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3 ,大小:95.72KB ,
资源ID:75189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189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株洲城市发展的需要,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同意,对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年)进行的修编。第二条 本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三)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四)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五)国家、省、市各行业相关规划和文件。第三条 本规划期限(一)近期:20062010年;(二)远期:20112020年。第四条 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醴陵市、攸县、株

2、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的行政辖区;市区指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全部辖区范围。市域总面积为11262平方公里;市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35.4平方公里。第五条 本规划是株洲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六条 本规划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由株洲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 城市发展总目标第七条 城市功能定位: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

3、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第八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机制。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425万人,城市化水平60%。市域国内生产总值达1726亿元,人均约4.06万元(以2000年为基数);市区内国内生产总值达1040亿元,人均约7.43万元(以2000年为基数)。近期(2010年)巩固小康;远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第九条 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提高信息化程度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优化

4、发展环境,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与带动长株潭地区和全省经济的分工合作与联动发展。 第十条 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 第十一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构筑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全面繁荣,高效农业和旅游业

5、发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社会发展战略:落实生育政策,稳定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社区建设,规范城市管理;培育先进文化,倡导文明诚信;科技教育兴市,纳贤亲商强市;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国际接轨。(三)环境发展战略:严格控制全市各类污染源,全面整治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复生态体系,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切实加强大气、水土、动植物、江河生态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有代表性的历史地段和建筑的保护。(四)公共安全防控发展战略:建立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协调整合武警、公安、消防、卫生、人防、水利、地震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形成完善、快速的联动机制,有效预防和应对城市各类自然、人为灾害和

6、突发事件。第十二条 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产业协调战略:依托区域内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加速对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新型工业的发展;依托对外交通优势建立现代物流产业;加强与区域内相关城市的产业协作,形成紧密型的产业同盟。(二)基础设施协调战略: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协作,加强三市之间以及与机场、港口、干线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联系;推进区域公交一体化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合理布局区域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与相关城市的错位发展。(三)环境协调战略:促进株洲白马垅、云田、马家河与长沙暮云、大托及湘潭九华、昭山、易家湾共同形成长株潭区域中央生态保护区;围绕湘江和京广高速交通走廊两轴以及潭麓和长株高速公路

7、两带,合理引导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发展,保持长株潭城市轴、带、组团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积极参与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共同建设,与上下游及相邻地区城市共同预防及治理河流饮用水源和大气污染,推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协调管理机制的建立。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一)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二)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三)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四)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

8、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五)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第十四条 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第十五条 市域城镇

9、发展战略措施: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构筑网络。以提高市域城镇化水平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发展和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及重点建制镇,形成高度网络化的城镇有机结构体系。第二节 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第十六条 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机械、冶金、化工、陶瓷等支柱产业为重点,发展以金融、信息、商贸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农业发展以服务城市和生态型高效农业为重点。(二)中部经济区由攸州市和茶陵县组成。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开发为主的乡镇工业以及农副产品交易、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辐

10、射湘东赣西地区的外向型商品生产和流通基地。(三)南部经济区以炎陵县为中心,依托炎帝陵风景名胜区及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工业以小水电、冶炼、矿产开发、农林特产品加工为主,农业以山区林木特产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为重点。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第十七条 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六级: (一)一级城市(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株洲市区,共1个; (二)二级城市(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醴陵市区和攸州市区,共2个;(三)三级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1020万人的城镇)株洲县城、茶陵县城,共2个;(四)四级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510万人的城镇)炎陵县城

