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0.78KB ,
资源ID:75277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27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学规精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学规精析.docx

1、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学规精析岳麓书院学规原文:(一)时常省问父母;(二)朔望恭谒(ye)圣贤;(三)气习各矫偏处;(四)举止整齐严肃;(五)服食宜从俭素;(六)外事毫不相干;(七)行坐必依齿序;(八)痛戒讦(jie)短毁长;(九)损友必须拒绝;(十)不可闲谈废时;(十一)日讲经书三起;(十二)日看纲目数项;(十三)通晓时务物理;(十四)参读古文诗赋;(十五)读书必须过笔;(十六)会课按刻早完;(十七)夜读仍戒晏起;(十八)疑误定要力争。白鹿洞书院揭示 书院的学规,是书院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章程。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最初没有明文规定,直至朱熹订立白鹿洞书院揭示,条文也比较抽象概括。以后历代陆续补充,

2、有的订得比较详细,有具体的细则,尤其是对生徒品德修养和生活起居方面的要求,规定得十分明确。在白鹿洞书院的历史上,除了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之外,还有胡居仁规训,布衣章演为学次第,参议葛寅亮课语,主洞汤来贺学规,蔡宗充洞规说,主洞李应升洞规,以及督学王练戒勉等等,不下二十五六个之多,它们虽然都体现出忠于封建纲常的总精神,但又各有各的特色。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方面是受到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继承。周予同先生中国学校制度一书考证,佛教最盛行之时,每个寺庙就是一个佛学院,为了向佛徒传经布道,订有“清规”。唐代怀海禅师的一百丈清规,就是一部成文的禅林法规。 至于为学校专门

3、制定的守则,我国古已有之,管子的弟子职就是一例。这个守则,不一定为管子手定,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学者,根据当时官、私讲学经验写成的。它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学习和生活纪律,内容庞杂,不易记诵,朱熹为之写了注说(见朱文公文集读管氏弟子职),并认为它只是“言童子人学受业事师之法”(礼仪经传通解学礼),即是一个小学生守则而已。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朱熹为了培养封建统治人才,而制定的大学教育方针和大学生守则。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一系列纲领。其本文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

4、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这个简短的学规,集儒家经典成语,便于学者记诵。首先,它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封建纲常的“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人人自觉维护封建统治的最终目的。其次,它要求学生按学、问、思、辨的“为学之序”去“穷理”、“笃行”。再次,它指明了

5、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作为实际生活与思想教育的准绳。总的来说,它要人们知道封建伦理是“天理”,人性就是此理在人身上的察赋,封建道德伦理是永恒的神圣的,人们必须循此为学。 对此,朱熹在学规文本之后,特地做了一番解释,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

6、为学之大端,条例如左,而揭之相间,诸君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朱文公文集?白鹿洞书院揭示)可以看出,朱熹讲学或教人为学的目的,不是要人们学到杂乱的知识,写得出华丽的文章,借以沽名钓誉,谋取利禄,而是为了要人们按儒家经典,读书穷理,修己治人,成为地主阶级的忠臣孝子。他规定了封建社会“大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是讲明封建道德的所以然,这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把世界观、政治要求、教育目的与学习修养的途径融而为一。这种教育理论,以及由它引申出来的一些实际教学措

7、施,对巩固封建秩序能起很大的作用。它出现之后,很快就成为南宋书院统一的学规,也是元明清各朝书院学规的范本,并影响到各级各类官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办学的准则。明代大教育家王阳明虽宗“心学”,但也不能不承认,“夫为学之方,白鹿之规尽矣”(阳明全书?紫阳书院集序)。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从过去的经书中提取的。五教之目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日: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曰:“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为学之序,出自(中庸章句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

8、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接物之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作为“学规”,朱熹及其弟子并不是把它作为空洞的教条,教者和学者都努力按照“学规”的要求去做,教者为人师表,严格要求“为师者,能忠信笃敬,

