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1 ,大小:150.84KB ,
资源ID:7500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500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企业会计准则及研究动态.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企业会计准则及研究动态.docx

1、企业会计准则及研究动态第19期会计研究动态会计差不多理论变化的世纪与变革的会计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从环境与会计的血缘关系看,会计亦随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对会计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就与此衍生而来的“大会计”观作了详细的论述。结合我国的实际,在新世纪的多变环境中,会计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或挑战。其一,从打算经济到市场经济,会计的工作和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理财已是企业治理的重心。其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往会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将被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取代,会计人员有可能成为一支新的“失业大军”。其三,20世纪末以来,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受到了广泛

2、质疑,会计的作用面临大大降低的风险。世界在变,会计在变,人也应改变。变化了的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概括来讲确实是观念上求变,知识上求新。关于观念上的求变,作者认为,依照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现实,会计必定要向财务治理和企业治理的领域延伸,从而树立“大会计”的观念,并重新构建会计学科。即在会计的内容方面,既包括原有的财务会计,又包括财务治理、治理会计、审计的相关内容;在财务会计中,除却目前的财务会计外,又包括社会资本会计和人力资本会计;在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方面,除却现有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外,还应具有财务治理和企业治理方面的职能等。关于知识上的求新,作者指出,会计人员应在差不多素养和专业素

3、养的提高上下功夫。所谓差不多素养,即要有吸取新知识、具有新思维、掌握新方法的能力;所谓专业素养,即要有对政策方面的把握能力,利用经济指标进行的预测能力,对目标成本费用的操纵能力,对财务软件的选择与应用能力等。最后,关于会计教育的改革与进展,作者讨论了三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一是关于会计专业的设置及对口问题。会计专业细化反而导致学生就业难。既然没有方法保证专业对口,何不选择海阔天空;二是应当走出学生的一切专业知识都从教材中获得、以教材为中心的惯性。在教学内容上,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进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的交叉中融合;三是必须改变把课堂讲授当成学生信息和知识来源唯一渠

4、道的惯例。除却教师的课堂讲授外,还应安排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信息分析、公司实习、科学应用等学术训练方式。(汤滨整理自会计之友2006年第1期上半月,作者:吴水澎)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问题研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制造的重心已由实物资产转移至智力资本,从而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具价值和最稀缺的资源。企业智力资本计量也成为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正在探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尽管智力资本计量的时刻并不长,但随着对智力资本理解的深入,现已形成了三大智力资本计量系统。由于这些计量模式和方法大多强调智力资本的战略方面,所使用的测度标准常常是高度概括性的,结果难以表达智力资本经营方面一些好的信息。因此,智力资本计量还

5、有待进一步进展和完善。本文作者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以静态的三分法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为集础,从动态的视角划分了智力资本的组成,包括四个部分:由不同群体共同形成的却又由企业所拥有的结构化了的资本称为流体结构资本,纯粹的结构化的智力资本称为晶体结构资本,非结构化的内部智力资本和非结构化的外部智力资本。作者认为,企业智力资本计量系统必须建立在“三导向”的基础上:以以后为导向、以过程为导向、以系统为导向。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智力资本计量的三步法模型。此模型以过程为导向,以财务量度方法为结果。智力资本计量的第一步:智力资本的识不和认识。要紧量度企业有关智力资本治理的认识和预备、职员的治理参与程度

6、,识不核心能力和建立知识重点,尽量使职员的隐性知识外显化。该步骤要紧采纳账户的计量方法。第二步:智力资本系统和过程的量度。要紧量度目前系统和过程的效应。在此,作者具体提出了两分法的诊断框架:一是内部治理的计量方法,即作者在动态四分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四种量度指数,包括流体结构资本指数、晶体结构资本指数、非结构化的内部智力资本指数和非结构化的外部智力资本指数;二是外部价值的估价方法,即作者以以后为导向,选择实物期权方法,尽量地将智力资本的内在实质反映出来。第三步:智力资本结果的量度。要紧是将各种各样的组织过程和系统与具体的财务和社会结果联系起来,最后运用总要素生产率将财务结果与智力资本结合起来。(陈

