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27MB ,
资源ID:7488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88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课研读教材0307.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课研读教材0307.docx

1、备课研读教材0307研读教材,寻觅有效备课的途径备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是无效的,那么教学也会必然处于盲目状态,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研读教材又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备课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为此我一直在努力,通过自觉、细致地研读教材,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争取让备课发挥实效。多年来,我不仅自己在努力研究备课,还带领学校的老师一起研读教材,改变备课形式,共同寻觅有效备课的新思路。一、修炼与提升备课基本功,从点滴做

2、起。结合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要“备”出一节精彩的课,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1.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是教学之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优劣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绝不是每次备课的“例行公事”,它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努力的共同方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三维目标。崔允漷教授曾形象地用三句话介绍确定教学目标应回答的三个问题: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与技能)?打算怎么带学生去(即引领学生经历的过程与方法)?学了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即回答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这样的目标确定给人感觉既简洁明了,又方向明确,指导教学过程可操作

3、性强。如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米和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 1能在系列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过程中能够进行估测和测量,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2.通过数尺子上的刻度,在同桌交流中感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三组练习题,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估测意识培养。总之,教学目标是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是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这节课的三维目标

4、既有机融合,又具体可行。由此可见,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彰显出数学教学的生态性和人文性。2.教学过程设计技能。教学过程设计是规划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学习环境、规划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形成设想或预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怎样计划怎样进行教的能力,只有科学统筹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我们才能在备课之时、上课之前,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智慧流动和心灵的对话。首先要研究透设计的依据我们备课凭借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教材和教学用书都是国家依据课程标准由骨干教师和专家团队进行细化和编排的,体现了专家的思维活动

5、,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何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思维,适合学生学习、理解,在学生和专家思维活动中架起一座桥梁即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问题。其次要确定活动设计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已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和教学用书,还会凭借多年来经验的积累,能够把教材上的知识讲清楚,学生学明白,在各种评价中都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在施教前智慧的再创造,它需要将知识、情感、教学方法等整合在一起,达到育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什么?为达到终点目标必须知道的前提性知识是什么?要想达到高一级的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是什么?只有先回答了这

6、些问题,下面的活动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如: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明确了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已经学会了一位数相加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要想达到本节课两位数进位加的教学目标,必须知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要想达到形成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技能的目标,学生需要依靠学具进行外部的操作两位数进位加法,在操作中理解算理,然后再对照操作得出法则的内化,最终形成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技能。像这样把设计的标准分析透彻后,即可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受教师

7、工作经验和学生学习任务限制)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这个过程最能吸引人;(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如: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中,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领:出示长长的米尺,让学生回顾米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用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接着用手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大约有多长。然后结合实物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黑板的长大约是2( ),数学练习本的宽大约是15( ),牛奶盒的高大约是1( )。最后一个让学生在选择米和厘米的过程中感受到都不合适,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呢?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过

8、程片段:认识分米估一估(拿起学具盒中的小棒,不用尺子量,猜一猜它大约有多长。并说一说猜的根据)量一量(用尺子实际量一量,汇报测量的结果。板书:10厘米)介绍分米及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直接介绍10厘米它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就是1分米,得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分米=10厘米。)找一找(在直尺上找1分米,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更加明确象这样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是10厘米长的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画一画(把1分米长的线段画下来。画完了同桌互相验证)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大约有多长,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说一说(在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全班汇报交流)通过系列活动加

9、深对概念的理解,整个过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牢固的1分米长度观念,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好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求。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建成的,问题设置的好不好,决定了课堂的精彩程度。因为课堂问题设置的要求:问题要明确,要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要准确清晰、难度适中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中问题的设置:要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应该怎么办?3的倍数这么多,到底找哪些呢?研究2和5的倍数特征时咱们用的是百数表,研究3的倍数特征也可以用?(百数表)在百数表中一起圈出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这么多组,挑哪一组研究合适呢?其他组的又会是怎样的?百数表里还有好多不是3的倍数的数,它们是不

10、是也有这个特点呢?百数表以外,大一些的数,有没有这规律呢?整节课就这样在交流对话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所有问题的设置都踩在学生的思维线上,使课堂教学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巧妙设计课堂练习。练习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独具匠心的练习设计,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层层递进的练习,彰显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在系列练习活动中可以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魅力。【例:分数的意义中的练习】1、说一说。课件出示6只蝴蝶。提问:其中的一只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三只呢?2、填一填。出示问题:一捧糖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5份,3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提问:想一想:一个分

