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理论知识学习汇集中国书学理论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蔡邕九势肇起始、起源。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的两大对立面。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宇宙中无物、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这种对立统一。在书法中表现为黑白、刚柔等等。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按】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我们:书法形式美。美丽除去其造型特点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
2、衬托,消长等,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蔡邕的“书肇自然”说,又是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在中国艺术和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2、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蔡邕笔论散自己不拘束自己。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辨,散儒也。”注云:散,谓不自检束。须入其形必须将人或自然的某种形态化入其中。【按】蔡邕给书法下了个定义“散”,即“不自检束”。“不自检束”则可进入抒情状态。书法具有抒情的功能,这是书
3、法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由于书法艺术以来自自然形象却又远离了自然形象的字体造型,抽象线条作为艺术材料,所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每一个字或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体,“若左若行”、“若愁若喜”,他们被赋予作者的生命和情感。于是,那些“纵横有象”的线条、图案。变作了一种容纳作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义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理解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瓘书议杳冥高远、不易见到的地方。张怀瓘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至唐肃宗乾
4、元年间。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唐代杰出的书家、书法理论家。所著书法理论颇多,有书议、书估、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等,代表了唐代书法理论的最高水平。【按】书法有似“无声之音”这在中国古代书论中,是第一次将书法和音乐相比。在形式上,书法和音乐都讲究章法、节奏、旋律、对称和呼应等。一帧优秀的书法作品如同一支优美的乐曲,力度上有强弱、刚柔,速度上有急缓、断续,结构上有起伏、高潮与低潮等,其丰富的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所以有的学者人为,同书法最相似的艺术是建筑和音乐。、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便所适;法本无体,贵乎
5、会通。 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宣言。张怀瓘六体书论肃引导。会通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比兴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或发端、先言他物以引入正题。识记住。、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浸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张怀瓘书断孳乳浸多孳乳,滋生增益;浸多,逐渐增多。【按】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引人注目。“著”、“记”属于书法的实用功能。“如”、“舒”属于书法的审美功能。而“如”涉及文字的象形与书法的形象;“舒”则涉及书法的抒情性(书法在表达感情上
6、具有很大的自由)。6、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张怀瓘文字论【按】张怀瓘所说的“简易之道”,现在我们可以作出新的解释:书法形象是对客观事物星星的高度民主概括和抽象。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成不了文学作品;一个音节或几个因符成不了乐曲;但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却可以成为书法艺术品。巨大的概括性和奇妙的抽象性使书法成为一种最简练的艺术。7、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及夫身处一方,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情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张怀瓘书断假乎书借助于书法。征验证。标拔高举、激扬。黼藻原指华美的辞藻。这里是使情感美好的的意思。披封睹迹
7、打开卷轴,细看墨迹。【按】唐代的书法理论同魏晋时代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张怀瓘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这段话中,明确指出:书法不仅可以记载古今的人事道理,有实用价值,而且能够:“含情万里, 标拔志气。黼藻情灵”,即能够激发人们的志气、陶冶人们的心灵,具有美育的功能。同时,书法还让人“可乐”、供人欣赏。这些都是书法的艺术功用。在张怀瓘之前的书论中,还未曾有过如此深刻论述。8、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固张旭之书
8、,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工诗书,为草书大家。其狂草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舞剑合称为“三绝”。端倪头绪。这里可理解为边际或限量。韩愈(768-824)字退之,昌黎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昌黎先生集传世。【按】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略论书法一文中,联系韩愈的这段话有一番精辟的论述:书法一方面表达的是书写者的“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它可以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另一方面,它又是“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
9、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它可以是宇宙普遍性形式和规律的感受同构。书法艺术所表现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程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9、夫兵无常势,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也。杜本论书杜本(1276-1350)字伯元,号清碧先生。江西清江人。元代学者、隐士。博学能文,工书画善篆隶。有五声、论书传世。【按】把“意象”
10、这一审美范畴首先引入文艺理论的是刘勰;而把它引入书法理论的则是蔡邕和张怀瓘。因为蔡邕的“纵横有可象”和张怀瓘的“书者法象”中的“象”,其含义已经接近“意象”。当然,杜本首先将“意象”一词引入书论,其重要贡献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10、凡物,气而生象,象而生画,画而生书,其檄(檄,应为口字旁)生乐。 汤显祖答刘于威侍御乐论檄(檄,应为口字旁)呼号。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代大文学家、艺术家。曾创作了多种戏曲,诗文有玉茗堂集、答刘子威侍御论乐等传世。【按】“物”、“气”、“象”是无限丰富的显示。“画”、“书”、“乐”是不同种类的艺术;前者是本源,后者是派生物。再从汤