7、瑶整理自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作者:曾洁琼) 印度智力资本报告的模式及启发瑞典的Skandia公司在1994年公布的世界第一份智力资本报告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随后,通过智力资本报告加强企业治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作者选取了印度的三家公司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印度公司智力资本报告并不强调经济类型价值、目的、前景和知识治理的收益,表现为一种“叙述型”模式,要紧描述公司智力资本及其组成,不集中于具体的计量指标。这种智力资本报告不够规范,而且缺乏可比性。从世界范围来看,智力资本的报告仅有一些初始的指导方针,尚处于探究和试验时期。借鉴印度智力资本报告的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关智力资本报告的做法,并结合

8、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我国的智力资本报告尚处于起步时期,从“相对独立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到“完整的含有智力资本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该有一个逐步进展完善的过程。作者认为,国内企业在现时期能够将智力资本报告作为年度报告的相对独立的补充报表单独予以列报。借鉴印度智力资本报告模式,我国智力资本报告可分为主表、附表、报表附注三部分。其中,主表是智力报告的主体,集中报告当期企业智力资本的现状,同时也提供上期智力资本的信息。主表中包含整体集合智力资本的设置、人力资本的设置、组织制度与过程的设置、顾客的设置以及创新与技术的设置等内容。附表是对主表进行补充讲明的,提供有关智力资本的预测性信息。而报表附注则是对

9、上述报表所作的解释或补充讲明,要紧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计价准则与原理、远景目标及战略等内容。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体制的完善,应逐步将智力资本报告合并入传统的财务报告中,比如采纳智力资本、智力负债、智力资产权益等等量化指标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等。这确实是理论中提到的“完整的含有智力资本报告的财务报告”模式。(孙婕整理自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年第2期,作者:孔玉生 华东 朱乃平)社会对账与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活动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确实缘故之一,失确实会计信息严峻阻碍了使用者的决策,扰乱了企业的真实股价表现,增加了投资风险,打击了投资者信心,长期

10、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为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各个经济组织之间需加强信息沟通,要紧是对彼此会计信息的了解,这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而且还要包括大量的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信息、内部治理的信息,这些关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推断、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沟通方式是会计信息的拥有者将活动的结果编制成财务会计报告,利用新闻媒介等书面方式进行披露,信息的使用者仅仅是被动的同意者。然而这种披露是单向的,通道也是单一的模式,况且这种主动披露的真实性以及充分性值得怀疑。因此各个组织之间应该充分、准确地运用沟通模型,实现有效沟通。社会对账是会计信息有效沟通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讲,

11、对账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账簿的记录进行审查核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四个方面。从这一规定不难看出,现行对账体系更着重强调单位内部的账目核对,这是一种狭义的对账。但假如仅仅做到了上述工作,依旧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因为会计核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因此应扩大对账的范围,从以内部核对为主扩大到全社会的核对,即社会对账,这是一种广义的对账。社会对账是相关的经济组织之间会计信息的核对,它既能够是各种具体数字的核对,也能够是行为活动的核对。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相核对、债权债务明细账余额与对方单位账面余额的核对确实是目前差不多普遍采纳

12、的一种社会对账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各个经济组织之间不仅有借贷关系、买卖关系、托付加工关系;还有投资关系、租赁关系、担保关系、寄售关系、税收缴纳关系等。各个经济组织之间不再是孤独的,而是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网络。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持续、有序地进展,各经济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重要。社会对账正是信息沟通的一条有效路径。社会对账实施不但有会计理论支持,而且具备了实施的实践基础。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原理确实是实施社会对账的理论依据。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运用为实施社会对账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能够主动直接猎取信息,提高对账的效果;猎取实时

13、信息,提高对账的效率;猎取多样的信息,扩大对账的内容。社会对账一方面实现了信息对称,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信息失真,减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成本的增加和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上。(兰海涛整理自当代财经2006年第3期,作者:于金梅)会计目标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学术界尚存在一些争议。作者从具体会计目标动身,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回忆了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涵,要紧有两种观点:其一是信息品质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涵。如FASB在其发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

