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66KB ,
资源ID:74689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689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docx

1、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二、行业概况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四、行业发展趋势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七、行业主要风险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监管体制润滑油属于精细化学品, 其生产过程为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属于( 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石油加工、石油制品制造行业。我国润滑油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地方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化竞争体制, 从事该行业的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其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 工信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是润滑油行业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主要职能是服务、协调、指导会员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行业内主要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机构 制定。制定机构标准编标准名称实施日期内容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中国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GB11120-2011涡轮机油 该标准规定了在电站涡轮机润滑和控制系统,包括蒸汽轮机、 水轮机、燃气轮机和具有公共润滑系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涡 轮机中使用的涡轮机油的技术 指标也适用于其他工业或船舶 用途的涡轮机驱动装置的润滑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12691-1990空气压缩机油系统使用的涡轮机油。该标准规定了矿油型空气压 缩机油的技术条件国家技术监督局GB13895-1992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 (适用于在局速 冲击负荷,高速低扭 矩和低速高扭矩工况 下使用的车辆齿轮)该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 成油或一者混合油为基础油、加 入多种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重负 荷车辆齿轮油的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GB液压油该标准规定了液压油的分类和 标记、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G

4、B5903-2011工业闭式齿轮油该标准规定了工业闭式齿轮油 的产品品种、标记、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7038-1997内燃机车柴油机油(适用于铁路内燃 机车柴油机的润滑)该标准参照美国汽车维修者 协会 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油的 典型数据柴油机油国家标准(GB11122-1997)和美国通用电 器公司(GE)的内燃机车柴油 机油的有关技术要求并根据 我国实 际情况制定。该标准规 定了用精制的矿物润滑油为 基础油,加入多种添加剂调制 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油 的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GB1112

5、1-2006汽油机油该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经 历 两次修改。规定了以精制矿 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 合成油的 混合油为基础油,加 入多种添加剂或复合剂制成 的汽油机油的要求 和实验方 法、检测规则及标志、包 装、 运输和贮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GB11122-2006柴油机油该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经 历 两次修改。规定了以精制矿 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 合成油的 混合油为基础油,加 入多种添加剂或复合剂制成 的柴油机油的要求和实验方 法、检测规则及标志、包 装、 运输和贮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6、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GB29743-2 013机动车发动机冷却 液该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发动机冷 却液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和包装、运输和储存 等。目前关于润滑油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如下:序 号政 策时间部门主要内 容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 减排的意见2013年2月国务院开发适用于内燃机应用替代燃料专用润滑 油和排气后处理技术2新材料产业标准化 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6月 10日工信部重点支持宽温域自润滑材料发展3新材料产业“十二 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国务院重点支持高性能润滑油脂等品种的发展。4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

7、5 年)2011 年 12月国务院大力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新 型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产 业。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 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等服务形 式。5石化产业调整振兴 规划2009年5月国务院提高中高档石化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 换代,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落实有利于石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和加工贸易政策,扩大石化产品市场。6石油和化工产业结 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2011年5月国家发 改委鼓励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高标准油品生产 技术开发与应用。7石油和化工产业结 构调整指导意见2009年1月国家发 改委

8、以提高高端产品自给率和降低高载能产品 比重为目标,积极开发新产品改善产业、 产品结构;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油和化8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工信部产品 一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档润滑 油、工艺用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特种沥 青等品种,实现石化化工产品质量全面提 升9关于推进化学工业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工作的若叶息见(试 行)2010年 12月中国右 油和化 学工业 协会重点研究催化精储技术、变压吸附分离技 术、精细精储技术等;重点发展功能型专 用化学品,有机硅、有机氟材料以及为其 它高技术领域配套的化工新材料等。10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4月1

9、3日工信部石油化工方面,有序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完善陆上原油进口通道配套石化项目。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严格 限制新增炼油能力,严格履行炼油项目环评及其他审核手续。加快淘汰 200万吨及以 下、油品质量和环保能耗不达标的落后装置。加快现用乙烯装置的升级改造, 合理布局对二甲苯项目。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健全 油品质量标准体系,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 绿 色环保的合成材料二、行业概况1、润滑油概念润滑油泛指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 为工业消耗性材料,广泛应用 于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各类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起到润 滑、冷却、散热、密封、抗腐蚀防锈、清洁、应力分散缓冲、动能传 递和绝缘等

