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1.90MB ,
资源ID:74723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723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山煤业S9201回采工作面震波CT成果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山煤业S9201回采工作面震波CT成果报告.docx

1、福山煤业S9201回采工作面震波CT成果报告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震波CT探测成果报告山西中强煤化集团福山煤业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1月项目名称: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震波CT探测委托单位:山西中强煤化集团福山煤业有限公司承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施工时间:2016年12月13日2016年12月16日报告编制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报告提交单位:山西中强煤化集团福山煤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解海军参加人员:路拓 叶亮春 李志强 姜永虎 高斌资料处理:路 拓 叶亮春图件编制:路 拓报告编制:路 拓 审 核:解海军校 长:杨更社报告提交时间:2017年1月附 图 目

2、 录编号图 名1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震波CT观测系统示意图2S9201工作面震波CT测线1原始地震记录3S9201工作面震波CT测线2原始地震记录4S9201工作面震波CT测线3原始地震记录5S9201工作面震波CT测线4原始地震记录6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槽波特征值反演贴图7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纵波低速异常区贴图8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纵波高速异常区贴图9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震波CT综合解释成果图前 言山西中强煤化集团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东,直线距离6.25km处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根据以

3、往地质资料和钻孔揭露地层情况,本井田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缺失。受区域构造控制,井田内断裂构造和褶皱发育,使地层、煤层分布连续性受到极大破坏。使其产状变化很大,总体仍以南东倾向为主,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目前煤矿已完成S9201回采工作面的准备工作,S9201回采工作面位于南翼二采区北部,北部为后交措施巷,南部为实体煤,西部切眼临近X2陷落柱和采空区,东部接南翼二区轨道巷。工作面受断层、背斜构造影响煤层起伏变化,面内小断层、陷落柱发育,影响工作面的回采工作。为查明S9201回采工作面内断层、陷落柱等隐伏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山西中强

4、煤化集团福山煤业有限公司委托西安科技大学进行矿井物探勘查工作。接到任务后,西安科技大学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以往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回采工作面煤层槽波地震探测方法有关技术要求和本次物探的地质任务,结合S9201回采工作面实际情况编制了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震波CT探测设计方案,并以此作为本次探测工作开展和实施的依据。西安科技大学相关技术人员于2016年12月11日进场开展工作,并于12月12日至14日进行了井下地震数据的采集。施工结束后即转入正式的资料处理解释和报告编制工作,经过对资料的处理、分析和解释,编制了山西中强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

5、面震波CT探测成果报告。本成果报告包括文字报告一份、平面成果图4幅。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集团公司和福山煤业有限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概述1.1 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福山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东的水地庄村东侧、南北两侧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天坛镇管辖,距浮山县城8km。浮山沁水县级公路向南东方向通过井田南部,从浮山县沿230省道向西约40km到临汾市,由临汾向北达山西省会太原,南可达河南、陕西,交通便利(见图1-1)。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井田地处太行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东缘。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井田内最高点

6、位于井田南部边界处山梁上,标高117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水地庄村南沟谷中,标高885m,最大相对高差285m,属中低山区。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发育有三大沟谷,北为清水河,中为浑水河,南部为柏村河。清水河、浑水沟平时为无水干沟,雨季洪水由东向西汇入井田南部的柏村河,向南西汇入涝河,向西最终汇入汾河。地表其它沟谷均为季节性短暂流水。本地区为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风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昼夜温差较大,据本县气象站近10年的观测资料,1月份最冷,1月平均气温-4.1,七月份平均气温23,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最小降水量为380.6mm,最大为700mm,多年平均降

7、水量640mm,降水量主要集中有7、8、9月份;年平均最小蒸发量1519.6mm,最大为2346.4mm,多年平均1723.7mm,蒸发量为降水量2.69倍。霜冻期从每年10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0.9m左右。井田西与临汾盆地相邻。而临汾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强震区之一,地震活动以频度高、强度大为其特点,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31年以来,曾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达15次之多,为地震多发区。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1.2地质任务福山煤业有限公司S9201工作面位于南翼二采区北部,北部为后交措施巷,南部为实体煤,西