14、应具备的品质;其二是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涵。如阎达五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决策需要而对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所提出的质量要求。作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为满足具体会计目标的要求,其自身应具有的价值。可称之为会计目标观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涵。也确实是讲,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必须满足具体会计目标要求的价值。这是因为,其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目标是推断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会计目标与其他会计概念的桥梁;其二,以具体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能够追根溯源,使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具针对性。正是由于具体会计目标的存在,才要求会

15、计信息应具有相应的质量特征;其三,以具体会计目标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符合当代会计的进展方向。作者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建立在具体会计目标的基础上,以具体会计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而建立起多层次、有严密逻辑关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一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也确实是讲,作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紧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一致性、可比性与明晰性;会计信息的次要特征包括反应本质与及时性。 (汤滨整理自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作者:费伦苏) 论会计目标的定位:对“决策有用”目标的批判会计目标差不多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会计目标,多数学者定位于“决策有用观”,本文作者在对会

16、计目标的解读和对“决策有用观”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会计目标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前提性目标、差不多目标和具体目标。文章首先对目标一词的含义进行了辨析,指出其兼有现实动作的客体和主体设定的潜在目标两层含义,并得出会计目标是特定主体基于会计系统(工具)所要达到的境地,它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因而体现的是第二层含义。进而从对会计本质的命题动身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会计本质认识的不同缘于角度不同,“信息系统论”是站在工具本身的立场,而“治理工具论”则是站在主体的角度,把会计本质作为工具之一,从广义上看是把会计本质泛化了,因而将会计本质定义为信息系统是恰当的,并由此派

17、生出会计系统的两个核心构件:反映性与历史信息;货币计量与财务信息。关于主体的划分,第一类是会计人员,他们运用会计技术和规范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加工和转换,由此产生会计信息;第二类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他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打算、决策、操纵和评价等治理活动,会计信息成为治理活动的辅助工具。从第一类主体指向能够衍生出如实反映的目标取向,从第二类主体指向能够衍生出辅助实现治理的目的,并把前者称为前提性目标,后者称为差不多目标。从抽象角度来看,会计目标能够分为差不多目标和具体目标。决策仅仅是企业治理的一个环节,为企业治理决策服务并不能代替会计为企业治理服务。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看,会计信息

18、的外部使用者专门多,对税务部门来讲,他们利用会计信息并不需要作出任何决策,显然“决策有用观”并不适合于这一现实。从决策的“预测”功能的可能性来看,关于以后的信息是不可靠的,而且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会计本质上是以“投入产出”、“成本收益”原则为骨架构建的,但实际上我们只能对成本进行计量和操纵,收益却难以预测和掌控。因此“决策有用观”形象地描述了某种会计环境中特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定需求情况下的会计目标,但却未能概括会计的所有目标。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考察会计目标,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会计,其差不多目标是一致的,而具体目标却因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因会计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差不多目标适合于所有

19、历史环境下的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具体目标则仅仅适合某一环境下的某一个体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会计的前提性目标是如实反映,差不多目标是辅助实现治理之目的,具体目标是决策有用。从我国目前的会计实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确实是讲前提性目标还没有实现,其他目标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当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做到“如实反映”上面,进而再去研究如何服务于“决策和治理”的问题。 (孙志梅整理自会计之友2006年第1期,作者:李建发 李守铎) 不同合并理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阻碍合并会计报表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的美国,

20、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目前国际上差不多形成了母公司观、实体观和所有权观三种不同的合并理念。母公司观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操纵权,将合并报表视为对会计报表反映范围的扩大;实体观将母子公司构成的集团视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合并报表应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动身为全体股东利益服务;所有权观适用于合营企业,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拥有的份额。不同的合并理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阻碍是不同的,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相关性的阻碍,企业合并时母公司所支付的价值信息?对使用者来讲是相关的,对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考虑公允价值,但在母公司理念下只是按股权份额反映公允价值,而

