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科学导论复习环境科学导论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复习 第一章 1.环境的概念,类型 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环境的特性: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研究对象: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思想方法论:整体,系统,综合,复杂 第二章 一、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1.大气圈:物质组成(1)恒定组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等组成(99.96)。(2)可变组分: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
2、变化。(3)不定组分: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非常大,如尘埃、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它们一是来源自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地球大气富含氧气是生命活动的结果,而它对于生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等;对人类的意义:调节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 2.水圈 人类对水圈的影响:(1)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2)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大坝,河流渠道化(3)环境问题:水资源匮乏、水质恶化 3.岩石圈 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 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3、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4.生物圈 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对人类价值:健康营养物 主要问题:物种锐减 土壤圈:土壤圈是以上四个圈层的交界面,是联系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的枢纽 功能: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还具有稳定自然系统的功能(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和自净功能)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污染 3、自然环境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1)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做循环式运动(2)物质循环过程中将发生多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等方面
4、,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 能量流动的三个基本过程:能量固定过程、分解还原过程、储存与矿化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性、递减性、变动性 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量庞杂、信息来源广、信息的性质、形态以及内容丰富 信息传递类型:4、自然环境的规律 5、地带性规律 地带性:自然环境要素(如温度、压力、物质含量等)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呈现出随纬度、经度等发生变化。分类: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第三章 1、人工环境的概念、类型、特点 概念: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
5、成的环境体系。特点:(1)人类作为引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满足不同需求,人类智慧再创造)(2)人工环境的多样化(起因于需求多样性)(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人工化程度越高、自然环境比例越低,环境系统越脆弱)(4)环境污染严重(5)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增多 二、若干典型的人工环境:城市、乡镇、农村 1.城市:概念: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形成的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人类占绝对优势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特点:(1)人口数量和密度大(2)有特殊的城市景观(3)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具
6、有明显的空间尺度特征(5)城市环境限制因子众多,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城市化特点:发展迅速、国际化、连绵化、郊区化、与社会两极化 城郊过渡带:概念:是处于城市和郊区的过渡地区,依托靠近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城市发展带动郊区经济发展的区域 环境特点:城市系统与乡村系统的交错地带,缺乏严格的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薄弱,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道路:总量控制,精心规划,严格管理,层层落实 2.乡镇 概念: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中国行政区划最低建制,处在城乡融合的交汇点,兼
7、有城乡两种环境特点 环境特点:(1)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多样(2)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尽合理,存在布局混乱的现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致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3)管理薄弱,难以控制环境污染 3.农村环境特点(1)存在耕地、草原和林地退化,水土流失、侵蚀等现象生活生产方式不尽科学,致使环境质量恶化。(2)资源和废物交流不平衡,加剧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农村发展,并使农村贫困化。第四章 1、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2、人类活动与环境危机 1.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方式与目的:利用并改造自然资源与环境,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 表现:向自然界索取有用物质,生
8、产“服务”,并将产生的废弃物返还给环境.实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直接后果:干扰原生环境,形成环境影响,又称环境负荷 过程积累:人口剧增,活动加剧,资源使用量和废弃物量逐年急增,环境负荷增大 间接后果:当环境负荷超过自然界自净和调节的阈值时,就会威胁到自然系统的基本完整 性和稳定性,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2.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3、环境与人类健康 第五章 1、全球变暖 二、臭氧层耗竭 三、酸雨危害 四、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五、环境安全 第六章 1、环境伦理历史发展 2、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最小伤害原则、比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分配公平原则、公正补偿原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