四月底以前,确定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拟定相应的论文写作计划,开始论文写作。提前修满学分者,可提出提前开题申请,经研究处批准后,可随上一年级进行论文开

11、题。毕业论文从通过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应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否则,将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延期授予学位。2、中期论文检查:研究生论文撰写期间,导师及导师组根据写作计划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指导,确保论文质量。中期论文检查须在12月份完成。3、论文答辩: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时间满一年,第六学期四月份完成论文写作并打印成册,五月下旬作好答辩组织工作。4、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规定按聊城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达到学位授予各项要求者,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十一、毕业(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与不足,在此

12、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学位论文题目。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学术价值或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新的见解。2、论文开题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并经有关专家论证,经正式开题后进一步修订确定。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所选题目目的和意义、比较系统和清晰地介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进展的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内容框架、核心观点、创新环节、疑点难点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开题通过后,原则上不允需变更题目。确需变更者,需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并重新开题。3、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

13、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方法和观点,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论文中期检查,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图表、计量符号、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十二、文献阅读为了开阔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学术水平,研究生除了学习学科课程外,还应围绕所开课程阅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本专业研究生阅读书目见后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教学计划表课 程类 型课 程编 号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 注学位课程公共课0002000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4、选读270一考试0002000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36二考试00010001第一外国语基础英语3216一、二考试00010002专业英语140三考试基础课程00400001教育心理学专题研究354二考试00400002中外教育史354二考试专业课00400003教育学原理354二考试00400004教育研究方法354一考试00400005课程与教学论354三考试非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00400006课程理论发展研究236三考查00400007教育哲学236三考查00400008中外教育名著选读236三考查00400009教学设计236三考查00400010教育管理学236三考查00400

15、011课程管理专题236三考查00400012教育社会学专题236三考查公共选修课00010005应用英语254二考试00010006英语听说254二考试00010007英语翻译与写作254三考试00010008日语(二外)272二考试00030001计算机应用与技术254三考试跨专业选修课00400301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进展236一考查00400307学校心理学研究236三考查00400203发展心理学236二考查必修环节00040001学术活动科研成果1一至六考查00040002学术报告1一至六考查听6次做1次00050001实践活动教学实践136三至四考查00050002社会实践1一至

16、六考查完成1篇报告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补修课程00400016普通心理学54一考试00400017外国教育史54一考试00400018现代教育技术54二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阅读书目序号书目名称(作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或期刊名称、主办单位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钟启泉总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后现代课程观、比较课程论、理解课程、教学原理、教学机智,教育科学出

17、版社,2002年版。3.钟启泉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流派研究、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裴娣娜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课程知识问题的哲学审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5.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6.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7.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8.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9.美比彻姆著,黄明皖译:课程理论,人民

18、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0.美麦克尼尔著,施良方等译:课程导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1.李定仁主编,教学思想发展史略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2.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3.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4.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5.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6.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17.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

19、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9.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赫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1.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2.汪霞著: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3.美奥恩斯坦等著,柯森等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4.丁邦平著:国际科学教育导论,陕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5.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6.汪霞著: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上

20、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7.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8.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概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29.桑新民主编:学习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0.桑新民等著:教育哲学对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1.加涅著: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32.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3.巴拉西尔斯等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4.尹俊华等: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5.Walter Dick等著: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6.Robert Heinich等著:教学媒体与技术(第七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说明:以上参考书目不包括各专业方向导师指定的书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