21、实体理念则对购入的子公司资产都以公允价值来反映,因此实体理念反映的信息更具有相关性;(2)对充分性的阻碍,体现在完整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依照母公司理念编制的合并报表往往会略去一部分相关信息,即对少数股东项目只进行了简单的反映,相比之下,实体观反映期初、期末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各自的权益、留存收益及本期各自的收入和股利,提供的信息更加完整,此外当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较少的股权比例但实际上却操纵子公司时,若只按股权比例合并相关权益损益,势必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阻碍使用者的决策,在重要性方面体现得不够;(3)对可比性的阻碍,母公司理念下对子公司的资产采取了双重计价方式,母公司操纵的那部分按公允价值,其

22、余则按账面价值,而且当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比例发生变化时,同样的资产在前后期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因而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可比性的要求,实体观则采纳统一的计价方式较好地实现了信息可比;(4)对可靠性的阻碍,由于母公司理念下对子公司资产中少数股东所操纵的那部分按账面价值计价,不能专门好地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不具有真实性,因而可靠性也就不能得到保证;(5)对可理解性的阻碍,母公司理念下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对同一资产采纳了不同的计价方式以及对内部未实现利润采纳不同的比例抵销,增加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对同一资产计价由于股权投资比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增加了使用者理解上的困难,而实体观下对子公司的资产采纳单一

23、的公允价值计价,对内部未实现利润采纳全额抵销,处理更简单,更容易被理解。总体而言,不同的合并理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阻碍是不同的,实体理念下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动身,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信息更完整、客观,更具可比性。 (孙志梅整理自财会月刊2006年第3期,作者:崔晓钟)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理论考虑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要紧的质量特征。近年来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扩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历史成本的支持者认为历史成本尽管不如公允价值相关但更加可靠。由此看出,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非是正相关的,而是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因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要求,因而产生了不同

24、的偏好。因此,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权衡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全然缘故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目标存在差异。在FASB概念公告第2号的名词解释中,可靠性是指保证信息合理地免于错误和偏差,并真实地反映了其意图反映事物的质量特征。因此,可靠性的要紧构成是反映真实性和可核实性。反映真实性是一项计量或描述与其意图反映的现象之间相符或一致,它是可靠性的本质;核实的目的在于对会计计量反映了其意图反映的事物提供高度的保证,因而可核实性是对可靠性的检验。其中可核实性又包括三个关键的方面:会计人员间的一致性;与所反映的经济事物相符;直接核实与间接核实。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关系方面,作者认为,首先,可靠性不应高于相关性。

25、FASB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要做到有用必须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承认这两个特征可能在程度上不同,但每个特征都不能完全被省却。同时FASB还否定了可靠性应成为财务报表信息占支配地位质量特征的观点。其次,作者认为,历史成本并不必定代表较高的可靠性。包括三方面缘故:第一,历史成本计量也包含大量的可能。尽管这些可能往往被认为是具有充足的可靠性的,但由于无法对其进行直接核实,因而其可靠性也是值得探讨的;第二,精确性不等于可靠性。会计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能产生十分精确的数字结果,但这只是数学上的精确性,而不一定是反映上的精确性,它们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财务报表所描述的经济事物;第三,间接核实难以证明可靠性。由于许

26、多会计计量结果无法被直接核实,只能通过重复计算来间接核实,因而计量结果与真实世界经济现象是否相符也是难以评估的,即其可靠性也是难以确定的。综上所述,历史成本并不必定地比公允价值更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现象,在实现可靠性方面,历史成本也不一定比公允价值更具有优势。因此,如何处理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关系还有待于理论界对财务会计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陈瑶整理自财政研究2006年第3期,作者:冷刚)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行动近年,环境会计在日本得到长足进展,尤其是外部环境会计差不多走在欧美的前面。在那个进程中,日本政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环境省(MOE)首先于1997年开始实施环境会计项目打算,并于1999年

