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41.24KB ,
资源ID:74974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974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C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C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docx

1、CC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CCD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荷耦合器件的突出特点是以电荷作为信号,而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器件是以电流或电压 为信号。C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因此,CCD工作过程的主要问题是信 号电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检测。CCD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电荷包存储在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并沿界面传输, 这类器件称为表面沟道CCD (简称SCCD);二是电荷包存储在离半导体表面一定深度的依, 并在半导体体沿一定方向传输,这类器件称为体沟道或埋沟道器件(简称BCCD)。下面以SCCD 为主讨论CCD的基本工作原理。1. CCD的基本结构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MOS (金属一

2、氧化物一半导体)结构。如图2-7(a)所示,它是在 P型Si衬底表面上用氧化的办法生成1层厚度约为1000A1500入的SiOz,再在SiO:表面 墓镀一金属层(多晶硅),在衬底和金属电极间加上1个偏置电压,就构成1个MOS电容器。 当有1束光线投射到MOS电容器上时,光子穿过透明电极及氧化层,进入p型Si衬底,衬 底中处于价带的电子将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跃入导带。光子进入衬底时产生的电子跃迁形成电 子一空穴对,电子一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电极的两端移动,这就是信号电荷。 这些信号电荷存储在由电极组成的势阱”中。如图1所示。2.电荷存储如图2 )所示,在栅极G施加正偏压山之前,p型半导体

3、中空穴(多数载流子)的分 布是均匀的。当栅极施加正偏压山(此时Ug小于p型半导体的阈值电压UQ后,空穴被排 斥,产生耗尽区,如图2 (b)所示。偏压继续增加,耗尽区将进一步向半导体体延伸。当UcU.h 时,半导体与绝缘体界面上的电势(常称为表面势,用,表示)变得如此之高,以致于将 半导体体的电子(少数载流子)吸引到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约10* in)电荷浓度很高 的反型层,如图2 (c)所示。反型层电荷的存在表明了 MOS结构存储电荷的功能。然而,当 姗极电压由零突变到高于阈值电压时,轻掺杂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很少,不能立即建立反 型层。在不存在反型层的情况下,耗尽区将进一步向体延伸,而且,

4、栅极和衬底之间的绝大 部分电压降落在耗尽区上。如果随后可以获得少数载流子,那么耗尽区将收缩,表面势下降, 筑化层上的电压增加。当提供足够的少数载流子时,表面势可降低到半导体材料费密能级 f的两倍。例如,对于掺杂为lOcm的p型半导体,费密能级为0.3V。耗尽区收缩到最小 时,表面势下降到最低值0. 6V,其余电压降在負化层上。图2 单个CCD柵极电压变化对耗尽区的影响(a)栅极电压为零:(b)栅极电斥小于阈值电斥:(c)栅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表面势随反型层电荷浓度Qz、栅极电压山的变化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的曲 线表示的是在掺杂为102lcm:,的情况下,对于氧化层的不同厚度在不存在反型层电荷

5、时,表 面势s与栅极电压山的关系曲线。图4为栅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表面势,与反型层电荷 浓度Qixv的关系曲线。图4表面势Cs与反型层电荷 密度Qiny的关系图3表而势与柵极电压UG的关系(P型 硅杂质浓度NA=l(Pcm-3,反型层电荷 Qinv=O)(1)曲线的直线性好,说明表面势与反型层电荷浓度有着良好的反比例线性关系。这 种线性关系很容易用半导体物理中的势阱”概念描述。电子所以被加有栅极电压Uc的MOS 结构吸引到氧化层与半导体的交界面处,是因为那里的势能最低。在没有反型层电荷时,势 阱的“深度”与柵极电压5的关系恰如s与讥的线性关系,如图5(a)空势阱的情况。图 5(b)为反型层电荷

6、填充1/3势阱时,表面势收缩,表面势,与反型层电荷浓度Qw间的关 系如图2-10所示。当反型层电荷足够多,使势阱被填满时,s降到2“此时,表面势不 再束缚多余的电子,电子将产生溢出”现象。这样,表面势可作为势阱深度的量度,而表 面势又与栅极电压止、氧化层的厚度ck有关,即与MOS电容容量C値与Uc的乘积有关。势阱 的橫截面积取决于栅极电极的面积A。MOS电容存储信号电荷的容量Q = CoxUg A图5 势阱(a)空势阱:(b)填充1/3的势阱;(0全满势阱3.电荷耦合图6表示一个三相CCD中电荷转移的过程。 2V 10V 2V 2V 2V 10V 2V10V 2V 2V 10V 10V 2V丄

