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6.25KB ,
资源ID:75470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470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喀斯特地貌相关研究文献.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喀斯特地貌相关研究文献.docx

1、贵州喀斯特地貌相关研究文献 贵州喀斯特地貌相关研究文献 一、查询文献资料目录国内:1 龙健,邓启琼,江新荣,李阳兵,姚斌.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能力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5(12) 2 吴秀芹,蔡运龙,蒙吉军.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以贵州省关岭县石板桥流域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04) 3 龙健,江新荣,邓启琼,刘方.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J. 土壤学报. 2005(03) 4 邓培雁,屠玉麟,陈桂珠. 贵州省水土流失中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值J. 农村生态环境. 2003(02) 5 苏维词.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

2、性及其生态整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06) 6 杨明德,梁虹. 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的旅游评价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7 刘强,刘嘉麒,贺怀宇.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源与汇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04) 8 万国江,白占国. 论碳酸盐岩侵蚀与环境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J. 第四纪研究. 1998(03) 9 陈履安.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J. 贵州地质. 1998(01) 10 朱安国.山区水土流失因素综合研究J. 贵州环保科技. 1996(03) 11 莫彬,曹建华,徐祥明,申宏岗,杨慧,李小方. 岩溶石漠化演替阶段土壤质量退化的预警指

3、标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3) 12 周忠发,黄路迦,肖丹. 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J. 贵州地质. 2001(02) 13 黄代民,陈效民,李孝良,周炼川,夏雯,崔晨.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3) 14 喻劲松,梁凯. 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环境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03) 15 黎遗业,覃朝膺.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16 姚长宏,杨桂芳,蒋忠诚.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及其生态治理J. 地质科技情报. 200

4、1(02) 17 张苏峻,刘福权. 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与治理J. 广西林业科学. 2006(02) 18 周国富. 我国南方岩溶山区环境特点及对道路工程水土保持的影响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19 刘波,岳跃民,李儒,王克林,张兵,童庆禧. 喀斯特典型地物混合光谱与复合覆盖度关系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9) 20 杨传明. 广西岩溶石漠化变化规律及强弱程度遥感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03(02) 21 赵中秋,后立胜,蔡运龙.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J. 地学前缘. 2006(03) 22 龙健,李娟,汪境仁,李阳

5、兵. 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过程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2) 23 李阳兵,王世杰,谭秋,龙健.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地球与环境. 2006(03) 24 李阳兵,王世杰,魏朝富,龙健. 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剖析J. 热带地理. 2006(04) 25 李阳兵,王世杰,魏朝富,龙健. 贵州省碳酸盐岩地区土壤允许流失量的空间分布J. 地球与环境. 2006(04) 26 房小晶,叶森,孙超.贵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08) 27 戴礼洪,闫立金,周莉.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生态环境

6、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28 徐燕,龙健.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01) 29 刘方,王世杰,刘元生,何腾兵,罗海波,龙健.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生态学报. 2005(03) 国外:1 Pan GX,Tao YX,Sun YH,et al.Some features of carboncycles in karst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epikarstif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1997 2 Frostegard A

7、,Tunlid A.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iomass and activ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from two soil types experimentally exposed to different heavy metal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1993 3 Zhu Z D,Wang T.Trend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rehabilitation in China. Desertification

8、 Control . 1993 二、相关的有价值资料的摘抄1、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问题与对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李娟,龙健,李阳兵摘要:贵州喀斯特(岩溶)山区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6个方面总结岩溶山区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指出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应着重于土壤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岩溶山区土壤与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稳定性及岩溶生态系统中土壤储存、转化和运输功能等3个方面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岩溶山区土壤环境问题战略对策与治理途径。2、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 徐燕,

9、 龙健; 摘要: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壤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缓解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大面积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极差,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3、贵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房小晶; 叶森; 孙超; 摘要

10、:介绍了贵州喀斯特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贵州喀斯特生态旅游的构想。4、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退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生态环境评价安徽农业科学 戴礼洪; 闫立金; 周莉;摘要: 探讨植被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地区,按照植被退化程度的不同,对森林、灌丛、荒草地3种类型分别进行采样,筛选适合的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退化,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毛管孔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