9、毫发无伪,训警恳至,语自肺腑流出,能致力于躬行实践,不专尚空谈,故人之感悟者亦倍深切”。(增补宋元学案?慈湖学案?冯兴宗卷74)教育学生时,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弟子程允夫“少却玩味践履功夫”,朱熹即要求他“讲了便将来践履,即有归宿”(朱子文集上册卷二)。弟子方耕道是个“迫急之人”,朱熹即要求方耕道“于日用语默动静之间,立规程深务涵养,毋急近效,要以气质为功”(朱子文集上册卷二)。郑可学“受学于朱子,以票性卞急,力于惩忿,做工夫,久之,最得精要,面令问答,率前贤所未发,四方来学者,朱熹多使质正焉”(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郑可学)。朱熹教好了郑可学的“急性病”,并充当朱熹的辅导教师。

10、 白鹿洞书院揭示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准则。朱熹的高足弟子刘偏,任国子司业时,上奏朝廷,“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大学”(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刘愉卷69)。到宋淳佑六年(1246),“理宗诏颁白鹿洞学规于各州府县立石”。这样白鹿洞书院揭示便成为全国性的学校和书院的“教规”了。在此同时,一些朱熹的弟子及当时的学者也仿效白鹿洞规,制订了一些“学规”,有的全文照搬,按照白鹿洞书院揭示进行办学和管理书院。 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株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了一个既能为书院生徒所应用又能为官学学员所接受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这个学则和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样,为明清两代

11、的书院和官学学员所采用。其内容为: 凡学于此者: 一、必严朔望之仪:其日味爽,直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盟漱总栉衣冠。再击,皆著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人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就案。 二、谨晨昏之令:常日击板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候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如朝礼,会讲,会食,会茶,亦击板如前。朝揖,会讲以深衣或凉衫,余以道服措子。 三、居处必恭: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

12、既寝勿言,当昼勿寝。 四、步立必正: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闭,毋跋倚。 五、视听必端:毋浮视,毋倾听。 六、言语必谨: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理无益之谈。 七、容貌必庄: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 八、衣冠必整:勿为诡异华靡,毋致垢弊简率,虽燕处,不得裸祖露顶;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 九、饮食必节: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饮不过三爵,勿至醉。 十、出人必省: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易方,人不逾期。 十一、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

13、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 十二、写字必楷敬:勿草,勿倾敬。 十三、几案必整齐:位置有伦,简恢不乱。书筒衣筐,必谨肩钥。 十四、堂室必洁净:逐日值日再击板如前,以水洒堂室,良久,以帚扫去尘埃,以巾擦拭几案,其余悉令斋仆扫拭之,别有秽污,悉令扫除,不拘早晚。 十五、相呼必以齿: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 十六、接见必有定:凡客请见,师坐定,值日击板,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立侍师长,命之退则退。若客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则见师长毕,就其位见之,非其类者,勿

14、与亲押。 十七、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弹琴习射投壶,各有仪矩,非时勿弄,博弈鄙事,不宜亲学。 十八、使人庄以恕,而必专所听:择谨愿勤力者,庄以临之,恕以待之,有小过呵之,甚则白于师长,惩之不浚,众察师长遣之,不许直行己意。苟日从事于斯而不敢忽,则人德之方,庶乎其近矣。(张伯行学规类编卷一) 朱熹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亲自为程董学则加了后记予以推荐。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言能食,而所以训导之整齐者,莫不有法,而况家塾堂库术序之间乎。彼学者所由孝弟谨信,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由此故也。番阳程端蒙与其友董蛛其为此书,必教其乡人子弟而作新之,盖

15、有古小学之遗意矣。余以为庠序之师者,能举燕娜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后五降德之意,岂不美哉。” 我们看到这个程董学则的叙述就好像看到了那些文人模样,行则缓步,读书摇头晃脑,处事温文儒雅。白鹿洞书院现尚存朱子白鹿洞教条附录程董二先生学则,刻碑于乾隆三年(1738),为南康郡守燕山董文伟、星子县尹山阴冯淳所刻。 朱熹的好友、理学家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时,吸取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提出了乾道四年九月规约(吕祖谦遗集卷18)。 凡预此集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既预集而或犯,同志者规之;规之不可,

