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40.59KB ,
资源ID:747547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5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规院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规院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docx

1、中规院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文本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 旅游规划第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 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 游览设施规划第八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 植被规划第十章 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 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 实施措施第二部分说明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第二章 景区基本概况一

2、、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 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 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游览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分配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 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游览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

3、程规划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八、分期发展规划第九章 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

4、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西山景区内进行各项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4年)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5、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1988年)6、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1986年)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8、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第3条 规划参考1、吴县市沿太湖风景旅

5、游区区域规划(2000年)2、吴县市市域规划(1996年)3、苏州市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4、吴县太湖西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96年)5、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规划(1987年)第4条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1、规划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2、规划指导思想(1)延续与强化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思路,尊重与服从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突出西山山水萦抱、茶香果绿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乡韵浓厚、古村名宅众多的吴地山乡地域特色,使西山景区真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2)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多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供国内外游客

6、赏花撷果、湖滨休闲、古村民俗游览、科技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3)在切实保护、恢复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被植物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览体系。(4)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5)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第5条 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1、规划范围西山及属西山的太湖诸岛及四周部分水面均属景区。景区面积为235.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82.36平方公里,水面153.12平方公里)。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西山岛四周除景区范围外,太湖

7、水面均属外围保护地带。第6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为至二十一世纪中叶的长远规划,具体分为近、中、远三个建设时段,其中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510年。第7条 规划性质以自然群岛风光、古村落风貌和吴越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游览观光、尝果品茗、自然保护科普与水上活动、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第二章 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8条 总体布局根据西山景区现状资源特点和周边用地条件,规划布局为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游览区、消夏湾民俗游览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及太湖风情观光区六个子景区。每个子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子景点。第9条 田园农业观光区规划要点规划主

8、要景点4处,即农业高科技观光园、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地质公园及鹿村稻浪。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农业高科技观光园中的“稻香果绿”景观。1、农业高科技观光园位于渡渚天皇荡边,占地约600亩,分为设施疏散园、蝴蝶兰花园、珍奇瓜果园、鱼菜共生园、新果精品园及功能服务区,规划中可建议其适当增加部分休闲游览设施,以方便游客参观之余进行休闲游憩活动。2、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位于北庄村的荡田渔塘区,建休闲垂钓中心,设置休闲设施,成为一处以“渔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景点。3、地质公园在辛村与鹿村交界之处,建地质公园。园内结合地质地貌,建一处地质博物馆,以陈列、展示不同时代地质特征的化石、岩石标本为主;结合文字介绍,

9、发挥科普教育意义,并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鹿村稻浪利用现有大片稻田,恢复鹿村稻浪古景,结合道路群几块场地,建农家菜馆,烧烤场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使游客能体验“回归田园”的农家风情。第10条 驾浮名胜游览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梅园、古樟园、包山禅寺、林屋洞、罗汉寺、石公山、镇夏古镇及赏湖翠房。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林屋洞中的“林屋晚烟”及石公山中的“石公秋月”景观。1、梅园为古时景观鸡笼梅雪所在地,现已建成公园,规划中可选择观景佳处增景亭,供游客赏梅景。2、古樟园园内因有宋元两棵古樟而得名,规划中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增加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园内植被景观,以增加景点吸引

10、力。3、包山禅寺古刹包山寺为西山岛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位于梅益村包山坞,四周林木葱郁、青山如黛,宜对寺院内部的附房建筑进一步完善,对局部场地的铺装,绿化进一步细化。4、林屋洞林屋洞景点位于西山龙洞山,规划中除完善景点内部环境以外,还应对景点外部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西山地方传统特色商业街,为林屋洞创造别具传统韵味的整体氛围。5、罗汉寺座落于秉场村罗汉山坞,寺庙虽小,却占尽山林优势。规划中应加强游览道的建设和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寺前两棵明代古樟进行重点保护。6、石公山石公山面临太湖,自然风光绝好。规划中应以保护为主,对植被进行适当调整。7、镇夏古镇依托古镇区的人文风情及自然风貌,适当增设