7、丄丄丄 丄丄丄丄 丄丄丄丄/ /7/77/丿 2/7/7/7/(. 1* til 帶 1 1J 1J VU-A(a) (b) (c)图2-12 三相CCD中电荷的转移过程(a)初始状态;(b)电荷由电极向电极转移;(c)电荷在、电极下均匀分布;(d)电荷继续由电极向电极转移:(e)电荷完全转移到电极:(f)三相交叠脉冲假定开始时有一些电荷存储在偏压为10V的第一个电极下面的深势阱里,其他电极均加 有大于闽值的较低电压(例如2Y)。设图6(a)为零时刻(初始时刻)。经过ti时刻后,各电 极上的电压变为如图6(b)所示,第一个电极仍保持为10V,第二个电极上的电压由2V变到 10V,因为这两个电极

8、靠得很紧(间隔只有几微米),它们各自的对应势阱将合并在一起,原 来在第一个电极下的电荷变为这两个电极下势阱所共有,如图6(b)和图6(c)。若此后电极 上的电压变为如图6(d)所示,第一个电极电压由10V变为2V,第二个电极电压仍为10V, 则共有的电荷转移到第二个电极下面的势阱中,如图6(e)。由此可见,深势阱及电荷包向 右移动了一个位置。通过将一定规则变化的电压加到CCD各电极上,电极下的电荷包就能沿半导体表面按一 定方向移动。通常把CCD电极分为几组,每一组称为一相,并施加同样的时钟脉冲。CCD的部结构决定了使其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相数。图所示的结构需要三相时钟脉冲,其波形图如图 6(f)所

9、示,这样的CCD称为三相CCD。三相CCD的电荷耦合(传输)方式必须在三相交叠脉 冲的作用下,才能以一定的方向逐单元地转移。电极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CCD电极间隙。如果电极间隙比较大,两相邻电极间的势阱 将被势垒隔开,不能合并,电荷也不能从一个电极向另一个电极完全转移,CCD便不能在外 部脉冲作用下正常工作。能够产生完全耦合条件的最大间隙一般由具体电极结构、表面态密 度等因素决定。理论计算和实验证实,为了不使电极间隙下方界面处出现阻碍电荷转移的势 垒,间隙的长度应小于3p m。这大致是同样条件下半导体表面深耗尽区宽度的尺寸。如果 氧化层厚度、表面态密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但对绝大多数CCD,

10、Ip m的间隙长度是足 够小的。4.电荷的注入和检测4.1电荷的注入1.光注入当硅照射到CCD硅片上时,在栅极附近的半导体体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其多数载流子被栅极电压排开,少数载流子则被收集在势阱中形成 信号电荷。光注入方式又可分为正面照射式与背面 照射式。图7所示为背面照射式光注入的示意图。 CCD摄像器件的光敏单元为光注入方式。光注入电荷QiP =邛叽上八 (2)式中:n为材料的量子效率;q为电子电荷量;a n, 为入射光的光子流速率;A为光敏单元的受光面积; Tc为光注入时间。由式(2)可以看出,当CCD确定以后,11、q及 A均为常数,注入到势阱中的信号电荷5,与入射光 的光子流速率及注

11、入时间T成正比。注入时间 T由CCD驱动器的转移脉冲的周期T刃决定。当所设计的驱动器能够保证其注入时间稳定不变时,注入到CCD势阱中的信号电荷只与入射辐射的 光子流速率“成正比。在单色入射辐射时,入射光的光子流速率与入射光谱辐通量的关 系为心&=,h、v、入均为常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光注入的电荷量与入射的hv光谱辐亮度C成线性关系。2.电注入所谓电注入就是CCD通过输入结构对信号电压或电流进行采样,然后将信号电压或电流 转换为信号电荷。电注入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两种常用的电流注入法和电压注入法。1)电流注入法如图8(a)所示,由n扩散区和p型衬底构成注入二极管。IG为CCD的输入柵,其上

