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16KB ,
资源ID:7475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5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精品教案.docx

1、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精品教案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过程,探寻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

2、究: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德国乃至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探讨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2、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简要介绍了19171918年的战局:美国参战,俄国退出

3、大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简要分析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经拼杀得筋疲力尽,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中。俄国因为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大战。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为协约国军所阻挡;美军的参战更使德军无力抵抗。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取胜增加了筹码。教材引文是美国总统伍德罗&#

4、8226;威尔逊在其连任时的就职演说。演说中隐含着美国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教师据此的学生提出题: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美国的参战:(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

5、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其中美联储当时他们重点的债券就是借了40亿美元给英国,借了30亿美元给法国)。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2)借口: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917年1月16日,德国外长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公使发了下面这封电报,内称:“我们建议于2月1日开始实施无限制潜

6、艇战。与此同时,我们将竭力使美国保持中立。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建议在下列基础上同墨西哥联合:协同作战;共同缔结和平”即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这就是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遗憾的是电报刚一发出,英国海军部的情报机构就截获并破译了这份电报。英国当局认为,协约国已稳操胜券。2月1日,德国按计划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中立国船只也不能幸免,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两天后,威尔逊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同德国断交。对于德国的“

7、无限制潜艇战”,美国认为“这意味着战争”。自2月3日至4月6日,德国潜艇击沉了10艘美国船只,这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英国设法要让美国参战。它把齐默尔曼电报透露给美国驻英大使。后者立即报告了国务院。威尔逊总统大为震惊。3月1日,美国各报刊都刊登了电报的全文。众议院以403票对13票的优势通过了武装商船的议案,但参议院对电报的真伪持怀疑态度。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齐默尔曼在舆论压力之下承认电报是真的,参议院便完全消除了怀疑。齐默尔曼电报煽起了美国人参战的情绪。过去,美国人因远离战火,对战局并不关心。现在,他们发现,德国人即将在美国领土上燃起战火,一场遥远的战争突然变成了美国的战争。威尔逊总统声称,美

8、国决定接受这种敌意的挑战。恰好,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击沉了英国邮船“卢西塔尼亚”号,数百美国人遇难。国会通过了宣战决议,美国参战。同齐默尔曼的预计相反,墨西哥并没有向美国宣战。几十万美国生力军开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目的: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4)参战:1917年4月

9、,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5)影响: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如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在1917年6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协助英国海军,进一步控制了德国海军的活动,美国海军参战是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参战时,陆军只有30万人,但在1917年5月实行了义务兵役制,迅速把军队增加到300万,并把200万大军派往欧洲前线。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最后是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

10、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共达350亿美元。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2、中国的参战:(1)时间:1917年北洋军阀向同盟国宣战(2)影响:大批中国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牺牲。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教材提到的“府院之争”,并分析其实质。然后进一步深化教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阶段,中国参加了大战。请思考,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国为什么要参加

11、这次战争?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俄国退出大战:(1)原因: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战争给各交战国带来普遍的灾难和破坏。在腐朽落后的俄国,各种矛盾更为突出。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屡遭败绩。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俄军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第二年,当俄军面对德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俄国再也没有从军事失败中恢复过来,它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的第二天,新生的苏维埃

12、政府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提议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标志:1918年3月,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

13、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918年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

14、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

15、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德国战败后,于11

16、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对于布列斯特和约,史学界分歧很大。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4、意大利的参战:1915年5月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意大利本来是同盟国集团之一,但大战开始后意大利并未参加同盟国集团作战,反而于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一个月后宣战。这个条约规定,作为对协约国军事援助的报偿,将给予意大利以蒂罗尔、的里

17、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还允许意大利扩大其非洲的殖民地和参预瓜分奥斯曼帝国。这就是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的主要原因。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德军在西线的进攻:五次进攻均遭失败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以为有机可乘,东线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就从东线调出兵力集中于西线,企图在美国军队调到欧洲之前打败英法,尽早结束战争。同盟国在物资供应和兵员补充上都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它们发动的几次进攻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最后挣扎。从3月到7月,德军倾其全力在西线发动五次进攻,均遭失败,损失70万人,元气丧尽,再也无力发起进攻。2、协