8、部切眼临近X2陷落柱和采空区,东部接南翼二区轨道巷。工作面总体上看为背斜构造,局部有起伏,煤层倾角014。工作面受断层、褶皱构造影响煤层有起伏变化,可能伴生有小的断层。此外,该区域陷落柱较发育。为查明S9201回采工作面内陷落柱及断层的发育、分布情况,现采用矿井震波CT技术对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进行探查,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探测范围如图1-2中蓝色区域所示。图1-2 探测范围平面示意图2 地质与地球物理前提2.1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部边缘,区内大面积黄土覆盖,冲沟中的基岩露头多为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根据矿井揭露和区域资料,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

9、(O)1、中统马家沟组(O2s)上部为厚层深灰色、灰黑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致密坚硬,夹灰黑色泥灰岩,裂隙发育,中下部为略显豹皮状特征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纹层状泥质石膏层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厚度约75m,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石灰岩、泥灰岩为主,部分区域含厚层角砾状灰岩,上部夹有深灰色白云质灰岩,致密坚硬。(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底部为铁铝岩段,井田内局部赋存,多为深灰色或灰色,结构致密。之上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砾岩,深灰色、灰色含铝质泥岩含海相动物化石。该组厚4.90-8.32m,平均厚度7.00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2、上统太原

10、组(C3t)本组为一套具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构造,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砂岩、煤层和34层灰岩、泥灰岩组成。含主要可采的9+10#煤层及不稳定的4#、5#、6#、7#、7#下、8#煤层。该组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本组一般厚度82.74-93.40m,平均厚度为87 m。依据岩性特征,本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C3t1):该段自K1含砾砂岩底至K2灰岩底。由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铝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及煤层、煤线等组成。煤层编号为9号、10号两层,由于9#和10#相距很近所以常合并为一层,称为9+10#煤,稳定性好,厚度大,为全区可采煤层。该段一般厚度

11、14.2022.47m,平均厚度16m。第二段(C3t2):该段自K2灰岩底至K4灰岩顶。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K2 、K3 、K4)夹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组成.本段有三层煤,自上而下编号为7#、7#下、8#。三层煤在本区不稳定,均为不可采煤层。该段一般厚度26.8540.71m,平均厚度35m。第三段(C3t3):该段自K4灰岩底至K7砂岩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白色薄层砂岩、泥质灰岩及煤层、煤线组成。含煤层4号、5号、6号,各煤层均不稳定,均不可采。该段一般厚度23.3045.10m,平均厚度36m。(三)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

12、上,为内陆湖沼沉积的含煤构造,也是全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底部发育一层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K7),为与太原组分界标志层,含1#、2#、3#煤层,在本井田2#、3#煤层较稳定,为大部可采煤层,1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本组一般厚度42.6252.62m,平均厚度为47m。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为一套陆相沉积。上部为灰绿色、紫色砂质泥岩和灰绿、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互层,偶夹紫色泥岩;中部为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灰色细粒砂岩;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与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互层,偶有薄煤层或煤线存在,但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底部为厚层状

13、中、粗粒砂岩标志层(K8)。本组一般厚度118.58140.35m,平均厚度为121m。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由灰白色、灰绿色砂岩,黄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组成,局部砂质泥岩与中、细粒砂岩互层,底部为厚层状粗粒砂岩标志层(K10)。本组受风化剥蚀严重,部分区域出现尖灭,与下石盒子组连续沉积。本组厚度0315.6m,平均厚211m。4、上统石千峰组(P2sh)上部为紫红色、砖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泥灰岩;中部为黄褐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含砾石层;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与暗紫色泥岩互层;底部3为黄绿色中厚层状含砾硬质石英砂岩(K13)。井田内残留厚度095m仅赋存于勘查区西部F1断层以西。(四)三叠系

