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习题练习附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习题练习(附答案)一、单选题 1.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A 铅笔B 纯蓝墨水C 碳素墨水笔D 圆珠笔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有滑腻感,可以做电极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D 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切割玻璃3.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 2CSi+ 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A SiO2 B C C Si D CO4.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2、,操作为:从b端通入氮气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 B C D 5.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图中能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医疗 B霓虹灯C人工降雨 D高能燃料6.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CO具有还原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 B C D 二、双选题 7.(双选)一定质量的碳与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前后测定装置I、II的质量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A 生成的气体是混合物B I中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
3、的质量C 反应后I中固体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D II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三、填空题 8.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 B、 C 、D 、E 、F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1)B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F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反应中A 、F都具有性。(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 、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填“相同”或“不同”)。9.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A碳
4、元素 B碳单质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2)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无关的是。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C使用无磷洗衣粉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3)请举一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不能与以上内容相同)。10.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b。(2)如何检验装置B是否不漏气?。(3)猜想:我认为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是。(4)我想制取该
5、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图中的(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5)如果用如图中的F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端(填“”或“”)导入。(6)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装置可选取上图中的填序号。(7)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根据所给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装置图C中标号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既能收集氧气,也能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代号);(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
6、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代号)。12.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中被还原物质的化学式为_。13.如下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外界大气压。14.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
7、面材料填空。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1)从化学物质类别看,CO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2)从应用化学用语角度,“CO燃烧”可表示为_。(3)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把下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15.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1)一个C60分子是由_构成的。(2)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_。1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填序号)。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 它们都有毒 D. 它们都溶于水
8、(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四、实验与探究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_;(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_;(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1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2)实验1
9、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碳素墨水含有炭,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保存长久。2.【答案】A【解析】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与滑腻感无关,A说法不正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说法正确;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C说法正确;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切割玻璃,D说法正确。3.【答案】B【解析】在该反应
10、中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硅发生了还原反应。4.【答案】D【解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将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纸花放入瓶内,通入二氧化碳,观察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5.【答案】C【解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其他各项都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所以选C。6.【答案】D【解析】结合装置图可以判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说明反应后有二氧化
11、碳生成,把尾气再在酒精灯上燃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所以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7.【答案】BC【解析】装置I中减少1.1g,装置II中增加0.8g,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A说法正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I中减少的质量是碳、氧元素的质量,B说法错误;装置I中减少1.1g,装置II中增加0.8g,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说明碳过量,所以反应后I中固体成分是碳和铜,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氢
12、氧化钠与一氧化碳不反应,所以II中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说法正确。8.【答案】(1)CuO Cu CO+CuOCu+CO2(2)CO2+Ca(OH)2=CaCO3+H2O 还原(3)不同【解析】C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所以D是铜,A和B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和碳中的一种;C可以转化为F,F和B反应产生铜,因此F应该是二氧化碳和碳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产生铜,因此B是氧化铜,A是碳,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F和B的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
13、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表现出还原性;C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F是一氧化碳,有毒性,都会使小白鼠死亡,原理是不同的。9.【答案】(1)D (2)C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低碳”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2)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纸、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符合“低碳”理念,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防止水污染,与“低碳”理念无关;(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大量植树造林等都是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10.【答案】(1)试管 集气瓶(2)加水形成液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
14、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不漏气(3) 2H2O22H2O+O2 分解反应(4)B D或C(5)(6)CaCO3+2HCl=CaCl2+H2O+CO2 D (合理即可)(7)AC或AE【解析】结合实验装置图可以确定a是试管,b是集气瓶;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加水形成液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不漏气;用固体与液体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与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发生装置选用B装置,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15、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此能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1.【答案】(1)集气瓶 (2)C (3)A、D【解析】(1)标号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既能收集氧气,也能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为C。(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
16、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密度比空气的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A和D。12.【答案】(1)CO2(2)C+2CuO2Cu+CO2 CuO【解析】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是二氧化碳,根据A与B反应生成C与D的现象,出现黑色变红色,可知该反应为氧化铜变成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又因为A、B是粉末,只能是炭粉与氧化铜之间的反应,该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13.【答案】变浅 上升 吸附 小于【解析】由于木炭具有吸附性,会吸附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气体的颜色会变浅,同时由于气体被吸附,瓶中的压强会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漏
17、斗中的液面会上升。14.【答案】(1)化合物 (2)2CO + O22CO2(3)【解析】(1)CO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2)一氧化碳燃烧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3)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15.【答案】(1)60个碳原子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析】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6.【答案】(1)B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
18、子多一个氧原子 (3)2CO+O22CO2(或CO2+C2CO)【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似之处是组成元素相同;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差甚远;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一氧化碳。17.【答案】(1)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向上排空气法 (3)ACDE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5)CaCO3+2HClCaCl2+H2O+CO2【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根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知所需的仪器是ACDE;(4)二氧化碳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证明集满;(5)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及二氧化碳。18.【答案】(1)水 (2)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3)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