11、、网岭镇、白兔潭镇,共3个; (五)五级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25万人的城镇)马家河镇、龙头铺镇、泗汾镇、均楚镇、潼塘镇、大障镇、酒埠江镇、皇图岭镇,共8个; (六)六级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在12万人的城镇)群丰镇、云田镇、仙庾镇、朱亭镇、三门镇、白关镇、古岳峰镇、雷打石镇、淦田镇、王仙镇、黄獭嘴镇、仙霞镇、神福港镇、丫江桥镇、渌田镇、鸾山镇、黄丰桥镇、大同桥镇、桃水镇、湖口镇、虎踞镇、高垅镇、严塘镇、界首镇、腰陂镇、鹿原镇、水口镇、沔渡镇、龙渣镇,共29个。第四节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第十八条 规划期内形成“一核两次,两纵三横”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株洲市区为市域城镇体系核心,带动市

12、域全面发展;醴陵市、攸州市为市域次中心城市,分别带动市域北部、中部经济区形成梯度发展。 (二)株洲市区醴陵市区攸州市区茶陵县城炎陵县城作为市域纵向一级发展轴,以106国道、320国道、醴茶铁路为联结线,联结市域四个县(市)和大部分城镇,是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主轴线。 (三)株洲市区株洲县城三门镇淦田镇朱亭镇作为市域纵向二级发展轴,以S211省道和湘江为联结线,联结株洲县南、西部大部分城镇。(四)白兔潭镇醴陵市区均楚镇空洲航电枢纽雷打石镇作为市域横向二级发展轴,以S313省道、106国道及渌水为联结线,是市域北部经济区重要的城镇发展轴,是醴陵市向西联系的主要通道。(五)桃水镇攸州市区网岭镇皇图

13、岭镇酒埠江镇作为市域横向二级发展轴,以S315省道为联结线,是市域中部经济区及以攸州、茶陵为核心的城镇圈层中重要的发展轴,是中部经济区与衡阳及赣西地区主要联系通道。(六)界首镇茶陵县城腰陂镇作为市域横向二级发展轴,以S320省道及衡炎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结线,是市域中部经济区与湘南及赣南地区主要联系通道之一。第五节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第十九条 城镇职能等级分为五级: (一)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株洲市区,共1个; (二)第二级: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醴陵市区和攸州市区,共2个; (三)第三级:县域中心城市包括株洲县城、茶陵县城和炎陵县城,共3个;(四)第四级:重点建制镇马家河镇、龙头铺镇、朱亭镇、白

14、关镇、白兔潭镇、泗汾镇、网岭镇、酒埠江镇、界首镇、腰陂镇、鹿原镇,共11个; (五)第五级:一般建制镇群丰镇、云田镇、仙庾镇、三门镇、古岳峰镇、雷打石镇、淦田镇、王仙镇、黄獭嘴镇、均楚镇、潼塘镇、仙霞镇、神福港镇、大障镇、皇图岭镇、丫江桥镇、大同桥镇、渌田镇、鸾山镇、黄丰桥镇、桃水镇、湖口镇、虎踞镇、高垅镇、严塘镇、沔渡镇、水口镇、龙渣镇,共28个。 第二十条 城镇职能类型分为六类:综合型、工矿型、工贸型、商贸型、旅游型、城郊服务型。(一)综合型株洲市区、醴陵市区、攸州市区、株洲县城、茶陵县城、炎陵县城、网岭镇、白兔潭镇。(二)工矿型黄丰桥镇。 (三)工贸型王仙镇、泗汾镇、大障镇、潼塘镇、仙霞

15、镇、均楚镇、腰陂镇、虎踞镇、严塘镇、湖口镇、沔渡镇、水口镇、淦田镇、丫江桥镇、桃水镇、渌田镇、大同桥镇、神福港镇。 (四)商贸型黄獭嘴镇、皇图岭镇、古岳峰镇、朱亭镇、界首镇、高垅镇、龙渣镇。 (五)旅游型酒埠江镇、鹿原镇、鸾山镇。 (六)城郊服务型龙头铺镇、马家河镇、群丰镇、云田镇、雷打石镇、三门镇、白关镇、仙庾镇。第六节 市域主要城镇规划要点第二十一条 株洲市区(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天元区。(二)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长株潭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三)城市建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90万人,用地规模为90平方公里。20