14、1、下统刘家沟组(T1l)该组岩性为灰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砂岩带,夹砂质泥岩及泥岩薄层,具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本勘查区残留厚度040m。主要出露于勘查区西部即F1断层以西。(五)第四系(Q)1、中更新统(Q2)褐黄、棕黄色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结构疏松,层理不清,含零星钙质结核,厚度054m。2、上更新统(Q3)岩性为灰黄色亚砂土,疏松,常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底部往往具一层灰褐色、棕红色古土壤层,厚度为010m。3、全新统(Q4)井田内沟谷底部有沉积,近代冲、洪积层。由砂、卵砾石层组成,厚度为05m。2.2 煤层2.2.1含煤地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含煤8层,即4#、5#、6

15、#、7#、7#下、8#、9+10#煤层,其中9+10#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其余为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87m。煤层平均厚度7.72 m,含煤系数8.87%。山西组共含煤3层,即1#、2#、3#煤层,井田内2#、 3#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1#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47 m。煤层平均厚度1.95 m,含煤系数4.15%。2.2.2 可采煤层(1)2#煤层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8砂岩15m左右,较稳定,煤层厚度01.56m,平均厚0.60m。向井田南部变薄,南部不可采。在井田中北部最大最度可达1.56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顶板为厚层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16、(2)3#煤层3#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较稳定,煤层厚度01.69,平均厚度为0.98m,煤层结构相对简单。顶板一般为厚层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3)9+10#煤层井田内稳定性好全区可采煤层仅有9+10#煤层。该煤层位于太原组第一段上部,含夹矸02层,其顶板直接为K2灰岩。煤层厚4.406.75m,平均5.61m,底板为灰色、灰黑色含铝质泥岩或灰黑色泥岩。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2-1。表2-1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赋存层位产出位置煤层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间距顶板岩性稳定性可采性底板岩性2P1s上距K8砂岩15m左右,下距K7砂岩30.10m左右0-1.560.60不含夹矸,结构简单

17、,下距3号煤层3.7-16.6m砂岩较稳定区内中、北部可采砂质泥岩3P1s上距K8砂岩27.55m,下距K7砂岩17.55m0-1.690.98不含夹矸,结构简单,下距9+10号煤层84.4-102.4m砂岩较稳定全区大部可采砂质泥岩9+10C3t上距K2灰岩0-0.5m,下距K1砂7.4m4.40-6.755.61含夹矸0-2层。结构较复杂,上距3号煤层84.4-102.4m石灰岩稳定全区可采含铝质泥岩、泥岩2.3水文地质2.3.1井田地表水系本区位于涝河支流柏村河东部,柏村河从浮山县城北东流过,河流向北西,在郑家庄以东与雨花河合二为一后继续向北西方向径流,在岳壁南与杨村河相交汇入涝河,在向

18、北西西径流,在屯里注入汾河。勘探区内的清水河和浑水河为柏村河两大支流,其中清水河位于勘探区北部,区内河段长约2500m,河谷宽度约为25150m,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少,大部分水量来源于矿井排出的地下水,仅在雨季时洪水量较大。浑水河位于勘探区中部,区内河段长约2000m,河谷宽度约为25250m,也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少,大部分水量来源于矿井排出的地下水,仅在雨季时洪水量较大。上述两河在后交村附近相汇,由东至西汇入柏村河。据水地庄村西北约1.5km处浑水河断面流量观测到的流量为0.08L/s,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SO4NaCaMg型,矿化度为480mg/L,总硬度250.93mg/L

19、(CaCO3计)。区内其它地表沟谷均为干沟,仅在雨季有短时洪水,河水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2.3.2主要含(隔)水层依据勘探区内地表出露地层及钻孔揭露的主要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现按其岩性、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发育程度及含水层水理性质等特点,将其划分出以下含(隔)水层。(1)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O2)奥陶系地层在本勘探区地表未见出露,它是石炭系煤系地层的基底。根据水文地质补勘的10个勘探钻孔,其中有8个钻孔揭露了奥陶系灰岩顶界面,顶界埋藏深度在336.68546.45m之间。其中补1号钻孔为探岩溶孔,终孔深度537.35m,揭露