11、显祖所概括的艺术序列来看,不仅包含着“书画同源”的观点,而且也暗含着“书乐同流”的思想。11、世间无物非草书。 翁方纲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好覃溪,直隶大兴人。清乾隆年间学者、书学家,能诗文、精鉴赏、工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称“清初四大家”。【按】翁方纲的“世间无物非草书”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理论层次很高。它一方面说明客观物象通过书家的观察、联想,能化入书法艺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书法艺术是万事万物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给欣赏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阔天地,由抽象到意象,使人们联想到田地无误的各种形态和变化。12、书势自定时代。翁方纲跋汉朱君长题字书
12、势自定时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著名学者,书家胡小石先生也曾说过:书法家崛起于一个时代之中,却不能飞出一个时代之外。(书艺概论)13、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代后期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其所撰艺概为晚清重要文艺理论著作。艺概一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等六个部分。“书概”对书法的源流和笔法、书体特征等均有较为深刻地阐述。【按】这四个“如”字强调了一点:书法能体现或象征书家的人格;书法艺术正是一种渗透自我、表现着自我的高层次的艺术。14、写字者,写志也。故张长
13、史授颜鲁公曰:“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刘熙载艺概张长史唐代书家张旭。颜鲁公(709-785)即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唐代政治农、大书法家。安史之乱后入京,历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其书各体俱能,楷、行书尤精;其楷书端庄雄浑、气势开张,人称“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有颜鲁公集和多种书迹传世。讵岂、怎。颜真卿所作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中有:“张公乃乃曰:笔法玄妙,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又,相传为王羲之作的书论一文中也有类似语句:“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之无及。”15、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
14、刘熙载艺概蔡中郎即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按】所谓“肇于自然”,指书法艺术是从自然发源,由自然规定的,所以为“立天定人”;所谓“造乎自然”,指书法家创造的审美意象应当回到自然,不留人工的痕迹。这里,刘熙载对蔡邕的论点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提高:“造乎自然”不是照搬自然,而是经过人的创造再回到自然;是对“肇于自然”的升华,是古代书法实践观把书法美的表现对象由偏重自然精神引向偏重人之精神的一个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代的书学家们从未把纯粹自我作为唯一的表现对象,或以人之精神排斥自然精神。在刘熙载的书法思想中,“肇于自然”和“造
15、乎自然”、“立天定人”与“由人复天”始终是环扣着的,共同构成其书法艺术观的内核。16、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缔构结构、组合。本柢柢,树根。本柢,根本。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按】鲁迅先生在这里谈的是中国文字的美学特征;象形文字“形美以感目”,是中国文字能发展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至于其他民族的“象形文字”为何没有成为一门艺术,那就是另外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了。17、书法是中国民族特
16、有的又是有悠久历史的优良传统艺术。它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沈尹默书法的今天和明天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好秋明。浙江吴兴人。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有沈尹默论书丛稿、书法的今天和明天、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传世。18、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19、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书法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
17、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宗白华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宗白华(1897-1968)原名宗之櫆,字白华。江苏常熟人。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是我国现代最早从事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曾先后发表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等重要论文和美学散步等论著。20、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感情与人格的表现。它不是摹绘实物,却又不完全抽象,有如西洋字母而保有暗示实物和生命的姿式。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21、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
18、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本”,这也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成为美学的对象了。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22、罗丹曾经对德国女画家萝斯蒂兹说:“一个规定的线(文)通贯着大宇宙,付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希腊人因此深入地研究了自然,他们的完美是从这里来的,不是从一个抽象的理念来的。人的身体
19、是一座庙宇,具有神样的诸形式。”又说:“表现在一形象造型里的要务,是寻找那特征的线文。低能的艺术家很少具有这胆量单独地强调出那要紧的线,这需要一种决断力,象仅有少数人才能具有的那样。”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睛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象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付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人”
20、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书法也诞生了。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23、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24、中国人以书法表达自然景象。李斯论书法说:“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书境同于画境,并且通于音的境界,作书可以写景,可以寄情,可以绘音,只是一个灵的境界耳。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25、美术有动和静的二类:动的如音乐,静的如绘
21、画,而书法则属于静的一种。我国理论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难能之境界。而人之自制力有限,于是歌舞之欣赏,每随之而声不良只副作用,或且成为罪恶之渊薮,其为害不可不防。至于绘画,因系静的艺术品,较少此种流弊,然尤不及书法之绝不会发生不良之副作用。此就娱乐言,有利而无弊。故学习书法,平常以为仅是艺术上之事,而实则除美观以外,尚有种种之作用。此作用能引导人对修养有帮助,对学问有长进,对觇事有悟入。陆维钊书法述要1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语出于论语八佾;意思是:快乐而不过度以至于放荡,哀怜而不忧伤。2 渊薮渊,鱼相聚之地。渊薮,比喻某事物会聚集结之处。3 觇事观察了解世事。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
