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5.64KB ,
资源ID:74688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7468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文社科知识概论第三节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文社科知识概论第三节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docx

1、人文社科知识概论第三节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人文社科知识概论迟雅第三节 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医学和文学在关注“人”这一共同对象上达到统一,因此,疾病进入文学以及作家对病体的关注也成为突出的现象。尤其是女性对疾病题材的热衷与不同寻常的体验,更体现出其性别抗争的色彩。作家们通过对主人公亲身经历以及内心体验的描述,反应出疾病与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形成了叙事文学的一大特点。基于人们对这一特点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叙事治疗。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的有关知识。一、叙事文学谈及关乎心理的叙事文学,首先会想到庐隐、丁玲、萧红、毕淑敏等女作家

2、的名字。女作家们从女性病状、病因及治疗等方面来展开叙事,从而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现实命运。 1.呻吟的叙事文学“五四”运动以来,作家们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高度和强度,对千疮百孔的病态社会以及由此造就出的“病态人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深刻的解剖。疾病题材也成为百年中国文学的突出主题。从鲁迅狂人日记这样一份近乎提供给医者研究的关于迫害狂患者的病理学报告,到药中夏瑜与华老栓都在“求医问药”的民族寓言式文本;从巴金灭亡中身患肺病的杜大心,到寒夜“最后的肺病患者”汪文宣;从郁达夫沉沦、胃病、南迁系列的青年忧郁病、肺病患者,到郭沫若落叶、喀尔美萝姑娘、残春系列的有关医学题材的创作;从庐隐或人的

3、悲哀、丽石的日记、兰田忏悔录系列的失眠症、心脏病女性病患者,到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里觉醒女性的自戕或死亡;从萧红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我们不难发现,一大批的作品用病人的世界这个缩影来形象地反映社会,用疾病叙事来表达各自对所谓身体衰竭的忧虑和时代民族的思考。2.疾病的隐喻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疾病对于人与众不同的意义,展开了对

4、疾病深入的文化阐释。她在文中所要讨论的主题“不是身体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当作修辞手法或隐喻加以使用的情形”。桑塔格所谓的“隐喻”主要指社会公众对待疾病的态度,以及附加在疾病中的各种想象与神话。自从“五四”时期女性这一性别群体“浮出历史地表”之后,一代又一代女作家在书写和追求女性解放这条道路上艰难跋涉,对女性疾病的隐喻式写作倾注了更大的生命热情和情感关注。翻开现代女作家的生活画卷,她们的生命历程总是交织着血和泪,贫困和疾病。庐隐、丁玲、白薇、萧红便是突出的例证。庐隐一生都在与病魔和死亡打交道。她自小体弱多病,两岁时生了一身疥疮,满了三岁又得了极重的热病,母亲对她完全绝望,幸好奶妈家的“空气和阳光

5、使她很快健康起来”。生性敏感,爱哭,年仅三岁就两次差点死于非命(被父亲抛入大海)。六岁丧父,投寄舅父,备尝世间冷落。九岁被送入一所教会学校,在那里她的脚长了疮,几乎使她成了残废;后来肺管破裂,又吐血不止。1925年丈夫郭梦良因肠胃病逝世,1928年挚友石评梅早夭,在这个时期,她遭遇了人生最不幸的死别,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被浸在悲哀的海里,我但愿早点死去,我天天喝酒吸烟,我试作慢性的自杀”。接二连三的打击,她病倒了。1934年又因难产于上海逝世。庐隐短暂的一生却是饱含惨痛、不幸的一生。庐隐从对女主人公病因的揭示到病状的表现,显示了她对现代女性命运的最初探索。这种探索是借用疾病所具有的逾越日常界限

6、的功能来审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幻灭的生命历程,带有鲜明的“五四”烙印。爱情是女作家疾病叙事时绕不开的创作主题,丁玲也不例外。丁玲的魅力在于她超越了观念层面的哲学式拷问,并且正视了女性对情欲、物欲的追求与幻灭过程,真实地触及了女性身体欲望的觉醒。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主人公的立场寻求爱与性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丁玲是第一人。关于这一点,在丁玲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的得淋漓尽致。通过莎菲这个女肺结核病患者形象,将病的医学意义与精神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与病者的环境联系起来,将病作为控制小说情节展开的因素,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深入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常态下看不到的或难以表露

7、出的人生体验,是叙述者有意而为之的叙事行为。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都只不过是变相的爱。萧红一生也受尽了磨难。为反抗包办婚姻逃离父亲的家门,开始漂泊流浪的动荡生活。无论走到哪里,父权专制和男性偏见的阴影都像鬼魂一样追逐着她。在哈尔滨遭受汪姓男子的始乱终弃,第一次生育给她带来永久性心灵创伤和肉体苦难,并从此种下病根。这种来自身体受害的经验自此宿命般地跟随着她。与萧军的传奇性结合让她体验了短暂的爱的快乐,然而,她那柔弱多病的身躯却给两萧囊中羞涩的生活增添了爱的考验,也为二人日后爱情出现裂隙埋下了隐患。萧军曾对客人抱怨:“悄吟一天到晚生病。我可是不同,我差一天就炮兵学校

