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读数.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68.58KB ,
资源ID:75457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457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读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读数.docx

1、读数读数1、读出下列50分度游标卡尺的示数。解析从左到右示数依次为:5.24mm;11.50mm;22.82mm。2、试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工作原理及读数方法与双缝干涉测波长中的测微目镜手轮的读数相同)解析从左到右测微目镜手轮的读书分别为:0.861mm;3.471mm;7.320mm;11.472mm3、读出机械秒表的读数。解析99.8s。4在该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bcd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5

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力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

3、出结论.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和_;(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和_.1. C 和 E (2) 描下两拉力的方向 和 结点拉至O点 6.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E两根

4、细绳必须等长 F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G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H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I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3)图(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答: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2分)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A CGI (3)张华作的符合实验事实 (4)1、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

5、偏左2、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 方向偏左3、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 ( (2) F B )7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632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直角坐标系中,求:(1)在第一个0.1 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是_m/s.(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是_m/s2.0.225 0.758(山东省德州市2008质检)(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一位同学通过实验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像,则:图像不通过坐标原点的

6、原因是_;若继续增大,图像将弯向延长线_侧。(填“左”或“右”)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够 右9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小车放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一端挂有钩码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与小车相连(图中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接通电源,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纸带,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经测量第6个和第7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729cm,第7个和第8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831cm,则打第7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7=_ms实验中用同样方法测出其它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作出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算得小车010

7、s时间内加速度大小a=_ms2;在图线右部分发生明显弯曲,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1)29.75mm 3.205mm(2)0.78m/s 1m/s2 钩码质量不远小于小车质量。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点求得(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

8、,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数据如下表:次 数123456789小车加速度a/ms21.981.721.481.251.000.750.480.500.30小车质量m/kg0.250.290.330.400.500.710.751.001.67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c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答: ( (1)3.2m

9、/s2 (2)见右图 (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图12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装有砂的砂桶(总质量为m),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若保持砂和砂桶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次数12345小车加速度a/(ms-2)1.981.481.000.670.50小车质量M/kg0.250.330.500.751.00质量倒数/kg-14.003.002.001.331.00根据表1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13所示的

10、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从图线中得到F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把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14所示,试分析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探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保持第三个物理量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法。( (2)图线如答图2所示 ;(或:a与M成反比)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 ;没有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M。 控制变量 )11(烟台市2008届期中考试)如图所示是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三条a-F图象,下列说法中正

11、确的是 BD (填字母代号) A三条倾直斜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相同B三条倾直斜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C直线1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D直线3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12.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可以看作等于小桶和砂的总重量,采用了如下两个措施: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带动下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调整砂的多少,使砂及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实际操作中取m M/5。(1)以上措施中的重大错误是: (2)改正了上述错误,重作此实验,保证M不变,反复改变砂的质量,并测得

12、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的合外力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质量M,经检验,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2. (1)平衡摩擦力时,小车不能连接小桶(2)系统误差,实际拉力T M13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特别是第一点没有拉成长条的纸带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 V的直流电源上14 某位同学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C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

13、锤提升到一定高度C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1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保留三位小数)(1)若实验中所使用的重物质量为m1kg,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打点计时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物的速度vB ,重物的动能为EK 。从开始下落到B点,重物的重力势能改变量是EP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的距离h,则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下图中的:( )15.(1)vB 0.585m/s , EK 0.171J ,EP 0.173J 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动

14、能的增加量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 C 16如右上图所示装置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摆锤A栓在长L的轻绳一端,另一端固定在O点,在A上放一个小铁片,现将摆锤拉起,使绳偏离竖直方向成角时由静止开始释放摆锤,当其到达最低位置时,受到竖直挡板P阻挡而停止运动,之后铁片将飞离摆锤而做平抛运动。为了验证摆锤在运动中机械能守恒,必须求出摆锤在最低点的速度。为了求出这一速度,实验中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是 。 根据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摆锤在最低点的速度v= 。根据已知的和测得的物理量,写出摆锤在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 。16. 摆锤A最低点离地面的竖直高度h和铁片平抛的水平位移x 17如上图所示,两个

15、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物块的质量m1、m2;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17. (1) 或;(2);(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子”等等。解