16、责之;责之不可,告于众而共勉之;终不浚者除其籍。 凡预集者,闻善相告,闻过相警,患难相恤。游居必以齿相呼,不以丈,不以爵,不以尔汝。 会讲之容端而肃,群居之容和而壮。(箕踞,踱倚,喧哗,拥挤,谓之不肃,押侮,戏谑,谓之不庄。)旧所从师,岂时往来,道路相遇无废旧礼。 毋得品藻长上优劣,訾毁外人文字; 郡邑政事,乡间人物,称善不称恶; 毋得干谒,投献,请托; 毋得互相品题,高自标量,妄分清浊; 语勿袭,毋谈,毋妄,毋杂;(妄语非特以虚为实,如为期约不信,出言不情,增加张大类是。杂语,凡无益之谈皆是。) 毋狎非类;(亲戚故旧或非士类,情礼自不可废,但不当狎昵。) 毋亲鄙事(如赌博,斗殴,跳鞠,笼养,

17、扑淳,酣饮酒肆,赴试代笔及自投两副卷,阅非僻文字之类,其余自可类推。) 这个规约,既有上课,考试的纪律,还有课外言行的规范;既有如何对待书院内事的规定,还有如何对待社会问题的规范;既有正面教育的要求,还有教育处罚的办法。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振兴岳麓书院,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该书院,以贯彻他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成为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的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朱熹的高足弟子陈毖,主持福建延平书院时,又把白鹿洞书院学规照搬过去,另一弟子叶武调郴州教授时,“一以白鹿洞规为诸生准绳”。(增补宋元学案?沦州诸儒学案?叶武子卷69)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学规及其他书

18、院和学校的“学规”的制订,对后世书院和学校的学风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利于书院和学校的管理,有利于生徒和学员的读书上进,同时也有利于封建社会读书育人,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的白鹿洞学规 由朱熹制订的白鹿洞规在明清时期继续推行,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人的办学,对白鹿洞规又有所补充。 明正统元年(1436)广东东莞人翟溥福奉命到南康(现今星子)任知府,正统三年(1438),重建白鹿洞书院。翟溥福重建白鹿洞书院,这是书院历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但是他尚未延师聚徒。 明成化元年(1465),江西提学金事李龄(字景龄,广东潮阳人)与南康知府何浚倡修白鹿洞书院。他对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提出了八戒(李应升

19、白鹿洞书院志卷8): “一、诸生入洞,悉遵文公教条,及董、程学则,真西山教子斋规,不可有违。 二、朔望行香,及每日早晚堂仪,俱依府县儒学礼式。 三、读书必循序,不可跳等。先读小学,次读四书、五经,及御制书,史鉴,各随资质高下。 四、诸生有过,先生喻之于上,朋友劝之于下,务令迁改,果冥顽不浚,斥之,毋令阻坏学规。 五、凡上司按临,先生迎于枕流桥内,诸生迎于枕流桥下,路傍拱立。礼生引至延宾馆,唱礼。先生先拜,诸生次拜而退。早晚作揖亦然。送至迎处。若贵宾至,先生迎于贯道桥南,诸生迎于枕流桥内,行礼如初。 六、诸生不许拆毁门扇、窗权、板壁,擅自更改及损坏床、桌、椅、凳。亦不许纵令家人侵取本洞栽植,强砍

20、附近人家竹木。 七、各生冬月买木炭,或是新出窑者,恐火气未息,今后买者,宜置四边空虚处所,毋令人近床壁及与柴茅杂处。慎之!慎之! 八、门子看守本洞诸件,供给香灯,洒扫,并夜晚提铃,以谨火烛。不许诸生擅自役使借办。” 李龄的八戒规定得非常具体,通俗易懂,有利在院师生和杂役掌握,既有利书院教学,也有利于书院的管理。李龄维修书院后,又聘余干布衣胡居仁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曾从师于江西崇仁理学家吴与弼,学成后回余干,绝意仕进,不赴科举,建屋讲学于梅溪山中。胡于成化三年和十六年两次主持白鹿洞书院,重建了各种规章制度,手订续白鹿洞书院学规,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六),这是继朱熹手订白

21、鹿洞书院揭示之后,影响最大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他在每条之下都列引经书及先贤的言论,来告诫学者。其内容为: 一、正趋向以立其志。 二、主诚敬以存其心。 三、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四、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五、克治力行,以尽成己之道。 六、推己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这后三条,是要学者把学到的封建义理,用来修己治人。 从这六条规训可以看出,理学家们都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重心,仍然是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翻版。 明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在镇压农民起义之后,令各县立社学,加强伦理教化,维护封建统治,特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订立了训蒙大意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规定“今教童子,惟当以孝