8、毕业了。”面对体弱多病的萧红,个性粗犷的萧军忽视了对方所需要的关心和体贴,却本能地感到了自己的不满足。而面对体魄强健的萧军,萧红常自愧弗如:“你亦人也,吾亦人也,你则健康,我则多病,常兴健牛与病驴之感,故每暗中惭愧”。这看起来似乎是身体条件上的差距,其实暗含着两萧共同生活一些不和谐的隐秘,也深藏着社会的历史的根源。她承受了那个时代来自精神的、肉体的、民族的、性别的全部屈辱和苦难。萧红终以喉瘤炎、肺病及虚弱等症逝世于香港。较之庐隐、萧红的遭遇,白薇一生的经历更为惊心动魄,有着更为残酷野蛮的遭际。十六岁被迫嫁入虎狼之家,为逃脱婆家的地狱生涯而险些丧命,后只身流浪日本,贫病交加,“全身的机关都被病魔

9、毁坏了”,而恋人杨骚的用情不专、反复无常及身上的性病彻底摧毁了她的肉体和精神。正如她在琴声泪影中所写:“一身器官,官官害着病,入夏以来三天两天病,入秋以来十天九天病,入冬以来天天夜夜病,确是博物院里百病齐全的好标本。在白薇的一生中,时常孤身一人挣扎于饥饿、贫困、病痛和战乱的折磨中。她对记者谈起自己的病况:有一次竞因伤寒病重被误认为死人送进医院的太平间。3.融医学、心理、道德伦理于一体的叙事文学医学、文学、心理学,毕淑敏在这三个不同层面上实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怀。在大量运用医学知识从生理上为病人把脉疗病的同时,毕淑敏以文学家的眼光把伦理、道德、社会准则和规范融入了对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在医学、心理学和

10、文学领域游走的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以作家和医生的双重视角关注写作对象,从生理、心理、伦理、道德多层面全方位地透视人生;她的作品锁定医学题材,以文学化的“医学”的内容及其叙事表现独树一帜。她给医学裹上了文学的外衣,把沉重的医学话题和艰深、晦涩的医学术语以文学的笔法写得轻松、幽默、好看。从早些时候教授的戒指预约死亡最后一支西地兰女人之约紫色人形,到近年来的红处方生生不已血玲珑拯救乳房,这些小说叙事中蕴含着作家与医生的双重视角,使作家毕淑敏赢锝了文学界“白衣天使”的美誉。随着毕淑敏的创作日臻成熟,她越来越多地选择了自己所熟悉的医学题材来表达她的创作主题,以医学的内容来承载文学命

11、题。毕淑敏认为,她属于不怎么会虚构的作家,经历为她的创作涂上了浓厚的背景。“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的事情,我只敢描述那些我确有把握的情景。”因此,叙事成了毕淑敏文学作品的主流。二、叙事疗法1.什么是叙事心理治疗?叙事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引导求助者叙事”的语言形式,帮助求助者找出遗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故事,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建构生活意义,唤起求助者内在力量,从而摆脱情绪困扰,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过程。叙事疗法认为,人类活动和经历主要是“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

12、询师会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双重故事的衍生,求助者会从中有所感悟与自我觉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笔者曾经咨询过这样一名初中女生:她无心学习,打架斗殴,厌学逃学,老师、校长、家长都拿她没有办法。我在倾听她的故事时发现,这个孩子过去很优秀,小学时是大队长,学校广播室主持人,中学市级运动会长跑冠军后来,她父母离异,父亲又建立了新的家庭,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她,爱戴她了。20XX年春节的时候,她想去父亲家去过年,也遭到了父亲的拒绝。父爱的缺失,使她心灰意冷,导致了认知的曲解,表现出很多过激的言行,进而不被老师和同学接纳。鉴于此,咨询师有意扑捉她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赏。咨询师以赏识的口吻和神态与

13、之交流,用心倾听她引以为骄傲的故事。当她为自己的体育成绩津津乐道的时候,咨询师感慨道:文艺才能和体育才能,是人的特殊才能,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也不是简单的后天努力就能获得的!这一刻,她找到了久违的被正向关注的感觉。其实,她的心理问题,仅来自于父母的离异,也不仅来自于父亲对她的拒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她在小学时一直是众星捧月的角色,到了初中,她泯然众人矣!父爱的消失,加上群体归属感的变异,使她失去了生活的支点。通过叙事治疗,她重新燃起了心灵之火。2.叙事疗法的起源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叙事思潮,是当代哲学和社会理论向心理学渗透的结果。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批判现代西方文化