18、约国的反攻:(1)条件: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协调行动;美国援军陆续到达法国,英帝国自治领的军队开往前线,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2)反攻:协约国军队相继占领德军三个突出部:马恩河突出地带、亚眠突出地带、圣米耶尔突出地带。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8月,以英军为主的联军发起了对亚眠突出地带的进攻。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驻守该地的德军六七个师全军覆没,成为“这次大战史上德军最黑暗的日子”。英法军队在亚眠战役中的胜利使协约国彻底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它标志着德国军事失败的开始。9月,德军撤至德法边境上的“兴登堡

19、防线”,亚眠突出地带失守。美军则轻取圣米耶尔突出地带。这样,从7月中旬到9月中旬,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协约国军队占领了德军的三个突出部。此后,联军在军事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突破“兴登堡防线”:1918年9月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相继投降随着德军在西线的崩溃,协约国军在巴尔干战线也开始了反攻,突破了保加利亚的防线,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它的溃败,使同盟国的整个阵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土耳其这时也是岌岌可危。英军在巴勒斯坦击溃了土军,土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士兵自动放弃阵地,拒绝作战。土耳其素丹投降,10月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奥匈帝国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国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0、,非德意志民族纷纷宣布独立。奥地利于11月签订了停战协定,无条件投降。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1)基尔水兵起义(1918.10)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2)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1918.11)(3)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贡比涅森林)由于土、保、奥匈的投降,德国陷入空前孤立的局面。在西线战场上,德军节节败退,蒙受很大损失。9月底,德军统帅部已经在国会要求结束战争。由于协约国不愿意让德皇作为谈判对手,德皇又不想退位,遂改组政府,同协约国谈判。德军统帅部企图利用谈判机会进行军事冒险,10月30日命令海军出海与协约国海军决

21、战,遭到水兵拒绝。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影响到全国,许多城市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10日,德皇被迫退位,逃亡荷兰。次日,德国代表在巴黎以东的贡比涅森林联军司令福煦的列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历史纵横】贡比涅森林里的报复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协约国的强大攻势下,同盟国集团众叛亲离,德军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1918年9月29日兴登堡、鲁登道夫在御前会议上发表声明,德军已不能继续抵抗,要求签订停战协定。10月3日德国致电美总统威尔逊,接受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11月11日,德国派出以外交大臣埃尔茨伯格为团长的求和代表团,在法国巴黎东北的

22、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的行军专列上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上午十一点,在贡比涅森林上空,协约国军队以鸣炮101响,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最后胜利。大战后,法国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把1918年福煦元帅接受德国投降书的车厢作为展品存放在巴黎博物馆内,供人观瞻。这一举动可气煞了一心得想当德意志第三帝国皇帝的希特勒。大战时只是个下士班长头衔的希特勒,认为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是优等的日耳曼民族的奇耻大辱。而法国把德国签订投降书的车厢放在博物馆里作为展览,更使优等民族丧尽了“面子”。为此,他处心积虑,伺机报复。这一天终于等来了。1939年10月9日。希特勒签署了一项“黄色

23、方案”,即进攻西欧的第6号作战指令,目标在短期内彻底打败法国和英国。1940年6月14日,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奇诺防线突入法国,一举占领了巴黎。6月17日以卖国贼贝当为首组成的新内阁宣布停止抵抗,向德国求和。6月22日,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求和代表团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为了报复法国,以牙还牙,把法国签订投降书的地点选在贡比涅森林,又把原福煦元帅接受德国投降书的车厢特从法国博物馆里运来,在车厢里德国代表团得意洋洋地接过法国代表团递交的投降书。从此,法国落在法西斯德国的铁蹄之下,长达五年之久。希特勒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固然可恶;但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姑息养奸,如今沦为法西斯德国的“阶下囚”,自食

24、其果。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同盟国战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经济实力对比:德奥集团处于劣势战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特别是经济力量的比拼。同盟国集团中只有德国算得上是工业强国,余下的奥、保、土三国工业都很落后。德国军官考察了奥匈军队装备状况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在与僵尸结盟”。大战爆发前,德奥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百分比为192%;英法两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发展落后于德国,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再加上沙俄,三国在大战爆发前,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百分比为279%,胜过德奥集团。德奥在开战前陆军人数达623万,英、法、俄三国则达873万人,并拥有占绝对