16、20年:人口规模为120万人,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第二十二条 醴陵市区(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发展南部、西北部工业组团,开发东北部居住组团。(二)城市职能: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陶瓷、花炮生产出口基地,湘东赣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文化底蕴深厚的市域次中心城市。(三)城市建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23万人,用地规模为23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30万人,用地规模为30平方公里。第二十三条 攸州市区(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城市西北部攸州大道周边区域及洣水以南区域。(二)城市职能:长株潭南部地区以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具有重要商贸及旅游职能的市域次中心城市。(三)城市建

17、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15万人,用地规模为15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用地规模为20平方公里。第二十四条 株洲县城(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县城东南及南部方向,不考虑向西跨湘江发展。(二)城市职能:以旅游休闲、城郊型工业为主导,株洲市区周边重要的卫星城市。(三)城市建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10万人,用地规模为10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13万人,用地规模为13平方公里。第二十五条 茶陵县城(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县城西部及南部区域。(二)城市职能:湘东赣西的交通重镇,株洲市域重要的物质集散地,以商贸业、旅游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历史文化名城。(三

18、)城市建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11万人,用地规模为11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15万人,用地规模为15平方公里。第二十六条 炎陵县城(一)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沿斗笠河东北部、东山区及深坑工业区。(二)城市职能:以旅游、农林特产品加工、水电为主导产业,炎帝文化深厚的湖南省南部重要的旅游城市。(三)城市建成区规模:2010年:人口规模为4.5万人,用地规模为4.5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7万人,用地规模为7平方公里。第七节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二十七条 空间管制规划将市域划分为严格控制开发地区、一般控制开发地区、城镇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四大类。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开发的地区

19、是指在其范围内不允许进行一般性开发和建设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湿地、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重大基础设施控制走廊以及涉及军事 “两区,一范围” (军事设施管理区、军事禁区、安全控制范围)。市域主要严格控制开发的地区有: (一)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酒埠江、大京、仙庾仙人造风景名胜区;(二)株洲县古岳峰堂市三门仙井基本农田保护区,醴陵东乡、神福港、泗汾船湾基本农田保护区,攸州皇图岭网岭新市、渌田、大同桥鸭塘铺基本农田保护区,茶陵县腰陂、马江枣市界首基本农田保护区,炎陵县鹿原基本农田保护区;(三)湘江、渌江、洣水

20、、酒埠江水库、官庄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四)炎陵、茶陵东南部、攸州东部、株洲县南部及市区东北、南部山林生态敏感区;(五)黄丰桥、兰村、桃水、洣水、柏市、八团、仙霞等地下矿产分布区;(六)市域220KV千伏电力线、株洲至醴陵“西气东输”天燃气管道、酒埠江及官庄水库灌溉干渠等控制走廊;(七)市域内的军事设施管理区、军事禁区、安全控制范围,及没有划入“两区,一范围”的军事设施。第二十九条 城镇建设用地为市域城市、建制镇和工矿区的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为市域村庄、集镇、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第三十条 一般控制开发的地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适当进行建设的区域。主要是指靠近城镇、村镇周边的用地,为城镇远景发展

21、预留空间。第八节 市域公共设施规划第三十一条 教育发展规划: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普九”为重点,形成结构优化的多元办学教育新格局。(一)小学布局由乡镇统筹、初中布局由县(市)统筹、高中布局由市统筹。至2020年小学稳定在1400所左右;初中基本形成“一镇一所”的格局;高中学校规模达到1800人左右,除市区、县城外,重点建制镇均要求设高中,至2020年全市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市区四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与醴陵、攸州、茶陵、炎陵的农村示范性职业中专联办;推进高校之间、学科之间、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资源重组。(三)全市高等教育入学率2020年达到25%以上;2010年学龄前三年幼儿

