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75.11KB ,
资源ID:7519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19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重点知识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重点知识笔记.docx

1、高中历史重点知识笔记高中历史笔记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先秦时期1、商:内外服制度(1)含义: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又称王畿;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2)特点:附属国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神权色彩浓厚2、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1)分封制A、背景: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初期社会动荡,实行分封制。B、目的:强化王权,控制地方。C、对象:亲族(同姓、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古国首领D、作用:强化王权,巩固统治(2)宗法制A、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秩序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C、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世卿世禄特权),强化王权,家国一体;宗

2、法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问题:分封制与宗法制能否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两者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分封宗法二者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血缘纽带。(3)礼乐制: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问题:从商周的政治制度中,你能总结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王位世袭制;注重血缘关系,以宗法制为核心;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不断完善,但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在政 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

3、君权与相权2、确立与发展演变过程(1)秦确立A、前提与背景: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联系商鞅变法)B、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法律制度;选官制度C、影响直接影响:巩固了秦王朝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1)皇帝制度:A、称号的由来:见书P7B、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3)地方制度: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4)法律制度:细密、严苛;轻罪重罚5)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选拔与考察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大一统建立基础血缘关系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

4、官位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爵位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2)汉至元演变1)汉:中央中朝;地方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设置刺史;选官察举和征辟制2)隋唐A、中央:三省六部制设置与职能作用与影响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强化皇权;标志古代政治体制发挥深刻变化影响后世B、地方:州(府)、县两级并设道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C、选官制度:科举制积极: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巩固统治消极:明清之际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

5、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埋没了人才,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3)宋代A、措施权、钱、兵三方面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收精兵:杯酒释兵权;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削实权:中央: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军政枢密院地方:州郡属中央,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监察+谏院)制钱谷: 财赋运京师B、作用: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造成三冗问题,危及统治。4)元代中央:一省制(相权的短暂反弹); 地方:行省制(影响明清)(3)明清强化(地方制度沿袭行省制)1)明朝A、废丞相原因:相权过大影响皇权 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设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C、设内阁:地位、权力提高

6、;票拟与批红D、监察:中央科道;地方按察使司2)清朝:设军机处A、原因直接: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根本: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B、职能:承旨书谕,上传下达C、特点:简、速、密D、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E、监察:同明朝3、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朝代中央管制(强化皇权)地方制度(加强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秦三公九卿郡县制军功爵御史大夫汉内朝郡国并行察举制、征辟制御史大夫;刺史隋唐三省六部道州县、藩镇制度科举制门下省;道宋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谏院元一省制行省制度明设内阁科道;按察使司清军机处(1)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被废除,皇权逐步强化; 地方权力逐步削弱,中央集

7、权不断强化(2)监察制度作用(积极、消极)(3)实行原因与历史作用原因:地理大河文明,农业发达 经济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 政治疆域辽阔,维护、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历史作用:积极政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经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各族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消极政治:皇帝专制独裁,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形成暴政、政治腐败局面 经济:近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阻碍科学的发展与民主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二、古希腊和古罗

8、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形成条件地理因素:山多地少,海岸线曲折(海洋文明)经济因素: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发达政治因素:城邦制度与公民政治思想因素:自由、进取、平等的精神社会因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个人因素:思想家的鼓动与政治家的改革2、发展过程(1)君主制贵族制(BC8C至BC7C)A、集体领导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C、任期制、选举制(2)贵族制民主制A、梭伦改革(BC594年)奠定基础B、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确立C、伯利克里(BC5C)繁荣3、具体表现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其他军事行政机关地位职责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附属机构日常司法机关具体事务运作

9、程序40次/年;辩论比例代表制500人一个法庭;水时计27个,10人组成成员产生方式直接全体参与抽签选举抽签选举抽签选举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4、影响与评价积极意义:A、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多种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积累了经验。 B、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 C、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局限性:民主范围男性公民的民主;阶级本质奴隶主的民主(二)罗马法1、含义: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它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2、发展历程(1)起源习惯法到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习

10、惯法:未经政府确认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原因:习惯法的缺陷;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内容:民法、刑法、诉讼程序;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意义:标志着古罗马成文法的的诞生,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但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补充: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即是一部公民法)(2)发展公民法到万民法背景:版图的扩大,引发新的政治、经济问题适用范围: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主要内容: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3)完备民法大全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说

11、汇纂新敕3、内容(1)类型: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 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2)核心内容:维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思想(3)本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4、影响与评价积极:对罗马维系和稳定统治 对后世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对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产生影响局限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背景:历史传统:有限的王权;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政治因素:斯图亚特

12、王朝的专制统治(2)过程A、大抗议书与内战爆发B、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2、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法律至上;限制王权;议会主权(核心)(2)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人治转向法治3、完善(1)责任内阁制A、含义: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即责任内阁制B、形成过程1)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首相产生2)18、19世纪,逐渐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3)19世纪中叶,随着两党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下来C、基本原则: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其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失去议会下院信任时,应全体辞职或者通过国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由选民

13、决定内阁是否继续执政。D、意义: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完善了君主立宪制。(2)议会改革 A、1832年议会改革1)背景:土地贵族操纵议会议员的选举。工业革命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力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2)内容:重新分配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更多分享政治权利4)局限:工人、农民、妇女无权利(3)两党制:保守党和工党4、总结: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1)特点 君主的地位: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核心: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政治基础