11、镇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品质。8、赏湖翠房在景区的东南部山坡上可建一组仿古建筑,观太湖的秀丽风光。第11条 消夏湾民俗游览区规划要点以消夏湾为中心,采取“退田还湖”措施,恢复消夏湾古貌,围绕明湾、东西蔡三个古村的景观资源开发景点,规划主要景点9处,即消夏离宫、明湾古村、烽火连城、荷莲碧秀楼、东西蔡古村、消夏渔枋、祭祀园、太湖水寨及观音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明湾古村的“明湾探古”及消夏渔舫的“消夏渔歌”景观。1、消夏离宫为规划新景点,位于消夏湾东南岸。依山错落布置一组小型古建筑群,既可观景休闲、住宿,又可自成一景,临水处可建水上音乐台,游客可以观看民俗歌舞表演,欣赏古代歌舞音乐。2、明湾古

12、村明湾村位于大明湾,村落依山傍水,布局精致考究,规划中把古民居建筑群修旧如旧,整理入口水池广场,恢复明月寺古时盛景,保护明建码头和画眉池,使周围环境与古迹相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有选择地改建部分民宅作为餐馆、茶肆、酒楼、客栈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吸引游客游赏和逗留。3、烽火连城位于西山东南部山脊,北起黄家堡,沿山脊南行,后分为二支,一支至消夏宫,另一支继续向南至潜龙岭,再分二支,一支至大明湾,另一支向东至小明湾。规划城墙每隔300400米设一座烽火台,走势起伏,造型生动,四面皆可观赏与被观赏,成为区域性标志,兼有交通功能。4、荷莲碧秀楼为规划景点,通过退田还湖,遍植荷花、莲藕、莼菜、芡实、鲜菱、茭白

13、,饲养各种鱼类等水生植物,恢复消夏荷湾古时胜景,使这里水草丰盛,引来鸳鸯、野鸭、雁鹅等水禽来此栖息。临水建一观景茶楼,游客可品茗观荷,意趣无穷。5、东西蔡古村位于缥缈峰南麓,修缮春熙堂、爱日堂、芥舟园等古宅,逐步对外开放,保护村中东西向古街的金山条石匍地和古树,增加古村古韵。6、消夏渔枋为规划景点,临湖而建,除了供游客观景之外,还具有茶社、餐饮和游船码头等服务功能,让游客游赏之中领略消夏渔歌风情。7、祭祀园位于祭山,结合古时遗风,在此规划祭祀公园,定期举办庙会、祭祀等当地渔民的民俗活动,供游人观看、领略当地民俗民情,设祭水台、庙会阁等子景点。8、太湖水寨为规划景点,安排在圻村半岛,种植芦苇水草

14、,辟一块水面,停泊数只大小渔船,用栈桥与陆地相连,游客可体验渔家生活,品尝太湖特产。9、观音园位于凤凰山的西北部,建一座高88米的观音佛像,周边配以寺庙建筑,建筑风貌与环境相协调,有水路直通此景点。第12条 缥缈峰生态游赏区规划要点以缥缈峰主峰为中心,形成以山林植被为主的生态游赏区,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缥缈仙阁、果园小筑、原野生态园、纪念林、果林苑圃、水月坞、万花谷及枫林溢彩阁。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缥缈仙阁中的“缥缈晴岚”景观。1、缥缈仙阁位于缥缈主峰,建筑形式古朴,阁中配观光望远镜,以方便游客观四景。2、果园小筑汇集西山代表性果树,包括柑桔,枇杷、杨梅、桃子、青梅、石榴,建开放式果园,游客

15、可现摘观赏,同时建果园小筑等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满足游客休息、娱乐的需要。3、原野生态园为规划景点,位于野猫洞,生态园建筑采用山村民居形式,配备各类登山、露营设备,为山村生态游览基地。4、纪念林提供社会性植树活动,可设重要事件纪念林、名人林、大众林、科普林等。5、果林苑圃位于景区东部,在原无公害果品基地基础上,建大型观光果园,栽种当地特色果品及国内外优良水果品种,供游人采摘品尝。6、水月坞位于缥缈峰西团子岭,这里也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规划露营森林,在视野开阔处设帐蓬、木屋,可作为露营森林的生态旅游休憩点,举行风筝放飞和篝火晚会等活动;恢复水月寺、水月泉等古时胜迹;在适合动物生长之地饲养野