11、少,土壤环境向旱生、贫瘠方向演变。以喀斯特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等指标定量评判土壤质量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3个等级。结论植被退化度越高,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明显。5、喀斯特土壤水分变化研究地球与环境 程星; 於芳; 摘要: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生态变化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岩溶地区。土壤含水率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含水率的高低可以间接影响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的保护有很重要作用;其次是对岩溶地区生态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壤含水率的实测着手,探索了土壤含水率与植被类型、土壤厚度等

12、方面的关系, 揭示了喀斯特土壤含水率的发育特征与时段变化规律,从而对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6、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学报 刘方; 王世杰; 刘元生; 何腾兵; 罗海波; 龙健;摘要: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提高了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能 ;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垦殖率增加 ,引起土壤质量明显退化 ,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强度和速度。石漠化区土壤有

13、机质、物理性粘粒、有效氮磷钾含量与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 3个等级。7、贵州喀斯特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摘要: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乔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丛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草丛,但优越的气候条件仍保持了该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密度先增加后下降,群落高度和盖度随环境退化降低

14、明显,形成稀疏植被覆盖的荒漠景观;小生境的恶劣程度随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起源方式受干扰的影响较大;土地生产力的衰退是以乔木树种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群落生物量急剧减少,变动幅度为41.1340.206t/hm2。退化过程中植被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植被退化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标志。8、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生态整治中国环境科学 苏维词摘要: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通过对人口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本特征,

15、探讨了喀斯特脆弱环境形成的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的影响机理,根据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9、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山地学报 李孝良,陈效民, 周炼川,吴广凤摘要: 通过采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样品,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各组分含量中胡敏素富里酸胡敏酸, HA /FA 一般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的趋势。(3)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 剖面层次上各有机质组分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均表现出表土层底土层, 山区不同部位上表现

16、以山坡中下部有机质含量最高, 而以山顶最低, 且 FA /HA 表现出从山顶到山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喀斯特地区土壤土壤有机碳、酸碱度、碳酸钙、 容重、非晶形氧化铝、颗粒组成、有效磷与土壤有机碳组分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土壤有机碳和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主要因素。10、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 李阳兵, 侯建筠, 谢德体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出露广泛, 土壤和植被是其岩溶生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要素。综述了西南岩溶区的土壤形成与演化、植被生态特征与演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理论, 指出岩溶生态重建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

17、后,对西南岩溶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3、文献资料的成果分析1、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标题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作者 李孝良、陈效民、周炼川、吴广凤 观点)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各组分含量中胡敏素 富里酸 胡敏酸, HA /FA 一般 潜在石漠化 轻度石漠化 中度石漠化的趋势;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 剖面层次上各有机质组分胡敏素、 富里酸与胡敏酸均表现出表土层 底土层, 山区不同部位上表现以山坡中下部有机质含量最高, 而以山顶最低, 且 FA /HA 表现出从山顶到山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喀斯特地区土壤土壤有机碳、酸

18、碱度、碳酸钙、容重、非晶形氧化铝、颗粒组成、有效磷与土壤有机碳组分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土壤有机碳和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主要因素;提纲介绍研究地区自然概况:研究地区具体位置、气候、土壤、植被及土壤性质研究方法:取样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样地分析土壤性质的测定数据处理A、取样:在研究区典型地段选择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 (表 1), 按发生层取样, 每个样点重复三次。样品取回后风干磨细后分别过 1mm和 01149mm筛备用B、土壤性质的测定: pH 值采用酸度计法 (水土比 2、5:1); 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容重采用环刀法; CaCO3采用中和滴定法; 土壤颗粒组成采用吸

19、管法, 国际制分类; 土壤有效磷用O lsen法测定; 土壤非晶形氧化铝用酸性草酸 - 草酸铵浸提 - 氟化钾取代 - EDTA容量法C、土壤有机质组成测定:熊毅 - 傅积平改进法D、数据处理:一般线性模型中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Excel 作图;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分析结果:a) 有机质组成以胡敏素最高, 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6、9 % 89、8 %, 其次为富里酸,约占有机质总量的 8、0 % 36、0 % , 而以胡敏酸最低, 仅占有机质的 2、2 % 8、8 % 。b) 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有机质组成有明显差异, 土壤中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均表现出未石漠化 潜在石漠化 轻度石漠化

