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31KB ,
资源ID:7516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16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数学教材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数学教材解读.docx

1、六年级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解读桃源县漳江小学 刘丽花六年级上册本册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具体安排如下:(一)数与代数(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五单元 百分数) (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 位置第四单元 圆)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扇形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五)数学综合应用(1确定起跑线 2合理存款)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

2、握求倒数的方法。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3、.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 位置一、教学内容。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三、易错知识点。通常,人们总是习惯于先说行后说列,而这里对行、列的叙述顺序为了给坐标作铺垫,与人们平时的习惯恰好相反。所以,首先要把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统一成“竖为列,横为行;先说列

4、,后说行”,尽量避免生活语言对数学语言的干扰和由此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困惑。四、教学建议。1注意提升学生已有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2注意知识的综合性。教材提供了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前面学习的平移、方位知识结合的素材,比如练习一的2、3两题(P4、P5),要求学生对国际象棋和所用的地图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

5、很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另外,本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编排“位置与方向”内容,教学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整理,让学生对该内容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纵向来看,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一年级下册按行、列确定位置的一个深化,把第几行第几列的具体描述抽象成数对的形式,更为简洁明了;横向来看,则与四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来确定位置是互为补充的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刻画物体的位置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

6、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如练习一的第6题和第7题,就综合了以前学过的平移、方位、路线图等知识,可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三、易错知识点。1、计算结

7、果不是最简分数。(纠错方法:强调先约分再计算。)2、根据算式说意义与根据意义列算式的问题。这是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再区分因数的位置,所以根据算式说意义就应分情况讨论。对分数与整数相乘来说,如5,就有两层含义: (1)5个相加;(2)5的。对两个分数相乘来说,则是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 ,既可表示的,也可表示的。另一方面,根据意义列算式时,则可列出两个算式,但它们表示的意义都是特定的、唯一的。如根据5个相加列出乘法算式既可以是5,也可以是5,这两个算式在此处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都表示5个相加。四、教学建议。1、充分经历算理的形成过程适时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切忌“淡过程,重结论”。

8、例3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两个特殊情况(已知的两个分数中,至少有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启发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分数乘分数的一般算法,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缺憾。因为根据涂色的结果,两个因数的分子无需相乘,学生就会想到第一问积的分子是1,第二问积的分子是3。为了使概括出的算法更有说服力,可以在例3的“想一想:3/4小时粉刷多少呢?”后面再增加一问:“如果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2/5呢?”涂色后学生会发现:第一次涂了2竖排,第二次涂了2竖排中的3横排,要求的两次涂色的重叠部分是54个小格中的23个小格,所以2/53/4(23)/(54)。然后,再让学生回顾前两问的计算过程,最终概括出分数

9、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至于约分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把已有知识迁移过来。这样将会使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算法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刻。2.分数乘法的意义要加强。掌握好分数乘法的意义,可为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以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做好铺垫,故应加强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教科书是把分数乘法的意义与算理结合在一起编排的,主要体现在例1和例3里。因为分数乘法的意义很重要,所以实际教学时可把意义和算理分开来讲,先把意义讲清楚,再结合意义来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就显得很自然,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也更容易。3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由乘法意义的扩展产生的,数量关系比较特

10、殊,因此,教学时要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倒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数,它是人们为了化除为乘而发现的一种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就像为了简化凑整计算而把“和等于1,10,100,”的两个数称作互为补数一样。把倒数的教学安排在这里,目的是为了给下一单元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教学中不必额外增加更多的内容。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一、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分数除法的应用;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11、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易错知识点。1、分数应用题方法选择错误(或)。(数量关系式的训练、乘除对比练习,还可以说思路,通过清晰的思路,促有序的思维,还可以在编题中进行对比、领悟。)2、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配的量出错。(教学例题时,要清楚按比例分配题的特征,量-是和比相对应的总量的和。)四、教学建议。1、使学生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用方程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数学大师笛卡尔就主张:一切问题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化为方程。但是由于这里的

12、问题数量关系都比较简单,很难体现出方程法的优越性,再加上方程法步骤多,书写格式要求严,部分师生往往会不乐意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能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前提出发,以身作则耐心讲解,使学生理解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方程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然,算术法也不可偏废。比如,练习十的第7题、第9题(P41)就比较适合用算术法解答。2、弄清比的含义。比既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同类量的比必须单位统一,表示的是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不同类量的比必须相互关联,表示的是一个新的量。这里主要是学习同类量的比,提到不同类量的比主要是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作铺垫。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一种记分方法,不能

13、和这里所说的比混为一谈。3.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本单元很多内容都与前面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新内容。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第四单元 圆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三、易错知识点。1、公式的推导和运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公式。)2、平方的计算。(理解平方含义,加强练习。)四、教学建

14、议。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比如在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