25、优势的海军力量,英法舰队可以对德奥实行封锁,断绝它们的海外联系。从战争的后备力量看,德、奥、保、土四国人口为145亿,英、法、俄加上后来投向协约国的意大利人口共达288亿;同盟国集团所能支配的只有本国的资源和用战争手段夺取的被占领国家的资源,而协约国能广泛利用殖民地和中立国的资源,利于长期作战。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使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至于无,与协约国的贸易量却增加了三倍。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在一起后,再不能隔岸观火,而是伺机参战。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它的参战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

26、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共达350亿美元。这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2、军事战略:同盟国集团低估了对手实力,战略失误明显。德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力图避免两线作战,打算速战速决,因此制定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战略过低地估计了对手的实力,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战争爆发后,德军并没有完全按照“施里芬计划”行动,特别是施里芬一再强调要加强西线右翼的兵力,但却遭到削减;德国原以为对比利时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想到比军顽强抵抗,仅一座列日要塞就抵挡德军达12天之久;法军的抵抗也很顽强,并迅速从法德边境回撤布防;东线俄军在短时间

27、内完成了动员;英军也很快参战。这一切都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3、国内因素: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社会矛盾加剧。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大战在经济上造成极大破坏,大批农民应征入伍,导致许多土地荒芜,农产品和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却节节上升。19161917年的严冬更是雪上加霜,德国城市居民只能靠蔓菁充饥,许多人因冻饿而死。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出现了独立运动,匈牙利单独与协约国媾和,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则以基尔港水兵起义为开端,爆发了“

28、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国际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初期,日本参加协约国一方,出兵占领了中国的青岛和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使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本是同盟国成员,但在大战爆发后,意大利背弃了盟约,宣布中立。它同时在两个交战集团之间讨价还价,以获取更高的报酬。由于意大利所希望获得的领土大多属于德奥集团或中立国,与协约国不存在直接冲突,1915年4月,协约国同意大利签订伦敦密约,同意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英国还答应给意大利贷款5000万英镑作为参战费用。5月,意大利撕毁三国同盟条约,加入协约国作战,在背后捅了同盟国一刀。914年一战爆发,参战的法英等国劳力匮

29、乏,为此,于1916年与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签定了招募华工契约,在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共招募14万华工,大部分为山东人。他们都被派到工厂、农田、矿山及港口干苦力活。其中9.6万人被分配到英军,3.7万人由法军支配,1万人被借给了美国远征军。1917年8月,由于中国也对德宣战,这些华工被大批送往前线作战。据战后不完全统计,有近2万华工在艰苦的劳作中累死或病死、在德军的轰炸中遇难、在战场上阵亡或失踪。1920年,努瓦耶勒华工公墓在华工营地原址建成,占地一公顷的墓园里埋葬着842位华工的骨灰。在法国32个华工墓中,它的规模最大。917年,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协约国获得了大

30、量兵力和作战物资的补充;在美国的带动下,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学思之窗”,回答: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的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提示: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美国参战。教学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战中协约国阵营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经拼杀得精疲力竭,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大战中。俄国因为战争

31、引起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为协约国军所阻挡;美军的参战更使德军无力抵抗。战争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由其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本课在“协约国阵营的变化”一目中对意大利参战未作说明,这是教材的一个疏忽,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意大利本来是同盟国之一,但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并没有加入同盟国集团作战,而是于1915年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作战,这实际上是利益驱使所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大战的本质特点。问题解答:本课测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答案提示: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从东线调出兵力集中于西线,企图在美国军队调到欧洲之前打败英法,但它发动的几次进攻均遭失败,元气丧尽,再也无力发起进攻。协约国方面自美国参战后力量大大加强,逐渐掌握全部优势。向德军发动一连串反攻,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军事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随着德军在西线的崩溃,协约国军在巴尔干战线也开始了反攻,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土耳其也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奥匈帝国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奥地利无条件投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