22、入园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基本普及学龄前三年幼儿教育;建立远程教育体系,至2020年,在全市建立株洲教育局域网;开拓教育产业新领域,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第三十二条 文化、体育发展规划:株洲市区建设集文化、传媒、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广电文化传媒中心,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演艺中心和博物馆、科技馆,在天元区新建一所艺术院校;五县(市)城区也相应新建及完善演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完善社区、乡镇文体设施,重点建制镇必须实现文化馆、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灯光球场、体育场6项设施配套齐全,同时实现镇与镇之间文体设施共享;在株洲市区、醴陵市区各建高尔夫球场一处;株洲市区建设一座现代化体育中心;完善四区和社区的

23、体育服务设施;实现全市大厂矿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社会化。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建立一个专业齐全、技术先进、分布合理、规模适度,由市、县、镇、村组成的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并形成健全、完善的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至2020年,全市每千人医院病床数达到5张,每千人卫技人员达9人。重新进行全市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调整优化卫生资源,至2020年,株洲市区除一医院外,新建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盈利性一所),五县(市)城区各发展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株洲市区及五县(市)城区各发展中医院一个;建设重点建制镇的综合医院,完善中心村卫生院的配置;加强社区医疗中心的建设,形成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卫生宣教

24、、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医疗服务覆盖率达100%。第三十四条 合理布置全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搞好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建制镇专业市场的建设;培育农村集贸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商业网点。第九节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三十五条 公路规划(一)2005年至2020年,株洲市将新增县、乡公路里程1328.75公里,至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4598.75公里,等级公路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以京珠、上瑞国道主干线、衡炎高速公路、长株高速公路、106国道、320国道以及省道S320、S315、S211、S321、S313、醴新公路、

25、攸萍公路、天易公路为主骨架的“五纵九横两环”的公路干道系统以及由县、乡道构筑的公路网络。(二)保障市域东、南、西、北、中五方向各有一个与其客运量相适应的等级站;市区新建铁、公、水综合运输枢纽货场一个,扩征建设株洲汽车西站,完善株洲汽车南站,新建新马汽车站、南湖汽车站、空灵岸汽车站、燎原汽车站。完善县级站场,逐步建立运输信息服务网络中心。第三十六条 铁路规划:现有的醴浏铁路改造为标准线,接醴茶铁路,形成一条联系株洲市域南北的地方铁路;醴茶铁路东延至江西永新、吉安,接京九线,西延至衡阳接京广线,构筑贵福铁路株洲段,茶陵站建成为区域枢纽站;在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以及株洲县预留京广、沪昆客运专线铁路用

26、地通道,同时在天元区建设客运站。第三十七条 水运规划(一)航道规划:在空洲建设航电枢纽工程;实施湘江航道三期开发工程,湘江干流株洲至衡阳段规划成III级航道;渌江、洣水航运能力达到国家VI级航道标准。(二)港口码头区规划:永利港规划为件杂货集装箱港区;白石港区为煤炭港区,规划新建2个千吨级散货泊位;铜塘湾港区规划为铁公水联运码头;建宁港区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规划为公共事业及客运码头;规划在凿石地段建设一个水上游览观光码头;在株洲市区渡口附近建设一个战备码头,在霞湾建设一个油码头,在株洲县新建500吨级泊位的件杂货作业区;在醴陵、攸州、茶陵三个县(市)建设件杂货港口作业区及游览客运港。第三十八条

27、航空运输规划:株洲市不考虑新建机场,规划新建长株高速公路,构筑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快速交通联系。第三十九条 水资源利用规划对鸭塘铺、石羊塘、渌田、火田、腰陂、界首、马江等缺水地区增加提引水工程,提高水库的等级,2020年末株洲市各县(市)提水总量增至3亿立方米,引水工程的引水量增至4.4亿立方米;新建大院、下村两座大型水库,兴建洮水、砼坝、空洲航电枢纽水电站。(一)提高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加强自备取水的取水措施,加大地下水的开采;综合协调区域供水系统布局,合理选择水源,确定供水分区和水厂位置,完善供水设施。(二)2020年末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规划期末株洲市区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

