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69KB ,
资源ID:7525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25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议论文考点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议论文考点解析.docx

1、议论文考点解析议论文常考点解析及应对策略一、考纲要求。1、能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能辨析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并能分析其基本作用。3、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内容,观点及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二、议论文常考点及应对策略。1、准确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应对策略:(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2)论点的特征: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3)怎样寻找文章的论点?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注意和论题的区别: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

2、和主张)。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是在结尾处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 注意事项:(1)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应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2)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 “总而言之”“因此”“归根结底”“在我看来”“综上所述”“我认为”等等;2、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道理论据: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3、论

3、证:能辨析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并能分析其基本作用。 应对策略:牢记常考论证方法及其答题格式,注意不要和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混为一谈。(1)举例论证:举了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极具说服力。(3)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将与作对比,突出论证了观点,使观点更加鲜明。4、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总分总)常见题目:本文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或试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了/应对策略:可以采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形式对文章或段落加以梳理。答题步

4、骤:首先,文章通过,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文章直接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文章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最后,文章得出结论(或文章提出的号召)5、议论文的语言:应对策略:对议论文语言的考查也是中考中常见题型,一般考查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重点突出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常考题型:下列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答题步骤:不能对加点词分析结合句子分析如果去掉,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准确。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

5、,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6、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

7、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

8、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

9、有骨气的人”请你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并简述其事例。 5、文中说“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请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骨气”的理解。 (2011福建省佛山市)财富与幸福美泰勒本沙哈尔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

10、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

11、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既然财富

12、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

13、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 G. 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选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14、年出版,有删节)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_ 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 3、请你具体阐述第至段的论证思路。(4分)_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田松迷信常常表现为对不能把握的力量和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狂热崇拜。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在我们年轻时所受的教育中,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迷信就会不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无形。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我们偏偏看到算命先生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曰科学算命。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绝对值不知要提高多少,但今天的年轻一代所迷信的数字、血型和星座,正是当

15、时的年轻人所不耻于言的。如此,则科学和迷信是否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可怀疑。 也许我们应该把迷信的态度和迷信的对象区分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常常成为迷信的对象,比如特异功能和外星人之类。有时,迷信也可以解释为文化冲突。一个有经验的农民,能够预知第二年的收成,在他自己看来,自然而然;在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看来,则可能认为是迷信,因为这个农民进行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不是来自科学,而恰恰来自科学之外。但是,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我们会说,科学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一个副县长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

16、的化学细节,他也会底气十足。科学殿堂这个常用词表明,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很多人,尤其是科学信徒希望消灭迷信,以为消灭了迷信,科学就会兴旺,就像有些人以为消灭了细菌,人类就不会得病一样。又如很多人简单地把疾病归之于细菌,也有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无知,所以普及科学可以消灭迷信。然而,有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迷信呢?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无论如何有知,相对于复杂的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沧海一粟。既然无法全知全能,就永远有未知的神秘的东西。 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

17、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闪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那个是科学?同样,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之类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当然是迷信。只有被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才能够并且敢于剃光一个个山头。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帮助人类征服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

18、学过于迷信了呢?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2011山东菏泽市)何谓幸福 何启治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首先,幸福因人而异。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

19、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

20、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

21、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

22、文)。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2010年四川眉山市)小议读书 刘熙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这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于被动地学习,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在一定程度

23、上成为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之一。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反复读经典,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毛主席读红楼梦读了5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100遍,天天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三是如何读书。“学而

24、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用新的视角来审视,可能是不合时宜的;也有些观点或论断,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节选自2009-12-19光明日报,有删改)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2分) 2从选文的结构和分论点的角度完成下列两题。(1)第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2分)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2分) 3第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