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数一数教学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课前在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数学课件,带领孩子们到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一堂数学课,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体会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
2、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多媒体教室里物体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课后布置让孩子们数一数校园里熟悉的事物,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第二单元比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 “多” “
3、少”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比长短、高矮教学反思今天的数学课学习比长短、高矮,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几天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好多知识已经掌握并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而孩子的学习和行为
4、习惯不尽如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而这两种生活又是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能力也较差,孩子的许多习惯需要老师去培养,课堂是培养孩子的主阵地,我决定先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同桌同学之间比铅笔的长短和比个子的高矮两个环节,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铅笔,和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的汇报中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在学生们合作学习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我想一是和孩子的性格有关,二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老师的几
5、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就会使孩子发生变化,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一种方法就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行不通的,几天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低年级教师工作的艰辛,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艰难并坚行着!第三单元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孩子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组织孩子们先观察教学情境图再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孩子说一说书上的那副图里有几只小鹿、几只小象、几只小鸟、几个小朋友等,再让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动手摆摆学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写数这个环节,我对每一个孩子的书写进行把关,亲自指
6、导书写,以致于有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们正在低年级起步阶段,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孩子们在一开始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生都是受益的,比大小教学反思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1、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2、易混知识没有按重点作为区分,认识并区分大于、小于号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却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认识并掌握了,所以在教学中没有让孩子们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两个符号,在练习时,有好多孩子都混淆了,由于知识掌握不扎实,到了最后
7、,练习也没有按时处理完,结果导致学生虽然认识了两个符号,但仅仅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至于它们到底什么时候用才是正确的,学生无法感知,应该在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就进行区分,让孩子们观察俩个符号的异同,说一说记忆方法,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符号的应用,几和第几教学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
8、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为
9、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今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因为儿子今年也上一年级所以知道孩子们在大班基本上都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考虑到孩子们在将来还要学习应用题理解加法的意义非常重要,我把重点放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上面,在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三个苹果,让孩子们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孩子产生2个和1个苹果,合起来是3个苹果的概念,让孩子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
10、的带过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21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这里我问孩子32是怎样算的,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都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又追问了几次,孩子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孩子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做练习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于做一做的地2题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结果有部分孩子没有理解题意,做错了,还有的孩子因为课本使用书夹,将书
11、页中间部分隐藏了起来,看到的鸭梨的数量有误导致做错,由此我认识到低年级培养孩子的审题、书写、思考等能力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反思伴我成长!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上大班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而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一道道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0的认识教学反思低年级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
12、在讲完0的认识之后,我重点让学生观察0的书写,在0书写示范过程中,0是从上线的中间写起,这样书写学生容易把0写尖,0从右上角开始书写可有效避免学生把0写尖,同时,书写反馈时要展示学生的书写,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可直接指出学生写的好的地方,使学生对书写漂亮有个正确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评价使学生了解怎么把0写漂亮,指出写0的注意点,四个点碰,细致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0的减法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新知探究,不管是在探究得数是“0”还是一个数与“0”相加减,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理解算理,通过具体
13、的事例,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个别表述,接着同伴间交流算式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地表述,扎实而有效地理解了算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观察算式,发现“0”的加减运算的特性,整堂课,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把握了新知,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
14、,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
15、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抓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