20、 中度石漠化的趋势, 同比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 HA /FA 值, 森林和灌丛覆盖下的未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壤的HA /FA要低于草地覆盖下的轻度石漠化土壤, 而人为活动剧烈的中度石漠化土壤HA /FA 最低, 仅为 0、17 0、07 。c) 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分布不同, 随剖面层次加深, 有机质组分表现出降低趋势, 而山地不同部位则表现出山坡中下部土壤有机质组分含量最高, 向两端呈递减趋势, FA /HA 值从山顶到山脚呈递增趋势。d) 土壤有机碳、 酸碱度、 碳酸钙、容重、 非晶形氧化铝、 颗粒组成有效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组分密切相关,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依据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 (表

21、 1)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的基本性质测定结果(表2)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分析(表 3)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有机碳组分(图1)喀斯特土壤富里酸剖面分布(图2)喀斯特土壤胡敏酸剖面分布(图3)(7)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质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见图 5)2、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监测结果简报标题 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监测结果简报作者 彭 韬、杨 涛、王世杰、张信宝、陈 波、汪进阳 观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流失相对非喀斯特地区非常小并主要受到地表径流量和产流机制的控制;暴雨的降雨特征将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土壤流失的显著性差异, 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条件影

22、响, 稀疏灌丛、坡耕地和复合植被径流场,地表径流和悬沙产沙量变化显著;各类型坡地次降雨土壤流失也受到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 降雨强度大, 历时短的暴雨极易致使发生土地退化现象的稀疏灌丛坡地和坡耕地产生大量土壤流失;前期降雨会明显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产生, 并加剧喀斯特坡地的土壤流失;提纲介绍研究地区概况:研究地区经纬度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及土壤性质研究方法:取样:在研究区内喀斯特坡地上, 根据土地利用特点和植被条件, 选择了幼林稀疏灌丛、坡耕地、灌草地、火烧迹地、复合植被等 6 种西南岩溶坡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 依山势建立了6个面积不等, 坡度基本相同的全坡面大型径流场;收集方法:

23、径流场周围用20cm高的水泥围墙围住, 每个径流场下端出口处修建了形状规则的分流池以收集每次降雨后的径流和泥沙;检测方法:每次降雨后, 量测径流池的水深, 计算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径流深; 搅拌沉沙池, 取500ml溶液,过滤风干后称重, 求算径流的平均悬沙浓度, 再根据径流量, 求得次降雨的悬沙产沙量。另外, 每次降雨后,收集沉沙池的全部泥沙, 风干称重求算, 测定了稀疏灌丛、 坡耕地和复合植被 3 个径流场的全沙产沙量(土壤流量) 。降雨量分别由火烧迹地和稀疏灌丛径流场旁的 HOBO 微型气象站长期连续自动记录,通过自动记录的数据分析每次降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和降雨持续时间;结果:A、土壤流失量

24、和悬沙产沙量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 最大的为稀疏灌丛径流场;B、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发生于暴雨频发的5到9月雨季, 主要是几次特大暴雨,稀疏灌丛、坡耕地或复合植被径流场的次降雨地表径流深度和土壤流失量均出现了显著提高;C、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喀斯特坡地次降雨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变化,受降雨特征(降雨量、雨强、持续时间)及其作用下的地表径流的影响,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D、次降雨降雨量, 雨强及其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均会对喀斯特坡地土壤流失造成明显影响, 降雨强度大且降雨持续时间短的降雨, 在已经发生土地退化的喀斯特坡地上, 或将造成更为强烈的地表土壤流失;结论: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流失相对非喀斯特地区非常小并

25、主要受到地表径流量和产流机制的控制,一般降雨量超过60mm的降雨,才可能导致喀斯特坡地产生大量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依据研究区地质剖面与径流场位置示意图(图1)各径流场内基本情况(表1)各径流场年土壤流失量和次降雨土壤流失量(表2)各径流场年次降雨量、 地表径流深度、 悬沙产沙量变化(图2)各径流场年地表径流和次降雨土壤流失量及悬沙产沙量变化关系(图3)3、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标题 贵州高原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作者 周忠发、 黄路迦、 肖 丹 观点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所特有的一类现象,石漠化的出现是自然、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起石漠化的主