10、作用。据不同的标准以及功能,润滑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应用领 域不同,润滑油可分为车用润滑油和工业润滑油两大类。 车用润滑油是各类车辆所使用润滑油的统称,包括车用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 车辆减 震器油、汽车冷却液等。工业润滑油主要用于各类工业机械 设备和工程机械的制 造及其日常运转、金属制造及加工、工艺添加 及其他领域,其应用领域广泛、用途多样、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被 形象地称为“工业机械设备的血液”。工业润滑油根据应用领域又可 细分为电力电器设备润滑油、工程机械润滑油和工业机械设备润滑油 和其他品种用油。应用领域 产品品种车用润滑油车用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车用减震器油、传动液、冷却 液等

11、工业润滑 油电力电器设备润滑油变压器油、电缆油、开关油等工程机械润滑油工程机械内燃机油、液压油、齿轮油、特种润滑脂等工业机械设备润滑油工业机械设备内燃机油、压缩机油、液压油、齿轮油、真空 泵油、汽轮机油、防锈油、油膜轴承油、导热油、食品机械 用油等其他品种润滑油航空喷气机润滑油、金属成型加工油、金属切削油、热处理 工2油等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构成。 根据润滑油的品种和性能不同,基础油通常约占润滑油成分的70%-99%,其余成分则是根据具 体需要加入的添加剂。基础油的种类和品质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 能,添加剂则可弥补或改善基础油性能不足, 或赋予润滑油产品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不可缺少的

12、组成部分。2、润滑油行业规模2014年润滑油产量5月份开始产量逐渐下滑,2013年全年润滑 油产量为万吨,而2014年产量为570万吨,产量变化不大,有略微 下降趋势,2014年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整体市 场比较低迷,厂家开工负荷低迷,产量有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数据,2015年1至11月,国内润滑油生产量累计为 万吨,比上年 同期降低了 。2013年润滑油消费量约为760万吨,2014年润滑消费量约为590 万吨,下降幅度为22%。2015年1-11月份国内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 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小幅减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仍是润滑油需求 降温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纵

13、观 2014年 1-12月润滑油进口量万吨,累计同比上升 %,国内调和厂开工负荷低, 所以贸易商通过进口资源来弥补市场, 国外品牌质量较好,受到国内市场欢迎。 2014年 12月份润滑油出口量万吨,环比下降 %,整体润滑油市场销售不尽人意,国外需求量减少导致出口量下降。海关数据显示, 2015年 1-11 月全国进口润滑油总量为万吨, 同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 %。 1-11 月份, 国内累计出口润滑油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累计下滑 %。润滑油出口属于国营贸易,不过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国营润滑油企业出口业务发展并不顺畅。3、行业上下游关系润滑油行业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子行业, 其上游行业为石油初级炼

14、制行业, 下游行业为电力电器、汽车、工程机械、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润滑油行业与上 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情况见下图:润滑油行业上游是基础油炼制行业, 目前我国基础油市场情况是供应渠道多元化、 供大于求和供需结构矛盾的特点, 基础油价格低位运行,但是未来价格波动风险较大。润滑油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能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中的机械设备日常运转及其加工制造过程中,其市场需求量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行业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 下游行业发展增速下降,而且有继续下滑趋势,也将影响润滑油行业的发展。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润滑油行

15、业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少数完全开放的领域之一, 其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埃克森美孚、壳牌、 BP、福斯为代表的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 该类企业以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广泛的销售渠道和与整车厂商之间的深度合作占据了高端 车用润滑油大部分市场份额和部分高端工业润滑油市场;第二类是中 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家国有大型石化产业集团,其通过庞大的 资产规模、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完整的产业结构和有力的政策扶持,提供 几乎涵盖所有领域的润滑油产品,并占据了国内润滑油大部分市场份 额;第三类则是以东莞市安美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龙蟠石化有限 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润滑油企业,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和灵活

16、的经 营机制,在润滑油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取得细分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 不断扩充产品线,完善产品结构,力图与国有大型产业集团和跨国企 业展开竞争。以上三类企业都有明确的市场竞争策略和目标市场, 且由于润滑油产品市场容量巨大,细分市场繁杂,目前没有任何润滑油生产厂商 能够在所有细分领域内上都取得领先优势。 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往往 根据自身特点而专注于某些具体细分领域产品, 力求首先占据细分市 场领先地位,再立足于此拓展其他产品市场。该三类市场参与者的产 品及市场地位具体介绍如下:企业类别市场份额主要目标市场及跨国润滑油生产 企业约竞争情况因高档内燃机油技术要求最严格、单位价格最高、盈利空间最大,