28、共用水)230升/人.日,醴陵市、攸州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40升/人.日,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城区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50升/人.日,建制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50升/人日,农村人均用水量指标为300升/人日。第四十条 供电工程规划:改善水、火电结构,增大供电能力,至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85兆瓦,其中火电937兆瓦,水电248兆瓦;株洲地区形成网架结构强、结线清晰、层次分明、功能明确、交换容量大、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500千伏和220千伏高压输电网、110千伏高压配电网;建设50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为900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24座

29、,主变容量为6020兆伏安。第四十一条 电信工程规划: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统一规划,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以宽带IP协议、光纤和无线结合的数字化国家干线传送网(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实现IT网、电信网和CATV网“三网合一”;至2020年,光纤光缆敷设面达到60%,市区、县(市)城区、建制镇镇区均实现无缝覆盖,同步实现市级以上广电信号覆盖到村的目标。第四十二条 能源设施布局规划(一)株洲市区、醴陵市区主要气源为天燃气,攸州、茶陵、炎陵主要气源仍为石油液化气。(二)主要设施有黄茅冲天燃气门站、分路口天燃气门站、醴陵天燃气门站、董家塅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群丰石油液化气储配站、云田石油液化气储配站、石化

30、销售公司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及攸州、茶陵、炎陵石油液化气储配站。(三)规划期内将市域内的油库进行重组,主要油库有815油库、铜塘湾油库、醴陵杨家山油库、攸县上云桥油库、茶陵深塘油库;拆除喻家坪油库、炎陵店下油库。815油库石油储存量为14万吨,铜塘湾油库为3万吨,醴陵杨家山油库为2万吨,攸州上云桥油库为1万吨,茶陵深塘油库为1万吨。第四十三条 综合防灾规划(一)防洪排涝规划:株洲市城区清响田、荷明、曲建和河西4个防洪保护圈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城郊区及株洲县、醴陵市、攸州市、茶陵县、炎陵县城区均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制镇镇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炎陵的中村、鹿原和船形、茶陵的浣溪和

31、虎踞、攸州的槚山和鸾山、醴陵的大障、株洲县的长冲和八斗等山洪经常发生的泄洪区域,建设排洪沟和截洪沟,并制定紧急情况下的转移预案和预警机制。在醴陵市渌水上游新建水库,加强防洪调蓄能力;在茶陵上游新建洮水水电站,提高下游茶陵县城、攸州市区的防洪能力;在洣水上游(河漠水、斜濑水)新建小水坝,提高炎陵县城防洪能力;整修、扩建、新建沟渠、管闸、泵站等电排工程,实施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内湖调蓄等措施提高市域各县(市)城区的治涝能力。(二)抗旱规划:重点加强鸭塘铺、石羊塘、渌田及茶陵的火田、腰坡、界首、马江等缺水地区的水利建设,建设引水工程及水库;充分发挥现有酒埠江、官庄两个大型水库的综合效益,并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三)抗震规划:株洲市抗震按六级标准设防。 (四)人防规划:株洲市区及市域五县(市)城区为规划人防重点城市,要求对市域重要建筑和构筑物进行人防设计及建设,市域内重要公路、铁路、桥梁、水厂、电站等重要设施应列入重要人防目标;在株洲市区的东部山区、株洲县的南部及东部山区、醴陵市的北部及西部山区、攸州市的东北部及西部山区、茶陵县的东部山区及炎陵县的东南部山区建设战争避难地。(五)消防规划:株洲市区设立消防支队,在五县(市)城区设立消防大队,市域各县(市)城区及各建制镇镇区按47平方公里规划设置消防站,在市域山林区应重点加强森林防火,设立森林防火机构。(六)其它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