11、数的确定主要依据什么条件?组织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3、写一写出示图片,提问:看到这幅图,你能写出几个分数吗?说一说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4、画一画。一张笑脸遮住了好几个三角形,露出的一个占单位“1”的四分之一。你能画出它的完整的样子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画法。)学生动手画出之后,组织他们展示与交流。让他们在汇报的过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5、玩一玩。将全班同学分为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是2人、4人、6人、8人、10人一组。教师发指令:想办法,表示你们是一个“整体”。(这时,他们便会商量合适的方式来表现,如牵成一个圆圈或站成一排等等。)然后再发指令:蹲下总人数的

12、二分之一。(此时提问:同样是蹲下二分之一,为何各组蹲下的人数不同呢?)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此时,有的小组将无法表示,注意查看他们的表达方式,聆听他们的想法。)再提问:同样是蹲下二分之一,为何在同一个组里,前后两次蹲下的人数会有所不同呢?组织学生交流,谈谈在游戏中的感受。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一方面让他们深刻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合作的能力及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之美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的目的。总之,认真研读教材的知识结构,仔细追问教材编写的特点,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内

13、在需求,结合教师的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课前进行充分地备课,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成性和有效性。二、引领附小教师备课改革,从形式走向实质如何引领老师们进行有效备课,让备课真正回归到研究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结合自己备课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备课方式,创新备课形式等做法。1.借助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地位和作用,就是要仔细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基础和贯通。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

14、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简单易用,它可以让我们根据知识发展的线索,用导图条理清楚地呈现教材内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并对重点内容的处理进行有重点的标注或解读。首先,我们在学期初,组织老师们对本学期全册教材进行仔细研读,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交流研讨,理清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和纵横联系,然后再利用导图勾画出全册教材。这样先从全局的角度统领了教材,起到了纵观全局的作用。附:全册教材结构样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单元教材研读。同样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组织老师进行一单元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和研究,了解单元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以及整体结构,正确地确定

15、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附:单元教材研读样图:2利用教学用书,简化备课形式结合老师们教学用书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我们创新性地将课时备课直接放在教学用书上进行,教学用书就是备课本。要求教师对每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勾画教学目标,标注重难点,在教学用书上做批注、添补相关资料,在教学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成为上课的基本程序。这样安排为老师准确把握教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改革不仅使每位教师省却了不少搜集教案的无用功,(原来即使是通案,好老师还搜得多再筛选,不太负责任的老师也到网上搜,连改都不改就成了第一稿,这样的备课

16、也只能放到本上,跟上课是明显的 两张皮),如今这样在教学用书上“备课”真正让老师们去研读教学用书,事半功倍。附:教师备课图:3.借助考查答辩,突出备课实效为了避免备课流于形式,让老师们有意识地真正去备课,我们还制定了备课考查和说课答辩制度。每学期一次的备课考查,简便易行,小小的一张试卷,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随机考查一个单元,内容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分析、随机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等。通过前两个环节,可以考查出每个组的集体备课效果。第三个环节是对随机确定的一课时写出大致流程。这三个环节的评价标准就是依据老师们的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经过仔细研读的内容,应该都已经内化成了教师自己的理解

17、,这样的考查目的就是为了引导老师们把精力放到研读教材、研究备课上。说课答辩活动,每学期一次。不同年级选择的答辩内容,也在不同领域内进行相对的统一,比如:上个学期说课答辩的是几何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在编写说课答辩题目时,统筹思考相关内容在每个学段和年级的不同要求,对于答辩参与人员来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答辩问题,同时对说课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考查和指导的过程。如:部分答辩题其实考查不是目的,只是督促引领老师们研究教材的一个手段,所以在答辩过程中,我们通常是边答辩边交流对问题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对于每位老师的备课评估成绩,80%来源于备课考查和说课答辩,对老师们“备课本”上书

18、写出的大致设计只占20%。这种以考代查的备课评价方式不仅使老师们感觉比较满意,而且也得到教研室领导的好评。4.编写期末试卷,检验备课有效程度在教学过程中 ,无数次跟试题打交道,无论师生对试题都太熟悉了。但是要编写一套高水平的试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几年前,附小教师的“业务成长十个一”开始,每位教师每个学期都要根据课标和教材,编写一套能够考核课堂和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的试题。对于这些试题的鉴定,标准之一就是:提倡根据教材自行编写试题,多数网络下载不经修改的试题将不予评分。这样一来,促使老师们即使是找到的资料也要进行切合教材实际的修改,无形中又进一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力度。附:部分优秀试题。总之,教学中教师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进行教材的再创造和二次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悟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所以我们备课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研究使用好教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