17、跨国品牌在 高档车用内燃机油领域占有较高份额;在高端装备制 造业领域,跨国公司工业 润滑油产品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中国石化、中国 石油为代表的大 型国有企业约中国石油旗下的昆仑润滑油、中国石化旗下的长城润滑油依靠资源 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工业润滑油中的常规品 种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并逐渐将业务向高档车用内燃机油拓 展,开始与跨国品牌展开止前竞争民营润滑油企业约随着石油炼化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基础油供应瓶颈被 打破,地方民营企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以江苏龙蟠石化有限责 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润滑油企业主要参与车用润滑油市场竞争; 以东莞市安美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ft

18、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工业润滑油细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1、跨国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以埃克森美孚、壳牌、BP、福斯等为代表跨 国润滑油生产企业利用为进口汽车提供初装用油的契机, 进入我国润 滑油市场,随后通过进口车辆授权经销店或汽车特约维修厂指定品牌 等方式迅速占领了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 随着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完全 开放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跨国润滑油企业进一步通过在我国 境内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大力拓展渠道建设、加强品牌宣传, 扩大和巩固了其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地位。目前我国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中,埃克森美孚、壳牌、 BP、福斯等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 50%22

19、;在工业润滑油领域,跨国企业亦在食品机械润滑油及风力发电润滑油等高端领 域具有明显优势。2、国有企业以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因历史和政策原 因,长期占据国内润滑油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的 不断扩张和民营企业在细分市场的深耕细作, 两大国有企业的市场占 有率有所下降;但依靠其原料、资金、销售渠道及政策等优势,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润滑油的品种, 2014 年合计销售润滑油数量占我国润滑油总需求量的 %。3、民营企业受研发能力、 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等因素制约, 民营润滑油企业在与跨国企业及国有企业相抗衡中主要采

20、用差异化竞争策略, 其市场竞争策略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走小规模低端之路, 生产低品质润滑油产品,满足低端客户需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该类企业占据了民营润滑油生产厂商的多数; 二是以江苏龙蟠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定位于车用油润滑油市场, 利用成本优势、 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细分市场差异化需求,在跨国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狭缝中求得生存; 三是以广东安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惠源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 ft 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专注于润滑油细分市场的深度拓展, 通过在细分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和稳定的客户关系, 逐渐将该优势延伸至与之相近似的润滑油品种, 再逐步拓展扩充产

21、品线,最终形成系列产品优势。其中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1)壳牌集团该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供应商之一,其润滑油系列产品覆盖汽车用油、 摩托车用油、 工业用油和船舶润滑油等,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之一, 在国内车用润滑油和工业润滑油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埃克森美孚该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商之一, 其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气及燃料销售、润滑油销售和服务,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之一。 在国内市场的润滑油业务包括汽车润滑油、 工业润滑油和船舶润滑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3) BP-实多该公司隶属于英国石油,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经销

22、网络,是国内市场主要的外资润滑油制造商之一,其主要产品为工业润滑油、汽车和摩托车润滑油。( 4)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直属企业,成立于 2000年 12月 19 日,是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润滑油公司,也是我国最大的润滑 油生产企业之一,现设 2 个研究开发中心、 11个润滑油生产基地、 6 个销售分公司,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兰州、辽河等地,产品包括 28 个大类 700 多种具体型号的润滑油 (脂、 剂) 产品, 润滑油科研开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营销、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全国市场。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为国内润滑油龙头企业, 在多个细

23、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昆仑”牌变压器油长期占据我国变压器油市场领先地位。5)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成立于 2002年 5月 29 日,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专业生产厂商之一,共设有 11 家分公司,同时在北京、 上海设有两个独立研发中心;其产品包括内燃机润滑油、 工业齿轮油、 液压油、 润滑脂、 冷却液、 刹车液、 金属加工液、船用油及润滑油添加剂等系列产品。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长城”牌变压器油 2011 年销量为 7 万吨,市场占有率为 %。( 6)广东安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安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润滑油提供商,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5,万元, 主要

