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1.61MB ,
资源ID:7480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80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

1、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 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3、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4、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5、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的以表现,使人的各

2、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6、心理现象的具体结构图: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7、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一)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1)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2)自然实验法。它保留了实验室实验法能主动获取所需心理事实并探究原因

3、的优点,也体现了一般观察法减少严格控制、提高真实性的优点。其缺点是容易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二)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三)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1)书面调查,即问卷法,便于定量分析。(2)口头调查:即访谈法。(四)临床法:它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五)个案法:它是对某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

4、现影响他的某种心理现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8、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在他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并以生物学为其理论基础。9、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不同。这两个哲学思潮对以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从内容上到思想方法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0、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很多观点,如遗传、环境、适应、个体差异等,都成了以后科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他的两部著作着重探讨了人与动物心理的相似性,对以后的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冯特的贡献:(1)他开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的历史。(2)他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

5、人。(3)他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这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12、现代心理学的各学派研究方法(一)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而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心理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三)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主张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刺激-反映(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有托尔曼、

6、赫尔、斯金纳。考虑到有机体的能动性,确立了刺激-有机体-反应(S-O-R)这种新的行为关系。(四)完形主义心理学:它在德国兴起,也称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它由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心理学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但他的研究方法因缺乏科学严谨性而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人们的天性趋向于

7、实现自己潜能。13、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答:(一)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学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适应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

8、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二)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广博的知识深厚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活动。(3)完善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改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

9、生人格发展的诱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4)全面的能力a、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b、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全面地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效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别包含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的热情;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c、系统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5)专业的技能a、教学技术技能;b、教育语言技能;c、教学监控技能;d、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e、教学评价技能;f、教学研究技能;g、思

10、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三)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其间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更好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1)关注技术: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对象。(2)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3)沉默技术: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

11、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4)宣泄技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5)探讨技术:它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6)面质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7)自我表露技术: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8)行为矫正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案例分析题: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

12、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3、脑的结构:(1)大脑两半球的结构。大脑皮层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区。(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指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6、反射一般分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式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例如膝跳、眨眼、吮乳、排尿。 条件反射式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

13、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7、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了“斯金纳箱”,用白鼠做试验研究。斯金纳把这样形成的一种活动程序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同时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经典性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操作性条件反射,它是后天塑造起来的,如写字、唱歌、跳舞等等。8、狭义的心理发展指的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9、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个年龄

14、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10、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和教育向儿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动力。11、论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一)遗传因素(1)遗传。它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生理成熟。它是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5、。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的发展水平和进程。(二)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包含的因素很多,其中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三)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1)文化传统。总之,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使得我们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性。人类心理与行为都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 (2)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它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定的教育内容、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对个体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的过程。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首先,

16、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其次,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组织性。最后,学校教育是通过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培养人的工作。12、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3、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答:中学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一)过渡性:即从幼稚期向成熟期的过渡,主要表现有两方面:(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2)青少年是人由童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各种

17、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由对成人的依赖到相对的独立方面。(二)闭锁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三)社会性: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由单纯自然的人变成有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征必须坚持,所以重视青少年身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14、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在:(1)运用假设;(2)逻辑推理;(3)运用逻辑法则。15、初中生心理发展思维品质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1)思

18、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片面性,例如“盲目的追星”。(3)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16、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2)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17、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A初中生的情绪发展表现的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19、。(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B初中生的情感发展表现出的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C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D高中生情感发展表现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18、初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反抗心理。它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人格心理特征。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二个反抗期出现在初中阶段,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漠相对。19、初中生在结交朋友方面的特点:(1)

20、交友范围缩小;(2)重视友谊;(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20、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21、简述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答:(一)初中生心理指导(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二)高中生心理指导(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案例分析题: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21、。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3、学生的学习特点(多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作准备的。4、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系列学习;(4)言语联系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

22、解决问题学习。(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三)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5、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它由桑代克创立的,编著了1903年美国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最成功的是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任务,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起来的。他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二)认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模型较有代表性,主要观点:(1)学习的实质

23、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所倡导的,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6、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7、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称为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是后面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

24、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8、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心理官能通过训练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2)共同要

25、素说。桑代克等人通过对知觉、注意、记忆和运动动作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3)经验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换理论。实质是个体对事物的关系的理解。(5)认知结构说。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4)心向与心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

26、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10、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其中,直观教学包含三种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地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11、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审题;(2)相关知识的重现;(3)课题变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课题类化是指学生把所要解答的课堂归入到某一类课题中去的过程。12、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13、技能的种类: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

27、力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2)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14、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答:(1)认知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也称知觉学习,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借助标志每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方式的表象,并在活动中调节和控制动作。(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首先掌握构成技能的各个局部动作。(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在前一段掌握局部动作的

28、基础上,逐步将局部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一连串的动作系列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15、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答:最早系统研究智力技能的是加里培林,他将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对活动定向。(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运用实物的代替物进行的活动。(3)有声言语阶段。本阶段要求学生离开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有声言语对活动的程序

29、做精细的陈述,使智力活动向不直接依赖实物的出声言语过渡。(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本阶段的特点在于智力活动的完成借助于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即只看到嘴动听不到声音,如学生心算。(5)内部言语阶段。这是智力技能完成的最后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智力技能的结构成为压缩和自动化的形态,以内部简化的言语形式完成认知活动。16、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17、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18、道德是一种社会现

30、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19、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0、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1)前道德阶段(0-3岁)。(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二)科尔伯特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重点)他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定向。强调对权力的服从;阶段2:寻求快乐定向。(2)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4:权威定向。强调遵守法律、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

31、行职责以及符合社会规范。(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对法律和规范的支持是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相互的协定。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走向。以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指导行为,这些准则有着综合性、全面性和普遍性,公正、尊严和平等被赋予很高的价值。21、简述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答:(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2)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23、简述如何对学生品德不良进行矫正?(案例分析题)答:(一)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客观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2)青少年品德不良的主观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偶尔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二)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是指改变学生的不良品德,使其转化为良好品德的过程。24、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和身体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异质群体。25、学习困难的特征:(1)智力都是正常的;(2)存在思想品德比较落后或学业成绩不良,甚至两者兼而有之;(3)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环境教育剥夺的结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