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85KB ,
资源ID:74771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71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_的人已从_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_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_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_。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

2、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_,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横线上。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 迫切_注视_ 威严_(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心潮澎湃:_(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升旗盛况、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写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_。 【答案】 (1)成千上万|四

3、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成千上万、四面八方、英姿勃发、万头攒动、冉冉上升、心潮澎湃 (2)瞬间、急切、凝视、威武 (3)许多人拥挤着移动;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 (4)人们等待、众人行礼 (5)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

5、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_(d di)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 _(shu sho)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_(d d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 _(di di)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是对渔夫_的描写。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_。 (2)文中三个语气词,

6、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_嗯:_哦:_(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_【答案】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3)d;sho;di;di(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

7、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sho;di;di (4) 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点评】(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

8、辨,写作时会应用。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词的理解能力。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老师

9、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 【答案】 (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

10、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4课内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1)文段选自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

11、么效果? (3)“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 (4)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答案】 (1)开国大典(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4)投射;投票:放进去;投篮: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参加进去(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解析

12、】【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2)考查夸张修辞手法。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开国大典 (2)夸张;烘托出会场的声势浩大,表达了人们对伟大领袖

13、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3)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4)投射;投票:放进去;投篮:向一定目标扔;投入战斗:参加进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

14、能力。5阅读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片段一: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 )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

15、车就直奔(bn b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 (3)细读第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 (4)写出第自然段的中心句_。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和_。“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_。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

16、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C.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D.以上都正确。【答案】 (1)竖;檐;bn(2)比喻;夸张;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气氛。(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总分总;工人队伍;郊区的农民;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5)D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

17、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这是夸张,“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是比喻。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8、。 故答案为:(1)竖;檐;bn (2)比喻;夸张;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 (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气氛。 (4)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总分总;工人队伍 ;郊区的农民 ;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5)D 【点评】(1)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

19、查学生对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

20、么_,就像只用_,不用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_,又_,既愿_,又想坐下_。 (1)根据课文填空。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到_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白色的大花”指_。 【答案】(1)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令人惊叹|令人舒服|伫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天空;地面;天底下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

21、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7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

22、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_津津有味_聪明伶俐_ (2)填空。 A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_。第二层意思是_。B鲁迅小时候喜欢_和_。 (3)写出第二自然段的

23、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答案】(1)一心一意;食不甘味;愚不可及(2)写鲁迅的聪明伶俐;写鲁迅的勤奋;种花;描画(3)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4)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其中注意:三心二意: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所以“三心二意”的反义词是“一心一意”。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所以

24、“津津有味”的反义词是“食不甘味”。聪明伶俐: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所以“聪明伶俐”的反义词是“愚不可及”。(2)考查划分层次及概括层意的能力。A细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可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写鲁迅的聪明伶俐。第二层意思是写鲁迅的勤奋。B鲁迅小时候喜欢种花和描画 。(3)考查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4)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回答问题。此类题只

25、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划分层次及概括层意的能力。(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能力。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

26、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1)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温暖_ 舒适_(2)第_句话讲明了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穷困,主要从“_、_”两个词语看出来的。 (3)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这里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4)作者描写海风狂暴的词语是_和_。描写海浪巨响的词语是_。 (5)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 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B.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C.海上起了风暴,桑娜为大气的突然变化而感到害怕。【答案】

27、(1)暖和;舒服(2);补;破帆(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勤劳、能干。(4)寒风呼啸;怒吼;轰鸣(5)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理解文

28、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暖和、舒服 (2)、补、破帆 (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勤劳、能干。 (4)寒风呼啸、怒吼、轰鸣 (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9、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忽然,海面上_了大风,_了巨浪。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_皮鞋匠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的大海 (1)这段话是选自课文_讲述的是著名音乐家_的故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写出两个。_、_ (2)这段话第_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的徐缓,第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增强,第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高昂激越。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忽然,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