16、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分类教学反思通过课前对孩子们的了解,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有学生能明确地知道树叶既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想想做做第5题,有点孩子说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分,有的孩子说按穿衣服的颜色分,有的说按头发的颜色分,有点说按男生女生分,还有的说按有没有拿滑板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但这节课中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如:1、学生容易出现漏分和重复分的现象,2、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固定,同一题一会按
17、颜色分,一分按形状分,3、学生说分类标准时,能感知标准,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标准,针对问题,我思考如下对策: 1、教会学生每次按一类逐个去找,只记一个目标,2、提醒学生按颜色不同分,就不要去看形状,讲清怎么固定分类标准,3、加强说的训练,同桌互说,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说标准的过程,6、7的认识教学反思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就应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
18、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6、7的组成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
19、序地排一排,读一读,可以说教学6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在复习6、7的组成之后进行新授内容时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六的分解进行计算,学习7的减法时,模仿6的分解,根据7的分解,列7的减法算式,8、9的认识教学反思有了6、7的认识做铺垫,我先通过几道小练习巩固原来学过的知识,然后,直接入
20、题,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主题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字8、9,这样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的形成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尺子上8、9的位置,并通过小游戏记忆他们的顺序,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7、8、9的点子图,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在数数的时候,没有强调学生要有顺序的数,导致在数8、9的图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
21、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10的认识教学反思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10是计数单位,因此我
22、特地设计了两个活动,帮组学生初步建立计数单位这以概念,一个是“让学生通过小棒表示10,把10 根小棒扎成一捆”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二是“在计数器上数数”,先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数(蓝色珠子),数到10,然后告诉小朋友,满了10颗,我们可以这样表示,老师在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红色珠子),红色珠子的本领真大,一颗红色珠子表示10颗蓝色珠子,这样提前渗透计数单位十的意义,并为20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在进行一道看图列式的教学中,就5+5=10和10-5=5这个环节时,我提出了“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而不是一图四式呢?”学生的参与率也很低,只有部
23、分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与前面的内容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提问的目的,其他同学根本不知所以然,如在雾中,没有完成这个环节的目的,连加教学反思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连减教学反思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
24、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在新授之前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口算练习,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 、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中同时我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
25、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今天按教学进度讲授了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差,不仅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而且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课后宋科长、李主任、朱校长给我进行了深入地点评,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现总结如下:一、 学习方法渗透不够,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思想,还要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课上教师呈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过马路的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出发现了9辆自行车,还有的孩子很快数出了有20条斑马线,可有的
26、孩子对于数斑马线的数量感到困难,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交流一下数数的方法,当然接下来的摆小棒环节也是如此,二、 计数单位概念建立不清,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十个一是十,理解十几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个难点对于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感知计数单位“十”,可是由于教师语言不严密,没有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定义,“十个一是一个十”,所以好多学生课上出现了错误,三、 教学节奏较慢,影响教学效果,今天的课堂,各个教学环节联系不是很紧密,而且课上因为学生对于“十”的
27、计数单位理解不清,所以课上的教学节奏较慢,好多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总之,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缺一不可,一年级数学教学,我差得还很多,需要研究的太多,不耻下问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上课前绝不是一张白纸,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据课前调整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大概说出什么时刻干什么,正确认识整时,如果我们教学仍按部就班,按钟表的作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半时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无疑时间对学生的漠视,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归纳总结知识,才能
28、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教育资源,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20以内进位
29、加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
30、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9加几教学反思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
31、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8、7、6加几教学反思到了教学8、7、6加几的时候,我还是利用课件让他们从图中发现信息,列出了算式:8+5,自己想方法计算,我以为9加几教学效果还不错,到了汇报的时候,令我大吃一惊
32、:很多学生都告诉我8+19,9+413,看来9加几的教学也挺深刻的,他们都以为凑十法就是加1,说明他们还不理解什么是“凑十”,于是我又作出引导了:在9加几的时候,9+(?)10,答案是1,9和1一起就凑成了10,我边讲边用小棒演示,而现在是8加几,不是9加几,我们先想,8和几能凑成10呢?它要问5借几呢?大部分学生还是聪明的,经过引导,他们都明白了8+210,10+313,并且用小棒摆出了计算过程,同一内容,不同学生,由于人的领悟力不一样,因此,需要的引导也不一样,也就是教学方法不一样了,同一个教案,也要作出修改,5、4、3、2加几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潜力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节课是在9加几,8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整堂课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反馈时,方法有6种,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想减法算加法,退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