12、加 适当的正偏压以保持开启并作为基准电压。模拟输入信号Ur加在输入二级管ID上。当 为高电平时,可将J区(ID极)看作MOS晶体管的源极,IG为其姗极,而为其漏极。 当它工作在饱和区时,输入栅下沟道电流为LU C r人+不于(5-几-SF (2-6)式中:W为信号沟道宽度;L;为注入栅IG的长度;“是载流子表面迁移率;S为IG栅电容。 经过TC时间注入后,2下势阱的信号电荷量LU C rQs % 不于(5 一 % - U汗 Tc (2-7)可见这种注入方式的信号电荷Qs不仅依赖于Up.和T“而且与输入二极管所加偏压的大小有 关。因此,Qs与U痕的线性关系很差。3图8 电注入方式(a)电流注入法

13、;(b)电压注入法2)电压注入法如图8(b)所示,电压注入法与电流注入法类似,也是把信号加到源极扩散区上,所不 同的是输入IG电极上加有与2同位相的选通脉冲,但其宽度小于2的脉宽。在选通脉冲 的作用下,电荷被注入到第一个转移栅2下的势阱里,直到势阱的电位与n区的电位相等 时,注入电荷才停止。,下势阱中的电荷向下一级转移之前,由于选通脉冲已经终止,输 的势阱中后,::电极上的电压由高变低时,由于势阱提高,信号电荷将通过输出栅(加有 恒定的电压)下的势阱进入反向偏置的二极管(图中n区)。由山、电阻R、衬底p和n区 构成的反向偏置二极管相当于无限深的势阱。进入到反向偏置二极管中的电荷,将产生辙出 电

14、流I”且I。的大小与注入到二极管中的信号电荷量成正比,而与电阻R成反比。电阻R 是制作在CCD的电阻,阻值是常数。所以,输出电流1“与注入到二极管中的电荷量成线性 关系,且图9 电荷输出电路Qs = M 由于L的存在,使得A点的电位发生变化,L增大,A点电位降低。所以可以用A点的 电位来检测二极管的输出电流1%用隔直电容将A点的电位变化取出,再通过放大器输出。图中的场效应管竹为复位管。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独处周期输出二极管没有来得及 输岀的信号电荷通过复位场效应输出。因为在复位场效应管复位栅为正脈冲时复位场效应管 导通,它的动态电阻远远小于偏置电阻R,便二极管中的剩余电荷被迅速抽走,使A点的电

15、 位恢复到起始的高电平。2.浮置扩散放大器输出由图9(b)所示,前置放大器与CCD同做在一个硅片上,为复位管,T2为放大管。复 位管在2下的势阱未形成之前,在RG端加复位脉冲“,使复位管导通,把浮置扩散区剩 余电荷抽走,复位到Uw。而当电荷到来时,复位管截止,由浮置扩散区收集的信号电荷来 控制T?管栅极电位变化。设电位变化量为AU,则有=坐 (4)式中:Ch,是与浮置扩散区有关的总电容。如图10所示,总电容包括浮置二极管势垒电容Cd 和OG、DG与FD间的耦合电容G、G,及T管的输入电容G,即CFD =Cd +Ct+C2+ Cr (5)经放大器放大Ky倍后,输出的信号Uo = K4U 以上两种

16、输出机构均为破坏性的一次性输出。3.浮置栅放大器输出图9(c)所示,T2的姗极不是直接与信号电荷的转移沟道相连接,而是与沟道上面的浮置栅相连。当信号电荷转移到浮置姗下面的沟道时,在浮置册上感应出镜像电荷,以此来控 制T2的柵极电位,以达到信号检测与敖大的目的。显然,这种如图2-17所示的机构可以实 现电荷在转移过程中进行非破坏性检测,由转移到,下的电荷所引起的浮置栅上电压的变 化为叽=? 十(Cj +C +CK) + (C +Cg)式中:C为FG与2间氧化层电容。图11绘出了浮置栅放大器的复位电路及有关电容分布情况。Aik可以通过MOS晶体管L放大输出。5. CCD的基本特性参数5.1光电转换

17、特性在CCD中,电荷包是由入射光子被硅衬底吸收产生的少数载流子形成的,因此,它具 有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它的光电转换因子Y可达到99.7%。5.2转移效率n和转移损失率电荷转移效率是表征CCD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一次转移后到达下一个势阱中的电荷与 原来势阱中的电荷之比称为转移效率。如在t=0时,注入到某电极下的电荷为Q(0);在时 间t时,大多数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下一个电极转移,但总有一小部分电荷由于某种原因留 在该电极下。若被留下来的电荷为Q(t),则转移效率为00)5)亠欢 0(0) 0(0)转移损失率为亠 0(0)理想情况下H应等于1,但实际上电荷在转移中有损失,所以T1总是小于1的(常