26、要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而植被决定着石漠化的类型和程度;一般说来,土层较厚,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石漠化程度较轻或无石漠化现象;与岩性和坡度也有一定关系, 岩性为石灰岩碳酸岩的地区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较高, 依岩石出露的情况不同而程度有所不同;当坡度越高,冲刷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进程快,石漠化程度高。反之, 坡度缓, 冲刷较慢, 水土保持较好, 则石漠化程度低;提纲介绍清镇市喀斯特发育的地质构造特征: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岩石性质、地质构造以及山脉、河流的走向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技术路线与方法(遥感图像选择、野外作业)-石漠化遥感影像的判读指标-遥感解译的石漠化分类系统A、 资料收集:选

27、择最新版本的1: 10万比例尺或1: 5万地形图及水文地质图, 负责收集与石漠化遥感调查有关的图件和文字资料; B、技术路线与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手段,利用多学科结合的优势进行综合性的相关分析, 以统一的标准对贵州石漠化现象及成因、对策进行研究a) 遥感图像选择:数据影像文件是1995-1996年度为主的(1:10万)TM 假彩色合成数字影像, 图像已经根据县级行政区域完成分景之间的镶嵌, 并进行了几何纠正和统一的投影处理, 叠加了以县为基本单元的行政界限, 校正后每个象元的分辨率为30m。生成县级图像文件和行政界线数据, 其投影方式为等面积割圆锥投影;b) 野外作业:通过对本

28、工作区域外业补充调查, 建立石漠化类型和强度分级遥感解译标志, 同时拍摄相应的野外实况照片, 用于石漠化强度判读分析, 为了正确解释卫星影像, 保证调查准确; 采用人机交互的判读分析方法, 根据 1996 年TM ( 4、3、2 合成) 影像、其遥感解译工作在ARCVIEW 和 ENVI 平台上进行, 同时叠加对应的地利用图、地形图、坡度图、水文地质图, 参考相关资料及图件, 分析石漠化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表组成物质等状况, 在微机上直接进行石漠化强度解译工作, 作业比例尺 1:10 万;C、石漠化遥感影像的判读指标:判读指标(地表质地、坡度、植被)、石漠化的影像特征D、遥感解译的石漠化分类系

29、统:石漠化分类系统一级类型主要根据不同地质出露情况,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类型; 二级类型采用强度为指标划分 依据石漠化专题数据采集以陆地卫星数字图像作为主要信息源, 主要依靠高性能微机组成图像判读系统, 其硬件建议配置见表1;操作系统为 WINDOWS95 ( 98) , 以 ENVI、ARCVIEW、ARC/ INFO、MAPGIS 等作为人机交互判读及数据处理的软件;采用 Window95, Window98 的操作平台下的Photoshop510, 作为图像扫描处理软件。数据格式转换要求 Arc/ info 软件包;根据 1996 年TM ( 4、3、2 合成) 影像、其遥感解译工作在AR

30、CVIEW 和 ENVI 平台上进行, 同时叠加对应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坡度图、水文地质图, 参考相关资料及图件, 分析石漠化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表组成物质等状况, 在微机上直接进行石漠化强度解译工作, 作业比例尺 1:10 万;选择最新版本的 1: 10 万比例尺或 1: 5 万地形图及水文地质图, 负责收集与石漠化遥感调查有关的图件和文字资料;数据影像文件是1995-1996年度为主的( 1:10 万)TM假彩色合成数字影像,图像已经根据县级行政区域完成分景之间的镶嵌, 并进行了几何纠正和统一的投影处理, 叠加了以县为基本单元的行政界限;(7)在清镇遥感影像图上标出路线穿越的地点作为标志, 结合地形图、地质图沿途查看对照, 检验沿线影像预判结果。实际地点采用 GPS 来定位, 再结合影像上的坐标进行判定。调查结束后即开始卫星影像的解译;(8)石漠化的影像特征(表2)4、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问题与对策标题 贵州高原喀斯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