14、:民主代议制(间接民主)(2)发展:渐进性、连续性、创新性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前提:独立战争(1)背景政治:英国的殖民统治,矛盾尖锐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思想:启蒙思想得到传播,初等教育相当普及根本:英国的殖民统治限制了北美经济的发展(2)过程1775年开始;1776年独立;1783年胜利(3)结果:美国独立,形成松散的邦联2、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美国独立;邦联的弊端(2)制定: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1789年颁布(3)内容:联邦制原则: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保证了美国的强大和统一,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但效率不高,相互间缺乏协

15、调 三权分立原则:分割中央政府的权力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选举:间接选举产生; 议员选举;参议员与众议员两党制(4)意义: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稳定与发展。3、完善(1)公民权的扩大1)白人早期民主改革(杰斐逊;杰克逊)2)黑人黑人民权运动;民权法案2、民主制度在空间上的扩展1)领土扩张:多种手段,版图扩张2)西进运动:领土向西扩张和移民跟进开发的运动(3)消除南北矛盾,维护统一南北战争1)原因:根本南北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直接林肯当选总统2)过程:1861年开始1862年转折1865年结束3)意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统一;推动了经济发展。(三)法国

16、共和制1、前提法国大革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大革命背景A、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直接原因: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C、思想基础:启蒙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2)大革命过程1789年7月14日革命开始1789年8月人权宣言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制1792年9月第一共和国成立1794年热月政变(3)民主与专制的斗争雾月政变雾月政变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2、确立1875年宪法(1)背景:第三共和国成立;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2)内容:立法权:议会参议院:间接选举(可解散众议院);众议院:直接选举行政权:总统议会选举产生;权力;内阁:总统任命

17、;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3)修正和补充:国歌;国庆日等(4)意义:确立了共和制;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四)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前提: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政治:四分五裂,割据状态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过程与方式王朝战争A、1864普奥对丹麦;B、1866普奥战争;C、1870普法战争(3)结果:完成了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内容联邦制地方:各邦民政自治权 中央:皇帝之权力、地位;首相之产生、权力;议会之联邦议会、帝国国会结论: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2)作用:标志着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但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德、法政体比较项目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皇帝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选举议会产生方式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政府对谁负责皇帝议会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立法权与行政权关系)政府对皇帝负责,皇帝可以解散议会(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内阁由总统任命,共同对议会负责(行政权受立法权限制)总结现代西方的两种主要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含义: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国王、天皇、女王 )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

19、织形式。它的产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互相妥协的结果。两种形式: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含义: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它是多数国家采用的政体。两种形式: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要素有:国家元首(谁、产生、权力)、政府(首脑、产生、权力)议会(组织结构、产生、权力),比较政体时这些要素往往是比较点;另外三者之间的关系(行政权与立法权)也可作为比较点。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18401900年西方国家的侵略1、鸦片战争(1)背景国际方面与国内方面(见下表)中 国(国内)英 国(国际)政治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君

20、主立宪制,民主政治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军备废弛,武器装备落后坚船利炮外交闭关锁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2)导火线:虎门销烟A、鸦片走私原因:扭转贸易逆差;攫取利润影响:深重灾难B、禁烟运动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内容:代表人物林则徐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结果虎门销烟,鼓舞斗志;引起战争(3)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4)结果:中国战败求和,签定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第一个)割地: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通商: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入侵赔款:2100万银元对中国人民掠夺,

21、更开创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了便利条件B、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和利益均沾原则、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C、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5)影响: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A、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B、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过程: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结果:战败求和,签定不

22、平等条约A、1858年6月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B、1860年10月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准许华工出国(4)影响社会性质: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国家机构:出现一些新的国家机构权力结构:洋务派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兴起洋务运动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3、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大陆

23、政策)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经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2)过程:1894年7月1895年4月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辽东战役、威海战役(3)结果:战败求和,签定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 A、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C、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24、展。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A、根本原因: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扩大侵略权益B、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的利益背景:民族危机深重;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民众展开反洋教斗争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但盲目排外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影响:体现了。打击了。推动了。(2)过程:1900年6月至1900年8月;天津北京(3)结果:战败求和,签定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惩办反帝官吏,禁止参加反帝 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之上;影响:巨额的赔款

25、是大规模的勒索,人民更加贫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总结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过程:(1)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及其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列强侵华呈现的趋势: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侵略: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二)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奋起抗

26、争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A、背景: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自然灾害严重(水旱蝗)“拜上帝会”的创立(可能性)B、过程兴起:1851年广西金田村起义发展:永安建制分封王侯,初步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1853年3月:北伐、东征、西征全盛:1856年转折:天京变乱后期防御:军事;政治失败:1864年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内容: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无法实现。产品分配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

27、民的积极性,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传统礼教冲击封建礼教和纲常;但无法做到人人(男女)平等。评价: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资政新篇时间:1859年;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外交;评价:进步性;局限性D、影响和意义反封建:扫荡,动摇,冲击反侵略:与外国侵略者开展武装斗争,打击外国侵略者体制变革尝试: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农民战争: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小结: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自私、狭隘、愚昧、迷信、保守、落后、分散等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从组织上

28、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戊戌变法)(1)背景A、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B、清末新政加剧革命形势的发展C、革命党人为发动革命进行各方面的准备(2)过程A、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人物:熊秉坤、金兆龙;结果:胜利响应B、民国建立临时约法(性质)C、帝制终结、果实被窃(3)意义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近代化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生活散发文明开化气息3、无产阶级:五四运动(1)背景国际背景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启迪国人探索救亡道路)国内背景 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启蒙和解放)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 时间中心参加者主要斗争形式第一阶段5月4日到6月初北京学生罢课第二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