16、析:(1)通过连结在一起的A、B两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否相等,A、B连结在一起,A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B上升的距离;A、B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的,故不需要测量绳子的长度和B上升的距离及时间。(2)如果绳子质量不能忽略,则A、B组成的系统势能将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从而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带来误差;若物块摇摆,则两物体的速度有差别,为计算系统的动能带来误差;绳子长度和两个物块质量差应适当。(3)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绳子伸长量尽量小,可减少测量的高度的准确度。18(莱芜市2008届高三期末考试)象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

17、时仪器,其结构如左图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为了测定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设计了一个试验:如右图所示,在小铁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木板B水平固定,铅锤通过细线和小铁块相连。l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释放铅锤,让小铁块在木板上加速运动,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和。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铁块的宽度d如下图所示。读出小铁块的宽度d= cm。铁块通过光电门l的速度v1= ms,铁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ms。(计算结果小

18、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完成测量,除了研究v1、v2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外,用文字说明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用中各量求解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2.0151.01,4.03铁块的质量m、铅锤的质量M 19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

19、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l)挡光片的宽度为_mm。 (2)圆盘的直径为_cm。(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 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24. 解析:I 由螺旋测微器与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得两者的读数 mm, mm=24.220cm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而,综合两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rad/s20.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

20、,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测量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

21、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25. (1)0.4950.497m/s2 (2) CD 天平 (3) 212002年广东)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片。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

22、速度的表达式为=_ 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5.5010-2m,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求得的角速度为_。【命题意图】利用打点计时器求转盘的角速度,这是本题的创新之处,转盘边缘的线速度与纸带的线速度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题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题干中已经给出,不需考生自己设计,对于此类常规试题略加变化的创新题型,能否有效排除干扰信息,直指问题关键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种全新命题方式。本题也可以在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设计上进行深化考查,从而变成设计性实验。【解析】设T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r为圆盘的半径,x1、x2分别是纸带上选定的两点所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n

23、为选定的两点间的打点数(含两点)。则纸带的速度为,由于纸带与圆盘之间不打滑,则圆盘边缘的线速度亦为,由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有,联立上面两式可得圆盘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为:(n=2,3,)在图中给出的纸带上任取两点,读出其米尺上的刻度值x1、x2,并将T=0.02s、r=5.5010-2m及n值代入,可求出1值,重复上述步骤,求出2、3,再取其平均值即为的值得=6.8rads-1(6.756.84均可)。22(2001年全国)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所示。图2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

24、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计算式为f =_ 。【解析】4.00m/s2(3分,3.904.10 m/s2之间都正确)小车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23(2005年上海)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

25、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运动。比较图(b)中的1和5,指

26、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时间(s)下落距离(m)0.00.0000.40.0360.80.4691.20.9571.61.4472.0X【解析】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匀速运动,1.937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25(上海浦东)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的横杆能够绕竖直轴旋转,横杆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横杆会越转越慢。在横杆的一端装有宽度为d0.005m的竖直“挡光圆柱”,当“挡光圆柱”通过光电门时,光电门就记录挡光的

27、时间间隔,“挡光圆柱”宽度与挡光时间之比,可以近似认为是“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横杆每转一圈,“挡光圆柱”通过nt(103s)vd/t(m/s)v2(m2/s2)12.7781.803.2422.8263.1332.8773.0242.9312.9152.98863.0492.6973.1132.5883.1812.4793.2552.36103.3332.25光电门记录一次挡光时间。在一次实验中记录下横杆转动圈数n和每次挡光的时间t,并计算出“挡光圆柱”在该时刻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平方(部分数据如表中所示)。请计算表中当n5时,v2_m2/s2;如果继续测量“挡光圆柱”的速度,那么当n15时,“挡光圆柱”的速度为_m/s。则“挡光圆柱”速度大小与横杆转动圈数n的关系为_。答案:2.80 m2/s2;1.7 m/s; 7.(1) 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现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其读数如图,则读数为_mm;(2)如图甲所示为测量电动机转动角速度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匀速转动在圆形卡纸的旁边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下面是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工作起来; 关闭电动机,拆除电火花计时器;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