24、产品包括工业设备润滑油、 金属切削加工用油、 冲压拉伸成型油、 环保精密清洗剂、 金属防锈保护油等产品,其金属加工油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名前列。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 1)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行业的长期发展尽管宏观经济发展减缓,润滑油行业产量、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技术落后、 规模小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将被实力雄厚的企业兼并或退出市场, 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同时, 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兼并能够获得技术等优质资源, 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2)产业升级改造以及新兴产业给润滑油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目前经济存在结构性矛盾,表现在落后的制造

25、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十三五规划”、 “中国制造 2025”等等政策,都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出高要求, 同时也对一些新兴行业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引,这些对润滑油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2、不利因素( 1)我国润滑油行业规范程度有待提高我国润滑油生产企业已达数千家, 其中部分小型企业缺少润滑油生产所必备 的生产设施、安全环保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亦不具备基础油加工的必要工艺技术,以“低质、低价”产品冲击市场,甚至个别企业采用不合格基础油或回收废 油为原料,严重损害了终端用户利益。随着未来行业监管体制的完善,行业集中 度提高和终端用户“合理润滑”理念的强化,依靠低质、低价产品和不规范竞

26、争 行为生存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行业规范程度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2)我国基础油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国机动车、现代化工业机械设备和工程机械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市场 对高品质润滑油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润滑油生产企业对微分窄、粘度指数高的II类、m类基础油的需求量快速提高。从 我国国内的基础油产能分布来看I类基础油和其他基础油占据主要 部分并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而II类、m类等基础油相对短缺,难以 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基础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润滑油的多样性使润滑油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性采购不同的基础油,以满足特定润滑油产品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对具有I类基础油和其他基础油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可

27、以充分利用国内供给充足的原材料,通过自身的加工能力有效利用 基础油中的特定馏分生产高品质润滑油产品, 形成明显的产品价格优势。 但就基础油整体市场而言, 高端基础油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基础油供给将长期处于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五、行业发展趋势1、需求预测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电力、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增长,装备的不断提升, 我国润滑油需求量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 是全球少数保持持续增长的国家之一, 2013 年我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约 750万吨, 2014年中国市场的润滑油需求趋于平淡,只有 760 万吨。与 2002年相比,我国润滑油需求量增长了一倍左右,从 200

28、4年至 2014年,国内润滑油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中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 1 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 %,这也是多年来的首次下降;粗钢产量 2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 2%;水泥产量、原煤产量均同比下降 %;连跌 4 年的工程机械行业更是迎来“最冷寒冬”,产量同比下降 %。 这组数据反映出我国工业面临巨大转型期的供需关系变化。 而这种变化也波及到上下游周边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5年 1 至 11 月,国内润滑油生产量累计为万吨,比上年同期降低 %。润滑油市场专家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营销总监徐建认为,2015 年中国润滑油

29、市场需求量比生产量降幅更大,全年需求量约为510万吨(不含白油和橡胶填充油),同比 2014年降幅超过 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从几个国际品牌润滑油厂商处也得到印证,几乎所有市场知名的品牌在 2015 年的销量都呈现下滑态势。最近,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对中国润滑油市场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 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未来 5 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需求量在经过 10 多年的稳步增长后将进入下行区间。 这些信息表明, 中国润滑油市场已进入负增长时代。2、供给预测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元年。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润滑油行业早已预感到变革将至。伴随着市场需求的疲软,将加剧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 以

30、及整个产业的兴衰变化, 极大地冲击着润滑油市场的生态链和市场格局。毫无疑问,润滑油市场将迎来一轮新的震荡期,所有润滑油企业都站在浪尖风口上, 谁都无法避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为各大润滑油企业的共识。从当前国内的润滑油汽车市场的需求来看, 在 2015年的 1-9月份,国内的汽车行业润滑油的需求量一直呈现的是一个上升的趋势, 换句话说我国的润滑油市场中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从汽车润滑油增量上来看,在 2016 年我国的润滑油增量有望进一步升高。根据机油猫 2015 年统计的润滑油工业报告,在中国,工业润滑油的市场占比为 48%, 相比美国工业润滑油占市场 52%, 德国占 60%,未来中国工业润滑油的发展不但没有过剩而且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 我国润滑油领域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稀缺是并存的。有关数据显示:在工业润滑油领域,由于各类工业机械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润滑油产品种类的数量大大超过车用润滑油。 目前国内润滑油生产厂商约 2,500 余家,普遍规模不大,主要采用价格竞争手段,行业竞争加剧。工业润滑油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这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