22、平,字微昭,晚年好劭翁。浙江平湖人。现代著名书家、学者和艺术教育家。工篆、隶书和行书。长于文学,对史、地、医学和中国古典音乐,均有深湛研究。生前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为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二、论学书之途径与方法26、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徐浩:论书张伯英即张芝,伯英是张芝的字。永师即智永。拘滞拘束。这里是指限制自己的行动。徐浩(703-820)字季海。越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封会稽郡公,世称“徐会稽”。存世法书有朱巨川告身等,
23、著作有古迹记一卷、论书。27、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徐浩:论书筋骨古代常用人体组织来比喻书法,如筋、骨、血、肉等。筋,指的是书法形象的力量感。骨,指的是使书法形象获得基本造型特征的某些属性(如结体的疏密和点画的曲折、方圆等)。肉指书法的点画形象在肥瘦、方圆、墨色等方面给观赏者的感受(即肉感)。28、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在于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也,然后能齐于古人。”颜真卿述
24、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长史九丈指唐代书法家张旭。齐于古人达到与古人一样的水平。拘挛拘束。布置结体和布白。29、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苏轼:题二王书铤原指金锭,这里指墨锭。张芝是东汉大书法家;索靖是西晋大书法家。30、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松雪斋文集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吴兴人。宁末元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书法渊源晋、唐,所书碑帖墨迹甚多,后世称为“赵体”。31、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法弗妙,虽熟犹生。赵孟頫(见昆山志)32、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
25、,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每段要三五年,火候方足。所谓初段,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定,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肖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从有誉我、谤我,我只不为之动。此段功夫最难,常有一笔一直,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处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到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无休无歇,一往直前,久之则自心手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许做中段功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种大家,逐家临摩数十日。当其临摩之时,则诸家形模,时或引吾而去。此时步步回头,时时顾祖,将诸家之字,点滴归源,庶几不为所诱。然此时终不能自作主张也。功夫到此,倏忽又五七年矣。此时是次段功夫。盖终
26、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写到熟极之处,忽然悟门大启,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微奥妙,我之笔底逬出天机来变动挥洒。回头初试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也。到此又是五七年或十年,终段功夫止此也。书虽小道,果能上于羲献齐驱,为千古风雅不朽之士,亦非易易也。倪苏门论书法。【按】这一段有关学书途径的阐述,生动而具体,颇有道理.但这只是可行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途径.历代书家学书的过程并不完全一致,须因人因境制宜。33、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凋疏
27、。故由生入熟易,由熟得生难。汤临初书指化工原指自然的创造力。这里是指艺术修养达到精妙而自然的境界。凋疏零落、粗俗。34、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刘熙载艺概工技艺达到了精微严密的程度。庄子庄周(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宋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今存庄子三十三篇。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意思是说:讲求修饰,精雕细琢,但最后仍要回到自然、质朴。35、学书从何体入手为好?大多数书家都主张从楷书入手,也有书家主张从隶书入手。李瑞清主张从篆书入手,自可作为一家之言来研究。模仿前人书法有两条路:一是专学一家,要学得象。如学
28、颜真卿或欧阳询,终身学他。二是学许多家,兼包并蓄。这两条路,第一条路优点是简切,容易下手,但也容易为一家所缚。第二条路弱点似乎是汜滥无归,但看得多,便于发展。走第二条路,以模仿为过渡,再到创作,是最好的方法。梁启超论书二题汜滥水分岔流后回到主流日记。汜滥,即河水泛滥。36、夫学书之初,不得不师古,此乃手段而非目的。临古者所以成我,此即接受遗产,非可终身与古人为奴也,若拘守一隅,惟旧辙是循,如邯郸之学步,此等粥饭汉,倘使参访大德,定须吃棒遇喝,匍匐而归。至于狂禅呵骂,自诩天才,奋笔伸纸,便夸独创,则楚固失矣,齐亦未为得也。尝见昔人赞美文艺或学术成就之高者,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语割断历史
29、前后关系,孤立作家存在地位,所当批判也。今易其语曰:“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以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 胡小石书艺略论邯郸之学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典出庄子秋水。粥饭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学书之步骤有三:一曰用笔,二曰结体,三曰布白。胡小石书艺略论37、(学前人书)当在似与不似之间。何道州临张迁碑凡二百数十通,每通记数。前数十通不似,中数十通甚似,后百余通又从不似至大不似,乃尽化张迁为道州。胡小石(见胡小石先生传)何道州即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湖南道州人。38、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学正楷要知道行、草书。学行草书应先学
30、草书,再学行书,行书介于正草之间。隶书也要学,学楷书从何着手?首先要很好的挑选帖子,根据每人的爱好和兴趣选帖子,不能硬性规定。关键是帖子选得对路。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39、我们学习汉隶、魏碑,要取其精神,而不必拘拘于形似。用现在的毛笔,去模仿斑驳剥的效果,或者要求用毛笔,写出刀刻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的。但高华苍古的神气要吸取。潘天寿谈汉魏碑刻论书法欣赏的三个境界书法欣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书法欣赏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亦非“玄学”之术。笔者以为,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必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渐入佳境。 第一境:识形 书法
31、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得“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曰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为经典。 二曰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曰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四曰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境: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曰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曰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锋)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曰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