16、生动物,使这里成为动物的乐园。7、万花谷坞内种植成片杜鹃、山茶、鸢尾、栀子花、六月雪、萱草、桔梗等花草,供游客沿途观赏。8、枫林溢彩阁位于涵村山坞,以秋景观赏为主,坞中满载大片桂花,周围环绕漫山红叶,并于半山置枫林溢彩阁,供游客赏秋景闻桂香。第13条 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15处,即鹿角观涛、治水纪念园、揽湖山廊、野生动物放养园、桔海梨云、堂里古镇、涵村古店铺、东湾古樟群、碧螺茶园、植里古道、绿竹园、金庭古镇、东村古村、山乡秀野台及生肖石。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堂里古镇的“古镇遗风”景观。1、鹿角观涛在鹿角咀依山势建瞭望亭,修沿湖游览道以方便到达,使之成为观赏湖景的佳处。2、治

17、水纪念公园结合现有禹王庙,扩充适当范围建治水纪念公园,通过图片陈列、景墙、壁雕等形式介绍先皇尧、舜、禹的典故、传说,纪念他们治水治国的丰功伟绩。3、揽湖山廊为规划景点,建筑为仿古爬山廊形式,位于平龙山,近可俯瞰甪里山土风情,远可眺望太湖风光。4、野生动物放养园位于石屋顶一带,山不高,水源足,且位置较偏,居民较少,相对独立,沿湖湾建野禽滩,于山坡建鹿苑,远期逐步扩大规模,增加物种,以吸引游客。5、桔海梨云改造部分桔林,栽植梨树,恢复甪里梨云古景,同时形成桔海梨云新景。6、堂里古镇位于西山西部,为西山古镇之一。古镇民居众多,但部分地段原有风貌遭破坏较严重,需要进行恢复。7、涵村古店铺属明代店铺,具

18、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规划修缮建筑,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让游人重温昔日繁华景象。8、碧螺茶园结合生产基地,辟出一定范围作为开放式茶园,同时建茶舍,供游人采摘、品茗。9、东湾古樟群规划一处古树名木纪念园,结合挂牌、立碑铭示古树的来历及故事,形成一处生态旅游园地。10、植里古道古桥建于清朝,桥边有三株古樟。古道、古桥、古樟、流水、人家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保护恢复古景,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11、绿竹园位于里屠坞,竹林中建竹楼、竹亭,供餐饮小憩,同时可加工出售根雕,竹制手工艺品。12、金庭古镇位于西山的东北部,保护古镇区的老街古迹,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古镇区旅游品质。13、东村古村位于西山北部,已有20

19、00多年历史,在古村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基础上,保护修缮古宅、栖贤巷门、永安桥,东园公祠等古迹,完善古村旅游服务设施。14、山乡秀野台位于貌虎顶视线开敞处,建观景台,既可俯瞰古村风貌,领略山乡风情,又可眺望太湖群岛,饱览湖光山色。15、生肖石位于西山北部环岛路边,形态各异,生动活泼,规划中应对其环境进行整理,使其能更鲜活地展现于游人面前。第14条 太湖风情观光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6处,即石雕园、游船俱乐部、湖滨游览村、水上游乐岛、湖岛人家及太湖大桥。 此景区重点突出景点太湖大桥中的“银练碧波”景观。1、石雕园为规划景点,位于渡渚山沉思湾,在开山采石处,建石雕园,尽可能减少因开山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20、2、游船俱乐部在大干山建游船俱乐部,开展摩托艇、帆船、龙舟等活动。3、湖滨游览村结合横山岛上古迹遗存如盘龙寺、游龙泉、游龙潭和古柏等,开辟游览景点;搬迁部分居民,建度假别墅、休闲中心,使之成为修身养性之佳境。4、水上游乐岛规划在召山建水上游乐岛,设天然湖滨浴场,建少量休闲服务设施,开展各类水上健身、娱乐活动。5、湖岛人家结合阴山岛上的村舍及古迹遗址,开辟湖岛村落游览,体验岛上人家风情民俗,修缮恢复明代建筑东狱庙及石碑刻等文物古迹,保护千年古樟。6、太湖大桥由陆地进入西山岛的唯一途径,桥身全长4308米,共180个桥孔,是全国内湖第一长桥,也是进入西山的第一景。规划借此太湖大桥,推出桥岛风光,加