22、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王文成公全集?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仪,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以施矣”。并说:“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王文成公全集?教约),起到熏陶人的作用。这个教条,虽然是以强化封建伦理为宗旨,但其中某些教育方法,如要求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反对“鞭挞绳缚”的体罚方法,要求注意日常的品德检查,以及分班授课等,反映了教学方法上的发展,仍有可借鉴之处。 正德年间(1506-1521)江西提学副使高贵亨,到白鹿洞巡视,曾立洞学十戒(李应升白

23、鹿洞书院志卷八)。 其内容为: 一曰立志卑下。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谓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三日侮慢圣贤。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作戏语,不盟栉观书之类。 四曰陵忽师友。谓如相见不敬,退则诋毁,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五曰群聚嬉戏。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若群聚遨游,设酒剧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六曰独居安肆。谓如日高不起,白昼打眠,脱巾裸体,坐立偏玻之类。 七曰作无益之事。谓如博弈之类。至于诗文,虽学者事,然非今日所急,

24、亦宜戒之。 八曰观无益之书。谓如老庄、仙佛之书及战国策、诸家小说,各文集,但无关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九曰好争。凡朋友同处,当知久敬之道,通财之义。若以小忿小利辄伤和气,与途人无异矣。 十曰无恒。夫恒者,人圣之道。小艺无恒,且不能成,况学乎!在洞生儒,非有急务,不宜数数回家。及言动课程,俱当有常,毋得朝更夕变,一作一辍。 “十戒”对生徒中的一些不好现象,如不愿学习圣贤,吹牛皮,图虚名,师友之间不尊敬,群聚玩耍,喜睡懒觉,作无益之事,读无益之书,读书没有恒心以及朋友相处不友好等等都进行了批判,作为要戒之列。 明万历十七年(1589),江西提学金事朱廷益又与南康知府田溶聘请南昌名士、布衣章演主持白鹿

25、洞书院。章演,又名斗津,字本清,南昌人。一生以创办和振兴书院为己任。他在白鹿洞书院制订为学次第八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六)。其内容为: 一、学以立志为根源。他认为:“此志一立,此心恒存,一日千里,谁其御之?一念万年,谁其夺之?贯金石,通鬼神,树不朽事业,而无吞所生矣,不亦伟然大丈夫哉”。以说明“立志”的重要。 二、学以会友,辅仁为主意。他认为“志仁在己,辅仁在友。反而思之,平日志气,果专在求仁,不以纷华美丽荡心,不以科名得失易念,不以人言毁誉动情否乎?”说明“仁”对人的重要。 三、学以致知格物为人路。他认为:“玩圣经一篇,岂有二知,岂有二物哉?盖天下、国家、身心、意知、一物也。虽云为物不成,

26、其实物有本末。虽云万物咸备,其实天则秩然。凡知止,知本,知 所先后,皆此物也。,说明“致知格物”的关系。 四、学以戒慎恐惧为持循。他认为,“能戒慎,则精神敛于隐微独觉之内,惟精惟一俨然上帝之汝临,无忌惮,则精神逐于耳目见闻抹,愈浮愈荡,且不自觉其灵明之日丧也。即读书作文时验之,念驰则气昏,气昏则灵机窒塞,故记诵易忘,而词亦不达矣。可不慎哉。”说明“戒慎恐惧”的心理关系。 五、学以孝弟谨信为实地。他认为,“盖孩提莫不知爱,莫不能爱:率此知能之良以孝其亲,不过取诸吾性之仁而自足也。稍长莫不知敬,莫不能敬,率此知能之良以弟其长,不过取诸吾性之义,而目足也。,说明“孝弟谨信”之重要。 六、学以惩忿窒欲

27、?迁善改过为检察。他认为,“善无穷尽,人多过差,忿心难除,欲念易动。”所以他要求人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七、学以尽性至命为极则。他认为:“孔子自志学至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尽性至命,信万世之楷范也”。他要求都向孔子学习“学以尽性至命”。八、学以稽古穷经为征信。他认为“仲尼至圣,犹韦编三绝,好古敏求,四教四科,未尝废文学也。”提倡“稽古穷经”。 章潇的为学次弟八条,实质还是要人们“穷经稽古”,习儒家的经典,以为修身处事之要。 天启二年(1622),南康知府袁惫贞请推官李应升主洞事,并提出了洞规,现尚存四条(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六)。 一、穿窬之心,士所宜亟去也。诗家论“三偷”之中,偷语最为钝贼

