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1.13KB ,
资源ID:753365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336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教案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教案资料.docx

1、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教案资料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授课时间:10月15日授课班级:07英语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类型及预防方法重点难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讨论两个问题问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传染病? 问题2: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哪些?问题3:同学们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吗? 二、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三、传染病的传播途

2、径有哪些?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

3、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四、学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 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口鼻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喷嚏,随飞沫散布,借空气传播,并且传染性强。得了流感一般人会有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头痛、鼻咽部疼痛。 流感的临床表现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乏力,头痛,身痛,咽部干

4、痛,可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可见充血,肺部可闻干罗音。发热34日后热退,但上呼吸道症状及乏力可持续2周左右。 轻型流感:症状轻,病程23日, 肺炎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幼体弱者。典型流感12日后病情加重剧咳、吐粘痰或血痰,气急发绀,可伴发心力衰竭。双肺满布湿罗音,线检查双肺散在絮状或结节状阴影。 胃肠型和中毒型流感:胃肠型流感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以腹泻、呕吐为特征。中毒型极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易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流感亦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老幼体弱者易并发细菌性感染。 预防措施: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个人防护口、鼻洗漱法:食醋一份加开水一分等量混合,待温,于口腔及

5、咽喉部含漱,然后用剩余的食醋冲洗鼻腔,每日早、晚各一次,流行期间连用5天。 空间消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住房,将食醋一份与水一分混合,装入喷雾器,于晚间休息前紧闭门窗后喷雾消毒。新式房屋或楼房以每立方米空间喷雾原醋25毫升,老式房屋每间按50100毫升为宜,隔天消毒一次,共喷3次在流行严重期间或家庭内部已出现病员的情况下,食醋的用量要增至每间房150250毫升。 住宅熏蒸法:将门窗紧闭,把醋倒入铁锅或沙锅等容器,以文火煮沸,使醋酸蒸气充满房间,直至食醋煮干,等容器晾凉后加入清水少许,溶解锅底残留的醋汁,再熏蒸,如此反复3遍;食醋用量为每间房屋150毫升,严重流行高峰期间可增加至250300毫

6、升,连用5天。 2.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根据引起肝炎的病毒类型不同,将肝炎可以分成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除了三型以外,尚有甲型和乙型同时发病(即称为甲乙混合型)以及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厌食油腻,乏力,肝脏肿大及肝动能异常等。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和黄疸,极少数病人表现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是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划分的。急性肝炎甲型与乙型临床表现大致相似,早期症状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发

7、热、黄疸以甲型肝炎为多见,乙型肝炎比较少见,另外肝区胀痛也是重要症状。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其病程常超过半年,有的长达10年以上,迁延性症状较轻,活动性症状较重,发展较快。急性重症肝炎一般起病很急,深度黄疽,恶心呕吐明显,嗜睡或烦躁不安,后期出现昏迷、抽搐、脑水肿等症状和体征,病人常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毒性肝炎的确诊主要依靠有关化验检查。本病的传染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包括:1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头。2生活上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3母婴垂直传播。 预防措施: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

8、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

9、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5)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对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才可视为健康人。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1)提倡用流动水洗手,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管,用后高压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个人卫生。(2)非必要时不输血

10、及血制品;输血员要进行筛选。(3)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灭传染源的另一方法。肝炎病人确诊后,病家应及时做一次较彻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钟,家具、物体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病人的粪便要用漂白粉(粪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粪便1份,生石灰1份)进行搅拌后放2小时倒掉。病人使用的便器要专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时后再洗刷。病人和大家应做到饭前、便后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钟。3保护易感人群。(1)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的儿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断母婴传播。以上两种都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4

11、食药预防。可选用以下任何一方水煎服,连服7一10天。(1)茵陈篙30克,生甘草10克。(2)决明子15克,贯众15克,生甘草10克。(3)茵陈篙30克,凤尾草30克。(4)茵陈篙30克,大枣10枚。附:3漂白粉水配制方法:取漂白粉500克,先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加水到5000克,盖好放置24小时后取上清液2份,加水7倍即可配好使用 3.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多为急性起病,是一种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形式传播的疾病。该病潜伏期为1-11天,平均3-4天。临床表现: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偶有畏寒,伴有或不伴有头痛、关节和全身酸痛,可有胸痛或腹泻;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咳、偶有血丝

12、痰,严重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个别病人可进一步恶化,发展成呼吸窘迫综合症,导致呼吸衰竭。肺部体征异常变化不明显,听诊可闻少许干或湿罗音或管性呼吸音,有肺实变体征。发病前期常为病情进展期。14天后,逐渐恢复,先是体温恢复正常,然后肺部阴影缓慢吸收。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其他有效的预防措施1、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2、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要学习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锻炼身体,注意手的清洁;气候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要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疾病流行时,酌情使用过氧乙酸薰蒸。流行区以隔离消除传染源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非流行区以防止输入病

13、例和搜索传染源、提高人群保护自我行为能力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在第一天或第二天,患儿会有发热,流鼻涕,眼睛红而流泪,干咳及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到第三天,患儿体温下降,口腔内膜出现白色盐粒状的斑点,在第四天到第五天患儿体温上升出现皮疹,皮疹最先出现在额头和耳后,皮疹呈红色斑点,宽约2到3毫米,微微隆起,皮疹逐渐向头部及身体扩散,当皮疹扩散时,其斑愈来愈大,并且彼此相接在一起,到第六天,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速度很快,通常到第七天时所有症状都消失,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在7到10天内消退。麻疹

14、传染性很强。病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随着口水吐沫飞向体外,再经空气传播给其他孩子。没有患过麻疹的幼儿及少年儿童是麻疹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果抵抗力较弱的话,很容易感染而发病。 预防措施:一、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所以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 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和成人血浆 20 30ml。 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 5 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 3 4周, 3 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二、综合预防措施第一,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作好疫情报告

15、,麻疹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 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 10 天。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期间,通过宣传使小儿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广泛开展保健工作,医务人员送药上门,患儿避免外出。 第三,增强人群免疫力,保护易感儿童,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第五,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第六,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第七,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天。学校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

16、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30分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第八,及时通风。麻疹病毒虽然传染性很强,但离开人体便弱不禁风。因此,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只需开窗通风半小时,就可达到消毒目的。病人用的衣物、被褥应在阳光下曝晒,达到消灭麻疹病毒的目的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在使用空调时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水分,当孩子离开时,关闭空调,开启门窗。第九,加强晨检。做到“一摸二看三查四问”,要特别注意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检查。第十,做好消毒工作。提醒学生入校后立即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空气消毒工作;当传染病发生时,做到每天消毒空气一次,并且做好桌、椅、地面的消毒工作。第十一,要求学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教室清洁干净,注意班级的环境卫生。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讲了流感、病毒性肝炎、非典型性肺炎及麻疹这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课后作业:收集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板书设计: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流感2.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非典型性肺炎4.麻疹 发表99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