14、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这股思潮渗透到心理学中,产生了以社会建构论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这种取向反映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便是包括叙事心理治疗在内的一系列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的诞生。1990年,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合作出版了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被认为是叙事心理治疗诞生的标志。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疗观念与方法的影响。现代观点和后现代观点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对“真实”(reality)的看法不同。现代主义者崇尚客观的事实真相,因为它们能够加以观察及进行系统化的探讨,真相就是真相,不会因为观察的人或是观察的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后现

15、代主义则相信主观的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事实真相会随着观察历程的不同而改变,事实真相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并且大部分受到人们所处的背景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看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感想。这里面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成分。叙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诞生了叙事心理学。传统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心存在一个稳定、独立的自我。一旦这个自我发生紊乱或分裂,即失去自我同一性,便意味着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提出一种全新的自我观:人格,即你是哪种人并非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大部分描述自我的词汇,如热情、善良、坚强、自私等,都不是对个体内在事实的描述,而是对此人与

16、他人、他物关系的描述。因此,后现代开始由关注个体转向关注关系。传统的心理治疗也研究关系,但把关系看成是以个体为原料建造起来的,关系的活动本质上是个人心理过程的派生物。与此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是把关系放在注意的首位,是在关系中研究个体。在这种理论思想之上诞生的叙事心理治疗,自然放弃了对单一个体心理的关注,转而通过研究来访者与他人、他物的关系来认识来访者及困扰他们的问题,重建来访者对各种关系的解释,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

17、大为流行。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中国的叙事疗法,当首推李明博士。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引介、科研和教学工作。20XX年出版国内第一部叙事疗法专著叙事心理治疗导论。3. 叙事疗法的特点与其他心理疗法相比,叙事疗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通过叙述生活故事发掘积极意义。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故事,并以此为契机重新建构生活意义,唤起当事人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心理治疗不像认知、行为治疗那样有一套固定的治疗过程,它的理念也不仅仅

18、局限于心理治疗领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颖的文化实践,它极大地扩展了心理治疗的范围,使得我们不得不将视野从精神病学转移到整个文化现象。从广阔的空间里,通过整理记忆的碎片,复原生活的真实,从而鼓起解决问题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有历史的痕迹,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积极的资产被发现,向上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例如,单亲家庭如果认为是“成长的缺陷”,那么只是看到负性的一面,是向下的沉沦,但是如果看成是逆境的磨练,那么会成为成长的动力。生命经验的转化,就在于对生命故事的咀嚼:“如果妈妈还活着,她希望你怎么做?”“你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这件事教给你什么?”“你知道孟子、范仲淹、岳飞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吗?”正

19、是这些咀嚼,使学生发现了生命的意义。第二,帮助当事人从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麦克怀特认为,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叙事疗法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性事件,而是把来访者的叙事看成关键,通过改变来访者的叙事重新建构生活的意义和生活态度。叙事心理治疗认为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就是因为个人叙事与主流叙事的关系出了问题。怀特认为,人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将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意识到的意义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意义,而是由社会的主流叙事代表的“真理”所决定的,这些真理的论述透过权力运作,使人接受其“指定的人格与关系的规范”。人们

20、在“指定规范”的约束下,形成某种固定僵化的叙事结构,并以这个结构为蓝本,选择和诠释自己的生活故事。当个体叙事或个体实践与社会的主流叙事之间发生冲突或矛盾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解构受主流故事控制的旧故事,重新建构一个来访者真正希求的、具有个人力量的新故事。所谓解构,就是打破原来僵化的叙事结构,让更多的生活体验进入来访者的意识中。当来访者发现不受问题困扰的例外事件时,新故事的建构便开始了。治疗师要做的就是帮助来访者不断扩大对例外事件的注意和体验,让新故事的力量逐渐强大,能够与旧故事相抗衡并最终取代旧故事的支配地位。发现生命的意义比问题本身更重要。第三,叙事治疗的重点

21、是把人和问题分开,治疗师引导求助者将已有的对生活经验或问题的说法转换为新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诉说,达到治疗的目的,充分发挥了语言的技巧性和创造性。叙事疗法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第四,叙事疗法用多元价值观统合自我。传统的心理治疗虽然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上千差万别,但实质上却存在着同样的预设:在千变万化的行为背后存在着一个作为人的“自我”的稳定心理结构,它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中心。当自我中存在着冲突的力量,且长时