15、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3注意让学生感悟“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本单元除了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外,更重要的是在推导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圆周率的计算、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而这些平面图形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借此机会对所学过的平面图进行一次系统的对比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4、适当体现极限的思想。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中,蕴涵了数学中的极限和逼近思想。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与无穷正多边形面积的关系:随着圆的细分程

16、度的加大,可让学生发现把圆分割得愈小,其构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愈趋近于圆周长的一半(r),当无限分割下去时,其极限值就等于r了。 5、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采用“你知道吗”这一专栏介绍了圆周率的史料,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杰出智慧。教学时可以此为契机,展开介绍有关圆的数学文化,如祖率、刘徽的“割圆术”、圆周率精度的历史演变等等,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五单元 百分数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使学生能够

17、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4使学生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三、易错知识点。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除法算式顺序错。松树20棵,柳树30棵,松树棵数是柳树的百分之几?2、百分率应用题列式错误。(关系式的训练。)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为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注意对互化的方法进行总结。3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百分数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分数基本相同。教学时,要加

18、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全当新知识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但有些内容应说明其意义,如纳税、利息等。第六单元 统计一、教学内容。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二、教学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三、易错知识点。从给出的扇形统计图中提取相应的统计信息,作出简单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先后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都可用来呈现相应的统计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人们进行统计判断和决策。教学时应注意

19、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在对比中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够很好地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对比三种统计图,加深对扇形图的认识。教师可安排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给定的数据合理选择统计图。比如,以同学的身高为例,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宜选用条形统计图,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年级时的身高宜选用折线统计图,同一年级的同学不同身高所占的比例则宜选用扇形统计图。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鸡兔同笼” 二、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

20、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易错知识点。用假设法解题时,学生往往列式正确,作答出错。( 新课时必须让学生明白用假设法解题时,假设全部是鸡,算出的是兔。学生明白了道理,就不容易出错了。另外还可让学生列式时就标明算出的是什么,作答时就不会搞错了。)四、教学建议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列表法。让学生经历尝试列举(填表)、调整、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其实表格的价值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而有序思考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所渗透。2、引导学生在反复运用列表方法的基础上,渗透用假设方法解题的思想。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而

21、得到解决。而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术解法就是依据假设的方法来解决的。无论是教材中的列表方法,还是诸如“化归法”“抬脚法”以及公式法,归根结底都是假设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渗透并让学生真正理解假设的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掌握鸡兔同笼的算术解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3、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能降低难度,化难为易。这三种方法,列表法是基础,假设法承载着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功用,方程法渗透符号思想。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都教给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如果学生学了三种方法后可以自己取舍优化,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那岂不是优哉!六年级下册

22、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具体安排如下:(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 负数 第三单元 比例)(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三)统计(第四单元 扇形统计图)(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四)数学思想与方法(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抽屉原理)(五)数学综合应用(1、自行车里的数学 2、节约用水 3、有趣的平衡 4、设计运动场 5、邮票中的数学)(六)整理和复习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

23、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

24、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负数一、教学内容。负数的认识,数轴的认识,正负数比大小。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三、易错知识点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25、数。2、0摄氏度就是没有温度这种说法是错误的。3、两个负数比大小。四、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抓住细节。读“零度以下的数”,先找到0刻度线,零开始从上往下数。3、利用数轴突破负数大小的比较,明确以0为对称点,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4、关注练习中负小

26、数的读、写。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易错知识点1、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的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把侧面沿着斜边剪开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给柱子刷漆(侧面积),做灯罩或水桶(侧面积+一个底面积),包装纸(侧面

27、积+两个底面积)3、求物体的容积在厚度忽略不计时就是求物体的体积。4、圆锥的高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而不是到底面周长的距离。5、(1)当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3)当等体积等高时,圆锥的底是圆柱底的3倍。四、教学建议1、调动多种感官,看、摸形成形体体验。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圆柱体和圆椎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物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

28、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要让学生说明圆柱与转化出的长方体的关系(不管怎样摆放都可以推出底面积乘以高的计算公式)。区别圆柱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要借助实物和具体情境。教学圆椎的体积时,教材创设“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过程中获取,改变只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4、正确地认识圆锥的高。(把圆锥的母线当成高)

29、第三单元:比例一、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易错知识点1、

3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正比例关系为两量相除,商一定。反比例关系为两量相乘,积一定。3、比例尺的计算中单位间的换算 1千米=100000厘米四、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并用语言正确描述自己的举例或

31、是其他同学的例子为什么成正比例或者是成反比例。并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时间,通过“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习表达。2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这部分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3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图像对于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读图,找不出与这两个变量有关的常量,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这些学生,给与有效的指导。4加强关系式的教学。有些学生对用关系式的方式来描述正、反比例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并没有理解得十分透彻,可以把用关系式来描述正、反比例关系作为本课的一个练习重点,通过“说一说”、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更深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5、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