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81KB ,
资源ID:75546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54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土资源宣传教育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土资源宣传教育资料.docx

1、国土资源宣传教育资料国土资源宣传教育资料一、国土资源概况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和资源性产品生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成功地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矿产资源为全社会提供了95%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又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矿产品的阶段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与矿产资源中长期供应不足并存。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所需的耕地资源,确保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土地基本国情我国国土辽阔,总

2、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4亿亩。其中,耕地14.9亿亩,占10.4%;宜农荒地约5亿亩,占3.5%;林地约18.3亿亩,占12.7%;宜林荒地约11.7亿亩,占8%;草地42.9亿亩,占29.6%;南方草山、草坡约6.7亿亩,占4.6%;内陆水域约4亿亩,占2.68%;沼泽地1.7亿亩,占1.1%;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沙质荒漠、戈壁、石山等合计约为29.4亿亩,占20.6%;城市交通和工矿用地为10亿亩,占6.8%。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少。我国的国土总面积虽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2亩,只及世界人均数的1/3

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47,美国的1/4。从土地利用结构看,耕地、林地、牧草地比重少,人均面积少。世界总土地面积中,农、林、牧用地占63.3%,而我国只占47.8%。世界人均耕地为4.52亩,林地为13.6亩,牧地为10.37亩;我国人均耕地为1.41亩,林地1.8亩。这表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土地资源十分贫乏。山地多于平地,耕地比例小。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仅占3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74个国家的1986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和永久性农作物用地,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30%,在世界各国中居第67位。在全世界2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

4、中,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仅高于日本、孟加拉国,居第24位。我国以占世界6.8%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21.8%的人口。这说明我国农业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说明我国耕地的人口承载力已逼近极限。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土地承载力大的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人地矛盾更紧张。后备土地资源有限。我国农垦历史悠久,质量好的土地资源绝大多数已被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小。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后备资源中,宜垦地约为5亿亩,其中质量较好的宜

5、农土地只有2亿亩,近期最多只能开垦出1亿亩耕地,难以改变我国人均耕地少的现状。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列第88位。长江、珠江和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雨量丰裕的地区,耕地仅占全国的36%,黄河、淮河及其他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其流域地区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63.7%。我国处于季雨地带,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使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趋尖锐。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受水土资源不平衡因素制约。2、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

6、47%。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化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19861995年,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灾害损毁的

7、耕地有7000多万亩。二是非农建设占用,造成耕地永久性流失。19972003年,统计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达1亿亩。由于客观原因,上述数字低于实际占用耕地的数量。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受“地大物博”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还不够,对耕地减少带来的危机感、紧迫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地方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工轻农,以牺牲耕地去追求暂时经济发展的问题,以致使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人地矛盾日趋严重。我国要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目标,必须确保耕地总量平衡。据对交通、铁道、水利

8、、民航、地矿、煤炭、石油、电力等部门的调查,预计今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占用耕地约3000万亩。而且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人地矛盾也更为尖锐。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粮食第一消费大国。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据预测,今后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000亿公斤;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14亿,粮食需求量将达5550亿公斤;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时,粮食需求量将达6400亿公斤。我国如此巨大的粮食需求只能依靠我们自己解决。中国粮食一旦出了问题,

9、后果将十分严重。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在今年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条明确:“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而从法律上将保护耕地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被共同列为我国的三项基本国策。(二)矿产基本国情我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水气矿产3种。全国可更新的地下淡水资源量为8700亿立方米/年,微咸水200亿立方

10、米/年。地下淡水开采资源为2900亿立方米/年,微咸水开采资源130亿立方米/年。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部分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较多;中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很大;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1、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2、大宗支柱性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另一些用量不大的矿产则具有较强竞争力。3、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

11、于西北和华北;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重要;磷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钨、锡、锑等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桂、滇等省(区)。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4、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北方相对贫乏。占全国三分之一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别为1125亿立方米/年和430亿立方米/年,各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左右。全国地下水开采近1029亿立方米/年。北方是我国地下水开采量和开采强度最大的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低,尚有潜力。(三)国土资源管理基本情况1999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

12、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狠抓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实践证明,中央确定的国土资源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1999年由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国建设占用耕地比上年略有增加,但由于实行占一补一政策和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增幅较大,补充耕地是建设占用耕地的2倍。实现占补平衡的省(区、市) 由17个上升为24个。土地管理秩序和矿业秩序进一步好转。通过加强执法,乱批滥占耕地、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势头得到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特别是非法占用耕地案件明显减少。由于采取有力措施,狠

13、刹土地未批先用的歪风,建设用地项目未批先用问题明显好转。31个省(区、市)如期实现矿业秩序全面好转。宏观调控得到改善和加强。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31个省级规划和64个市级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市 (地)、县、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已陆续批准实施。1999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实施效果良好,有效地控制了建设占用耕地。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展顺利。国土资源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思路已经形成。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新机制逐渐形成。各地大力培育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探矿权、采矿权的依法出让、转让,有偿使用方式更加完备,有偿

14、使用比例逐步上升,市场信息公布制度逐步建立,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公益性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得到加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全面启动,一些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取得初步成果,65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全面展开,以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的西部地下水勘查工作得到加强。二、我市国土资源情况(一)我市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点是:1、全市耕地面积总量较少,人均水平相对较低。我市现有耕地23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仅192万亩,人均耕地0.55亩,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最低。2、全市各类用地分布基本上适应农、工、商、贸各业发展的需要。全市山丘117.3万亩,水域225.3万