28、,其次为偷意,其次偷势。夫文亦然。一题有一题之文,一人有一人之文,先辈名家已是糠秕刍狗,矧坊刻恶滥,连篇直书,拾残唾以涂眉,认尘羹为旨脔,彼此争剽而互夺,生机埋杀于纸刀,四端俱绝在穿窬下矣。有犯此者,墨其面,而移之郊。 二、狭邪之游,此中绝少,饮博之习,似亦无多。惟是分金块肉,微利所归,动辄鼓唇,居间往来说合。肺肠一秽,荆棘丛生。诸士既有志洞中,其以清心听水观山,沉思默想,泉声松韵,点点文心,白石寒云,头头是道。毋以米盐鸡盘扰清夜之魂,毋以簧舌笔刀张白日之械。其有一语关白,假公说私者,斥出会外,仍纪三等簿,以创其败群。 三、文无高下,几行即佳;妙旨难言,多作自遇。今一月止初二、十六两会,抒写几

29、何。窃恐常业多荒,文心易断,因立小会,以二、六为期,即以大会一二名轮为会长、副,执笔评次,转送本县复阅。若会长、副拘情阿澳者,罚。诸生气骄心昧,以涂抹后言者,斥。 四、洞中一椽一木,俱关先贤遗泽。昔郭有道夜宿逆旅,明旦必洒扫而去。古人用心为此,诸生习业斯洞,务扫泉亭之落叶,远书舍之鑫烟,倘有秽污,山灵厌汝。 李应升的洞规对抄袭别人的文章,饮酒,赌博不良的习气,文会的会风以及书院的卫生都提出了一些规定,以使生徒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江西巡抚安世鼎,提学道高演,分巡道查培继等委南康知府周灿重修白鹿洞书院。二十四年(1685)礼聘南丰汤来贺主洞事(汤来贺,字佐平,号惕庵,

30、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汤来贺到书院时,年已80岁,他为了教好生徒,提出了学规,共七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六): 一日专心立品。他认为:“君子,小人之分,邪与正、义与利而已。夫人不入于正,即入于邪,不喻义,即喻于利,人禽之殊,在几希也。”说明人的品德的重要。 二日潜心读书。他认为:“载籍极繁,自以(四书(六经为准。然必旁通遍览,而后足以助学识,广见闻。”要求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读一些其他有益的书刊。 三曰澄心烛理。他认为:“夫烛理既真,则凡事有所有操持,异端不得而惑之,荣辱不得而挠之,吉凶祸福不得而撼之。非力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于斯哉!”说明明确了“理”,什么都不可能动摇。 四曰虚心求益。

31、他认为:“学海无涯,不集众思,无以广益也。”要求集思广益,多多征求别人的意见。 五实心任事。他认为:“思胞与之同量,则天下苍生之事,皆吾儒之责任也。有此实心,斯为有用之实学。他日出而为国必有功效之可传矣。”他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想到国家大事,这样真正为国家做事的时候,才能真正担负起责任。 六平心论人。他认为:“律己不可不严,论人不可不宽。使必求全责备,举世之大,宁有几人乎!”他要求对自己严格,而对别人不要求全责备。 七曰公合共学。他认为:“学者当求万物一体之心,视人之能 犹己之能,方是大公无我。”“乐人之善,即我善矣。朋友讲习之道,固当如此,是今日之与人为善,即他年在位时之推贤让能,休休有容者矣。”他要求人们做到“大公无我,与人为善”,这样的胸怀当然能搞好人际关系。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85)江西提学道王综(字考斋,福建莆城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整顿洞学,对白鹿洞书院提出“戒”“勉”各八条(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卷八)。 戒八条为: 一、戒懒惰。学者惟日孜孜,犹恐不逮,若悠游玩忽,无振兴奋发之意,必难成事。 二、戒戏押。朋友以资切磋,德业过失,相规相劝,若嬉笑押戏,便无拘检敬畏之意,人必不端。 三、戒欺诈。洞中相交,非师则友,彼此诚信,方为有益。若起一毫欺诈之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