27、公布了“关于环境爱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又于2000年3月公布了环境会计指南;其后于2002年和2005年分不对其进行了修订。指南的核心内容是环境成本及其效果,它将环境成本分为7类:企业范围内成本、上下游成本、治理活动成本、研究和开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环境修复成本、其他环境成本。指南还提供了三种可供企业选择的环境会计信息报告模式;并将其执行效果分为环境爱护效果和经济效果两个方面。可见,指南提供了一个融合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于一体的环境会计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专门多企业的认同。然而,指南只提供了有关环境成本和环境爱护收益的指标,并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详细解释;指南要紧关注环境会计信息的

28、对外披露而不是内部治理,致使日本环境会计的内部治理功能方面相对落后。继环境省之后,经济产业省(METI)于1999年成立了环境会计委员会,其要紧目的是进展适合日本的环境治理会计。第一年,委员会研究了欧美等国家的环境治理会计实践及其政府行动。第二年成立了五个工作组,分不负责环境资本投资评价、环境成本治理、材料流淌成本会计、企业环境业绩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会计。各个工作组都在借鉴欧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的提出了适合日本的环境治理会计方法。然而,经济产业省开发的环境治理会计工具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际操作性较弱;以终值报告形式公布的“环境治理会计工作手册”也被证实关于没有一定环境治理会计知识的读者

29、来讲有相当的难度。随着京都议定书在联合国生效并成为国际法,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极大压力。借鉴日本政府在推动环境会计进展上的有益经验,我国政府应在以下诸方面有所作为:1.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要紧障碍。从而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2.健全环境会计法规,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可由财政部牵头,吸纳会计、环保、税务等各方共同筹划“环境会计准则”或增加环境会计相应的准则内容,从而在实践上统一规范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和报告形式。3.以上市公司为重点展开环境会计的试点工作。环保部门应该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做出基础性的技术规定;并会

30、同证券监管部门对污染企业上市进行环境审核,以促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开展和进一步规范。 (汤滨整理自会计之友2006年第1期上半月,作者:甄国红)会计信息产权分析从会计信息产权本质来讲,会计信息产权是根植于企业所有权,以解除受托责任、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产权博弈中衍生出来的用以确认、计量、披露及分配企业现实与预期价值的权利,它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一种权利。首先,作者指出了会计信息产权结构,包括:会计信息供给操纵权,即对会计信息从确认、计量、监督、披露到反馈整个供给过程的操纵权;会计信息需求索取权,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消费和索取的权利。接着,作者分析了会计信息产

31、权的制度环境。会计信息产权存在于一定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内,两者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安排安全、合理与否是公司治理机制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同时,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制衡和监督机制规范会计信息产权,使拥有会计信息供给操纵权和需求索取权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产权博弈中趋向平衡,从而产生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之后,作者分析了会计信息产权行动团体及制度装置。依照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对制度创新的贡献和对产权利益分配的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如投资者、债权人、经理、职工)和次级行动团体(如政府部门)。制度装置是行动团体利用文件和手段来猎取外在收益的规则,如会计制度

32、、准则等。当这些制度装置被应用于新的安排结构中时,行动团体就利用它们来猎取外在于现有安排结构的收入。为解决会计信息供给操纵权和需求索取权之间的矛盾,明确界定会计信息产权、规范会计信息供给操纵权、爱护会计信息需求索取权就成为必定。一方面,企业产权结构内部变迁为会计信息产权结构变迁提供了诱致性变迁动力,合约各方通过合作博弈自动引致会计信息供给操纵权与需求索取权达到均衡。另一方面,国家通过介入会计信息产权、调整会计制度等手段,其为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变迁提供的强制性变迁动力是对会计信息监督操纵权的双重监督。最后,作者指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解决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安排问题。让会计信息产权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尽可能对应,并加强对供给操纵权的制约和监督,充分保障需求索取权的行使,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行使会计信息产权来维护各自的利益,建立比较完善的制衡机制、激励监督机制以及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一整套公司产权制度安排,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相关利益主体合作、制造和分享企业价值。(刘文强整理自财会月刊(会计版)2006年第3期,作者:苏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