15、亩,山丘与水域面积占全市47.7%。耕地和水域是本市的二大地类,二者面积之和为462.3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4.4%左右。广袤的平原适宜于粮、棉、油、桑、果、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辽阔的水域适宜于航运和水产养殖和水生种植业的发展。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总面积的14.45%。这反映了本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的社会经济特点。林地、园地居第三位,占全市总面积的11.85%,主要分布于太湖沿岸和宜兴丘陵山区,是本市林、茶、果、桑多种经营的生产基地。交通用地,随着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地面积增加较多,且呈继续扩大之势,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3、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高。从已利用土地

16、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看,本市的土地利用率较高,全市土地利用率为98.9%,未利用土地面积仅为1.01%。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统计,每亩土地的两项指标分别超过3.27万元和5.02万元。4、土地后备资源外延开发空间不大,内涵深度开发尚有潜力可挖。主要指是全市尚有200余万亩“四低”(低产耕地、低产园地、低产林地、低产水面)、“四荒”(荒山、荒地、荒滩、荒水)地,这是本市土地利用深度开发的主要方向。5、庭院资源面广量大利用率高。目前本市农村各类庭院资源面积约有53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38万亩,已利用面积33万亩,占庭院资源可利用面积86.5%,分布在约70万个农户中间。利用方式已由

17、过去单一的、平面的、粗放的向综合型、立体型、集约型转化。从事的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多种类型,资源利用率较高。目前尚有5万余亩庭院资源可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开发。目前我市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耕地、粮田面积锐减,土地形势较为严峻。建国以来,全市共减少耕地73.89万亩,人均减少0.75亩,减少粮田64.26万亩,人均减少0.6亩。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一是乡镇工业和自然村庄分布过于零乱,用地量过大。据统计,我市自然村庄的人均占地超过170平方米。二是土地利用的优势尚未充分挖掘。我市有自然丘陵和自然水域,而一些地方并没有利用这种优势,如沿山地区未很好利用山坡地进行非农

18、业建设。3、用地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现有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尚未得到全面挖掘。在城镇现有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相当部分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产出率较低。4、违法用地、浪费土地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在土地利用上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违法占用耕地、非法买卖土地,以求一时的经济发展。无锡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我市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 1999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确定了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垦复耕开发工作。今年,无锡市政府坚决贯彻国务院深

19、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精神,提出积极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集约用地水平等十条措施;加强对矿山宕口、砖瓦窑业、农村村庄的整治,实行土地复垦复耕面积与建设用地计划置换政策;强调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土地管理工作,并要求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及领导干部轮训学习的必修课程。(二)我市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市目前已探明矿产资源28种,其中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以粘土矿、石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为主,且储量小,品位低。在已探明的储量中,粘土矿以陶土为主,约5000余万吨,石灰岩17亿吨,大理岩5000万立方米,石英砂岩1.6亿吨。我市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是:1、内矿产资源资源种

20、类相对较少,可供开采的除建筑石料外,仅有少量石灰岩、陶瓷土、大理石,煤、泥炭等燃料资源因多种原因均已停采。经过历年的找矿普查工作,已发现铁、锰、银、多金属、石英砂岩、粘土矿、石灰岩、大理石、陶瓷土、煤和泥炭等2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小、品位低。2、金属矿方面,有铁、锰、铜、铅、锌、锡等10种,铁、锰等矿种均已进行多次普查评价,并多次进行开采,但因矿石量枯竭或因开采条件困难,均已停采。3、非金属矿产方面,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白泥、甲泥、紫砂泥、嫩泥、瓷石、瓷土、耐火粘土、石英砂岩、黄铁矿以及沸石、磷矿、重晶石、耐酸耐碱石材、铸型粘土、铸石等,其中石灰岩、大理岩、各类“泥”矿等普查勘探的大中型

21、矿区几乎都已开采利用。4、能源矿产方面,煤炭、泥炭等在本区已停止开采。另外在浅层天然气资源方面,根据水溶烃测试数据,可以圈出江阴申港、利港水溶异常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蕴藏在全新统、中下更新统的海侵、湖相砂岩的夹层内,其分布与古海岩或古河流入海、入湖的河、湖、海三角洲密切有关。无锡市地处苏南经济带,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虽具备较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理条件,但资源较为匮乏,城市建设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现在开采的各种矿产资源以建筑石料用砂岩、石灰岩(主要用于建筑石料、水泥、制灰等)为主,主要满足本市发展的建材行业、城市建设等的需要,采矿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极小。宜兴市是我市重要的建材基地,

22、矿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较大,因此,采矿业是我市限制发展的行业。2001年8月以后,我市认真贯彻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精神,全面整治全市矿业秩序,加大开山采石企业的关闭力度,近两年来,全市已关闭矿山212家,宕口300多只,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了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平面复垦整理7000亩,边坡绿化12万平方米,已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三、国土资源展望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

23、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建国50年来国土资源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资源安全供给影响较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是我国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走科学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国土资源事业事关国民经济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上来。二是继续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切实保护好国土资源。三是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国土资源。四是加强领导,依法行政,确保国土资源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同时呼吁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土资源保障系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