20、奥陶系地层厚度200.67m,终孔层位为马家沟组。ZK5号钻孔为水文地质钻孔,终孔深度651.39m,揭露奥陶系地层厚度207.89m,终孔层位马家沟组。该层段上部峰峰组厚度约75m,岩性以灰、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及角砾状灰岩为主,岩溶裂隙不甚发育,局部地段岩芯破碎可见裂隙及小溶洞,均已被次生方解石晶体和泥质物充填。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在钻进到该区段时,冲洗浆液消耗量均未发现明显增大现象,为一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下部马家沟组岩性以以灰白、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夹及石膏组成,岩芯可见岩溶裂隙或小溶洞较,溶洞直径在212mm之间。据注水试验成果,水位埋藏深度为450.45m,静止水位标高为606

21、.46m,渗透系数0.7476m/d,单位涌水量0.5317L/s.m,为一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SO4CaNa型水,矿化度为416mg/L,总硬度为400.32mg/L(CaCO3),PH值为7.4。 2、石炭系太原组砂岩含水及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C3t)本组地层在勘探区内未见出露,岩性以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为主,夹多层燧石条带灰岩及煤层,埋深在244.79455.36m之下,揭露地层厚度为82.7493.40m,平均厚度87m。据已水文地质补勘施工的10个钻孔中,其中8个钻孔揭露了该地层,主要含水岩性为K2、K3、K4灰岩和中厚层砂岩。全区范围内K2、K3、K4灰岩和砂岩

22、分布稳定,平均厚度分别为10.8m、4.05m、4.08m和15.07m,含水岩性总厚度为34.00m。从钻孔岩芯描述可以看出,K2、K3灰岩岩溶裂隙或小溶洞较发育,局部地段岩芯破碎。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大部分钻孔在K2灰岩段耗水增大。根据抽水试验成果,太原组含水层水位埋深413.65m,静止水位标高643.26m,渗透系数0.0041m/d,单位涌水量0.002224L/s.m,为一弱富水性含水层。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矿化度690mg/L,总硬度39.50mg/L(CaCO2计),PH值为7.94。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P1s)本组地层在勘探区内地表未见出露,岩性以

23、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煤层等组成,埋深在192.17407.22m之下,地层厚度为42.6252.62m,平均厚度为47m。主要含水岩性为中厚层状砂岩,砂岩平均厚度为13.35,约占本组厚度的28.26%。据简易水文观测资料,本组地层砂岩层段局部裂隙较发育。根据山西组含水层抽水试验成果,水位埋深为356.87m,静止水位标高为700.04m,渗透系数为0.0066m/d,单位涌水量为0.00108L/s.m,为一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矿化度736mg/L,总硬度22.81mg/L(CaCO3计),PH值为8.55。4、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砂岩裂隙含水层(

24、P1x P2s)该组地层在区内的沟谷中分布较为广泛,岩性以紫红、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黄绿、灰绿、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其中砂岩裂隙中含水。钻孔揭露该组地层埋藏深度在5.0054.00m之下,地层厚度为184.17403.22m,平均厚度291.32m。浅部风化裂隙发育,风化壳厚度约为3040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水层混合抽水试验,含水层水位埋深16.82103.50m,水位标高767.40777.60m,渗透系数0.03170.1305m/d,单位涌水量 0.04929L/s.m,为一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SO4Na型水,矿化度1.008g/L,总

25、硬度14.6mg/L(CaCO3计)。5、第四系松散岩孔隙含水层(Q2+3)主要分布于勘探区山梁及山坡一带,岩性为黄色粉土、棕黄、棕红色粉质粘土夹多层古土壤条带及钙质结核层,不整合覆盖于二叠系地层之上,厚度064m,一般不含水,仅在局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形成上层滞水含水层,但一般含水量极弱。(2)主要隔水层特征1、二叠系及石炭系太原组层间隔水层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的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地层,沉积岩相多为砂岩与砂质泥岩交互沉积,砂质泥岩全区普遍发育,结构致密,渗透能力差,可视为层间隔水层。另外,太原组9+10#煤层底部岩性多以泥质岩类为主,同时也是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较好的隔水层。

