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62.51KB ,
资源ID:74778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7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1、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科学探究题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如图A,在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白光,发出大量的热 。(2)某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如图B)。该节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脱脂棉团由白色变成红色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分子具有不断运动 的性质。(3)如图C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d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在消耗O2的同时,生成固态的P2O5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或木炭c燃烧完成后

2、瓶子内的主要气体是稀有气体d冷却后松开止水夹,待瓶内水位不再上升后,水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4)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D实验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F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答案:解:(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白光,发出大量的热;(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脱脂棉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3)a、选用红磷是因为

3、反应在消耗O2的同时,生成固态的P2O5,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可以验证氧气的含量,故正确;b、木炭和蜡烛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气压不能减小,所以燃烧匙中的红磷不能换成蜡烛或木炭,故错误;c、燃烧完成后瓶子内的主要气体是氮气,故错误;d、冷却后松开止水夹,待瓶内水位不再上升后,水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故正确。故选:ad;(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观察到F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发出明亮的白光,发出大量的热;(2)脱脂棉团由白色变成红色,

4、不断运动的性质;(3)ad;(4)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2、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氧化碳气体究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了深入地探究。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定性实验】实验后,装置水槽中的液体应该呈酸性,向此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会变为红色 。但是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定量实验】采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排水

5、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纯净度的差异。因实验设备有限,本实验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相应的空白(精确到1%即可):测得氧气含量推算出CO2含量结论排空气法6.6%69%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排水法4.2% 80%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反思】利用装置I和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锥形瓶中的空气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集气瓶 。【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还有什么方法?向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6、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变浑浊的程度 。【拓展应用】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图3所示。【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均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1)导致曲线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注射器中液体加入烧瓶中时速度太快,

7、而反应程度较小,导致压强突然增大 。(2)图中曲线1中CD 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3)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振荡烧瓶外继续降低E点的操作方法使烧瓶内物质冷却(或抽气等) 。(4)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定性实验】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造成

8、的;故填:红色;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定量实验】设总体积是100mL,氧气含有4.2%,所以氧气是4.2mL,则空气体积是:4.2mL21%20mL,所以空气的体积分数是20%,则二氧化碳是80%;故填:80%;【实验反思】利用装置 I和装置 II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装置本身含有空气;故填:锥形瓶中的空气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集气瓶(合理答案即可);【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可以选择如下方法向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变浑浊的程度;故填:向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变浑浊的

9、程度(合理即可);【拓展应用】(1)注射器中液体加入烧瓶中时速度太快,而反应程度较小,导致压强突然增大,所以曲线AB段气压增大;故填:注射器中液体加入烧瓶中时速度太快,而反应程度较小,导致压强突然增大;(2)振荡烧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所以图中曲线1中CD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故填:CD;(3)使烧瓶内物质冷却,温度降低压强也会减小或抽气也会造成压强减小;故填:使烧瓶内物质冷却(或抽气等);(4)曲线3表示了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大,所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的量很少,影响了

10、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填: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3、饮用雪碧时,小雨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产生了兴趣,他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写出二氧化碳溶于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进行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

11、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立刻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 。(2)制取二氧化碳,以软塑料瓶为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后备用。a定性实验(3)实验: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 。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b定量实验(4)实验: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实验: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

12、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让气体在水中充分溶解 。(5)记录数据:实验编号抽取气体的体积抽取蒸馏水的体积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10mL空气10mL20mL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10mL13mL【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 体积的二氧化碳。【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直接的观察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老师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

13、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备用的蒸馏水的注射器,刚开始时测量到容器内压强为106.07KPa,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开始缓慢减小,约10秒后振荡烧瓶,观察到压强明显减小,一段时间后压强几乎不变,最终烧瓶内压强为106.51KPa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1)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 。(2)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由此你的解释是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答案:解:【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CO2+H2O=H2CO3;【进行实验

14、】(1)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立刻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故填: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3)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故填:发生形变;(4)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让气体和水充分溶解,故填:让气体在水中充分溶解;【得出结论】表中数据可知:

15、10mL水中只能溶解(20mL-13mL)=7mL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故填:0.7;【反思质疑】(1)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BC段压强上升;故填: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2)因为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因此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故填: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仪器和装置。(1)写出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2)制氧气时,可将A与F (填字母)连

16、接组成发生装置,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制二氧化碳时,应选用C (填“B”或“C”“D”)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CO2中混有少量H2S、HCl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I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I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D (填字母)。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装置丙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 。答案:解:(1)仪器a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实验时制取氧气时,导管不能伸入太

17、长,所以制氧气时,将A与F连接组成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填:F;氧气不易溶于水;(3)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造成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逸出;D装置中用到的是稀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C来制取;故填:C;CaCO3+2HClCaCl2+H2O+CO2;(4)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CuSO4溶液,目的是除去硫化氢气体。故填:D。装置丙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故填

18、:干燥二氧化碳。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途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实验说明木炭、一氧化碳 有还原性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不需要,这

19、是因为一氧化碳能被D装置收集 。答案:解:(1)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是因为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说明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是因为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B处玻璃管内红棕色固体变黑色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导致玻璃管中气压减小(2)不需要,这是因为一氧化碳能被D装置收集。故填:不需要,这是因为一氧化碳能被D装置收集。6、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1)实验验证: 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证

21、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 的。(填“正确”或“错误”)。(2)实验反思: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原因一:C+CuO2Cu+CO;原因二:C+CO2 2CO。(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之后添加处理尾气 装置。答案:解:(1)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证明李洋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故填:正确。(2)原因一:木

22、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铜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uO2Cu+CO;原因二: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故填:原因一:C+CuO2Cu+CO;原因二:C+CO22CO。(3)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之后添加处理尾气装置,如放置一只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只气球等。故填:处理尾气。7、二氧化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查阅资料】(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2)盐酸可与石灰水反应:Ca(OH)2+2HClCaCl2+2H2O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1)用装置

23、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采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装置F的a (填“a”或“b”)端与装置B相连;探究二 气体的性质检验:打开K2、关闭K1和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2)若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若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青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同学

24、们猜想可能的原因是石灰水变质或盐酸挥发出氯化氢 ;探究三 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关闭K1、K2,打开K3,可测得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所测得数据如下:稀盐酸的体积(mL)(反应前)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E装置收集的液体体积(mL)反应时间(s) 50 5.0 37.8 100(4)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V/A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为0.378 mL/s;(5)图中的测定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写一点)。答案:解:(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

25、3+2HCl=CaCl2+H2O+CO2;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F装置a端与B装置相连。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2)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二氧化碳加入C中时,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若装置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故填:石蕊试液变红色;CO2+Ca(OH)2=CaCO3+H2O;(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见浑浊,

26、可能的原因是:石灰水变质或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故填:石灰水变质或盐酸挥发出氯化氢;(4)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37.8mL100s=0.378mL/s。故填:0.378;(5)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干燥石蕊小花上是否喷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成红色 ,导致此现象产生的物质是H2CO3 (填化学式),发生

27、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2是实验1的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号棉球先有明显的现象,通过此现象可得二氧化碳的另一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答案:解:(1)实验1中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干燥石蕊小花上是否喷水。故填:干燥石蕊小花上是否喷水。(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成红色,导致此现象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石蕊纸花变成红色;H2CO3;CO2+H2O=H2CO3。(3)实验2是实验1

28、的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号棉球先有明显的现象,即变红色,号棉球后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入玻璃管中时先向下运动。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9、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1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使火焰更集中并提高温度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4)图I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

29、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比例1:61:71:81:91:101:111:121:13加热时间1511431572212001534实验现象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偶尔红热气泡较少实验结果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反应较完全生产亮红色网状铜块部分生产Cu2O主要产物是Cu2O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比例 ;从

30、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1:101:11 。【装置改进】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是 (填“是“或“否”);理由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的高温 。【交流讨论】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的量,降低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 答案:解:(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2)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利于反应的进行;(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4)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5)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的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反应物的比例;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即反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