18、为0. 9999 以上)。一个电荷为Q(0)的电荷包,经过n次转移后,所剩下的电荷0() = 0(0)/ (10)(11)n次转移前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为0(0)如果n =0. 99,经24次转移后,- = 78% ,而经过192次转移后,如 = 14%。由 2(0) 2(0)此可见,提高转移效率H是电荷耦合器件能否实用的关键。影响电荷转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界面态对电荷的俘获。为此,常采用胖篆”工作模式, 即让“篆”信号也有一定的电荷。5.3T作频率f1)工作频率的下限t T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于三相CCD为了避免由于热产生的少数载流子对注入信号的干扰,注入电荷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 一个电极所使用的

19、时间t必须小于少数载流子的平均寿命T ,即(12)(13)1 =3 =3?(14)2)工作频率的上限当工作频率升高时,若电荷本身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所需要的时间t大于驱T动脉冲使其转移的时间一,那么,信号电荷跟不上驱动脉冲的变化,将会使转移效率大大3下降。为此,要求即3(15)U丄3t这就是电荷自身的转移时间对驱动脉冲频率上限的限制。由于电荷转移的快慢与载流子迁移 率、电极长度、衬底杂质浓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设计,n沟CCD比 p沟CCD的工作频率高。5. 4光谱响应CCD接受光的方式有正面光照与背面光照两种。由于CCD的正面布置着很多电极,电极 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使得

20、正面照射的光谱灵敏度比背面照射时低,即使是透明的多晶硅电极也 会因为电极的吸收以及在整个硅一二氧化硅界面上的多次反射引起某些波长的光产生干涉 现象,出现若干个明暗条纹,使光谱响应曲线出现若干个峰与谷,即发生起伏。为此,ICCD 常采用背面照射的方法。背面光照方式比正面光照的光谱响应要好得多。釆用硅衬底的ICCD 的光谱响应围为0.3l.lum,平均量子效率为25%,绝对响应K为0. l0. 2(A/W)。另外,读出结构也可使量子效率再降低一半。例如,在垂直隔列传输结构中,转移沟道 必须遮光,以免产生拖影,使量子效率降低。5.5噪声和动态围动态围反映了器件的工作围,它的数值可以用输出端的信号峰值

21、电压与均方根噪声电压 之比表示。动态围由势阱中可存储的最大电荷量和噪声决定的最小电荷呈之比决定。由于 CCD的噪声不断减小,动态围已超过1000%。下面分别介绍可存储的最大电荷量和噪声。1)势阱中的最大信号电荷量CCD势阱中可容纳的最大信号电荷量取决于CCD的电极面积及器件结构(SCCD还是BCCD).时钟驱动方式及驱动脉冲电压的幅度等因素。Q可近似用下式表示(16)Q = coxuga式中:G”是单位氧化膜面积的电容量;Uc为栅极电压;A为CCD电极的有效面积。2)噪声在CCD中有以下几种噪声源:由于电荷注入器件引起的噪声;电荷转移过程中, 电荷量的变化引起的噪声;由检测时产生的噪声。CCD

22、的平均變声值如表I所示,与CCD传感器有关的噪声如表2所示。表1 CCD棗声噪声的种类噪声电平(电子数)输入噪声400SCCD1000转移噪声BCCD100输出噪声400总均方根载流子变化SCCD1150BCCD570表2 与CCD传感器有关的噪声噪声源大小代表值(均方根载流子)光子噪声Ns100, Ns=10 11000, Ns=106暗电流噪声限100, Noc=l%N沁,光学胖零噪声Nfi!300, Npz=10%Ns唤电子胖零噪声4005100, Cix=0. lPF(Nsx=106)1OSCC)1俘获棗声参看表2-1/ ,2000次转移BCCD输出變声400叵丿200, Cout=0

23、. 25pF(1)光子噪声由于光子发射是随机过程,因而势阱中收集的光电荷也是随机的,这就成为棗声源。由 于这种噪声源与CCD传感器无关,而取决于光子的性质,因而成为摄像器件的基本限制因素。 这种噪声主要对于低光强下的摄像有影响。(2)暗电流噪声与光子发射一样,暗电流也是一个随机过程,因而也成为噪声源。而且,若每个CCD 单元的暗电流不一样,就会产生图形噪声。(3)胖零噪声包括光学胖篆噪声和电子胖零噪声,光学胖零噪声由使用时的偏置光的大小决定,电子 胖零噪声由电子注入胖零机构决定。(4)俘获噪声在SCCD中起因于界面缺陷,在BCCD中起因于体缺陷,但BCCD中俘获噪声小。(5)输出噪声这种噪声起