26、2、本溪组隔水层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粗粒砂岩、砾岩及铝土质泥岩。本组一般厚度为3.348.32m。经对本溪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泥质岩类质软,为柔性岩石,属于隔水层,具有阻水作用。砂岩类为刚性岩层,强度较完,完整岩石具有很强的抗隔水性能。2.3.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本区主要河流为勘探区北部和中部的清水河及浑水河,两河均属于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很小,大部分水量来自矿井排出的地下水,仅在雨季为排泄洪水通道。据以往红花腰煤矿开采2#煤层时,当采至浑水河下伏煤层时,暴雨过后顺沟谷排泄的洪水对煤矿井下开采并无较大影响。目前矿井提升改造后,由于开采方式的改变,

27、使得开采面积明显增大,开采后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能否对井下开采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全部自然垮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通过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可以判断出地表水及地下水之间的水利联系,同时也可以判定地表水及地下水是否能对井下开采造成影响。(2)构造破碎带对矿井充水的影响本勘探区受邻近郭道安泽南北向褶带及塔儿山九源山陷隆构造带影响,区内构造特征表现为中部、东部以褶皱为主,西侧断裂构造较发育,使地层、煤层起伏变化频繁,但地层总体走向以北东为主,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一般为628。本区现已发现的大小断层共计13条,其中井下揭露的断层有5条。根据采掘现状平面图分析,由于F1 F6断层均位于勘探区

28、西南部,该范围内煤层受构造破坏较为严重,在加之原小煤矿对9+10#煤层进行了大量的采掘破坏,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目前大部分采空区均已塌落或密闭,对今后的煤层开采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F7断层:位于勘探区中东部,下伏9+10#煤层已被采空,煤层底板标高为690m。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位在煤层底板标高之下,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今后开采断层东部9+10#煤层造成底板突水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但由于上部二叠系和石炭系含水层总体富水性弱,地下水多为静储量,对矿井开采有影响也暂时的,同时也容易疏排。F8断层:位于勘探区东北角,该范围的2#、3#、9+10#煤层均位于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位之下,存在带

29、压开采。当煤层开采至该地段或遇到F8断层破碎带时,奥陶系灰岩岩溶水极易沿着9+10#煤层底板薄弱地段或沿断层破碎带涌入矿井造成底板突水。特别是对9+10#煤层开采时,造成的突水危害更大,因引起矿方的高度重视。采1采5断层:均为井下掘进时揭露的断层,其中采1采4位于勘探区中东部南北总回风大巷以南,采5位于ZK3钻孔西南约400m处。经向矿方调查,在掘进巷道过程中,遇到上述断层时均未发现矿井涌水量突然增大现象,只是在断层附近出现渗水或淋水等现象。(3)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根据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2#、9+10#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分析,主要可采煤层2#、9+10#煤层均存在采空区,其中

30、2#煤层采空区位于勘探区北中部,采空面积约1.96km 2,9+10#煤层采空区位于勘探区中部,采空面积约为3.97km 2。目前由于采空区大部分均已塌落或密闭,其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采空积水情况,已经过地面物探的方法进行了探测,探测解释成果为2#和9+10#煤层在采空区低凹处存在积水。(4)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石炭系地层的基底,是开采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依据水文地质补勘钻孔揭露奥陶系灰岩静止水位标高为601.98606.46m。主要可采煤层2#煤层底板标高为555.93705.51m,3#煤层底板标高为546.53774.19m,9+10#煤层底板标

31、高为455.41638.56m。经对比分析认为,2#、3#煤层底板标高大部分位于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位以上,9+10#煤层北部、南部和东部局部地段均存在带压开采。为准确判断奥陶系灰岩带压开采范围对矿井煤层开采是否能产生地板突水,根据地质勘查规范摘编(GB12719-91) 附录G2中的突水系数计算公式进行评估。按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小于0.15M Pa/m为安全区,大于等于0.15M Pa/m的块段为危险区;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区域,为危险块段。突水系数公式T=P/M-Cp式中: T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扰动破坏厚度(m)一般取16 m; P=(H0-H1+M)0.0098, (H0奥灰岩溶水静水位标高,H1煤层最低板标高,M底板隔水层厚度)。通过上式计算,2#煤层最大突水系数0.0063MPa/m,3#煤层最大突水系数0.008MPa/m,9+10#煤层最大突水系数1.55MPa/m。2.4 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勘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