21、强桥岛公园的建设。第三章 旅游规划第15条 游览路线组织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分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详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3-1、3-2、3-3。1、一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1)2、二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2)3、三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3)第16条 旅游环境容量1、景区环境容量分析根据各景点的空间容量分析,进行景区的环境容量预测。近期游客以一日游为主,选择部分景点,可按现状主要景点的日容量之和计;中期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日容量可按主要景点日容量和其他景点日容量的65%计;远期游客以二、三日游为主,日容量按各景

22、点日容量之和计:年容量(人次/年)全年高峰数(日/年)高峰日容量(人次/日)+全年普通日数普通日容量(人次/日)。第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17条 土地利用原则1、突出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扩大风景用地。2、保护各类风景游赏用地、林地、水源地。3、综合分析各地块的特色,确定规划功能与性质。4、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第18条 土地利用分配1、风景点建设用地风景点建设用地是风景区内向游人开放的、游览赏景对象集中的用地,是游览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用地区域。规划将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游览区、消夏湾民俗游览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太湖风

23、情观光区的大部分土地规划为风景点建设用地。2、风景保护用地风景保护用地是指独立于景点以外的自然景观、史迹、生态等保护用地,主要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用地为主。该用地范围内要保护和维持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及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具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及景区对人为负荷的承载力。规划中将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林中部景点开发较少的区域和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北部湖滨地带以及湖中一些未开发的小岛如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规划为风景保护用地。3、游览设施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是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服务点、游娱文体、休养保健、购

24、物商贸等设施,直接为游人服务。规划中将镇区西部部分用地划做主要的游览设施用地,同时,结合现状将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石公山景区北部、秉汇村、甪里村以及横山岛的部分用地划为游览设施用地。4、居民点建设用地居民点建设用地是间接为游人服务而独立设置的用地类型。规划中对散布于景区中的各个居民点采取调控的原则,划定对景区风貌影响较小的区域,使居民点相对集中,以利于景区的管理建设。规划将镇区东部作为主要的居民点建设用地;另外,在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秉汇村、秉场村、爱国村、甪里村、横山村、阴山村辟部分用地作为居民点建设用地,作为居民搬迁汇聚用地。5、交通与工程用地交通工程用地是风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

25、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要注重与地形地势的结合,同景区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在选线时尽量减少对地貌和环境的破坏,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景区外围道路的建设要与景区风貌相协调,按景观路的要求建设,主要停车场均做成生态型。第19条 景区用地平衡表第五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20条 保护培育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以保护为前提,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培育体系。2、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3)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原则;(

26、4)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原则。第21条 保护类别、级别与范围的确定1、保护类别保护类别的区分以资源类型和功能特性为依据,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在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对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对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在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2、保护级别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

27、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3、保护范围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综合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两种方法,将西山景区划为以下几大区域:(1)一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针对西山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小的山林、湖滨、岛屿等地带,进行范围的划定和保护培育的控制。针对自然山林植被的保护培育而划定的一级保护区是缥缈峰中部的山林区域;针对湖滨地带的一级保护区是由爱国村到甪里的带状区域;针对岛屿的一级保护区分别是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一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共约729.7公顷。(2)二级史迹保护区以古樟园、包山禅寺、罗汉寺为核心,以自然山林背景为依托,形成二级史迹保护区,面积约121.1公顷。(3)一级风景游览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