24、因于输出电路复位过程中产生的热噪声。该噪声若换算成均方根值就可以与 CCD的噪声相比较。5. 6暗电流暗电流是大多数摄像器件所共有的特性,是判断一个摄像器件好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 暗电流在整个摄像区域不均匀时更是如此。产生暗电流的主要原因有:1)耗尽的硅衬底中电子自价带至导带的本征跃迁暗电流密度的大小由下式决定(17)= Q Xd式中:q为电子电荷量;m为载流子浓度;J为载流子寿命;Xd为耗尽区宽度。2) 少数载流子在中性体的扩散在P型材料中,每单位面积由于这种原因而产生的暗电流/严罟匚厶严竽耳弘曲(18) g Na Th式中:Na为空穴浓度;Ln为扩散长度;u为电子迁移率;m为本征载流子浓度

25、。3) Si-SiO2界面引起的暗电流Si-Si02界面引起的暗电流Is =1-込心 (式中:狂为界面态的俘获截面;Nss为界面态密度。大多数情况下,以第三种原因产生的暗电流为主,而得到在室温下低达5nAcm 2的暗电 流密度。但是,在许多器件中,有许多单元,每平方厘米可能有几百亳微安的局部暗电流密 度。这个暗电流的来源是一定的体杂质,产生引起暗电流的能带间复合中心。为了减少暗电 流,应采用缺陷尽可能少的晶体和减少玷污。另外,暗电流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激发产生的载流子越多,因而,暗电流越 大。据计算,温度每降低10X:,暗电流可降低1/2。5. 7分辨率分辨率是图像传感器的重要特性。根据

26、奈奎斯特抽样定理,CCD的极限分辨率是空间抽 样频率的一半。因此,CCD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CCD芯片的像素数,其次还受到转移传输效 率的影响。从频谱分析的角度看,CCD摄像器件在垂直和水平两方向都是离散取样方式。根据取样 定理,CCD输出信号的频谱如图所示。取样后的信号频谱幅度如下snn7t)/n7r = sin(n 对;r, )/n 对;rx (20)T$ Ts式中:J为取样脉冲宽度,即一个感光单元的宽度;人为取样周期,即一个像素的宽度(含 两侧的不感光部分)。当n=Ts/ t s时,谱线包络达到第一零点,这也是孔径光阑限制了高频信号,便之幅度 下降的结果。适当选择使近化/2处的频谱幅度下降

27、不多,但又使频谱混叠(见图中的 阴影部分)部分减小。可见,在CCD中感光单元的宽度和像素宽度有个最佳比例,像素的尺 寸和像素的宽度以及像素的数量都是决定CCD分辨率的主要因素。线阵CCD固体摄像器件向更多位光敏单元发展,像元位数越高的器件具有更高的分辨 率。二维面阵CCD的输出信号一般遵守电视系统的扫描方式。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 的分辨率是不同的,水平分辨率要高于垂直分辨率。分辨率通常用电视线(TVL)表示。电 视线评价方法表明,在一幅图像上,在水平方向能够分辨出的黑白条数为其分辨率。为提高CCD的水平分辨率,可采用以下措施:(1) 增加光敏单元数量,提高取样频率,减小频谱混叠部分;(2)

28、 采用前置滤波即采用光学低通滤波器降低CCD上光学图像的频谱宽度,以减小频谱 混叠。5. 8灵敏度灵敏度是面阵CCD摄像器件的重要参数。就是单位光功率所产生的信号电流(单位为 mA/W),也可以称其为CCD的响应度,指单位曝光量CCD像元输出的信号电压。它反映了 CCD 摄像器件对可见光的灵敏度。CCD的灵敏度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开口率为感光单元面积与一个像素总面积之比,对灵敏度影响很大,开口率大小与 CCD类型有关,FT式CCD开口率最大;(2)感光单元电极形式和材料对进入CCD的光量和CCD的灵敏度影响较大,例如多晶硅 吸收蓝光,电极多和面积大都会影响光的透过率;(3)CCD的集声也影响灵敏度。现在的CCD摄像器件通过对以上三点的改进和增加芯片上的透镜等措施,使灵敏度提 高到光圈F8、景物照度20001 x,白色反衬率89.9%时,能使摄像机输出0. 7%,电压,信噪 比达 60dB (PAL 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