22、间无法解决时,病态心理和行为就产生了。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患者解决冲突,重新整合自我,使之处在理性的控制之下。在传统社会,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家庭、邻居和同事等很小的范围内。在信息时代,这种小圈子里的社会关系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职业和不同角色的人在我们眼前的闪现,我们介入其中的关系无论是数量还是形态都急剧增长,从而导致以前不曾有过的大量关系的发生,同时也导致了旧的关系模式的改变。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的自我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异质性甚至相互矛盾的人格特征。自我内部同时存在多种不协调的声音,打破了现代自我对同一性的承诺。人始终处于不断地建构和重

23、构的过程中,每一种真实的自我都面临自反性的质询,最终不得不为另一种同样真实的自我让路。叙事疗法正是用多元价值观来统合“自我”,从而实现求助者自我内心的统一。4.叙事治疗技术叙事心理治疗涉及的方法和技术很多,这里列举主要的几种:(1)通过“故事叙说”重新编排和诠释故事: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此为主轴,再透过治疗者的重写,丰富故事内容。对心理治疗师而言,工作中的重心在于,不管是信念、关系、感受或自我概念的改变,都牵涉到语言的改变。因而可以把有问题的信念、感受和行为转化协调出新的意义,以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藉此产生许多新的可能性。(2)通过“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叙事心理治疗始

24、终认为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即压制个体的“真理论述”才是问题。但是,由于个体长时间的受社会文化主流叙事的影响和支配,已经把问题内化到自己心中。所以治疗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问题外化技术使来访者把自己与问题分离开。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来访者更清楚的看到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外化之后,问题和人分家,人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看见与认可,转而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叙事治疗认为:人不等于问题,家庭也不等于问题,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和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那么它也就有可能在这些知识与标准失效的情况下消失。因此,问题是独立于人和家庭的,人如果能够和问题的故事分开,就会开始感觉

25、个人的自主,感觉自己有能力介入自己的生活和各种关系中。 (3)通过“由薄到厚”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一般来说,人的经验有上有下。上层的经验大多是成功的经验,形成正向积极的自我认同;下层的经验大多是挫折的经验,形成负面消极的自我认同。一个学生如果累积了比较多的积极自我认同,凡事较有自信,所思所为就会上轨道,不需要教师、父母多操心。相反,如果消极的自我认同远多于积极的自我认同,就会失去支撑其向上的力量,使他沉沦下去。叙事心理治疗的辅导方法,是在消极的自我认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积极的自我认同。5.叙事疗法的策略叙事心理治疗的策略,有点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在黑色的区域里隐藏着一个白点,这个白点不仔

26、细看还看不到。其实白点和黑面是共生的。如果在人的内心,当白点由点被扩大到一个面的程度,整个情形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找到白点之后,如何让白点扩大呢?叙事心理辅导采用的是“由单薄到丰厚”的策略。叙事疗法认为,当事人积极的资产有时会被自己压缩成薄片,甚至视而不见。如果将薄片还原,在意识层面加深自己的觉察,这样由薄而厚,就能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不妨看看以下的例子:求助者:老师,我不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咨询师:你自己觉得你是个怎样的人?求助者:我不知道。咨询师:同学怎么称赞你?求助者:(笑)他们说我很认真。咨询师:他们为什么这样说?求助者:就是上次的义卖会啦。咨询师:你可不可以谈一下那一次的经

27、验?求助者:上次校庆举办的义卖会,只要我在场,就会硬拉很多人来,我们班级的摊子面前可真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同学们都不知道我怎么把他们找来的。我有办法让她们掏出钱来,大家都说我们班的摊位没有我是不行的。咨询师:在这件事里,你觉得你有哪些天分?求助者:我好像有推销的天分。咨询师:过去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经验?说来听听好吗?求助者:我在初三的时候。老师,我在想,我好像的确有推销的天分,我妈妈也这样说我。求助者:初一的时候,妈妈在摆地摊。有一次她生病,身体不舒服,我刚好考完试,她要我替她一下。那一天我卖得比妈妈还多。好多逛街的人原来只是看看,并不想买,我

28、好像有办法让他们买。求助者:老师,大学的哪些系可以让我将来在这方面发展?在上述对话中,求助者的第一个“不知道”并不是真正的不知道,而是内在的经验没有被他自己觉察到。当与推销的天分有关的事件叙述出来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叙说,会带出厚厚一叠有关的经验。麦克怀特还形容这种策略为“打开行李箱”,即将行李箱里面多姿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叙事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来访者解构受主流故事控制的旧故事,重新建构一个来访者真正希求的、具有个人力量的新故事。三、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的关系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有联系也有区别。1.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的联系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都以讲故事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讨论故事,来进行主客体的互动。离开了叙事,既谈不上叙事文学,也谈不上叙事治疗。2.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的区别叙事文学与叙事治疗讲故事的目的不同。前者通过讲故事表达思想主题,以此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后者通过讲故事来发现求助者自己未曾发现的心灵羁绊和自我疗愈的生命力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